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当今国际化的背景之下,外语的积极学习及高级外语人才的培养更为重要。高等学府的外语教学也成为培养高级涉外人员的重要课程,而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缺失"现象却成为培养高级外语人才的障碍,导致学生无法将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内容用英语恰当地表达出来,而外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缺失问题,关键在于加深对英语课程的理解,需要对大纲、教材、教师、学生、课堂教学、测试等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重新思考和规划。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我国外语教学仍以传统的语言知识教育为主,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文化意识的培养,虽然一部分英语教师已经认识到文化意识的重要性,但是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大的偏差,导致外语文化意识培养依然处于无序状态.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外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实践路径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3.
母语文化的缺失会严重影响民族精神的传承,导致民族文化认同感的缺失.因此,外语教育应凸显母语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地位和作用,强化民族文化认同意识,运用中国英语传播中华民族文化,从而在与多元文化的互动中知彼知已、融合互补、共同发展.中国英语是英语国际化过程中与中国特有语言文化接触融合的产物,属于国际使用型英语变体,对跨文化交际有着重要的影响及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化意识目标是2003年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新增的一项内容,其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但是目前关于文化意识目标的内容及表述存在若干问题,比如对文化意识目标的阐述缺少中国文化以及英语语言与中国文化的关系,而且在文化意识目标的阐述中,对文化的要求只有"了解",而没有"应用"。所以目前高中英语课程的文化意识目标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和改进,应该在课程目标中加大培养文化意识目标的比重,在文化意识目标中加入对中国文化和英语语言与中国文化关系的了解以及对文化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对安徽高校英语专业学习者民族文化意识的定量和定性分析表明,学生的母语文化素养薄弱、传统文化认同感不足,教材传统文化内容缺失和教师课堂文化输入频度偏低是目前英语专业文化教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鉴于此,在分析成因的基础上,从教学思想、课程设置、文化体验和考核方式四个方面提出的改进意见将有利于培养具有中国情怀的复合型外语人才,服务于文化强国战略。  相似文献   

6.
语言交际成功的一半是在于文化意识和语言习得。学习外语的人到了一定程度普遍都有一种感受 :掌握一门外语 ,学好一门外语与对该语言文化的认识了解有很大的关系。尤其与外国人交流时 ,除了语言方面存在的障碍以外 ,不同文化意识是交际中的又一障碍。笔者认为 :不仅外语教师要注重加强文化意识 ,而且还把这种文化意识观浸注到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外语学习者中普遍存在"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在高职实用英语中实践中国文化教学,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多元文化思维的能力,增强学生语言文化知识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等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对英语课堂增加中国文化内容的必要性、增强学生“中国文化主体意识”的实践效果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英语课堂有必要增加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等相关内容;英语课堂既需要增加传统中国文化的精要,又需要提供现当代中国文化的鲜活素材;英语课堂上可以以中国时政新闻英语阅读、阅读英美名家对中国经典文学名著的翻译作品、开设中国文化专题讲座等形式介绍中国文化.调查结果对英语课程的教学实践、英语课堂的中国文化建设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
高职英语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为目标。外语交际能力的获得必须建立在正确理解所学语言中体现出来的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高职英语教学中加强文化导入的必要性,探讨了高职英语文化导入的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跨文化交际理论认为跨文化交际是双向的、平等的,但是当前的中国外语教学存在着明显的“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这与政策导向单一、教材内容失衡、教师素质不均、学生学习习惯不良有着密切的联系。教材的内容、教师素质的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对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母语文化意识,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增强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素养是进行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前提之一;英语文化教学中增强对我国传统的文化的注入,有利于促进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共享、交流和传播;有利于促进中西方文化的相互补充和发展:英语文化教学中增强我国传统文化注入,要求选择我国传统文化内容,将其引入我国英语教学教材中,使之成为英语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培育专业的中西文化教育教学师资力量,为英语文化教学提供师资基础;将我国传统文化内容列入英语文化教学考试范围。  相似文献   

12.
社会建构主义模式中,教师、学生、任务三者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学生处于中心位置。《新标准大学英语》在课前的导入、课文的选材、专题文化短篇、练习中的文化比较选题等方面不同角度地传授多元文化知识,培养跨文化意识。以《新标准大学英语》中的文化内容为例,以社会建构主义模式为理论基础,探讨了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教学手段和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在跨文化交际情境中使用地道的英语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母语文化意识,全方位提升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大学生大多学了很多年英语,但他们在与外国人交流时仍然存在跨文化交际方面的困难。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更多关注文化背景的导入。本文探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内容,并提出了文化导入的一系列原则和步骤。有了这些原则和步骤,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会了解更多文化知识,语言水平和文化修养会得到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14.
对中国“体育强国”的文化符号学审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站在文化层次及文化功能主义的视野下审视体育强国,可认为"体育强国"是一项清晰明了的动态"文化符号"和"文化标识"。这一特殊的文化"符号"和"标识"外延极大却内涵丰富。从文化分层的四层次对体育强国进行诠释,认为我国体育强国"器物层面"已具雏形,"文化符号标识"明了;中国体育强国的"制度层面"脉络清晰,构建出了现代体育和谐发展的趋势和路径;中国体育强国的"行为层面"四大形态特征突出,折射出独具特色价值取向;中国体育强国的"观念层面"逐步深入人心,追求健康本我意识是终极理念。文化的进化和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如何将"体育强国"的文化符号及标识"文化符号化",梳理出体育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动态终极取向仍需要哲学、社会学者投入更多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5.
实现小学英语"文化意识"教学的方式与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意识”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可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特点,以课堂教学作为“文化意识”教学的主要途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把课外活动作为实现文化教学的重要途径,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各种资源来开展“文化意识”教学。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代表性特征,英语教学中缺乏文化渗透,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导致学生陷入"中国式英语的"的误区,从而失去学习英语的意义。文章首先探讨了地域文化差异对英语口译发音的影响,其次基于教师视角,围绕强化语法训练、突出口译教学的文化性、采用启发式口译训练等环节,对文化意识在高职英语口译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全人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中国的外语教育要秉承全人教育的理念,加强对学习者人文素质的培养。外语教育中不同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和价值理念的文化碰撞会引起学习者的文化焦虑。作为文化沟通桥梁的外语教学要秉承“和而不同”的文化发展观,既要培养学习者的文化移情能力,也要树立母语文化自觉意识,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相互交融、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大学英语学习一直提倡用英语思考,学习的课本内容也都是以英美文学或者其风土人情介绍为主,由此导致母语文化的缺失,也失去了英语教学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变成了目的语文化的单向传播。因此,真正实现中外文化双向交流,应在英语教学中增加母语文化教育,使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获得平等性关注,培养学生正确的跨文化交流意识。  相似文献   

19.
以"知识、能力、素质"为标准来衡量,大学英语应用教学实际包括了外语知识,如语音、语法、语义、语用等知识;交际能力,如运用外语进行听、说、读、写、译和达到特定交际目的的能力;文化素质,如从事国际交往时应具有的人品修养、中西文化意识、与人沟通合作、解决矛盾的能力、因此,大学英语应用教学其实就是一种对人才的综合素质的重要培养过程。而对未来高等教育人才交际能力的期望包括多种文化知识和外语知识,又进行国际对话的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从面对面交流到通过电子系统交流的能力、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纠纷和善于谈判的能力、沟通合作能力等。所以大学英语的教学应以交际为目的,追求真实。  相似文献   

20.
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在外语学习中,汉语与英语的文化差异会对学习者既存在积极影响又存在消极影响。本文意在通过分析汉语文化与英语文化的差异对英语语言学习的影响,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