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P2P技术的广泛应用在给人们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给著作权保护带来了巨大冲击。面对其所引发的著作权侵权问题,有必要完善现行法律制度,健全保护对策,平衡各方主体的利益,促进网络科学技术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网络技术的发展突破了传统传播方式的瓶颈,只需一台可以连接互联网的信息终端,就可以将信息产品发往全世界。这种转播渠道的普及化和便捷化,使得一系列在传统媒介环境下具有一定经济成本的侵权行为在互联网上得以以边际成本为零的方式传播,这使得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侵权有愈演愈烈之势。本文拟对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侵权的特点、类型、侵权归责原则等问题略陈管见,并针对网络著作权的保护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网络技术的发展突破了传统传播方式的瓶颈,只需一台可以连接互联网的信息终端,就可以将信息产品发往全世界。这种转播渠道的普及化和便捷化,使得一系列在传统媒介环境下具有一定经济成本的侵权行为在互联网上得以以边际成本为零的方式传播,这使得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侵权有愈演愈烈之势。本文拟对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侵权的特点、类型、侵权归责原则等问题略陈管见,并针对网络著作权的保护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技术和电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在现实中,我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网络侵权纠纷和相关问题,需要法律的解决和规范。其中关于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保护问题最为突出。关于科技对网络著作权的挑战问题、网页著作权的保护问题、网站之间链接的著作权问题、认定网络证据的问题等,这些新问题势必对在传统媒体形态下确立的著作权制度产生巨大冲击,随之而来的就是建立健全网络著作权制度的强烈需求。这就引发了与之相关的涉及立法、技术、道德等方面的种种思考。  相似文献   

5.
数字技术和网络环境的发展给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带来新的挑战,但是合理使用制度本身具有较大的制度弹性。在新的传播技术条件下,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存在的合理性基础仍然存在,但需要进行调整与重构。未来的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将出现延伸、限制和转化的趋向。  相似文献   

6.
在网络技术中,以Bit Torrent为代表的P2P软件在解决大容量文件的传输问题上是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案,但它却使著作权的管理更加困难.本文对P2P网络技术条件下网络传输主体及其侵权形式、著作权侵权的构成要件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P2P网络技术是中性技术,是否侵犯著作权要看客观事实结果和使用者的目的,并提出了一些在P2P网络传输条件下著作权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作品传播的传统方式,给传统的著作权制度带来了冲击和挑战,我国现行著作权法对合理使用制度的规定在网络环境下已力不从心,因此,要重新界定网络环境下合理使用范围,增加新的合理使用规定,补充网络著作权合理使用的判断标准,对具体制度进行完善,强化全社会网络著作权保护的法律意识,促进互联网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网络著作权相对于传统著作权而言,在法定性、专有性和地域性等方面有其独特的特征.著作权法规定合理使用制度,是出于利益平衡的需要,即作者利益与使用者利益、作者利益与社会公众利益之间平衡的需要.《著作权法》对“合理使用”的相关规定在原则上均可以适用于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但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技术和因特网的飞速发展,版权保护体系面临着调整与变革,新的作品使用方式的不断产生,合理使用制度受网络技术挑战的程度越来越深.  相似文献   

9.
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在传播信息的同时也对人类现有的法律制度构成了挑战。由于网络上传播的大量信息是著作权保护的客体,所以著作权制度受到网络最为强烈的冲击,著作权制度正在网络环境下经历必要的调整。本文从网络作品著作权归属入手,在明确网络著作权的"法定许可"和"合理使用"的基础上,阐明对网络作品的侵权责任,并建议建立著作权的集体管理制度以解决网络作品著作权纠纷。  相似文献   

10.
著作权(版权)问题是公共数字图书馆建设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目前对公共数字图书馆著作权合理使用的范围,立法中还鲜有提及,学术界的研究也相对单薄。为此应该吸职欧美经验,合理使用制度作为平衡各方利益的润滑剂,对其使用范围的合理界定将有助于这一问题的最终解决。可从合理使用制度的法益切入,对公共数字图书馆合理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关系进行具体研究,进而分析在不同情形下著作权的合理使用范围,构建出可行的我国数字图书馆合理使用制度。  相似文献   

