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9 毫秒
1.
对我国男子跳远助跑起跳技术有效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收集了国内外10名优秀跳远运动员的有关助跑与起跳等运动学数据,分析了中外优秀跳远运动员技术上存在的差距。认为尽可能地增大腾起角,适当减少助跑速度利用率,是提高跳远成绩的有效途径,从而为进一步改善我国男子跳远助跑与起跳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录像解析的研究方法,对跳远全程助跑、全程助跑起跳与完整跳远进行运动学比较。结果表明:全程助跑不起跳练习手段因与完整跳远助跑技术动作存在较大的运动学差异,且割裂了助跑与起跳结合这一跳远的核心关键技术部分,所以不应采用该手段作跑练习的方法;全程助跑起跳练习手段与完整跳远的相应技术部分的运动学数据相近,且专项强度更高,所以可作专项练习手段。  相似文献   

3.
跳远是一项典型的速度型项目。其助跑速度的快慢对跳远成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助跑速度利用率的高低给动作结构、助跑稳定性、踏板准确性及起跳环节所带来的利与弊来探讨助跑速度对助跑技术和跳远成绩的影响。为进一步改善我国跳远技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减少助跑和起跳中出现的错误,采取措施,改进技术,注重对运动员的助跑、起跳、助跑与起跳结合能力的培养以及对运动员心理素质培养,是创造跳远优良成绩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跳远助跑技术与跳远成绩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跳远运动中,助跑速度的快慢是直接影响跳远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衡量跳远技术的好坏主要是看运动员能否在最高助跑速度情况下顺利完成起跳。同时在实践中,人们也认识到短跑速度在助跑中的合理利用对提高和完善跳远助跑技术,并对取得优异成绩起着决定性作用。目前对初级水平的跳远运动员短跑与助跑速度之间的关系研究较少,观察探索了初级水平跳远运动员的短跑速度与助跑速度和成绩之间的相关关系,旨在为该项运动的训练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解析法、数理统计法和比较分析法,对五项跳远专项跳跃练习手段和跳远起跳技术进行运动学对比分析,旨在发现何种训练手段可以有效提高跳远专项成绩。结果表明:跳深跳远(40 cm、60 cm)与跳远起跳动作多项运动学指标存在较大的差异;三步助跑起跳与跳远起跳动作多项运动学参数接近;五步助跑五级单足跳和五步助跑五级跨步跳的动作结构与负荷强度与跳远起跳动作相似。认为,三步助跑起跳可以作为技术训练手段,但负荷强度较小;跳深跳远(40 cm、60 cm)一定程度上可对起跳腿的退让性工作能力产生的良好效果;采用五步助跑五级单足跳和五步助跑五级跨步跳训练手段,要注意提高运动员起跳腿伸肌群的离心收缩工作能力和加强离心收缩向向心收缩的转化效果的训练,加强运动员起跳腿蹬伸阶段的向心工作能力和踝关节的屈伸能力。  相似文献   

7.
跳远是一项古老的田径项目,在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就有跳远比赛.跳远技术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我们可将其分为助跑、起跳和腾空落地三个主要部分.助跑是跳远的重要一环.例如,1935年,美国运动员欧文斯用蹲踞式跳出了8.13m的好成绩.而他在最后几步的助跑和起跳时,好象是直接跑过起跳板,而没有为加大腾空高度而作专门的准备,但是他所取得的跳远成绩说明,快速助跑起跳非常重要.助跑也是跳远成绩好坏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在跳远技术教学中,起跳是跳远技术的核心和教学的重点,只有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起跳技术以及助跑与起跳的衔接技术,才能取得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和跳远成绩。但在  相似文献   

9.
浅析助跑速度对跳远踏板准确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跳远的助跑速度与跳远成绩密切相关。跳远助跑的任务就是获得最高的助跑速度并为准确踏板和快速有力的起跳做好技术、身体和心理上的准备。本文从跳远起动姿势以及助跑的节奏等方面来研究助跑速度对跳远踏板准确性的影响,指出:助跑速度对跳远踏板技术的掌握有显著影响,练习中保持稳定的节奏有利于踏板的准确。  相似文献   

10.
中外优秀跳远运动员助跑速度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中外优秀跳远运动员助跑速度的对比分析发现,我国跳远运动员如果在加快助跑速度的同时,进一步提高速度利用率才可以更好的促进跳远成绩的提高,得出结论,跳远中在高速助跑与快速起跳结合的同时,控制好最后两步步长的合理变化。  相似文献   

