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艺术介入乡村建设是一项富有远见、意义重大的实践行动,对乡村的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在考量和评价艺术介入乡村建设的成效时,应从多维视角出发,同时关注其贴合性、协调性和持续性,即艺术与乡村本土文化融合的可能性、多元参与主体间的平衡性及乡村产业振兴的可行性。艺术介入乡村建设不仅是艺术家们的创新实践,更是促进乡村社会和谐、增强村民文化自觉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柏奕旻 《美育学刊》2022,13(1):17-24
"十四五"时期,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性愈发突显,乡村美育的思路、方法问题需要获得合致现实境况的回应。深入我国乡村审美文化经验,从中提炼标识性的概念命题,既富有理论意义,还将为引导乡村美育乃至乡村文化建设的整体方向发挥有针对性的作用。现代日本的"民艺"方案作为他山之石,能够为我们思考当前的时代课题提供参照和借鉴。"民艺"美学发源于乡土,立足对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批判,探索建立反思现代性"艺术"的审美范畴。这份方案虽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却为带动百年来日本乡村建设发挥积极持久的作用,由此为探询何为有效的乡村美育、乡村何以走向自我美育等课题展现了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3.
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教育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与发展模式,为学习型乡村建设指明发展方向。家校社协同创新在赋能学习型乡村建设上具有培养公民意识、促进乡村和谐发展,培养人力资源、推动乡村创新发展,培养生态意识、支持乡村可持续发展,培养乡土情怀、传承乡村文化等方面的价值。然而,家校社协同在赋能学习型乡村建设上仍面临着职责割裂、理念欠缺、资源不平衡、支撑不足等问题和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需要明确职责联动,增强合作内驱力;促进理念提升,培养共同体意识;打破资源壁垒,建立协作新模式;加强内涵建设,提供技术与专业支持等,以寻求新的路径推进学习型乡村建设,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4.
传统民俗工艺美术与民众生活共生发展,在农耕时代具有重要的社会美育功能和价值。如何在当代文化生态、生活生产领域发挥传统民俗工艺美术的社会美育功能,对丰富社会文化教育服务、促进社会文化认同、建设文化精神家园与文化自信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引导和规范效应。民俗工艺美术要实现自身社会美育功能在当代的新发展,就必须面向社会需求、融合时代特征并积极介入社会民众的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结构转型,金融成为拉近城乡距离,保证乡村建设的关键基础,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力。新时代金融体系的发展更加细化,对国家政策内容解读更加深入,这就使得以绿色发展理念为主的绿色金融成为当下乡村发展的主要金融支撑,以“创新、协调、共享、开放”的发展思维推动绿色金融融入乡村振兴体系。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绿色金融的全面推进,无法有效维持绿色金融在乡村振兴的赋能效果,影响乡村金融体系完善,因此要重视绿色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实际情况,确保绿色金融为乡村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社区教育发展并不平衡,社区教育在助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方面的作用与地方社区教育本身的发展程度紧密相关。本文主要探讨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经济欠发达地区应着重从社区教育管理机制、农村社区教育网络的完善,以及发展"互联网+"农村社区教育三方面来发展壮大农村社区教育,另一方面农村社区教育可主要从助力乡村文化建设、乡村人才储备、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等方面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和创造力,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实现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广东紫金县茶产业为例,运用田野研究方法,探析乡村农业空间的数智化转型过程。研究发现,乡村振兴视域下数智乡村建设仍存在数智技术应用环节单一、村民数智素养总体偏低和数智乡村治理路径滞后等现实难题。未来数智化赋能乡村振兴应推进数智技术创新供给、提升乡村居民数智素养和优化数字乡村治理路径,使数智技术引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全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的一种新业态,是贯通乡村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桥梁。乡村旅游文化作为乡村旅游的核心资源,面临原真性和传承性缺失、开发深度不足、开发形式单一等问题。文章尝试利用结构化理论来探讨乡村旅游的文化建设,从当地居民和游客、文化保护与开发、本土性与现代化等方面探讨乡村旅游文化建设的技术路线,期待为我国乡村旅游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是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抓手。通过对新乡贤与“三治融合”的概念内涵剖析发现,新乡贤与“三治融合”治理体系建设间具有内在耦合性。基于对上海市D村“乡贤治村”的实证考察,新乡贤通过引领村民自治、提升乡村德治、促进乡村法治等实际行动构建了赋能“三治融合”的实践路径。以打造“共同体”为导向,从理念形塑、规范引导、目标整合等方面探究新乡贤赋能“三治融合”的作用机制,以期推进“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进程与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  相似文献   

