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意义]学术成果评价是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传统同行评议和科学计量学方法在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中暴露出的问题越来越多,挑战固有方法的统治地位、开发有针对性的评价策略已刻不容缓。文章试图探索大数据环境下哲社学术成果评价的变革及其实现,特别是提出了大数据思维下的哲社学术成果的评价指标体系。[方法/过程]基于比较分析和综合分析,对传统哲学社会科学评价方法的弊端进行分析,然后对大数据给哲学社会科学评价带来的改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基于大数据环境的哲学社会科学评价策略和指标体系。[结果/结论]提出大数据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的策略:由引文著录分析转向多维度的引用内容与行为分析,由面向成果的阶段性静态评价转向以"学术活动"为中心的全过程动态评价,由学术影响力评价转向学术价值和社会效益评价。在此基础上,构建由两个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和34个三级指标组成的大数据背景下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 试图探明Altmetrics应用于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图书影响力评价中面临的主要挑战及应对措施。探索如何应用Altmetrics评价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图书学术影响力及社会影响力。[方法/过程] 采用文献回顾及网络调查的方法,对国内外Altmetrics研究理论与实践成果进行分析。[结果/结论] 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图书Altmetrics评价面临六大挑战,但这些挑战并不会贬损其价值,而是提供了开展深入研究的空间。虽然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图书Altmetrics评价面临挑战,但这些挑战是可应对的。应用Altmetrics可分析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图书的学术影响力及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建立论文新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实证研究评价机器人写作论文新闻的效果,为机器人更好地写作论文新闻提供参考,促进学术信息生产,推动学术成果传播。[方法/过程]以扎根理论构建指标体系,以层次分析法为指标体系赋权,综合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等构建论文新闻综合评价模型,对“中国科学报”微博和“科学网”微博进行实证研究,对机器人写作论文新闻、人工写作论文新闻和“其他科技新闻”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机器人写作论文新闻与人工写作论文新闻和“其他科技新闻”存在差距,但差距不大;论文新闻与“其他科技新闻”相比,存在一定差距;机器人写作论文新闻在时效度方面表现不如预期,在丰富度方面差于人工,在可读度方面表现较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结合国内外文献调研与平台社会视阈下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素养的表征,构建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素养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实证分析,为网络信息安全素养科学测评提供参考.[方法/过程]结合前期研究初步构建起面向新环境的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并开展网络问卷调研,利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基于数据样本提取出"网...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旨在构建社会化问答社区用户生成答案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实现面向用户需求的答案质量自动化评价和筛选,提高社会化问答社区知识服务质量。[方法/过程]引入社会情感特征和用户特征,运用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实证构建用户生成答案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基于GA-BP神经网络模型设计答案质量自动化评价方法。最后,选取知乎网站数据对用户生成答案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自动化评价方法进行应用研究。[结果/结论]构建包含答案文本特征、回答者特征、时效特征、用户特征、社会情感特征5个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实验分析发现基于GA-BP神经网络的答案质量自动化评价方法相比于其他方法准确率较高、平均误差低,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能够进一步应用和推广实践。  相似文献   

6.
