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程改革对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来说是一种挑战,因为课程改革没有现成的标准和固定的模式,有的只是探究。既然是探究,就会出现许许多多难以预料的问题和困惑,而在探究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正是我们深入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没有困难和问题的改革就不能算是改革。  相似文献   

2.
叶澜 《华章》2006,(12)
“什么样的课算一堂好课”是一个有意义的话题,就此我主要讲4点。开展研究性的改革实践现在有一种提法——“课程改革能不能成功,关键在于评价标准”,对此我不完全赞成。大家提出这个问题,就是因为在改革实践中感受到了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对课改的制约。但是,是不是我们现在只要把评价标准弄清楚了,我们的课程改革就能成功呢?我认为目前就上海而言,二期课改有了课程标准,有了教材,有了实验学校,但是从学校实践的真正变革的层面来说,还远远没有达到我们所期望的目标。因此,目前最重要的任务是我们要认真地投入,去实践,去研究二期课改中存在的…  相似文献   

3.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一夜春风忽然吹来,综合实践课程正如千树万树梨花丛中的一朵盛开的奇葩。曾有专家说:“没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成功,不能说课改获得成功;没有亲自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就不能完整理解课改理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给教学活动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它超越了学科的界限,跨越了时间的界限,飞越了空间的距离……其开放性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红杏枝头春意闹”。  相似文献   

4.
章建 《考试周刊》2012,(17):65-66
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新课改的重要一环。现在全校正在推行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革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如果不能体现这一本质性的特征。课改就只是一种形式上的课改.就没有抓住根本,也就不能说已成功实施了新课程的改革。我将从“为什么将课堂还给学生”,“如何还”,以及“还些什么”三个方面阐述在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的收获与问题。  相似文献   

5.
2004年9月,伴随着凉爽的秋风,花园小学全校教师和学生一起迎来了国家课程改革的亮点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面对课改,我们不能观望,不能等待。”这是花园人牢固树立的一个思想。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花园人从蹒跚起步到飞奔逾越,走过了一段艰辛的历程。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制定活动目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课程,只有纲要,没有课程标准,没有教材,也没有经过培训上岗的现成师资,但它给予了学校和教师很大的自由度。我们注意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的联系,利用校本课程开发的原理和技术运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制定了本学校综合…  相似文献   

6.
生物学课程改革在大连甘井子区实施已经一年 ,笔者认真学习了课改精神 ,并努力应用于实践 ,发现不少教师在认识上容易存在着几个误区。1 重过程而忽视结果倡导探究性学习是生物学课改的基本理念之一 ,它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小组合作能力等。《课程》中强调“组织好探究活动 ,要特别重视探究的过程 ,而不是结果” ,于是有的老师片面地认为只重视过程即可 ,实际上没有正确的过程 ,就没有正确的结果 ;没有正确的结果 ,就没有正确的过程。2 过分注重教学策略的多样化有的教师努力在教学策略上体现课改 ,一节课…  相似文献   

7.
薛晓农 《上海教育》2001,(10):41-42
我校是二期“课改”的实验基地,通过学习二期“课改”行动纲领,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二期“课改”方案确定在小学阶段开设探究型课程,这是课程功能的重大突破,将成为二期“课改”的重要突破口。如果我们能占领这个制高点,那么学校就能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我校在探究型课程建设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我们的做法是:1.加强管理。我校加强对探究型课程的领导和管理。首先  相似文献   

8.
自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省的改革步伐正逐步加快。大庆市萨尔图区、宁安市这两个国家级课改实验区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为我省的课程改革闯出了一条新路。2002年9月,我省在宁安市召开了全省课程改革实验推进与培训会议,大庆市萨尔图区和宁安市两个国家级课改实验区在会上介绍了经验。本期,我们将以“走进宁安课改实验区”为专题,重点介绍宁安市课程改革的经验。 我们将以“教学模式”牵头,而后是“课堂实录”及“课例评析”,目的是向读者介绍宁安市课程改革的成果,给读者一个课程改革的样板。“课程评价”、“龙江师表”、“教学随笔”和“教改研讨”这几个栏目,旨在通过课程改革评价体系的建立,课改教学过程中涌现的优秀教师,教师在课程改革实践中的心得以及对学习课程改革的点滴收获,全方位地展示宁安市的课改。尽管新的课程理念反对教师教学有固定的模式,但我们认为:在改革初期,在没有形成一定规模之前,还是要有典型引路的,要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作为样板,使课程改革扎扎实实地进行。 此外,我们还通过“专家视点”、“课改对话框”、“课例评析”、“研究性学习”等栏目,刊登了专家对课改的认识、大庆市萨尔图区课改实验区的教学实录,以此全方位地反映我省一年多以来课程改革的成果。  相似文献   

9.
当前,新的一轮课程改革实验正向全国展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这次“课改”的重点。然而,如果没有广泛的课程资源为其保驾护航,新课改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那么“课改”喊得再响,也将成为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10.
现在,经常听到一些老师这样议论:“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学生很难管理,学生太吵了,要不是课改,就不会这样了。”“课改其实就是让学生多发言,多讨论、多表演、唱唱跳跳又一节,到头来一点知识也学不到,课改有什么好?”课堂教学中为什么“吵”?学生吵闹的原因是因为课程改革吗?课程改革好不好呢?我认为出现这些现象有两种原因。第一种原因是教师缺乏组织能力,没有组织好教学。很多老师在教学时不能顾及全班而围绕部分学生进行教学。而现实中我们是大班教学,不可能实施像国外那种自由式的教学。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  相似文献   