11.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和产业的迅速普及,网络国际性、交互性的进一步加强,现有的作权制度和作权理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和挑战。事实证明,这一冲突能否得到妥善解决,对于我国信息产业的健康发展,及公民个人的安宁生活都至关重要。章将结合有关法律法规及网络发展的现状,对网络作品作权保护中亟待解决的司法管辖问题、复制权问题、侵权责任问题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2.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深刻变革了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同时也给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保护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加强对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保护,可以有效维护著作权人的财产权和人身权,充分调动著作权人的积极性促进网络的良好运行,从而推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3.
微信公众账号和微信个人账号转发的文字、图片、视频和录音等是否构成作品,需要根据“独创性”和“可复制性”来判断。微信平台转发作品侵犯著作权人的多项著作权。已发表作品电子化权属于著作权人。电子化权在我国表现为信息网络传播权。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对?著作权法?第33条第2款的排除,值得商榷。微信平台上作品著作权侵权行为需要通过完善立法来规制。  相似文献   

14.
作者与著作权人不是同一人的情况下,作者与著作权人产生分化。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两大法律思潮对作者和著作权之间的利益调整产生着一定的影响。在当今强化著作权保护的前提背景下,考虑著作权人与作品使用者之间的利益调整问题之前,需再次从著作权法的原点出发,将作者和著作权人的关系重新进行审视。  相似文献   

15.
网络环境下著作权合理使用是指在法律规定的条件下,不必征得著作权人的同意,又不必向其支付报酬,基于正当目的而使用他人著作权作品的合法行为。我国著作权采用列举方式明确规定合理使用的事项。网络环境下,这一判断标准已很难适用。因此,我国著作权法中合理使用的判断标准,可以在传统模式基础之上,借鉴美国判断合理使用的标准来判断使用者的行为是否属于合理使用,即使用目的与性质、被利用作品的性质、使用作品的数量与重要性、使用对作品潜在市场或价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类带来快捷便利的同时,也使网络作品的知识产权受到了严重侵害,网络侵权已成为著作权侵权案的重灾区。网络著作权应充分利用现行法律法规进行保护;构建网络环境下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明确网络著作权侵权赔偿标准。同时,网络著作权人还可以采取控制接触作品、控制使用作品、保证支付报酬等技术措施,从而保证网络著作权不受侵害。  相似文献   

17.
合理使用制度著作权构建了著作权法利益平衡机制。随着网络普及,网络作品的出现,著作权法的利益平衡机制被打破。技术的发展削弱了权利人对作品的控制,技术保护措施应运而生,合理使用制度在网络领域遭遇了新的挑战。所以必须对合理使用制度作出调整,如扩大合理使用制度的适用范围,统一其适用的界定标准及对技术保护措施进行立法上的限制,等等,以适应网络技术给合理使用制度所带来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8.
网络期刊这一新的作品表现形式的出现,对如何适用著作权法提出了新的问题,其中关键性的问题是网络期刊的著作权主体和网络期刊出版者的权利,网络期刊的著作权主体包括网络期刊中数字化作品的著作权人和网络期刊的著作权人,其中数字化作品的作者是作者,而出版者则是网络期刊的著作权人.并且作者的著作权优先于出版者的著作权.作为作品的传播者,出版者除了享有著作权外,还享有版式设计权、转载、摘编权以及一稿多投禁止权等邻接权.  相似文献   

19.
下载在版权法上是复制行为,私人音乐下载中最常见的为欣赏下载是否为合理使用难以定论。在线音乐付费虽是商家之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可能采取的技术措施对版权制度中的合理使用必将是大冲击。《著作权法修改草案》去掉"欣赏"之目的并无实际意义,法律不应一味缩小合理性使用范围,补偿性的机制建立可谓应有之选择。  相似文献   

20.
当人工智能成功介入人类传统文学艺术领域,且能“创作”出满足版权法要求的作品时,其带给版权制度的冲击不可谓不强。从版权客体角度看,由人工智能“创作”产生的作品具有可版权性,值得版权法保护,而从版权主体角度看,如何为该作品确立一个正当的版权归属者才是版权制度所面临的真正挑战。人工智能可以成为版权制度上的创作者仅仅只是一个事实判断,人工智能能否成为版权主体却是一个具有哲学意义的价值判断。于当下,人工智能尚且不具备成为版权主体的资格与条件,而在人工智能具备主体性之前,就只能依版权法的规定为其创作作品确立一个正当的版权归属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