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职业教育在社会流动中具有两类互斥的功能:“安全网”与“分流器”。研究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库,综合代际和代内两个视角,选取经济收入、社会经济地位指数、职业流动率等指标,分析接受职业教育对社会地位及社会流动的影响。结果显示,职业教育群体能够获得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经济收入和社会经济地位,并且显著优于其父代。与初中教育群体相比,职业教育群体具有社会地位的比较优势,表明职业教育能为个体提供坚实的“安全网”保障,促进一定程度的向上社会流动。但与高等教育比较,无论是经济收入还是社会经济地位,职业教育都处于相对劣势,“分流器”效应显著。此外,职业教育对于西部地区和农村家庭的社会流动具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总体而言,职业教育是一种促进社会流动的有效机制,未来需进一步发挥其“安全网“功能,抑制“分流器”效应。  相似文献   

2.
究竟是“读书无用”还是“知识改变命运”,该话题一直受社会各界共同关注。本文基于覆盖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6轮CGSS微观调查数据,采用多项Logit模型,从主观和客观的双重视角出发,实证分析了教育与代际流动及其认知偏差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随着受教育年限的提高,个体对于教育对代际流动影响的认知将产生偏差,即主观上看似“读书无用”,实则“知识改变命运”;(2)主观上,教育会通过激发个体的物质渴求,进而抑制代际向上流动;(3)客观上,教育会通过提升个体的配置能力,进而促进代际向上流动;(4)教育对代际流动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和户籍差异,即存在群体间的机会不均等。据此,为了更好地发挥教育促进代际流动的重要作用,一方面,要构建规则更加透明、机会更加公平的现代教育体系;另一方面,要营造积极良好的社会氛围,缓解个体对代际流动认知向下偏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与此同时,要进一步打破劳动力市场存在的多种壁垒和隐形歧视,切实保障女性和农村流动人口实现公平就业。  相似文献   

3.
易灵 《华章》2011,(13)
社会不同阶层人群接受教育后对其代际流动有不同的影响.社会优势群体主要是为了保存其优势地位而更多地体现为一种代际传承,而劣势群体则选择通过延长受教育年限期望实现代际向上流动.以高等教育阶段作为一个观察点,考察两个主要群体接受高等教育对其各自代际流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教育与阶层流动的关系源于教育社会学研究领域对教育公平性的关注。教育所获得的文化资本,是现代社会中重要的阶层流动渠道。农村职业教育作为与人的职业发展和经济社会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为农民阶层实现向上流动提供助力。然而事实证明,目前的农村职业教育促进了学生短期的流动,并未使农二代跃入更高的阶层,实现真正的阶层流动。阶层流动固化、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偏差、劳动力与就业市场对接脱轨等因素迫使农村职业教育在发展方向上走向“职业人”与“自然人”的培养模式,从而促进阶层向上流动。  相似文献   

5.
21世纪以来,多数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的相对代际教育、职业和收入流动性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这一趋势是高位发展后的自然下滑还是社会流动危机的开端,引发政策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研究发现,代际社会流动的影响因素可归为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而教育处于中心地位,通过多条直接和间接影响机制,起到关键的纽带作用。特定的公共政策和制度安排,可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与补偿个体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劣势对教育选择偏好和投资的消极影响,进而影响代际职业和收入流动。经合组织国家促进代际社会流动的公共政策包括高等教育机会公平,高质量早教普及,晚分流、多样化的学校干预,教育支出等教育政策以及调节贫富差距的收入再分配政策。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跨越职业代际效应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跨越职业代际效应是教育的一大社会效益。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劳动者,其跨越职业代际效应是不同的。与受过初等和中等教育者相比,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者跨越职业代际效应,向上流动的可能性最大。  相似文献   

7.
研究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考察了高校扩招政策的代际流动效应。结果发现:第一,高校扩招促进了代际绝对流动但未促进代际相对流动;第二,高校扩招通过增加大学入学机会提高代际向上流动机会,扩招后上大学概率增加了13.4%;第三,高校扩招对代际向上流动影响存在区域及家庭背景异质性,对底层家庭及农村等经济欠发达地区代际向上流动促进效应较为有限。因此,政府应给予落后地区及贫困家庭教育优惠政策,加大教育经费支持力度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公平的教育资源与机会是开放社会和流动社会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8.
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作为一项考试招生制度具备重要的制度功能:在国家层面,满足我国经济发展对不同类型和层次人才的需要;在社会层面,保障人才选拔的公平性,维护社会稳定;在学校层面,发挥导向作用,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水平;在个体层面,树立发展信心,促进阶层流动。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的问题表征集中体现为三对矛盾:在制度愿景上,官方定位与民间期望之间的矛盾;在考核内容上,保证公平与凸显特色之间的矛盾;在招考过程上,确保生存与优化生源之间的矛盾。在改革方向上,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应重视个体发展需求,为职业教育人才积极创造上升通道;坚持文化理论考核,增强分类考试制度的公平性和权威性;开放教育选择市场,优化高等职业教育的资源配置;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吸引力。  相似文献   

