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快中国法治化进程,积极稳妥地推进司法改革,构建一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司法体系,不仅是一个法制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基于我国的具体国情,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更是任重而道远.它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而在这个系统中,司法独立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笔者试图从法治国家与司法独立的关系、司法独立的思路和方案、司法独立与执政党、新闻舆论、以及法官职业道德建设等方面的关系分析了司法独立在法治国家建设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试论司法独立原则与中国司法制度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认同司法独立原则是现代各国普遍适用的公理性法治原则,试图解释司法独立原则的本义;同时,立足中国司法独立之实践渊源和思想渊源,论述实现中国特色司法独立的内涵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从法学和历史学的双重视角,对孙中山的法治思想进行考述与透析.法治是被作为与人治相对立的治国方略,内含追求巩固国本、完善政治等价值,它是法律得以完全实施的保障,其中枢机关是国会;民权是法治的基本条件,法治是民权的有力保障,二者的共同敌人是封建专制;法律与权力之间是"体"与"用"的关系;此外,司法独立和律师自由,也是孙中山追求的理想社会目标.  相似文献   

4.
法治文化是一个社会是否尊崇法治的先决条件,而法制宣传教育是我国推进依法治国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性工作。本文在深入探讨法治文化内涵的基础上,理清了法治文化建设与法制宣传教育的关系以及新时期下法治文化对法制宣传提出的新要求,对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推进法治文化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5.
公法与私法是法治国家关于法的一个基本分类 ,这种分类是针对整个社会存在两种不同性质的关系和利益所作的划分 ,虽非绝对严格 ,但却构成了整个法秩序的基础。公法与私法分类的基本意义在于方便法律的适用 ,但其深层含义及其导出的重要原则却是私权神圣和私法自治、私法优位。给私法与公法以正确定位 ,就等同于给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正确定位。于公法和私法 ,私法为核心 ;于国家和人民 ,人民为核心 ;于政府和社会 ,社会为核心。建立法治国家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确定的一个明确目标 ,然而法治国家对我们而言是一种全新的模式 ,我们面临着制度的建设与重构和文化的建设与重构。因此 ,分清公法与私法的类别 ,厘清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对于我们建立真正的法治国家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6.
媒体监督与司法机关独立审判是法治社会的两大基石.媒体对司法审判具有舆论监督的积极正面的影响,也存在报道失真、报道"越位"等负面影响.协调媒体监督与司法独立审判,要加强司法信息公开、提高媒体人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强调媒体的有效监督.  相似文献   

7.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两个主要手段,二者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国家治理中实现"法治"与"德治"的平衡,历来是执政者思考的重点问题。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全面依法治国"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对"法治"与"德治"的关系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因此,通过"法治"与"德治"相结合,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则成为国家治理的关键内容。本文从新时代下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入手,对如何实现"法治"与"德治"的结合与发展进行分析与探究。  相似文献   

8.
法治国家的社会基础是建设法治国家所应解决的基本问题,本文从法律基础、经济基础、制度基础与文化意识基础四个方面分析法治国家的社会基础,其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部民族自治地方的法治建设直接关系着西部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经过数十载的法治建设历程,西部民族自治地方的法治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面临着困难和挑战,这突出表现在西部民族自治地方法治化进程所采取的基本模式尚未明确、国家立法与少数民族习惯法存在着一定的冲突和摩擦、法律与其他社会规范的调整范围未得到合理界定等方面.基于此,唯有宏观上对西部民族自治地方法治化模式进行创新、实践上对国家立法与少数民族习惯法的关系进行重构、理念上突破"法律万能主义"式的误区,方为加速西部民族自治地方法治化进程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0.
高校法学专业是掌握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前沿理论、培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专业法律人才,为国家法治战略的实施提供思想与理论支撑的重要阵地,地方高校在培养专门人才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建设成为大学生法律素质与法治精神养成、本地区法律咨询与社会服务、周边区域专有法律问题研究的三大基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推进本地法治进程,服务本地人民生产与生活,应该成为地方高校法治教育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