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语用功能等值翻译是让译文读者最大程度地获得与原文读者相同的理解和感受。除了受作品内容的影响,读者对作品的理解与感受,更是由语用含义的再现和社交语用的等值决定的。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与语用功能等值翻译有对应关系:交际翻译强调理论交际效果和交际功能,这与实现语用含义对等翻译的目的不谋而合;以读者的理解和感受为中心,可以实现社交语用等值翻译。以交际翻译理论为指导,有利于实现语用功能等值翻译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将语用学原理运用于广告翻译中,以探求一种合适的翻译方法,提高当前的广告翻译水平.阐述语用翻译这一力求等效的翻译理论模式,探索语用学原理在广告翻译中的运用,即广告的语用翻译.为了达到广告翻译中的语用等效、实现广告宣传的目的,译者须在理解广告原文的语用用意的前提下,用合适的译文语言形式将原文的语用用意清楚地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3.
文章概括叙述了语用学的由来、内容、定义及语用学的主要理论,即言语行为理论,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会话含意理论,礼貌原则;提出大学英语教学要融入语用知识,加强学生语用意识,避免语用失误的出现,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4.
词汇语用充实主要是研究词汇在特定语境中词义的语用收窄和语用扩充,关联理论认为人们对话语的理解就是寻求话语的最佳关联性,而对具体词汇进行语用收窄或者语用扩充都是利用百科知识、认知语境等对词汇理解进行语用充实并且获得所期待的最佳关联性.对《爸爸去哪儿》的主题歌词中特定词汇的触发进行语用推理后,发现对这些特定词汇不能直接进行原型解读,需要对其进行词汇语用充实后,才能更好解读歌词传递亲情为主题的交际意图.  相似文献   

5.
语用能力是外语学习者整体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语用知识和语用规则的内隐性使得语用不易学也不易教。本文从行动研究理论出发,从观察、思考、行动、反思四个步骤分析了语用教学的实施框架,并阐述了行动研究对语用能力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随着语用学理论运用于各个学科之中,一系列的跨学科研究层出不穷,语用翻译也由此应运而生。然而,寻求翻译的语用等效也不可缺省原语的语义基础。本文借用原则与参数概念,探讨语用翻译在语义(原则)与语用(参数)连续统中的平衡,以使目的语与原语的语用功能等效。  相似文献   

7.
在商务英语谈判中,除了商务原则和技巧外,谈判话语本身也起着基础和媒介的作用。因此,行之有效的语用策略对于国际谈判的最终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研究国际商务谈判用语,通过具体实例,探讨了在国际商务谈判中如何应用语用学的合作原则、关联原则、礼貌原则、委婉语用策略、模糊语用策略和幽默语用策略。  相似文献   

8.
预设,即前提,是语言哲学、逻辑学、语言学等学科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它包括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在广告语中,预设是一种常被用到的设计策略,使得广告语中的隐含意义传达给消费者,这样既凸显了品牌个性又充实了品牌形象。本文从语用预设的角度,分析了中文广告语中的语用预设,一方面希望能够让消费者更好地理解广告中的预设现象,另一方面也希望帮助广告设计师更好地运用语用预设这一策略,从而设计出更加符合消费者需要的广告语。  相似文献   

9.
景点导游词的英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译本不仅要保留景点的文化内涵而且还要使海外游客理解和接受.因此在景点导游词英译时译者应注重语境的作用,把自身的跨文化知识和语用学理论应用到景点导游词英译中,以增加关联度,扩大认知语境,从而达到语用等效翻译.以北京旅游资源为例,试图对导游词英译中的语用等效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中的语用隐含十分丰富,分析研究这些隐含对于理解原著和鉴赏译文得失十分有帮助.本文按照言外行为的类别,对<红楼梦>人物话语中的语用隐含进行区分,并综合运用语用学中的语境、预设、会话含义等理论对所撷取的人物话语例子进行详尽分析,从语用隐含的角度计论了翻译此类文本所应达到的"对等"标准,并据此对有关译文进行了评论.  相似文献   

11.
广告商正是通过语用预设的合适性与共知性,大量利用可能预设、存在预设、事实预设、词汇预设和结构预设等手段,实现宣传商品,并吸引消费者购买之目的。  相似文献   

12.
关于语言交际意义的生成,决不能把它看成是词汇意义的直接再现,并且在多数情况下都不是直接再现。由于语言从一开始就是与人的思维(或者说认知)相关的,加之语言交际过程总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使得语言的交际意义总是与词汇意义格格不入,如果用词汇意义来理解说话者的意义,无疑会使交际陷入僵局。结合相关性、激活、文化模型和认知模型,试图对语言交际意义的形成进行整体的认知分析,并主张把交际意义的形成看成是一个动态的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13.
谈现代汉语普通话动词的一种重叠形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语料调查入手,指出了现代汉语普通话动词(有部分形容词)中一种新的重叠形式:地一V一V式,推断其形成时期大约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进一步描写和分析了一V一V式的语法意义、语法功能和语用功能,指出其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突出的描写性特征,并说明了这种特征不可能用其他方式替代。  相似文献   

14.
丁素红 《职大学报》2012,(2):49-51,111
《左传》对《春秋》经的解读是一种语用意义上的含义解读。在解读中使用了语境还原、分析词语的语用功能、区分不同的含义类型并根据不同的准则做出含义推导等方法,这些解读方法具有鲜明的语用特色。  相似文献   

15.
张威 《职大学报》2013,(4):62-65
聚合词是现代汉语中的一类较为独特而又极具研究价值的词汇现象。聚合词多为四项式,语素间以并列的形式组合,词义具有泛化性。本文尝试以语用学的角度,从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两方面揭示聚合词特殊的修辞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元表征是语言交际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元语言功能又是语言的一个基本功能。本文以显性和隐性“引语”为出发点,探讨元表征结构的主要特征及其语用理解问题,首先回答了什么是元表征及其主要表现,然后重点借助关联理论的基本框架去分析元表征结构这一元语言现象的推理和语用充实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社会为何缺乏"公共性"文化与价值观念,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公"、"私"观念的真实底蕴究竟是什么,中国传统文化为何未能塑造出如西方近代社会那样的"公民社会",已成为我国理论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我们应立足现代公共哲学之新的理论立场和方法,从现代普遍主义的公共性社会信念历史性生成的角度,对中西社会的某些主导性的公共价值观念进行比较性理论观照,从中透析社会成员公共观念以及行为选择背后的深层的文化理据,并以此为正遭遇市场经济和全球化实践的当代中国社会民众公共精神的确立、国民公德心和公共人格的普遍养成提供一种可资借鉴的有效思路。  相似文献   

18.
"杨柳"(willow)在汉英文化里具有不同的国俗语义.其独特的外在形象,经不同民族的审美情感、审美体验内化后,融入了复杂的情感因素、文化内涵,折射了中西方意蕴复杂的杨柳情结.  相似文献   

19.
用that引导的同位语从句与that引导的定语从句在表达意义和语法要求上都不相同 ,但因为两者形式相似 ,非常容易混淆 ,并极易由此造成句子意思的理解和翻译等方面的错误。本文根据Quirk和Leech等人的有关论述 ,提出可以从五个方面来认识同位语从句和定语从句的区别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