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词汇语用充实主要是研究词汇在特定语境中词义的语用收窄和语用扩充,关联理论认为人们对话语的理解就是寻求话语的最佳关联性,而对具体词汇进行语用收窄或者语用扩充都是利用百科知识、认知语境等对词汇理解进行语用充实并且获得所期待的最佳关联性.对《爸爸去哪儿》的主题歌词中特定词汇的触发进行语用推理后,发现对这些特定词汇不能直接进行原型解读,需要对其进行词汇语用充实后,才能更好解读歌词传递亲情为主题的交际意图.  相似文献   

2.
《泰囧》的成功不仅体现在票房上,也体现在做喜剧的真诚上以及给观众带来快乐,将幽默进行到底的娱乐精神上。一个个精心设计的桥段,一句句让观众过耳难忘的对白,都构成了喜剧不可或缺的幽默元素。从语用学理论的会话含义、礼貌原则、关联原则以及语码转换的顺应性原则等角度的全新解读使这些幽默元素在学术理论上有据可依,同时也体现了电影创作人对语用和谐与快乐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Grice)1967年在哈佛大学做演讲时提出的会话含义(conversationalimplicature)学说和合作原则理论(cooperative principle),对情景喜剧《家有儿女》中的部分对白进行语用分析来探讨语用幽默的产生,以期帮助语言学习者从语用层次去理解和欣赏幽默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中期,反问句研究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既有对过去结论的重新思考,也有新的分析方法的尝试运用;既有对反问甸甸法的细致描写和刻划,也有对其语用含义和语用功能全面的归纳和概括,在反问句的句法、语义、语用备个方面都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5.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可歌、可舞、可诵,开了语用美的先河。本文就《诗经》的社会背景及其所反映的祭祀文化、礼乐文化以及它的修辞手法的运用,赋比兴艺术手法的创造等方面,从语用学中最重要的礼貌原则入手,旨在揭示《诗经》是语用美真正的发端,从语用学的角度对《诗经》进行全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6.
以会话含义、合作原则等重要的语用学原理为基础,通过对一些具体例子的分析,说明了语用推理在话语理解和英语交际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对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预设可以分为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两种。语用预设这一概念是语言学家stalnaker首次提出的。语用预设本身具有单向性、主观性、隐蔽性的特点,在交际过程中又具有合适性和共知性的特点。鲁迅小说《祝福》利用语用预设的这些特点,深刻地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形象地刻画人物、有力地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巧妙地向读者传递潜在信息等。  相似文献   

8.
从会话含义的理论出发,阐述会话含义理论中的各项原则及其准则.遵守或违反这些原则的某一准则就会产生会话含义.可进行会话含义的语用推导.在理解会话含义的过程中,还会受到来自客观方面的词汇意义、语言结构、文化差异、语境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只有结合各方面的因素,才能全面地理解会话含义.  相似文献   

9.
文学语篇尤其是小说,与日常交际话语有着极高的相似性,小说人物在不同的语境下会做出不同的语言选择,因此构建的身份也是动态变化的。基于语用身份论,以《长日留痕》中的管家话语为语料,考察管家语用身份动态建构类型、管家身份建构的语用策略以及语用功能。研究发现:第一,管家身份建构包括话语身份和非话语身份;第二,其语用身份的建构是通过凸显策略、偏离策略和认同策略实现;第三,管家建构的多样身份具有不同的语用功能,主要包括施为功能和人际功能。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中的语用隐含十分丰富,分析研究这些隐含对于理解原著和鉴赏译文得失十分有帮助.本文按照言外行为的类别,对<红楼梦>人物话语中的语用隐含进行区分,并综合运用语用学中的语境、预设、会话含义等理论对所撷取的人物话语例子进行详尽分析,从语用隐含的角度计论了翻译此类文本所应达到的"对等"标准,并据此对有关译文进行了评论.  相似文献   

11.
《西游记》作为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采用白话写成,使用的词汇种类多样、各具特色。其中的自称词十分丰富,既有自称代词,又有自称称谓,呈现出极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文章对《西游记》出现的自称词进行细致的归类与概述,对部分自称词进行具体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语用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英语语言学家Leeh对于语用能力概念的分析,从语用语境能力、语用文化能力和语用推理能力三个方面来论述<新编实用英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对《论语·宪问》中"夫子自道也"和"爱之能勿劳乎"两个句子中"道"和"劳"两个词的含义,历来有不同的解释.本文试从《论语》本身的用词习惯和训诂学原理等方面对这两个词的含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语言的策略性使用是言语主体不同心智状态的要求,幽默含意的产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运用语用策略对幽默的生成进行综合的解读,不但可以了解说话人和受话人的心理过程,还可以明晰幽默的生成机制,恰当的策略选择可以体现出幽默制造者的智慧。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凤凰新闻》为例,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探讨网络新闻标题中的语用预设.通过分析《凤凰新闻》中25条新闻标题语料发现:从认知的角度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语用预设的机制、理据和功能等;网络新闻标题中的语用预设能够在读写互动的过程中加以理解,是表达者和接受者共同构建完整的言语交际.  相似文献   

16.
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莱斯提出的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理论揭示了言语交际过程中的特点.以《围城》以及珍妮·凯利和茅国权的英译本FortressBesieged为例,探讨了会话含义对文学翻译如何实现等效翻译的指导意义,并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在文学翻译中,运用会话含义理论分析语言,有助于译者捕捉原作字里行间的弦外之音,在译文中准确传递原文的隐含意义,实现译文与原文的等效.  相似文献   

17.
语用模糊是人类语言的一个重要特点,尤其在戏剧作品中,语用模糊更是表现人物性格的一个重要手段。现以戏剧《茶馆》为语料,通过分析其人物会话中所采用的语用模糊及会话策略,从而说明这类策略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所起的作用。同时,考虑到汉语戏剧具有区别于一般英语语料的特点,分析框架既基于前人提出的关于语用模糊及会话策略的一系列理论框架,又不局限于该框架,而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适当的补充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语用学是研究语言特征的有效工具。文章借助语用学的合作原则、语用前提、礼貌理论来分析美剧《破产姐妹》中的幽默对白,旨在提高读者对美剧中幽默的欣赏能力和英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9.
反问句在汉语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因而相关研究成果累累,但研究大都着眼于反问句的句法特征、语义和语用分析,对于这种特殊的"无疑而问"句式的理解过程,很少有学者涉及.本文结合合作·关联·顺应模式(C-R-A模式)的初级模式,发现反问句的特殊之处在于其一级推导总是反问句表达命题的语义否定,这就是其"无疑而问"的根源,并进一步解释了反问句的会话含义和特殊语用价值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词的语用意义并非是漫无边际的拓展与延伸,它的变异性是有规律可循的,也是有理论根据的。其规律和理论根据主要表现为:词义系统自我控制的调适作用、语境解释功能的制约作用、心理机制深层诱导的转换作用、话语理解交际相关的推理作用。如此,才能形成一定语用环境中词语的语用含义,也使词汇的理解真正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