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明确优秀速滑选手间技术上的细小差异和影响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不仅对改进技术,而且对运动训练具有重要的意义.运用运动生物力学方法,比较了优秀组与一般组滑跑同一距离项目中蹬冰技术之间的异同性.结果表明:输出功率总量参数决定水平相近的运动员之间成绩上的微小差异;优秀组通过高步频、短步幅的方法实现输出功率总量的提高;提出动点支撑的频幅特点有别于定点支撑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对一名右膝肌肉轻微损伤的大学生运动员治疗与康复训练前后的步态进行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康复前损伤倒肌力下降,运动能力降低,两侧的运动学与动力学参数呈不对称状态,康复后步长,步频与步速明显增加,支撑及双支撑时间及比例减少,地面支撑反作用力曲线相对起伏较小,两侧运动学与动力学指标具有对称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比较以同一步速3种步频行走时乳房不同支撑状态对人体姿态和乳房运动学参数的影响,为女性运动及运动文胸设计与选择提供建议参考。方法:12名C罩杯女性分别在穿着运动文胸或裸胸状态以3种步频在跑步机上行走,使用红外光点运动捕捉系统(200 HZ)采集躯干姿态和乳房的运动学参数。结果:穿着运动文胸状态躯干屈曲角幅度(P=0.042)、躯干扭转角(P=0.015)幅度和乳房各点位移(P<0.001)、速度(P<0.001)显著小于裸胸状态。步频显著影响躯干屈曲角及扭转角的运动范围(P<0.05),慢步频的乳房各点位移幅度较正常步频及快步频大(P<0.05),快步频的垂直方向速度变化明显较其他两步频大(P<0.05)。回归分析表明躯干扭转角与乳房下点左右方向位移幅度正相关,躯干屈曲角运动幅度与乳房内点垂直方向位移幅度正相关。结论:乳房不同支撑状态影响乳房运动位移,乳房位移幅度会影响躯干运动范围。相同速度不同步频运动时,慢步频的躯干运动幅度和乳房位移幅度最大,快步频乳房各点垂直方向速度较大。  相似文献   

4.
摘要:转变发展方式是我国“十二五”期间体育事业发展的主线,对竞技体育发展方式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至关重要。为深化对于竞技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理论认识,运用文献资料法,在认识竞技体育发展方式概念、分类和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竞技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要求和支撑条件。研究认为:1)竞技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为集约、均衡、和谐、常规化的发展等。2)要求为科学认识转向、转幅、转速问题,合理处理旧发展方式与新发展方式的关系,正确处理转变的短期效应与长期效应的关系。3)竞技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支撑条件为人才资源、科技和管理创新、变革的共识性认识等。为竞技体育发展方式的转变研究提供学理上的支撑。  相似文献   

5.
短跑步频与肌纤维神经类型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调查访问、测量测验,在实验的基础上对短跑步频与肌纤维类型、神经类型之间关系以及训练对这种关系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步频与肌纤维类型是密切相关的,快肌纤维组成百分比越高,步频越快,快肌纤维含量越低,步频越慢,步频与神经类型关系密切;通过一定手段对步频进行强化训练,可以使步频明显提高,而且使肌纤维百分比组成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训练对步频与肌纤维类型之间的关系、步频与神经类型之间的关系没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法、三维摄像测量法、数理统计法对运动员的摆动技术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男子20 km竞走运动员的上肢摆动技术及上、下肢摆动配合技术较为合理,下肢摆动技术有向低平摆动发展的趋势;摆动与支撑配合技术基本符合竞走规范的要求,但在判罚尺度上不占优势;支撑腿蹬地时身体重心前移效果不理想,摆动时机偏早,后摆时脚尖离地较高;摆动技术不够舒展,双支撑技术仍然是薄弱环节;步幅基本接近世界顶尖竞走选手,步频占有一定优势,技术上仍具有"高步频"的风格。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录像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对100 m运动中步长与步频的影响因素及其内在联系、步长与步频合理比例的评价指标,以及短跑训练中步长与步频的发展规律进行分析和讨论,得出如下结论:运动员的腿长、触地角度和驱动力量是步长与步频相互影响和制约的调节变量;腾起角度和着地角度分别为50°-55°和90°、触地时间和腾空时间分别占步频时间的40%和60%、步长指数与步频指数分别达到1.24和8.28或以上,是评价步长与步频及其比例合理性的重要标准.在短跑训练实践中,教练员应使青少年运动员的步频在9-15岁阶段得到充分发展;15岁以后,教练员应在运动员固有动作频率的基础上,重视步长的发展;当步长指数达到1.24或以上后,教练员应该在保持运动员步长稳定的前提下,再次提高步频.  相似文献   

