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 ,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 ,要想摆脱目前的学生学习脱离生活实际的现实 ,就要通过创设情境 ,再现生活、回归生活 ,使课堂生活化 ,构建数学课堂教学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之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地应用,好象出自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本身就是《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的课程目标之一。“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这里的习惯是指常常接触某种新的情况而逐渐适应。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也是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逐步养成的,教师只有不断地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尝试新的学  相似文献   

3.
一、中学历史课堂进行生活化教学的意义(一)“生活化教学”的概念关于“生活化教学”概念,学界有好几种定义,如周建梅在《中学地理生活化教学研究》中提出,“为了对生活化教学内涵有全面理解,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思考:1.生活化教学是源于生活的教学;2.生活化教学是高于生活的教学;3.生活化教学是为了生活的教学。”[1]郑金洲在《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中指出,“课堂教学生活化既是对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的结果,也是适应新课改的重要措施。它的含义为:1.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2.构建学生的可能生活;3.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2]还有一些定义,这里不一一列举。  相似文献   

4.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参与,品德与社会课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正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因此,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是如何关注学生的参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下面就教学实践中的思考谈谈个人的体会。一、关照学生参与的能力教育必须从学生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在他们能感受到的、观察到的、正在过的生活基础上,开展活动,使活动所蕴涵的个体真正与  相似文献   

5.
面向生活世界的教学目的是基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建构理想生活世界而提出的,其提倡的教学目的要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未来生活追求,是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与时俱进发展的需求。在教学活动中,只有选择生活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才能为面向生活世界的教学目的的实现提供保证,从而体现该教学目的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进行科学教育时,若能把实验室中的众多科学模拟迁移至生活实景,你就会发自内心的惊叹:自然和生活才是儿童最好的科学启蒙老师。1实景探究的理性思考这里我为大家再现一个科学教学故事。新学校刚刚建成,为了能给学生留出一块劳动实践的基地,校方在学校施工时,特意把西面角落一块绿化用地改成了学生试验田,并种上了几种蔬菜。那是一节三年级《科学》课,内容是让学生到校园观察植物,于是这块试验田成了学生观察植物,探索科学的“宝地”。在这里不但可以观察到油菜、大蒜、豌豆等植物的叶子,还可以观察它们的生长全过程。在那次观察活动中,有…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百姓总体上朝“小康”社会迈进,由此决定了我国体育生活化运行的可能性。体育生活化的运行是现阶段人和社会进步的真正体现,它有利于我国人民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以及心理需求健康、科学和明的方向发展,也有利于凝聚、整合我们的社会。体育生活化的实现,体现了人们生活方式中深刻的人内涵。  相似文献   

8.
生活化教学理念是当代教学改革应该树立的重要理念,对于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而言,树立生活化教学理念也很有必要。然而,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中存在着和现实生活疏离的倾向、教学并没有充分考虑当代大学生特点和生活经验,并没有和社会现实紧密结合。而要想提高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实效性,必须贯彻生活化教学理念,这就要求教学中教师应成为生活化教师,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学要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过程要为生活服务,应联系实际生活、社会现实展开。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以"够用""实际"为原则,整合课本,融入社会实际,实现课本教学的生活化;了解学生需要、思维特点和生活经验,引入合作理念,实现课堂教学和谐化;增强教师的语言魅力,借助多种艺术形式,实现课堂教学的丰富化;发挥个性品质,实现语文教学个性化等四个方面探究了"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解释、理解和应用,其目的是发现现实世界中所蕴藏的一些数与形的规律,为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服务。数学知识的掌握,对于学生来说,往往会觉得枯燥,数学知识的教学,对于老师来说,往往会觉得乏味,但教师只要试着把数学问题融人生活,就会体验出数学的趣味和作用,这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都是很有利的。数学学科作为工具学科,它的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数学知识必须“生活化”,所谓“生活化”,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传统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存在诸多弊端,不适应高校转型发展,因此,尝试从开设微剧场教学课程、开展校外实景教学、加大沉浸体验教学力度、完善课程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音乐实景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在促进学生发展、提升教师水平、推动产教融合方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效结合的双边活动,教师和学生都是活动的主体。这种活动是以主体参与为内容,以主体互动为过程,以主体建构体验为结果,以学生的发展为起点和归宿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但是当前课堂教学中重教法轻学法,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的行为仍然较为普遍,仍在严重地影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制约着学生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改革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在课堂教学中要  相似文献   

13.
科学源于生活,生活蕴含科学。小学科学教学应该贴近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生活化,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科学,在实践中探究科学,将学习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让学生明白自然界中处处有科学,生活中到处是科学,科学学习需要生活化。那么在教学中怎样实现生活化,在此我将自己在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方面的一些探索和实践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4.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重大课题。对青少年来讲,课堂是教他们学习的主要阵地,这自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渠道”。那么,如何发挥“主渠道”的作用呢?这就应该把创新精神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来加以培养。一、激发学习动机,让创新意识萌芽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与求知欲是培养和发展儿童创造思维能力的强大动力。而学习动机与求知欲来自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15.
所谓“生活德育”,是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为基础,以学生在家庭、社区、学校的生活为内容,以学生情感体验和情感性认同为基本教育方式,引导学生学会生活、热爱生活、创造生活的教育活动。我们认为,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一定的品德认知基础上,通过活动和交往而发展起来的,是在开放的个体生活实践中伴随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因此,我们强调生活德育应是回归生活,又高于具体的生活的德育,是超越纯粹“说教”德育的有效  相似文献   

16.
引言 :本文系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自然专业委员会国家“十五”重点课题《面向 2 1世纪的小学科学教育》的子课题《自然教学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的研究成果之一。在我校试点三年 ,也是课题组对上海市课程教材改革二期课程《自然》(牛津上海版 )教材 (从一年级跟随至三年级 )的试点情况开展比较深入的实践研究的结果。  自然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我们认为 ,在自然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依赖于教师创造性的“教” ,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前提和保证。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特点 ,…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要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重视生活原型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现到数学的魅力。那么,在课堂中该如何密切生活与数学,使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使学生学得趣味盎然呢?一、结合生活实际,导入新课在教学“循环小数”一课时,先让学生观看一段春夏秋冬自然风光的片子。自然美会引…  相似文献   

18.
凸显学生的主体性是生活化数学课堂教学的基础,情境化是生活化数学课堂教学的关键,主动建构数学知识是生活化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高职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在遵循这三个原则的基础上,可采用创设生活情境、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设计分层练习等策略对课堂教学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19.
现在,生活化是政治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要求。政治教学生活化把课堂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很好地实现了学生的学习与其生活和社会的相融。为此,教学既要依据教材,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更好地实现预定目标。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物理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为达到这一目标,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索、勇于实践、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精神。为实现“确立新理念、走进新课程、建构新课堂”,我校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启发性探究”课堂教学模式。一、什么是“启发性探究”课堂教学模式探究是人类天生就有的一种本能,是人类认识自然、认识社会的基本方式。但中学生科学认识的层面较低,探讨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