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吉林省近年来在体育教学中引入了轮滑课程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本研究在大量实践调查和文献查阅的基础上,对于目前广泛存在于吉林省高校轮滑课程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为更好地开展吉林省高校轮滑教育提供一定借鉴意义和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轮滑运动的国际组织、国际赛事和当前奥运会项目格局的阐述,分析了八个奥运会备选项目的优缺点。研究认为,轮滑运动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竞技轮滑、大众轮滑和轮滑产业三者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轮滑运动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轮滑项目进入广州亚运会,标志着轮滑运动已经具备了国际性、观赏性、安全性和可操作性,轮滑运动将最终走入奥运会。  相似文献   

3.
轮滑运动进入普通高校体育课的可行性探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轮滑运动在我国是一项新兴的体育项目,广泛的受到年轻人和在校大学生们的青睐,本文通过对高校师生的问卷调查,认为在高校中开设轮滑选修课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轮滑运动是水冰运动的变体,融健身、竞技与惊险于一身,轮滑运动本身的属性决定它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安全问题成了众多人所关注的核心,制动技术则是安全问题的关键,而目前广大初学轮滑的爱好者在停止技术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结合自己在轮滑俱乐部的教学经验,着重阐述几种适合初学者运用停止方法的技术要领以及容易出现的错误,希望能给轮滑教学者和轮滑爱好者一些启迪。  相似文献   