人文社会科学外译图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意义]人文社会科学精品图书外译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方式,建立外译图书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展现图书影响力,为图书外译的内容类型选择提供指导。[方法/过程]从反映外译图书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的10个维度出发,细化评价指标。利用熵权法计算各项指标的权重,加权平均得到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的得分,对中华学术外译项目资助的外译图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40.48%的图书国内外影响力排名差值的绝对值大于10;部分国内学术影响力高的图书外译后未受到国外学者关注;外译图书的社会影响整体较低。选择外译图书的内容类型时需要同时考察该图书在国内和国外的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构建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能力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为高校图书馆测评其数字学术服务能力提供判断依据,进而促进其数字学术服务能力的提高和完善。[方法/过程]参考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的基本原理,创建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能力成熟度模型;通过整理分析现有政策、文献和案例,初步拟定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的重要性和权重。[结果/结论]最终构建出包括7个一级指标及19个二级指标的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能力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为高校图书馆针对性地发展和改进数字学术服务能力提供可依据的评估工具。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 探索移动环境下App应用效果的评价方式,并构建英语学习类移动App评价指标体系。[方法/过程] 从"内容资源、人机交互、用户体验"3个维度构建英语学习类移动App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二分法确定指标权重,以8个具有代表性的英语学习类App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结果/结论] 所构建的移动App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地对App进行评价。通过对App评价分析,在内容、技术和用户体验效果层面为App开发建设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线科学交流中学术论文影响力动态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意义]构建在线科学交流中的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指标和模型,丰富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的内容和方法。[方法/过程]首先,分析目前学术评价研究中指标的特点,参考Altmetrics指标体系,选取国内几大权威在线媒体平台为研究平台,获取相关指标数据。其次,通过与被引频次和下载量的相关性筛选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评价模型。最后,以实证分析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结论]通过对学术论文在网络环境下的影响力研究及评价,改进传统学术论文评价模型的单一性和片面性,优化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的指标体系,为相关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 基于信息生态视角构建政务微信公众号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旨在为政务微信公众号服务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评价标准。[方法/过程] 运用德尔菲法构建政务微信公众号服务质量评价初始指标体系,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因子分析法检验修正,最终形成评价指标体系,应用AHP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对指标体系进行检验,最后选取30个具有代表性的政务微信公众号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 实证结果表明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较高的实践应用价值,对政务微信公众号服务建设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在理论层面上,基于信息生态视角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为政务微信公众号服务建设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在实践层面上,通过对服务质量的科学评价和管理不断提升政务微信公众号的服务质量和效率,从而达到满足用户需求和期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 介绍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在电子资源科技支撑绩效评价领域开展的工作以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为科研机构开展电子资源科技支撑绩效评价工作提供有益参考。[方法/过程] 结合国内外电子资源成效评估的理论与实践,构建以外文电子期刊为案例的电子资源科技支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实例评价;同时,根据研究所的科技支撑绩效评价需求,补充和完善面向研究所评价目的的电子资源科技支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结果/结论] 通过实例评价,构建的外文电子期刊科技支撑绩效指标体系具有可操作性;同时,融合研究所的评价需求,改造构建形成了满足集团牵头单位和研究所评价需求的外文电子期刊科技支撑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包含4个评价方面、16项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 介绍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在电子资源科技支撑绩效评价领域开展的工作以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为科研机构开展电子资源科技支撑绩效评价工作提供有益参考。[方法/过程] 结合国内外电子资源成效评估的理论与实践,构建以外文电子期刊为案例的电子资源科技支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实例评价;同时,根据研究所的科技支撑绩效评价需求,补充和完善面向研究所评价目的的电子资源科技支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结果/结论] 通过实例评价,构建的外文电子期刊科技支撑绩效指标体系具有可操作性;同时,融合研究所的评价需求,改造构建形成了满足集团牵头单位和研究所评价需求的外文电子期刊科技支撑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包含4个评价方面、16项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3.
王茜  谭宗颖  钱力 《图书情报工作》2015,59(14):143-148
[目的/意义] 梳理科学研究社会影响力评价的理论模型和指标体系,有利于推动我国科学研究社会影响力评估体系的建立,优化科学研究管理政策实施效果。[方法/过程] 基于Web of Science、Google Scholar和CNKI数据库收录的科学研究社会影响力文献,从影响力评估关键知识骨干角度梳理其评价范式、理论模型、评价方法及评价指标。[结果/结论] 当前科学研究社会影响力评价范式分为结果导向和过程导向两种,核心理论模型有多维评估模型、SIAMPI模型、收益评估模型、沟通模型、逻辑模型5种,主要从产生条件和结果体系两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在创新驱动发展的背景下,科学研究社会影响力评估应坚持科学服务社会的价值导向,加强对评价指标体系测度的可操作性和定量化研究,挖掘与整合科学研究社会影响的多元数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意义]构建算法素养评价指标体系,为加强算法素养教育和提升算法素养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过程]采用文献研究法,结合算法素养以及素养评价体系的相关研究,构建算法素养评价指标体系,针对大学生群体算法素养开展问卷调查研究,基于熵权TOPSIS法构建算法素养评价模型对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 /结论 ]实证结果表明,算法素养在不同年级和部分学科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此外,大学生在算法意识和算法社会准则上,素养能力更强且个体间差异性更小,而在算法知识与技能以及批判性思维上则相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代表作评价制度是我国推动学术评价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高校图书馆应助力学科建设发展,创新服务,辅助高校促进和完善论文代表作评价工作。[方法/过程]运用文献调研法、实例调研法、问卷调查法、层次分析法,提出论文代表作"定性+定量"的复合式评价方法,构建论文代表作定性与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并通过实践论证复合式评价方法的优劣。[结果/结论]高校图书馆应发挥文献计量和情报服务的优势基础,协助高校推进完善论文代表作复合式评价方法,促进代表作评价中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科学有效融合。  相似文献   

16.
