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梳理了我国体育赛事转播权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其市场开发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体育赛事转播权市场开发趋势进行展望。研究认为:只有完善中国体育赛事转播权的法律制度,打破市场垄断,明确界定体育赛事的权利归属,采取切实措施保护好新媒体转播权,中国体育赛事转播权市场开发才能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国外,体育赛事转播权销售中时常出现排除、限制竞争行为。反垄断法对体育赛事转播权市场销售行为的规制经历了从豁免到规制的历程。在反垄断法视域下,界定体育赛事转播权相关市场,并从横向行为和纵向行为对体育赛事转播权市场销售行为进行反垄断法分析。由此得到启示:中国境内的体育赛事转播权市场销售行为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的规制,应秉持谦抑性理念,扩大适用合理原则,合理界定中国境内的体育赛事转播权销售的相关市场。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体育赛事转播权相关立法现状以及我国体育赛事转播权法律保护机制的构建进行研究,提出了我国体育赛事转播权法律保护机制的途径:增强法律保护意识、深化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和完善体育赛事转播法律体系、加强体育赛事转播法律的执行力建设。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思维法和案例分析法对国内外体育赛事转播权法律性质界定存在的“赛场准入权说”“娱乐服务提供说”“企业权利说”和“商品化权说”等观点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体育赛事转播权法律性质的多学说论和各类法律权利的交叉使得赛事转播权的归属存在着不确定性.为明确体育赛事转播权法律性质及其权利归属,需要对体育赛事转播权和体育赛事节目分开讨论,它们是2种不同性质且容易混淆的权利,2者权利归属不相同,法律保护方式有区别.体育赛事转播权归属于体育赛事参赛组织和体育赛事主办单位,是许可他人进驻比赛现场进行拍摄、转播体育赛事并获得经济利益的权利,是体育组织的无形资产,接受《合同法》和《侵权责任法》保护;体育赛事节目归属于广播组织,是经体育赛事组织授权转播体育赛事的持权转播商(包括电视台、新媒体机构)播放的体育赛事信号,具有广播组织权,其权能在于禁止他人有线和无线转播其节目信号,接受《著作权法》和《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保护.  相似文献   

5.
体育赛事转播权的开发经历着赛事举办、组织营销、市场交易、节目转播和受众消费这五个环节的产业链运转。体育赛事的竞技水平低、转播权行销过程中的产权不明晰、中介机构缺乏培育等方面是国内体育赛事转播权开发的制约因素。提高赛事质量、转变体育组织经营机制和营销模式,提升下游买方市场竟买力,从而带来产业链的有序运转和逐步壮大成为推进我国体育转播权开发的着力所在。  相似文献   

6.
体育赛事转播权的法律性质界定一直存在较大争议.从多元复合化属性下的权利动态流转视角思考该问题具备一定新颖性,但也有着相应缺陷,且对界定体育赛事转播权法律性质的传统二分法存在误读.较之当前国内外其他主流观点,传统二分法仍更具合理性.针对传统二分法的局限,对它做了有限度修正.在直播权意义上转播权属于赛场准入权,在字面意义上转播权属于广播组织权.  相似文献   

7.
兼具表演精彩性、参与娱乐性和竞争刺激性优势的体育赛事,在以乘数倍增效应聚集观众眼球的过程中,被电视传媒追捧成为提高收视率、获取话语权、扩大知名度的独特资源,而作为对这一资源秩序占有与获取使用资格的赛事转播权也由此而生。立足于此,以电视传媒对赛事转播权的购买需求为切入点,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在分析总结国内体育赛事转播权消费现状的基础上,对体育赛事的运营与开发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具体策略。结果显示,赛事转播权是体育赛事运营的主要产品之一,当将其作为一种商品进行出售时,其国内市场压力重重,而只有依靠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方能实现其消费市场盈利与现利的长远步履。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多种研究方法,对中美体育赛事转播交易,转让方式,定价标准,运作方式,收入分配等方面的比较,为我国体育赛事电视转播提供参考依据,更好的发展我国体育赛事电视转播。结论认为:美国体育赛事电视转播和营销经历了萌芽,争议犹豫,初步探索和繁荣发展4个历史阶段;当今美国营销转播权有多种模式;美国各体育组织营销转播权得到一些法律条例的保护;我国体育组织对赛事电视转播权的营销刚萌芽,需要加快立法,加快体制改革,创造条件,繁荣体育赛事转播营销市场。  相似文献   