9.
合理的社会流动可以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缓解社会矛盾。每个人都有渴望美好生活与向上流动的意愿与热望,少数民族群体也不例外。当下,教育作为后致性原则在促进个体社会流动上,作用日益显著。但是,少数民族学生在学校语言、文化、制度环境中处于劣势地位,并导致了学业失败。如何重新恢复他们生活的希望与信心,衔接现代与传统、教育与经济、知识与生活、个体与社会之间的断裂,实现一定程度的社会流动,文章认为,民族职业教育可以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0.
教育作为自致性资源,是个体实现阶层跃迁的核心渠道.教育的人力资本属性不仅影响着个体的当代收入,亦会对子代的收入产生累积效应.基于CGSS 2015数据,运用OLS普通最小二乘法和2SLS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实证检验教育代际累积效应对子代收入的影响.研究表明:教育代际流动呈现固化趋势,父代教育会累积到子代;教育代际向上流动对子代收入水平的提升有着显著的正向作用,且存在着性别差异;城市户籍子代获取高收入的机会远远高于农村子代,农村子代实现收入代际向上流动的渠道极窄,而教育是其最主要的渠道.因此,应关注教育代际累积效应对子代收入水平的影响,如何保障教育这一收入跃迁和阶层上升渠道的畅通是政策当局应当思考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利用烟台市养老服务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值匹配方法,分析居住安排对老年人与子女之间代际经济交流的影响,得出居住安排对代际经济流动的净效应,结果表明:老年人与子女同住,会增加向下的代际经济流动数量,对向上的代际经济流动则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瑞士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形成了相辅相生的循环系统。在这个循环系统中,职业教育通过职业准备教育,中、高等职业教育及职业继续教育三部分对个体在成长过程中进行职业意识渗透,就业能力培养及就业岗位中的指导与继续教育,最终实现个体就业质量的提升。针对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认为我国可以从早期职业渗透、坚持适度教育及为个体就业提供终身支持三个方面改进,以提升职业教育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13.
职业教育与贫困阶层代际传递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矛盾关系。一方面,职业教育领域存在着许多贫困代际传递现象,这些弱势群体的社会流动与教育的关系折射出教育类型与贫困的双向互动关系,某种程度上导致了贫困阶层固化;另一方面,职业教育是社会弱势群体救助补偿机制的有效实现形式,是淡化社会分层、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推进器,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从教育扶贫角度看,职业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路径之一,为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一、高等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工具和谐社会离不开社会阶层之间的和谐关系;维持这一和谐关系的机制是社会流动,尤其是向上的社会流动;而高等教育正是向上流动的基本渠道。因此,高等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工具。二、社会流动中高等教育的功能限制社会流动中高等教育的功能限制包括以下三个依次递进的命题:高等教育既有促进社会流动的功能,也有阻滞社会流动的功能,即功能极化;即使是高等教育促进社会流动的功能,其作用也是有限的,即程度限制;高等教育促进社会流动的有限功能不是自动实现的,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实现,即条件限制。(一)功能极化。第一,代内流动中高等教育的功能极化。学校高等教育是一个与职业等级、阶层等级相对应的梯级筛选系统。第二,代际流动中高等教育的功能极化。一方面,高等教育在代际流动中的促进作用更显重要,年限更长更优质的高等教育为向上流动积累文化资本,争取晋升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高层次的高技能型人才仍然存在短缺现象,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高职教育向上的通道不是很顺畅,高职学生接受更高层次职业教育的需求还不能得到很好的满足,成为当前举办高职与本科职业教育衔接的契机,同时可以完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体系。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际上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我国对本科职业教育探索的实践,提出高职与职业教育本科衔接的三种模式:高职与本科职业教育分段培养、高职优势专业转型本科、普通本科转型职业教育本科。  相似文献   

16.
本文使用2017年全国高校就业调查数据,从地区城市级别的角度分析上大学如何促进代际流动,揭示了大学生由生源地到院校地再到就业地的代际流动方向、比率、级别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大学教育能够促进学生进入到更高城市级别的地区,且就读于本科和重点院校、攻读研究生教育的影响最为显著;生源地级别越低,流动到更高级别城市的比例和机会越大、向上流动的级别越高,即大学教育对促进地区代际流动具有正向显著的影响。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大学教育对地区代际流动的影响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所在地为地级市及以上级别城市的院校;二是通过大学教育提高人力资本,帮助大学生进入更高级别的地区就业。  相似文献   

17.
选择职业教育还是普通教育,不仅是个人教育的重要选择,也是国家教育结构改革的重要依据。基于CGSS混合截面数据的研究发现:在中等教育阶段,职业教育更能提升劳动者的收入和就业质量,其收入约比中等普通教育高7.46%,且农村户籍和家庭处于较低阶层的弱势群体更多的从中等职业教育中获益;而在高等教育阶段,职业教育劳动者的收入比普通教育低28.7%。但从普职教育相对回报的历史演变来看,中等职业教育的收入优势随着出生年代的推移不断下降;而高等职业教育的收入劣势不断缩小,甚至出现反超高等普通教育之势。因此,可将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发展重点,建立“双轨制”的教育体系,促进我国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论教育对个体向上社会流动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影响个体实现向上社会流动的重要因素。本文在比较“社会流动”与“人口流动”“人才流动”概念差异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教育对个体职业的获取,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声望的提高的重要作用。但是,教育并不是影响个体向上社会流动的唯一条件,它受到家庭环境、性别、人格等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9.
对价值的追求是人类永恒的课题,在我国职业教育迅速发展的今天,探讨高等职业教育的价值定位很有意义.可以从社会、教育本身和个体三个角度来考察高等职业教育的价值定位问题,高等职业教育的价值追求为职业性、公益性及个体人性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当前,教育部明确提出以就业为导向,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这一职业教育发展方向有其社会学、经济学和教育学的深刻的理论依据.以就业为导向由职业教育本质属性决定,积极发展职业教育有助于促进个体的职业社会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