科学评价科研人员学术影响力是展现其专业性与创新性的重要途径。文章在构建科研人员学术影响力评价指数PRCI-G的基础上,结合科研人员研究主题构建学术影响力评价矩阵,并从五大维度构建科研人员学术影响力画像。以图书情报学领域为例对所提方法进行实证研究,该方法能够全景化展示科研人员的学术面貌,为中文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其他学科应用提供借鉴,同时为研究者追踪科研人员动态与快速把握学术进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通过梳理我国学术代表作评价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脉络,厘清当前研究方向,归纳总结相关研究的特点,为学术代表作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过程]采用文献调研法和内容分析法,在广泛深入阅读国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概念内涵、特征规律、遴选标准、评价方法、实践应用5个方面较为详尽地梳理国内学术代表作研究的主要成果和研究现状,并进行总结与展望。[结果/结论]国内学术代表作评价研究涉及多个层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目前研究重点是代表作的评价方法,尚未形成统一的代表作评价方法,且实证研究较少。未来研究中应该加强分类评价、信息化评价,引入第三方评价,更加注重学术成果本身的质量,构建基于文本内容和引文网络两个层面的学术代表作评价。  相似文献   

18.
高校科研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意义] 科学有效地评价各类高校的科研投入与产出现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估、监督、管理与激励,为管理决策部门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系统地检索国内外科研评价文献,参考现有国内外高校科研评价体系,初步构建适合我国实际的高校科研评价基础指标体系,并在专家咨询和调查后修改完善已构建的指标体系。[结果/结论] 研究构建的高校科研评价指标体系可从核心指标与拓展指标两个部分对同类型但科研实力不同的高校进行客观、合理、周期性的评价,从而促进高校科研管理与服务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科技报告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意义] 针对当前我国科技报告资源体系建设中的质量评价问题,建立一套系统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以为科技报告资源体系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建设提供借鉴,提高科技报告服务质量。[方法/过程] 综合运用头脑风暴法、专家调查法、层次分析法与Yaahp软件,分析科技报告的质量影响因素,进而选取相应的评价指标,构建科技报告的评价指标递阶层次结构,计算各评价指标的相对权重和加权权重,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满足一致性要求。[结果/结论] 结合现阶段我国科技报告资源体系建设实践,科技报告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将从资源推荐、交流共享、科研管理3个方面得以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 构建多维指标的综合影响力评价模型,为不同层次挖掘高价值文献提供新途径。[方法/过程] 选取临床神经病学、化学与物理、地球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代表学科,信息科学与图书馆学、经济学、教育研究作为社会科学的代表学科,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收集引文指标数据,在Altmetric.com平台中收集Altmetrics计量指标数据,通过指标覆盖率和指标间相关性进行指标筛选,然后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建立不同学科的论文综合影响力指标模型并对比分析。[结果/结论] 不同学科的差异使论文影响力评价模型采用的指标有所区别,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论文影响力评价模型中共同保留的指标为被引频次、Mendeley、Blogs。在论文综合影响力评价中,学术影响力依然占据主导地位,社会影响力的测评研究发展迅速,两者结合的定量评价能挖掘出综合影响力较高的文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