11.
本刊在今年第6期发表了东北师大孔凡哲教授写的“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看待过程与结果”,第7—8期发表了南京大学郑毓信教授写的“课程改革2005”,这两篇文章都在理论和实践上对如何正确认识课程改革进行了深入的论述。本期发表了南宁天桃实验学校黄世忠老师写的“新课程改革,为谁而妩媚?”作者也就这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现本刊组织了部分老师对以上文章,即对“如何正确认识和实践课改”进行了讨论。相信这对每一个置身课改、关心课改的人都会有所触动。我们希望广大教师,特别是现在正在亲身实践课改的教师都来参加对这个问题的讨论。通过学习和讨论,使我们在思想上对课改的认识越来越清楚,在实践中能越来越正确地实施新课程。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传统的教研机制已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必须重新对现行教研机制进行创新,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切实帮助教师不断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校本教研是推动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有效途径,如何进行有效的校本教研工作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期“课改在线”我们将就校本教研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希望读者能从中得到有益的启发。  相似文献   

13.
例析课程改革中探究式教学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类似“探究”“科学探究”“探究式学习”这样的关键词出现频率明显增大。不少一线教师勇于探索,改进教学方式,收到明显效果。不过,也有部分教师对此感到困惑,甚至担心。例如:有中学教师问道:现在教学言必提探究教学,好像不探究就没有改变观念,没有课改一样。为什么探究式教学几乎承载了我们对教学改革的所有希望?一个上午4节课,每节课探究一个科目的问题,学生还要花费很多的课外时间查资料,这样是不是与减负有矛盾呢?况且科学家几年才探究一个问题,我们的学生难道是超人吗?  相似文献   

14.
《课改实验通讯》2003,(3):40-40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逐步推进,新的教学理念必然引起教师对旧课程的全面反思。“教案革命”就是新理念与旧课程交锋后不可避免的一场风暴。课改是不能仅停留在观念的变革上的,它必须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来完成。而要保证课改的成功,我们不能一下子就把教案的“命”给“革”了,不能因为教师写教案要突出个性而对传统教案的写作要求全盘否定,我个人认为其中的一些东西不可取消,有些则应大力倡导。  相似文献   

15.
湖南的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一年,作为课改一线教师、课改第一批践行者,我们没有现成的路可走,只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学习<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以下简称<新课标>)等相关理论,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积极投身课改实践,在探索中前进,在前进中总结,在总结中提高.一年来,我们有过激动、欣喜,也有过困惑、彷徨.今天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对课改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传统的教研机制已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必须重新对现行教研机制进行创新,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切实帮助教师不断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校本教研是推动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有效途径,如何进行有效的校本教研工作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期“课改在线”我们将就校本教研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希望读者能从中得到有益的启发。  相似文献   

17.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提倡探究学习,大量探究性实验的引入是课改的一大亮点.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探究实验如何保障学生的安全?  相似文献   

18.
我们让学生早识字,尽快地多识字,不能回避这样一个很现实、很具体的问题:学校里的课程、教学进度、教学时间都规定得死死的,没有多余的时间.你怎么办?你想迈步,却无路可走.农民有条经验:要致富,先修路.这一点与我们的课改同理.识字要提速,就必须先修一条高速路.所以,从改革课程结构入手,每周开设一节识字活动课,就为识字提速开辟了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2001年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算起,已经实验推广五个年头了。几年来,不论社会舆论对其评价如何纷繁复杂,有一点却是公认的:课改的方向是正确的,理念是先进的。这样,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来说,应该着力思考的问题,则是如何用科学的发展观来推进课程改革。一、理性地认识课改1.要充分认识到课改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对于课改这个系统的认识有个过程。在一般教师看来,课程设置和教材的改变是课改最直观的体现,但在专家眼里它们只是一个“形而下”的问题“,理念才是最关键的问题”。专家们认为,没有理念就产生不出课改所需要的教材,教材再好如理念不变就不可能达到课改的要求,甚至,只要理念到位,既使是旧教材也可以继续来用。显然,他们的讨论涉及课改的一个系统:课程、教材、教辅、理念,我们可以把它叫做课程系统。要推进课改必须加强这个系统的建设,其核心问题就是要让专家和教师都完整地把握这个系统,消化这个系统,最终达到能自主地建设这个系统。课程系统是课改初期最直接的问题。随着课改方案的实施,第二个系统立刻凸现出来,那就是评价系统。它包括对学生的评价、教师的评价、学校的评价,最后牵涉到对课改本身的评价。传统的教育体...  相似文献   

20.
农村学校在投身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面临着不少困难:缺少理念支持、缺少专家指示、缺少名师示范、缺少经费保证,但是我们这所农村小学,硬是在不到两年时间里,化不利为有利,化有利为“优势”,缺少理念我们强化实践,没有名人大家都置身于同一个起跑线,不能“整体推进”,我们就寻找感兴趣的突破口……营造出浓郁的课改气息,听到了课改花开的声音。我们的成功就是探索出了一条“引、行、攻、研”的农村学校培训新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