10.
乡贤文化厚植于乡村广袤沃土之中,新时代赋予了乡贤文化新的内涵、新的使命。新乡贤文化具有浓厚的乡土性、鲜明的时代性、显著的公益性、独特的示范性等特征,通过以情聚力、成风化俗、协同共治等作用形式,有力地助推乡村产业兴旺、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在乡村发展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应该更好地构建新乡贤文化的传播机制、凝聚机制、激励机制等,使之赋能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1.
1956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成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不仅是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结合上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也标志着新中国开启了现代审美生活,进入到社会大众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进程中。更为重要的是,经过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诸位开创者的努力,逐步形成了兼顾精英艺术的形而上与实用艺术的形而下的融合发展模式,并且对社会性审美教育,以及促进审美观念的形成与审美趣味的提升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艺术教育是艺术学理论学科下应用理论艺术学的分支之一,是关于艺术技能和艺术知识的传授及其实践的学科。其学科属性在于,它是一门关于艺术技能和艺术知识的传授及其实践的跨学科领域,涉及艺术学、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之间的相互交融。其研究对象在于,艺术技能和艺术知识的传授的普遍规律和特性,以及这种传授的实践操作过程本身。艺术教育的实质在于人生艺术感涵濡,即以艺术品美感为中心的对整个人生过程的审美价值的直觉能力的养成过程。对艺术品的审美感受能力的涵濡,是人生艺术感涵濡的中心和基础,由此拓展到自然美感、社会美感、科技美感、宇宙美感等共通感的涵濡,共同组成人生艺术感的同心圆构造。艺术教育是以人生艺术感涵濡为中心的个体艺术美感的养成和拓展过程。  相似文献   

13.
针对师范生培养的特殊性,可提出师范生美育的育己和育人双重目标。育己目标指向提高师范生的艺术素养以及引导师范生走向生活的审美化和趣味化。育人目标定位于帮助师范生树立"教育需按照美的规律来实施"的教育美学观,培养他们学科美育观以及对学科美的感知能力。为了实现双重目标,师范生美育改革路径为:美育博雅课程的定位要从艺术知识型转向审美文化型;课程的设置需加大毕业学分要求,精选公共必修课,拓展选修课程门数;课程的形态应增加课程的体验性,开发多样的活动性课程。此外,教师教育类课程需凸显美育知识的普及和能力的培养;学校要创设具有艺术性、审美性的校园环境,发挥环境的美育价值。  相似文献   

14.
对体育教育中审美心理的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体育已成为现代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它的发展日趋完美。体育中蕴涵了丰富的美学因素 ,同时伴随着审美心理过程的发生 ,因此体育教育与审美心理在艺术规律和发展规律上密切相关 ,相互包容。建立良好的审美心理趋向 ,可以促使我们在体育教学中从审美的角度优化教学 ,提高技术、战术和体育艺术水平 ;与此同时我们通过体育教育从心理的角度培养审美素质 ,开发审美心理潜能 ,逐步形成体育审美心理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美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形态,其具体目标是“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也就是促进学生审美发展。美育教师就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现上述目标的专业人员,他们的能力和素养如何直接影响到美育目标的实现程度。加强和改进美育工作需要成千上万合格美育教师,而美育教师的培养要以对学校美育教师的基本能力和素养认知为前提。因此,学校美育教师基本能力和素养的研究是当前一项紧迫任务。根据学校美育的目标,结合我国师范艺术教育专业现状,学校美育教师的基本能力和素养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掌握最基础的美育知识,理解所承担的艺术教育课程的美育目标;熟练掌握一门艺术的技能及其表情达意的语言;掌握至少一门艺术的系统知识,并能够理解和阐释这一门艺术中经典作品的人文内涵;从理论上认识儿童审美发展的心理特点;掌握“遵循美育特点”的有效教学方法;具备组织和辅导学生艺术社团活动的多方面能力。  相似文献   

16.
书法艺术是我国几千年来灿烂文化的结晶与瑰宝,具有独特的审美教育功能,可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感悟力、鉴赏力,提升其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7.
杜卫 《美育学刊》2020,11(2):1-7
对照新时代、新要求,高校普通艺术教育应该在总结和反思中努力探索转型升级之路,打造中国高校普通艺术教育“升级版”。深化艺术教育的人文内涵,坚持立德树人导向;立足本土,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抓住关键,推进高校普通艺术教育课程建设,加快美育教师培养培训,使我国高校的美育事业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翔实的史料和动态眼光,分析了中国诸多历史朝代中书法与文化教育之间较为密切的联系,认为书法是最大众化的艺术形式,也是最具中国文化含蕴的艺术。  相似文献   

19.
高职教育中的通识教育与美育,在培养人的个性方面是一致的;同时美育的实践原则又与高职对学生掌握技能方面的要求是一致的。在高职通识教育中贯彻美育,可通过艺术教育来实施。首先,把艺术教育作为通识教育课程开设;其次,让每位学生掌握一项艺术技能;最后,为学生提供创造、展示艺术才能的天地。  相似文献   

20.
休闲是一种高级的精神享受和乐趣,是一种理想的生命状态和行为姿态。这正是美学视野下对休闲时代面临的严肃的命题,而中国武术无论作为一种体育健身项目,还是作为一种高雅的文化享受,都是较为适宜的明智选择,尤其它作为一种休闲方式,具有从媒介、形式到意蕴三个主要方面的突出的审美特性。因此,本文从休闲时代的社会特征入手,全面剖析中国武术休闲美的构成特征,并对新时代重塑中国武术审美形象提出了具体措施。认为:1)加大舆论宣传引导积极健康的休闲理念;2)扩大武术教育覆盖面培养武术休闲审美能力;3)充实武术文化教育内容提高广大学生的文化感受力;4)举办民族艺术精品博览会展现武术媒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