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丹道养生是中华民族传统养生文化的瑰宝,是数千年来养生之士汲取道、释、儒、医等传统文化的精华,形成的一门融道学的宇宙观、人生哲学、人体观、修炼体验为一体的修身养性理论体系和行为模式。丹道养生是参天地、同日月、返自然、还本我、修性命的天人合一之道,它以系统完备的  相似文献   

2.
吴筠是唐代道教诗人中知名度比较高的一位,诗名很大,备受人们的赞赏。其道教诗歌继承了道教善于运用文学形式阐释教义、记载修道思想和方法的传统,主要阐释了神仙实有,积学可致;宝神养形,永超形神;虚静去噪,忘心自然等三方面的修道理念。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开全真派丘处机《磻溪集》以诗词抒写道心之先河。  相似文献   

3.
通过研究发现,小说《西游记》作者并非吴承恩,而是元明时期的全真道士,初稿最早的出版地在道教全真派祖师王重阳遇仙、修道和葬骨之地———重阳宫。基于楼观台是道教的发源地,建议在重阳宫建立《西游记》初版纪念地,以便和楼观台共同构成西安从道教建立和道教全真派发展链条的完整形态。在纪念地建设中,应突出《西游记》主旨与全真教义的密切关联,注意把户县的众多寺庙连点成线形成资源优势,并与沿线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现代大型工程、农业观光、农家乐、森林、探险等融为一体。注意环保和生态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4.
摘要:为了探讨太极拳本真的文化内涵,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运用哲学、宗教学、体育学等理论,从修炼文化视角,分析太极拳思想、技术秉承《道德经》《道藏》等道家、道教文化精髓,探讨太极拳与道的辩证关系。研究认为:道家的“阴阳”“八卦”与“五行”演化太极拳的世界图式;太极拳承袭道家、道教的“身体观”“内景观”的内求文化导向;道家、道教命功的根劲、养炁、洗髓、蓄神构成太极拳的功夫机理;与道之本体的合和向度,决定太极拳修为之高低;道家的“道化德生”造就太极拳性功的客观效应;太极拳的终极价值是以武入道、拳道合一。对挖掘、还原太极拳文化的原初属性,传承并发扬光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道家保健体育的历史新使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道教以追求人的长生不死为终极目标,因此道教修炼体系极其重视对人体身心的保健作用。在当今物质财富迅速增长的同时,由于不合理的生活方式而带来的所谓“文明病”日益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在世界对“生命观”“健康观”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人们对东方重视人体精神与肉体的统一与和谐的保健思想与方法给予更多的肯定和赞扬。以阴阳变化、天人合一、形神并完为指导思想的道教“性命双修”的核心,是强调对人体血肉之躯与精神意义两个方面均加以锻炼。道教极其丰富的保健锻炼方法,其根本特征是呼吸,意识及肢体运动的完美配合。统计资料证明,道教修炼对人体保健取得惊人的效果。笔者扼要地介绍了保健体育思想与方法的体系及效果,说明在大众保健体育热潮兴起的今天,时代赋予了道教保健体育光荣的历史新使命  相似文献   

6.
李道纯为南宗白玉蟾的二传弟子,从其著述所反映出来的丰富思想内容,可以看出其有统合三教(儒、释、道),兼宗易老的特色,这对于宋元全真道教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黄老之学是战国中期以后道家思想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其主要特点是“兼收并蓄”百家之学。“无为而治”是汉初黄老治道的理论基础,“民本”、“农本”、“法术”、“德治”等则是这一理论的历史内涵与具体实践,是实现“无为而无不为”的政治手段。汉初黄老风行,与其本身的特点及当时的政治经济形势分不开,也是社会政治从谋夺之术向守政之道转化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代所谓的人体之气,是生理和心理的统一。曹丕的气是赅括作家的生理功能、心理状况在内的;“文以气为主”是对作者主体条件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提出的基本要求。作家之气必然直接间接地形诸作品;作品之气与作家之气一样,是一个统体的、未分的概念,统属感情、风格等。“文以气为主”的思想,产生于汉魏之际,深深打上了世纪的烙印,是汉代文气论学说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建安文学创作经验的理论概括,是文学自觉的理论表现。  相似文献   

9.
在老庄道家思想视野中,“以物观之”以道、物相互割裂为前提,是一种隔绝天地万物玄同关系、滞留于世界表相的思维方式;“以道观之”则以道、物融贯合一为基点,是一种提升到大道高度看待宇宙世界和天地万物的道性思维方式。“以道观之”思维方式从整体与部分、无限与有限、本体与表相、人性与物性四个向度超越了“以物观之”思维方式,它不仅奠定了中国哲学、美学、艺术、文学等学科领域思维方式的坚实思想基础,更将成为中华民族崛起和复兴的哲学智慧资源。  相似文献   

