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实验,证明在不同场地对初中毕业生加试男子1000m,女子800m是可行的。经数理统计、运动生物力学、心理学的分析,阐述并证明在不同场地上加试初中毕业生的耐力素质对考生的考分并不构成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高考体育加试中,一些考生由于心理素质差和考前的心理准备不足、训练不当等,在竞争激烈的体育加试中出现怯场而导致技术不稳定、发挥失常等现象,致使考试成绩大幅度下降.而在平时对考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激发学生良好的考试动机,形成较好的考前心理状态,就能为体育考生在体育加试中取得好成绩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心理训练对体育考生的运动成绩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考生体育加试时的心理压力,进一步探索心理训练的重要性,提出借鉴竞技体育中的一些成功心理训练,结合考生的具体特点,予以必要的训练训练,这是保证体育考生正常发挥自身运动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2007级—2010级安徽省体育教育专业女生入学时的体育加试成绩为原始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对安徽省体育教育专业女生的体育加试成绩的地理分布状况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100米项目中,皖南地区成绩要好于皖中和皖北地区;在原地推铅球项目中,皖北地区的成绩要好于皖中和皖南地区;在立定三级跳远项目中,皖南和皖中地区的成绩要好于皖北地区;在800米项目中,皖北和皖中地区的成绩要好于皖南地区。  相似文献   

5.
谈升学加试体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积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中升学加试体育 ,是端正办学思想、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可以促进体育本身的发展 ,可以促进智育的提高 ,可以强化德育的效果 ,进而真正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全国各地市陆续在中招前对初中毕业生进行了实验加试,其成绩或记入中招总分,或作为中招录取的参考依据。这一做法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推动了各校实验仪器的配备和实验课的开展,对加强和改进实验教学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回顾我们每年的实验加试,其中存在的问题却不容忽视。特别是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更暴露出实验加试的一些弊端。  相似文献   

7.
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对甘肃省 1997— 1999年报考体育教育专业考生 (体育成绩在 6 0分以上共计 5 30 4人 )的素质、专项及人数进行分析研究 ,结果显示 ,甘肃省考生的四项素质水平逐年提高 (女子 80 0 m方差分析差异不具显著性 )。反映出学校对体育工作的重视及学校教学、训练水平的提高。但存在的考生人数增加较快 ,录取比例下降 ,素质项目设置的重复及如何降低专项评分时的不可控制因素等问题 ,故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从中考体育加试存在的问题出发,思考了进一步纠正错误的教育思想观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中考体育加试并未能使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改革中考体育加试,建立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实效为中心的考试制度等几个相关问题,并提出了作者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在吉林省试行高考体育加试这几年以来,考前的体育日常训练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实地考察和学生访问等形式笔者看到了我省体育加试日常训练的不足之处,针对这些不足本文提出了五个建议:教练员的专业化、训练过程的科学化、饮食营养化、区别对待原则和训练与考试的一致化等。  相似文献   

10.
关于我国中考加试体育工作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明确规定"体育课是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科目。"这一规定使学校体育工作得到重视,体现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精神和要求,加强了学生们的体育锻炼行为。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对立面,我们也不能忽视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采用文献综述法对我国中考加试体育工作存在的利弊进行了评述和综合分析。旨在更好地指导我们积极开展体育工作。  相似文献   

11.
以风险管理理论为基础,探讨中考体育测试风险管理的概念、影响因素及其应对措施等问题。首先,界定了中考体育测试风险管理的概念;其次,归纳总结出9个影响中考体育测试风险管理的主、客观因素;最后,探讨了中考体育测试风险管理的研究思路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2.
采用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常武地区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体育后的学校体育教学的效应情况进行探析,结果显示:校领导不仅重视体育教学并且对执行《教学大纲》态度正确,体育教师积极性得到提高,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得到增加,体育教学场地设施得以改善。但在一些学校不同程度存在着“应试现象”。  相似文献   