11.
我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起跳时水平速度损失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跳远起跳阶段水平速度的损失率,直接影响跳远成绩,也是评价跳远起跳技术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对我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比赛中起跳技术的运动学特征分析,发现起跳阶段水平速度损失是不可避免的,水平速度损失率应控制在7—12%的范围,偏大或偏小都会使跳远成绩下降;我国女子跳远运动员起跳时着地角偏小,导致更多的水平速度无意义损耗。  相似文献   

12.
采用定点高速录像(250帧/s)的方法。对我国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跨步跳起跳过程重心速度和起跳幅度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跨步跳起跳过程中,水平速度损失比国外优秀运动员大;水平速度损失率大是制约我国三级跳远成绩提高的关键。起跳蹬伸摆动动作消极,起跳幅度比国外优秀运动员小,不能有效地提高腾起初速度,提高起跳效果。  相似文献   

13.
运用定点高速录像(250帧/ s)的方法,对我高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跨步跳起跳过程中三时相(着地、缓冲、蹬伸)运动学参数进行了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跨步跳起跳过程中,着地角、起跳幅度、着地时重心高度、离地时重心高度、离地时两大腿夹角对跨步跳离地时水平速度影响较大,是造成跨步跳阶段水平速度损失大的主要原因.我国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跨步跳起跳过程中,过分屈膝,蹬伸迟、不充分,摆动动作消极,不能有效地提高腾起初速度,提高起跳效果.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十运会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阶段相关参数的运动学分析,认为起跳时各时段的合理分配是保障起跳效果的关键所在;增加起跳时的垂直速度、增大腾起角度是我国优秀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途径;加强膝关节快速用力条件下的退让式收缩能力和克制性收缩力量是专项力量训练的重点;寻求有效手段提高我国运动员的缓冲能力是训练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快速而又准确的助跑上板起跳技能是我国跳远、三级跳远项目多年存在却一直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因此,训练和培养运动员对步长、步频精细的本体感觉分辨与调节能力是远度跳跃项目专项技术训练的首要任务。实验中提出的"指定分辨踏板训练法"能有效地培养和形成练习者在快速助跑过程中对步长、步频的感知与调节能力,有助于解决我国长期以来远度跳跃项目中快速助跑起跳犯规和不能准确上板起跳的老问题。  相似文献   

16.
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拍摄法以及数理统计法对2012年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中国大学生男子跳远项目的前6名运动员助跑最后两步及起跳技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高校男子跳远运动员的助跑倒数两步步长和步速变化都没有达到理想范围,速度损失率多数没有达到理想范围;着板瞬间和起跳瞬间平均水平速度以及起跳瞬间平均垂直速度均低于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阶段各个关节角度的过小,使着地和离地瞬间的蹬伸、摆动不够积极充分;着板角和蹬地角较小,造成扇面角过大,使助跑接起跳的连贯性降低,不能够获得较好的起跳垂直速度。  相似文献   

17.
对背越式跳高过程中起跳腿肌肉的SSC活动进行研究,为指导我国跳高运动员起跳腿的专项力量训练,提高跳高成绩提供理论参考。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归纳等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对部分极具代表性的优秀跳高运动员起跳过程中起跳腿的起跳参数进行比较发现:一级运动员较二级运动员膝踝退让幅度大,时间短;国外优秀运动员较国内优秀运动员蹬伸距离大,时间长;起跳的蹬伸速度和整个跳高过程中人体质心的腾起高度(H2)并不总是成正比例关系。对结果进行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背越式跳高起跳过程中起跳腿肌肉的SSC活动能力表现为3个相互联系的方面:蹬伸的距离、起跳时间和起跳的动作速度。相应的SSC活动能力就对应这3方面相应的最佳组合模式。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部分中国和外国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在三跳起跳瞬间(含上板瞬间)速度变化的分析对比,同时分析了在运动员的三跳中水平速度对三跳比例的影响,并结合三级跳远的专项理论,研究认为,相对于外国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中国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上板速度较低、三跳中水平速度利用率较低,在第3跳时又未能获得足够的垂直速度,并针对性地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运用献资料法、统计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的11名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和国外6名优秀跳远运动员在起跳阶段有关的运动学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优秀运动员助跑速度低,腾起垂直速度小,腾起角度偏小。“跑不快,跳不起”仍是我国跳远运动员的共性。运动员助跑的绝对速度能力低,起跳腿的专项力量素质差,是制约我国跳远运动员跳远成绩进一步提高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图像解析、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中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起跳技术进行运动学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的绝对速度远远低于世界优秀运动员的绝对速度;中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在起跳中具有较好的弹性,而且起跳瞬间的着地角度、离地瞬间的蹬伸角度都比较理想。但是,中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的扇面角度不够理想。中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起跳离地瞬间的水平速度与世界优秀运动员存在显著性差异,垂直速度与腾起角度没有显著性差异。而且中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的腾起角度与腾起初速度不十分匹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