9.
体育赛事电视转播权收入已经成为国际奥委会和各种体育组织的主要经费来源之一。而在我国除少数个别项目之外,大多数大型赛事的电视转播资源未能销售出去,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流失和浪费。通过对我国体育赛事电视转播权的发展历程、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今后发展对策的研究,旨在推动开发我国转播权资产,促进体育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传媒产业融合对电视与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并提出体育部门应更多地利用技术进步和体育赛事本身独特的差异化特征,通过打造更多品牌赛事、利用多种交易机制、对转播权进行不同层次的分割销售以及利用多种传输渠道实现全媒体转播等策略进行转播权的经营活动。  相似文献   

11.
体育赛事转播侵权事件频发,随着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的临近,如何更好地保护冬奥会赛事转播权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对冬奥会赛事转播权包含的两个层次的权利进行分析、比较,并总结了欧盟、美国、日本在体育赛事转播权方面的保护经验。由于立法倾向的不同,体育赛事转播在世界各地的保护方式亦有不同。因对体育赛事转播的独创性判定标准不同,大陆法系国家倾向于否定体育赛事节目的作品特性,而英美法系国家倾向于肯定其作品特性。结合国内司法实践,分析了通过《著作权法》以作品或录像制品的方式及《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均各有利弊,指出应扩大广播组织权的范围,加强对广播信号的保护,加强权利人的自我救济及市场监管部门的行政救济,为更好保护2022年冬奥会赛事转播相关权益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体育竞赛电视转播权跨国转让纠纷的救济途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各国对体育竞赛电视转播权与转让的界定以及法律保护的机制不完全一致,尤其是缺乏与体育竞赛电视转播权转让相关的国际公约,体育竞赛电视转播权跨国转让纠纷难以避免.现今解决这类纠纷的途径大致有三种:依靠体育协会章程的救济方式、依靠仲裁的救济方式和依靠司法诉讼的救济方式.我国有关部门应结合2008年奥运会的要求,在实践中尽快探寻有效措施来解决我国体育竞赛电视转播权跨国转让的纠纷或争议.  相似文献   

13.
体育赛事盗播案件裁判结果的诸多乱象,源于相关法律规范的缺位与法院对案件事实的忽视。不同案件在基础事实的构造上存在差异,应依据不同的案情来合理确定规制盗播行为的模式。根据赛事转播权的内容、侵权发生时段与损害程度,可将盗播行为分为盗取直播、延播的行为与盗取录播、点播的行为。基于不同盗播行为侵害的利益类型不同,设置二元法律规制模式。对于前者,目前可通过适用《侵权责任法》一般条款与不当得利制度予以规制,以避免赛事盗播案件向《反不正当竞争法》一般条款的逃逸;对于后者,可通过《著作权法》进行规制,法院应尽可能地肯定赛事画面具有独创性,以彰显支持赛事转播产业的司法态度。  相似文献   

14.
以山西中宇俱乐部股权转让事件为研究基点,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等方法,从公司法、行政许可法和反垄断法的视角对CBA俱乐部股权转让进行法理分析。参考国外其他职业体育联赛的做法和经验,研究认为:在不涉及违法和有悖职业体育发展的前提下,俱乐部应完全享有包含参赛权在内的企业法人财产所有权的占有、使用和处置权利。建议加快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管理部门的职能转变;俱乐部要勇于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建立完善的职业体育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阐述了澳大利亚奥林匹克知识产权的立法和修改完善情况,认为澳大利亚奥林匹克知识产权保护具有五个特征:奥林匹克标志保护范围广且力度强;法律明确规定澳大利亚奥林匹克知识产权的权利人;通过引入"合理人"制度来判断合理使用和侵权行为;独立的法律救济方式;悉尼奥运组委会采取一切措施营造奥林匹克知识产权保护氛围。指出,我国应借鉴澳大利亚奥林匹克知识产权保护经验,加强我国体育赛事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提高我国体育赛事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位阶,将《特殊标志管理条例》《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等行政法规修改完善为《特殊标志保护法》,建立我国体育赛事转播权保护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6.
对雅典奥运会与釜山亚运会赛事收视状况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雅典奥运会赛事和釜山亚运会收视状况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两大赛事期间体育节目收视率大幅上扬,妇女、儿童等非传统观众群体踊跃参与观赏活动,对两大赛事的观赏呈现"全民性"特征.两大赛事收视状况的区别:奥运会对体育节目收视率的拉动作用远远超过亚运会的拉动作用;釜山亚运会集锦类节目收视领先,雅典奥运会直播类项目收视领先.原因在于亚运会我国选手夺金点众多,亚运会金牌含金量也比不上奥运会金牌,电视观众不可能全都坐在电视机前收看,因此集锦、快讯类节目成为收视焦点.奥运金牌得之不易,通过直播类节目目睹我国选手的"夺金时刻"成为观众的首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