5.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0,(4):F0002-F0002
吉林体育学院冰雪系成立于2007年3月,是全国唯一培养滑冰、滑雪、轮滑专项人才的特色本科教学单位,2003-2007年被中国轮滑协会授予全国轮滑先进单位。冰雪系下设轮滑、速滑、滑雪、游戏、冰雪运动研究5个教研室,开设轮滑、速滑、滑雪和游戏等专项课程。现有教师14人,教授2人,副教授5人,讲师4人,助教3人。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吉林体育学院轮滑课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学生对轮滑课比较感兴趣,学习态度认真,参加学习与锻炼的主要动机是掌握技术增强体质,学生课后积极参加轮滑活动,锻炼习惯逐步养成。学生对轮滑课的上课态度比较认真,上课目的比较明确。学校的轮滑场地对于教学来说达不到要求,而且相差太多,学校轮滑器材比较陈旧,不能满足学生的上课需求。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多数学生比较满意,一小部分学生对教学内容不太认可。针对一些问题,对该校轮滑课的发展提出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7.
轮滑是高校新兴的教学科目,以其特有的时尚性与健身性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为了确保教学效果,全面提升学生的轮滑技能,教学方法的运用便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对在高校轮滑教学中运用兴趣教学法的实用价值进行全面阐述,对其相关的应用途径进行探讨,旨在提高轮滑教学的实际效果,满足广大学生的学习需求,以推动轮滑教学在高校的深入普及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吉林体育学院轮滑教育课程体系的实践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改革和社会人才市场需求,吉林体育学院对轮滑教育课程进行了研究与探索,经过多年的应用与实践,构建了轮滑教育课程理论知识、运动技能、教学方法、人文素质、实践应用为一体的轮滑教育课程新体系,为体育院校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论轮滑运动对促进全民健身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轮滑运动具有较高的娱乐性、观赏性和健身性。从轮滑运动的项目特点入手,分析了该项目对促进全民健身所起到的作用,结果表明:经常参加轮滑运动,有利于增强身体的肌肉力量,提高协调性、灵敏性、平衡能力,改善人的心肺功能,对人的意志品质和心理健康也有良好的调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江苏省轮滑队13名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初步探讨在高水平轮滑运动员中建立心理咨询与评价体系的方法、步骤,进一步研究建立心理咨询和评价体系的可行性;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证明:心理咨询与评价体系可以适用于竞技轮滑体育运动队;心理咨询与评价体系可以筛查运动员精神异常,可以对运动员个性和心理健康进行全面的量化测量,可以对运动员心理与运动成绩提高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优化高校轮滑课教材内容和考试方案,为提高该项目教学质量提供参考依据。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归纳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在高校轮滑选项课教材内容中增加向右双脚支撑惯性转弯、向右弯道交叉步滑行技术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0%男生和20%女生初步掌握了教材内容。结论: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和考试内容、评分标准,高校轮滑选项课用一个学年时间是能够完成直道前滑、向左、右惯性转弯和向左、右弯道交叉步滑行教学任务的,可以将向右惯性转弯、向右弯道交叉步滑行技术加入高校轮滑课教材。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北京携手张家口申办2022年冬奥会成功,冰雪运动热潮正在掀起。但冰雪项目总体发展受到地域性限制。为了实现“北冰南展西扩”的战略目标,加强速滑项目人才的梯队建设,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速滑部借鉴国外优秀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经验,提出了“轮转冰”项目。本文结合理论依据与实践成绩探讨“轮转冰”项目的可行性。方法:通过文献检索CNKI、pubmed等数据库,登录国际滑联官方网站以及国内速滑官方网站,收集整理在册速滑运动员过往经历和成绩。并通过专家访谈收集国内外知名的速滑教练及运动员的经验与建议。结果:1)研究速度轮滑与速度滑冰项目共性的文献一共7篇。速度轮滑与速度滑冰在起跑姿势、滑跑姿势、直道滑跑技术和弯道滑跑技术以及能量代谢方面都具有相通之处;2)既往国际上“冰陆双栖”的运动员,男子运动员有21名,其中有16名获得过世锦赛或奥运会奖牌;女子运动员有14名,其中有10名获得过世锦赛或奥运会奖牌;3)国内“轮转冰”运动员以郭丹为带头人物,她是目前中国仅有的1名轮滑世界冠军,2015年4月正式转项速度滑冰。在2016年1月的全国第13届冬运会速滑赛场上位列女子5000米比赛前8名,因此获得入选速度滑冰国家队的资格。结论:1)速度轮滑和速度滑冰项目具有极大的共性,轮滑运动员身体素质和技战术的储备具有转项速滑的能力,保证了该项目的可行性;2)国际上轮滑冰运动员的训练经历和出成绩的时间规律,为中国“轮转冰”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开展轮滑运动项目教学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研究发现,轮滑运动作为体育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了体育教育的科学性、时尚性,注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人文精神,这对于提高高校学生的综合能力起着其它运动项目不可替代的作用.合理地把轮滑运动项目应用到体育教学实践中,这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以及学生对奥林匹克精神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建立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对轮滑课中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轮滑运动作为一种老少皆宜的大众健身类运动项目渐渐被人们所关注,有些学校已经将其列为体育课程中的一项重要科目.但由于轮滑运动有其自身的特点,使得大部分学生在轮滑学习过程中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入手,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以及如何克服进行论述,为广大师生的教与学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对轮滑课中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轮滑运动作为一种老少皆宜的大众健身类运动项目渐渐地被人们所关注,有些学校已经将其列为体育课程中的一项重要科目。但由于轮滑运动有其自身的特点,使得大部分学生在轮滑学习过程中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入手,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以及如何克服进行论述,为广大师生的教与学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普通高校轮滑运动开展的实践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方法研究轮滑运动对学生体质与心理的影响.结果发现:轮滑运动不但对提高学生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有着良好的作用,而且对改善学生心理健康有积极地作用,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建议在高校中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17.
山西高校公共体育轮滑课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轮滑是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是集竞技、健身、娱乐于一身,充满无穷魅力,深受广大青年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现从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方面对大学实际开设的轮滑课程的可行性作了一些研究和探索,对当前高校体育的课程改革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轮滑是青少年特别喜欢的体育活动,现已列入课堂教学内容.通过几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在轮滑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研究,从理论角度探讨了学生掌握动作技能的内在认知规律,并为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吉林省高水平轮滑运动员心理疲劳的研究表明,家庭经济条件因素对心理疲劳水平无显著影响。运动员性别、年龄、运动等级、训练年限和文化水平等变量对心理疲劳存在显著性差异。希望通过本调查研究引起轮滑教练和运动员对心理疲劳问题的足够重视,掌握运动性心理疲劳的成因和应对措施,帮助运动员更好地训练和比赛。  相似文献   

20.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大同市城区10所学校的中小学生参加轮滑运动的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利用数理统计中的R型因子分析,确定了大同市中小学生参加轮滑运动的四大主因子,按影响程度依次为健康因素、休闲因素、交往因素、专业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