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校园体育文化的根本宗旨就是培养广大学生的体育思想、体育知识以及体育能力,增强学生的体育文化综合素养,提升学生的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并以此宗旨为指导,开展各种各样的校园体育文化方面的活动。本科院校的体育文化建设是大学生身心素质与能力的具体体现,更是推进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与途径。基于此,本文以本科院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必要性为出发点,深入分析河南省地方本科院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构建河南省地方本科院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文化,和谐校园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种具有引导性的亚文化,而校园体育文化是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校园文化,首先要关注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本文在阐述高职院校校园体育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对高职院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功能、现状、及其对构建和谐校园的促进作用进行分析,提出了以高职院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促进高职院校和谐发展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校园体育文化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校园体育文化现状的调查,认为目前校园体育文化在制度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等方面远不能满足学校体育现代化的要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针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从社会层面、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领导、体育教师、学生本身等几个层面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进一步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内涵,加速现代化校园体育文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以文献资料与社会分析法,从保护传统文化,提升大学生礼仪素养和重塑社会礼仪等方面论述了将传统体育礼仪引入大学体育的必要性。进一步探讨了传统体育礼仪进大学的实现策略,要处理好传统体育礼仪与西方体育礼仪的关系;加强研究,正确估计,适度、灵活利用传统体育礼仪在大学生礼仪建设中的作用;发挥体育院系的带动作用;建立以体育课为主体,以课外体育活动与校园礼文化建设为两翼的传统体育礼仪进大学的实现模式。  相似文献   

5.
校园体育文化是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校园体育文化有了新的内涵。此研究在阐述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及特性的基础上,分析校园体育文化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并提出以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为基础促进校园和谐发展的若干措施。以期为加强新时期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提供些许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校园体育文化具有导向、凝聚、娱乐和熏陶功能,对大学生的影响具有隐蔽性、全面性与持久性。它以特有的方式和途径无时、无处不在地影响着学生,它对学生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与体育文化素质都有影响。在体育文化建设中,应以人为中心,培养学生重在参与、终身体育的意识,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文化活动,同时重视校园体育文化物资环境和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7.
浙江农林大学顺应社会文明发展,积极建设适合时代需求的生态大学,在构建和谐生态大学与校园体育文化互动理论与实践方面进行了探索:校区预先“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生态校园环境设计、生态体育景观的硬件建设、新型生态体育课程的创设、多元课外校园生态化体育活动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综述法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及其相关概念进行了简要阐述,在分析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特点、内容和功能的基础上,着重说明了高校这一特定环境中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具体作用,进一步强调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从而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从性别的角度研究江苏省首家民办普通高校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结果显示: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不能完全满足学生需求,女生满意度相对低;校园体育制度文化虽有较完善的三级管理体制,但学生的体育竞赛、文化节和社团的参与率偏低,女生参与率相对男生低;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建设需加强,女生的体育价值观念不亚于男生,体育习惯却明显差于男生。  相似文献   

10.
我国普通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对我国普通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从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四个方面进行研究.提出建设和谐校园体育文化建议与对策:转变高校教育观念,树立终生体育思想;加大高校体育物质文化建设,满足学生主体体育需求意识;建立各种校园体育规章制度并落实与完善;确立高校传统体育项目并加以扶持;培育完善体育隐蔽课程,促成校园体育行为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1.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亮点——啦啦队运动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80年代美国校园里就有啦啦队,啦啦队是从美国传入中国,在我国啦啦队是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深受高校广大青少年的喜爱,它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了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发展啦啦队运动项目是推动和繁荣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从校园体育文化的意义和当前医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入手,对医学院校体育文化建设进行研究。指出,医学院校要建立科学的体育管理制度和有效的运行机制,学校领导要加大对体育工作的支持力度和经费投入,深化体育课程改革,重视体育师资队伍培养,加强体育文化的舆论宣传。旨在营造良好的医学院校体育文化环境,不断改善医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3.
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体育文化是素质教育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体育文化可分为物质、行为和意识三个层次,并具有全面教育性、复杂性和独立时空性等特征。要以发展校园体育意识文化为先导,加强体育行为文化的研究,加大体育物质文化的建设力度,实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融合,才能创造出一个和谐、人文的校园体育环境。  相似文献   

14.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盐城市中学校园体育文化的现状,以及制约其发展的因素,认为该地区中学校园体育文化发展还处于落后状态.建议从组织管理、体育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体育活动开展及体育设施的改善等方面着手,促进中学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校园文化概念、特征、功能和价值的基础上,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视角,提出了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对策:宣传舆论为先,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加强组织管理,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健全规章制度,加强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完善健康教育体系,拓宽学生体育学习层面。  相似文献   

16.
运用SWOT分析法,对高校开展龙狮运动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高校开展龙狮运动具有培养大学生身心健康,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符合校园文化建设等优势;动作难度大,学生参与度小,服装道具要求高等劣势;面临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契机,国家发展体育产业和高校体育等机遇;但仍存在教师短缺,学生就业率低、就业质量差和缺乏比赛等尴尬。建议:将其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减小动作难度、创新教学手段;加大宣传,提供锻炼机会;采用"多方联合"的培养模式,解决学生"出口"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采用问卷调查、师生访谈等方法,对镇江高等专科学校校园体育文化现状和师生的体育意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师生缺乏体育锻炼的意识,对校园体育文化的概念理解不透彻。建议加强宣传力度,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促进师生体育锻炼意识。  相似文献   

18.
通过文献资料法,介绍了校园体育文化节的内涵、外延,揭示了开展校园体育文化节的现实意义:1)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产物;2)增强学生体质,培养锻炼意识,促进身心统一;3)促进人的社会化进程。以隐性课程的课程和文化要素为切入点,探讨了高校开展校园体育文化节的价值:1)隐性课程价值:校园体育文化节优化了体育项目设置,实现了隐蔽课程易接受性特点;淡化了体育技术教学,注重隐性课程效果产生的长期性;突出娱乐趣味等非理性思维,强化接受过程的愉悦性。2)隐性文化价值:校园体育文化节是一些隐性文化的元素,具有显性文化元素不可替代作用;校园体育文化节的互动模式丰富了文化的传递形式;校园体育文化节是一种文化现象,传承校域体育文化,弘扬校域体育精神。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从多元视角下分析发现: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即是提高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必然选择,也是构建和谐校园体育文化的基石,阳光体育运动不仅推动校园体育产业的发展,而且二者互为补充和促进。探究阳光体育运动在高校开展中存在着体育意识淡薄;与传统的教育文化思想体制相驳;政府资金投入短缺;《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失真;体育活动场地设施紧张等制约因素,并对如何促进阳光体育运动在高校的长期性、连续性和有效性的开展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运动会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影响的探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体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是大学生在校园体育实践中形成的物质和精神财富。通过对广东省大学生运动会和校园文化现状的调查研究,结合体育文化的内涵和功能,阐明大学生运动会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