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师范生未来的工作对象是具有主体潜能的人而非物性客体,因而师范院校系科专业具有二重性:它们既是各自学科专业,又同时都属于教育学范畴。师范专业从而具有以主体为对象的人文学科共通特性,人文教育作为内在的精神原则应贯穿于师范教育的各个方面。在现代教育专业化趋势下,师范教育作为人文学科的基地具有维护教育与社会均衡发展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代教育水平在不断发展,建设教育强区的发展目标对肩负教师职前培养的师范教育提出了重大挑战。师范生所应具备的核心职业技能和素养的培养,对促进师范教育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因此,本文针对目前高师思政专业师范生学科视野狭窄,缺少教师专业情怀,对教学技能训练不到位,实训课程占比较少,技能训练时间不足的问题,提出了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提升学科知识素养;激发专业情怀,增强专业技能训练意识;改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学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3.
师范生的职业品性教育是最接近“师范”本质的教育,也是师资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虽在我国师范教育中已有较长历史,在实践中的成效却并不令人满意。创建基于主体性发展的师范生职业品性教育,就是要将职业品性的养成视为与个体的主体性发展相统一的伴生过程和有机组成部分,以师范生的自我发展要求为动力,培养其教育自觉和反思习惯;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师范生通过正确理解教师职业特点以及师生日常生活交往等多种途径将“教育学知识”向“教育知识”转化,以促进其职业品性的内化和个性化。唯有当职业品性养成成为个体的主动发展和自我操守时,才能真正对师范毕业生的职业实践起到长时的指导和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教师知识研究的不断深入,实践性知识已成为教师知识不可或缺的内涵之一.为了能有效促进数学师范生的专业发展,通过分析数学师范生接受教育时的实然状态与应然状态,试图建立起一种基于实践性知识的数学师范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5.
"师范"二字本身就是对教师专业发展最精确的概括,也是对传统文化中教师基本素养的深刻揭示,所以加强师范品性的培养是回归教育根本目标也是最接近师范教育本质的要求,而品质培养在往往比技能培训更加重要。师范教育的本质决定了其具体实践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在于启发师范生自我教育的意识,培养自我教育的能力,基本的实践方式也必然应以修身为本。  相似文献   

6.
清末民初的直隶师范教育课程设置体现出课程内容与师德培养目标紧密契合、师德培养的课程占比较大、把修身课放在突出的位置、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特点,对直隶师范生良好师德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借鉴直隶师范教育的经验,当今的师范教育应将师德培养纳入课程体系,通过课程设置加强师范生的师德培养.  相似文献   

7.
作为我国少数民族基础教育"母机"的民族类高等师范教育应根据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内容、规格和要求,调整办学方向、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师范教育训练;建构具有长效机制的教育实习指导与管理体系;提升民族类师范生的通识课程、学科专业知识、尤其是教育专业知识和师范技能水准,使师范生的知识结构多样化、规格化、综合化;培养民族类师范生在从事教师职业时所必须具备的相对成熟教师的各种能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大学科技园为视角,从专业情意结构、专业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结构三个维度,详细阐述了高职青年教师新的专业素质内涵。为高职青年教师个体专业发展提供实践指导,促进高职青年教师更好地服务人才培养、大学科技园建设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以未来发展为前提,以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协调发展为基础,致力于可持续发展,是一种理性、公平、优先、和谐的发展观。这一政策的实施,将吸引众多优秀的贫寒学子入读师范院校,师范大学由此将面临诸多选择。正确处理效益与稳定、数量与质量、通才与专才的关系,培养高素质的人民教师,是师范教育推进社会进步与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直隶是清末新政实施教育改革富有成效和特色的省份,期间培养出了一大批品学兼优的栋梁之才,直隶师范教育之所以成为师范教育的典范,就是因为在师范教育中,重视了师德的培养.师德的培养主要贯穿在课程的设置和实施、培养学生劳动能力、提高师范生入学的标准等方面,这些对当代教育的发展和师德的完善,具有很大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角色体验"教学模式引入高师教育类课程,旨在全面提高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充分彰显其师范特色,从而满足基础教育改革对优秀师资的迫切需求.教学实验证实:"角色体验"教学模式的实施有利于强化学生的教育理论、训练学生的教学技能、丰富学生的专业情意,有利于全面提高师范生的教育素养.  相似文献   