13.
体育教师对课程改革是否适应是课程改革稳步实施并进一步深化的关键。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中学体育教师课程改革适应状况及过程进行了研究。通过对44名初中体育教师的深度访谈,基于文化适应理论,对体育教师在情感体验、观念认知、教学行为维度的不同描述进行编码,把体育教师课程改革适应分为适应、比较适应(被动跟随)、不适应(消极阻抗)三大情形。体育教师总体适应状况良好。适应过程呈现较多类型,主要有阶梯型、N型、V字型、倒V字型、U型等。适应型体育教师在各维度表现得较为积极;比较适应的体育教师认知能力不足或者具备适应的能力,但适应的意愿不够强烈;不适应的体育教师阻抗情绪较为明显,主要集中在老教师群体。适应维度方面呈两极分化状态,且出现了认知、情感和行为适应顺序的倒置现象。影响体育教师课程改革适应的主观方面因素主要有:既往教学经验模式的干预、对课程改革的理解与认知、应对课程改革的能力和意愿等;客观因素主要涉及课程改革中的现实问题,包括专业专职教研员缺位导致的体育教师缺乏引导、中招体育加试压力、体育教学安全以及场地器材不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旨在立足于已有的研究成果,在实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当前扬州市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状况、成因及负面影响进行现实考察,探究其预防及缓解的对策。结果发现:1)扬州市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程度并不严重,但仍有一定比率的体育教师经历严重的倦怠;2)教龄在11-15年的体育教师、中级职称的体育教师成就感较低,担任班主任的体育教师在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上与其他组别比差异显著,职业倦怠较为严重。本文进一步对造成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缓解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运用问卷调查与数理统计的方法 ,就体育专业研究生德育工作内容、方法、途径问题对体育专业研究生进行了专门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体育专业研究生德育工作内容应以人生观、道德观、专业思想等为主 ;德育工作方法应以行为实践法、自我教育法、情感陶冶法为主 ;工作途径应以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为主。各自体育专业研究生的研究报告为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专业研究生德育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的热点问题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基础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全面分析了当代学校体育发展中所出现的十个方面的热点问题:学校体育指导思想的凝聚性转变;开放与发展的学校体育新观念;中小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方兴未艾,成果累累;高校体育改革多样化;实施体育新课标后引发对体育教师人才的素质的再认识;体育高等教育领域以专业人才培养及课程设置研究为热点;对学生体质健康的研究更加重视;对区域性学校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增多;对国外学校体育的吸收与借鉴研究;对中小学校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用文献资料和调查问卷的方法,探索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的目的意义,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通过问卷调查,以陕西省内三地初中男女学生为研究对象,从社会学角度探讨了新课标实施后初中学生在体育价值观的精神层面与体育行为层面产生适应性变化的取向特征。研究发现初中学生的体育价值取向层面呈现以下分布:1)从其体育价值观的社会学层面看,娱乐身心、健身健美、社会交往、反向评判、调节精神5大价值观较为突出,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实施以后,初中男女学生体育的主体需要与主导价值取向;2)从初中学生的行为取向层面看,内容方面初中学生在体育内容选择上存在一定的共性,均对情景类、游戏类体育项目展示出明显的行为倾向;在时间付出方面,初中男生每周自主体育活动时间长、频率高,女生则逊于男生;从其活动场所情况看,不同性别初中生体育行为的空间选择存在差异,男生对活动场所的方面要求低于女生,但大多数男女生均对在规范的运动场地活动表现出明显的行为取向。  相似文献   

19.
高等体育院校健美操专业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院校的健美操专业学生毕业后大部分从事学校的体育教师工作,或者在健身中心担任健身指导员。在实际工作中,部分毕业生缺少应有的实践能力,不能够从容的承担工作任务。从提高健美操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包括教学能力、创编能力、组织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角度进行研究,希望可以为培养与社会需求相符的专业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采用随机抽样,对某市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身体自尊水平与积极情绪状态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初中生的PSW维度的均值显著大于高中生;男生的身体自尊水平及各因子和积极情绪的均值显著大于女生;运动群体中学生的PSPP及PSW、SC、PC与PF因子和积极情绪的均值显著大于非运动群体。结论:初中生的身体自我价值感明显高于高中生;男生的整体身体自我满意感及身体不同方面的满意度和积极情绪体验要明显高于女生;体育锻炼不仅对中学生积极情绪有直接促进作用,且也能通过提高中学生身体自尊水平对其积极情绪起间接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