10.
老聃,即老子,我国春秋末期颇有影响的思想家、哲学家,其哲学思想的核心是“道”的学说,故被道教奉之为教主。老聃的哲学倾向主要由“道”的性质规定,长期以来,哲学界对老聃“道”的含义和性质似乎已经有了定论。近年来学术界掀起一股“易经热”,其间许多问题涉及“道”的规定,故而促动我们对“道”进行再认识,于是本人发现,过去我们对“道”的定论(包括许多教科书)与老聃本人的思想有很大偏差,因此,本文试就作为老聃哲学核心“道”的性质、特点等谈点粗浅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
唐末五代“道门领袖”杜光庭在其代表作《道德真经广圣义》中对老子“道生”、“德畜”思想进行的理论阐发 ,以及对“自然无为”原则的强调 ,在天人合一的大框架下进一步完善了道教的宇宙观 ,并以这种宇宙观作为道教探索达到修道成仙目的的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庄子·在宥篇>篇载有"黄帝问道广成子"一段内容,其中以故事的形式展现了道家对道的认识及道家特殊的认知方式;展现了道家以治身为本、治国为末的思想;并将求道方法落实为具体的修炼之术.这些内容对道家向道教的演变和道教的修炼之术产生了深远影响.陇东崆峒山乃道教名山,与之相关的道家道教文化资源丰厚,历史上将"黄帝问道广成子"定位在崆峒山,应是事出有因的文化创造.  相似文献   

13.
“诗史”观念自晚唐提出,最终被纳入中国诗歌的抒情传统。在这场浩大的观念演进中,孟柴、王夫之、陈沆等人起到了巨大作用。从诗史溯源、王夫之论诗之抒情、明清“诗史”说中的抒情因素三方面梳理自唐至明清之际“诗史”观念的更迭,能够较全面地呈现中国“诗史”观念中的抒情因素。  相似文献   

14.
元诗的特点之一,是受到理学的深刻影响,这与元代诗人大都是理学家不无关系。吴澄是元代南方大儒,又是著名诗人。他的诗歌理论主张受其“会合朱陆”的理学思想影响,很有特色。他力主改革宋末元初诗风之流弊,以倡“情性之真”为因,“其机在我为变”;虽亦讲传统之诗学观,但尚风不尚雅,重视古代民间歌谣,开元代古乐府理论之滥;主张以学为本,博采众家之长而独出处自得并兼及创作心理诸因素的研究,对传统诗歌理论有重大突破,其说颇近性灵,大有思想解放之意,对有元一代及明清均产生过比较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论唐玄宗与道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玄宗在位时,推行了大力扶植道教的政策。这一政策表现在:极力提高道教有关人物的政治地位;尊崇道教经典;优待道士、女冠;广交道士,对其深加礼遇;广兴道观庙宇,屡度道士,遍封灵山仙迹;迷恋于“长生术”等各种道术。玄宗神化老子,扶植道教,具有明显的政治目的;并认为道教具有“惩恶劝善”、“训导氓黎”等妙用。这些都是他扶植道教的主要原因。在他和他的道教政策影响下,道教势力空前发展,官僚士大夫乃至妃嫔公主等崇尚道教之风盛极一时,神仙怪异之风十分猖獗。  相似文献   

16.
天水师范学院贾来生博士新著《道教生育思想研究》近日由巴蜀书社精装出版。《道教生育思想研究》既是贾来生博士攻读博士学位的结晶,也是其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的结项之作,是国家“985工程”四川大学宗教、哲学与社会研究创新基地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项目丛书之一。道教生育思想研究是宗教与医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道教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宗教与人口学相结合的新学科,是道教研究中鲜有人研究的非常有学术价值的新领域。贾来生博士长期钻研道家道教思想,近年来致力于道家道教生育思想的研究,先后撰写并发表《论道家道教中的生育和谐思想》、《文昌信仰生育思想初探》、《老子生育思想探微》等一系列论文,将传统文化中土生土长、影响深远的道教思想与医学中的生育护理理念相融合,并进行现代诠释,《道教生育思想研究》是作者汇通宗教与医学、融合经典与现代的又一力作。它既可以说是传统宗教思想的新解读,又可以说是现代医学中妇婴护理思想或者人口学研究向传统文化回归的一次有益探索。该书视野独特,选材精当,深入浅出,是一部系统探索道教与现代医学生育思想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17.
魏晋玄学是魏晋时期的一种哲学思潮。魏晋玄学提出,人的活动与人类社会活动应当顺应人的自然本性。这一理论倾向正好与传统的道家养生思想合拍,从而形成了魏晋时期的“玄学养生”。魏晋玄学养生经历了“正始玄学”、“竹林玄学”、“西晋玄学”、“东晋玄学”四个阶段,各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为王弼、嵇康、郭象、张湛。魏晋玄学养生的核心理论是重视人的精神修养,推崇静之道。这与玄学所主张的“以无为本”,鼓吹虚无寂静、动中求静,企图在纷乱的社会中明哲保身的整个思想体系是相一致的。此外,他们对养生学中的关于人的气化理论已有初步涉及,并提出了“返归真”的修炼原则和“性命学说”,这对后世气功养生的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启示和直接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作为中国三大传统文化的重要一极,道教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道教文化依然有其独特的存在价值。挖掘和弘扬道教文化中诸如"无为而无不为"、"见素抱朴"、"上善若水"、"无量度人"、"性命双修"、"道法自然"等思想的积极因素,有利于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法,通过对相关史料和研究资料的整理分析,从“道、佛之争”、峨眉山的道教背景、道教影响下的峨眉武术这三方面入手,指出峨眉武术起源于道家文化,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今日之峨眉武术流派.  相似文献   

20.
初唐道士成玄英是唐代道教"重玄"论思想的重要代表。他认为"道"最基本的特点是"虚通";"道"作为本体既没有实体性,也没有抽象性,而具有一种现象性。这反映了唐代道教哲学比较高的思辨水平。在这一"道"论思想的基础上,成玄英阐述了其"万类参差无非独化者也"的物质观,"道契重玄,境智双绝"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因其素分,任其天然"的社会观和人生观。成玄英"重玄"论的道教思想在有唐一代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