12.
"听说读写"是中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的基础,千万忽略不得。它们之于语文教师的意义是:工具性、基础性;示范性、审美性;辐射性、生成性。因此,希望师范大学中文系的师范生和所有语文教师,重视自己"听说读写"专业基本功的训练和培养,打下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牢固基础,守住其独特的专业身份和文化身份,完成崇高的育人职责,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和素养,促进语文教育教学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教师专业化问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对师范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和基本技能训练,是高等师范院校工作的重点和出发点.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发现,目前师范生的职业思想和择业观念受到很大的冲击,部分学生不安于所学专业,对自己今后职业的定向、职业信念产生动摇.同时,学校针对师范生基本技能的培养也存在诸多问题,不能满足学生和社会需求.针对这些问题,需要根据学生职业选择倾向建立专业重新选择机制,加强师范生技能训练,铸造师范生职业情感,加强师范生师德教育,同时还要进行课程改革以体现教师教育的专业化.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学思想是清末直隶师范教育之师德培养的核心理念。中国经学以其博大精深的儒学内涵滋养了当时的师范生,为其形成良好的师德素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今师范教育需要重新审视我们的培养目标,明确师德教育主旨,吸纳中国经学的精粹,改革师德教育的方法,以便提高师范生的品德与人格素养,最终使其在未来从教的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师德修养。  相似文献   

15.
对于培养音乐师资的高师院校或有音乐师范教育专业的院校来说,原有的课程设置和课程体系已经跟不上现今人们对艺术教育的要求。因此,作为音乐师范生重要课程的声乐,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上必定要改革。但是迄今为止,关于声乐教学模式改革还尚未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统一的体系。引进一种新的声乐教学理念,寻求新的声乐教学模式与声乐教学方法。这是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根据存在主义的生命感受观、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师范教育的角色固定影响,师范生职前职后会经历懵懂期、困惑期、倦怠期、成熟期四个时期以及经历角色认知、角色迷失、角色转换、角色固定四个生命体验阶段。角色认知是对现实环境的认识,认清自我是判断自己对现实环境的适应能力;课堂教学的参与实践却时刻提醒自我的身份让自我回归,撕破自我回归的欲望与角色认知的强烈愿望让自我时常处在一种人格分裂状态;僵化的模式会使教育实习者或教学实践者感到身心疲惫,感到自己与自我的分离;最终他们成功实现身份转变,形成角色的固定,完成人格的塑造。  相似文献   

17.
提高师范生科学素养是师范教育目的之一。文章探讨整合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与教法课程的必要性及实施方法,认为整合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与教法课程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升高职师范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以及科学探究能力,从而提升其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的数字化背景下,提升高等专科学校师范生的整体数字素养水平和能力是高职高专院校师范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高专师范生作为未来的“准小学教师”,其数字素养内涵包括数字意识、数字知识、数字能力、数字安全与道德。可从以下方面提升高专师范生数字素养:注重数字素养课程体系的构建,加强数字化教育教学环境建设,全方位提升教师队伍数字素养水平;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升数字素养水平;引导师范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自主性。  相似文献   

19.
师范教育教学实习是在校生上岗前的一次“大练兵”,是师范生毕业前的一次“产品精加工”,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检验提高师范生教育教学专业技能的极好机会.通过实习,师范生初次体验当一名人民教师的光荣感和使命感,从而促进和巩固他们的专业思想,培养其献身教育事业的崇高精神.作为一名指导教师,我在历次实习指导工作中,做了如下探索,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做好实习前的准备工作.从学生角度看,我们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的心理素质、语言表达均存在一些问题.许多学生不敢在大庭广众之下说话.缺乏自信.万不得已说话时,常常语无伦次,辞不达意.为了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其清晰、有条理的思维及流畅的口头表达能力,我采用了如下方法:1.将小语教材分发给学生,让他们设计板书.每节课前让两名学生将自己设计的板书抄于黑板,  相似文献   

20.
当下高校教育改革,将教育重心从师范生的专业素养转移到综合素质培养。而针对师范生进行的核心素质教育在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以核心素养为中心的综合培养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师范生的学前教育专业程度,以学前教育核心素养为重点是高校师范专业中的一个重要教育及教学理念。本文首先对高校教育学前教育核心素养相关进行了简单概述,其次对教学工作中现存的课堂实践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核心素养为培养重点在高校学前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