8.
运用对比分析法,对我国优秀男子100m运动员步幅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男子100m运动员途中跑的步幅结构不合理,支撑阶段的步幅小,腾空阶段步幅过大。主要原因在于:着地距离短,膝关节缓冲幅度小,以及摆动腿摆动的时机晚、摆动慢、摆动幅度小。在保持最大步频的基础上提高步幅,是选择步幅训练手段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心脏、呼吸测定分析系统及每次运动都进行血乳酸测定的方法,测定了中长跑运动员在一定速度下步频变化对跑步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步频与耗氧量、每公斤体重耗氧量、能量消耗、血乳酸等值的变化有关,表现为自由步频消耗最低,效率最高.因此,在确认一定速度情况下,自由步频应为最佳步频.这为在跑步实践中避免能量的多耗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1.前言步频能力是构成短跑速度的两个决定因素之一。虽然国内外专家学者对短跑步频问题做了大量的研究,但迄今仍对步频能力的概念、成因、发展规律等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影响短跑步频能力的因素包括“基础条件”和“利用基础条件的行为方式”两大类,大  相似文献   

11.
通过文献资料、高速摄像和对比分析的方法,对中外男运动员百米途中跑一个单步的步长、步时及人体重心轨迹进行研究,制定了短跑运动员所应达到的步频、步幅范围与跑速之间关系的模式表,为教练员科学训练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优秀男子跳水运动员走板节奏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国家队10名优秀男子跳板跳水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其同一动作103b的助跑进行了运动学分析,结果表明:助跑加速主要集中在有腾空的跨步,而每步加速又都是集中于双支撑阶段;助跑制动是通过跨跳步的刚化动作在等待和蹬伸阶段实现的;提高助跑速度常常以加大步长为主要手段;我国优秀男子跳板跳水运动员都采用短跨跳的长距助跑。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场地测试的方式,研究普通成年人中等强度健步走参考速度及步频,为制定健步走指导方案提供科学数据支持,为全民健身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292名北京市20~59岁普通成年人佩戴心率表和计步器,通过递增速度完成3~4个800m快步走测试,测量中等强度心率对应的健步走时间、有效步数及有效步数时间,并计算速度、步频。结果:获得各年龄段男、女性中等强度心率对应的健步走速度及步频的参考范围。结论:1)健步走速度因年龄的增长及身体素质下降而下降,同年龄段男性健步走速度较女性快。2)中等强度心率对应的健步走步频各年龄段接近,步频在120步/min可以达到中等运动强度,中等运动强度的步频范围是120~150步/min。  相似文献   

14.
速滑蹬冰足底动力学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速滑蹬冰足底力量分析与传导特征的研究,我们进行了国家优秀运动员和黑龙江省优秀运动员的采 样分析。为进一步挖掘实时反馈数据的应用价值,我们选取了一些分析指标:各区域力量输出消耗及其比率、力量 输出峰值及其与体重百分比、力量输出峰值延迟时间、单位时间内力量输出消耗、单步与复步波峰时间差及其与步 频的相关度等。对于足底压力反馈曲线的各个力学指标,从动力学角度进行分析,描述力学特征和力学意义,分析 力学特点与技术动作的关系,为寻找一种更先进和更省力的速滑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探究轮滑运动双蹬技术的外刃蹬地动作是否提高了运动员在前进方向上的速度,运用力学知识对运动员在外刃蹬地时的受力情况、步长、做功、速度和动能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在假设各种阻力为零的条件下,以支撑脚为参考系,运动员外刃蹬地时身体重心在支撑反作用力的水平分力方向上位移为零,在支撑反作用力水平分力作用的方向上身体重心的速度为零,支撑反作用力的水平分力所做的功为零,身体重心在支撑腿滑进方向上的速度大小没有变化,动能没有增加。结论:在假设各种阻力为零的条件下,以支撑脚为参考系,运动员外刃蹬地时身体重心的合速度没有增大,动能没有增加。  相似文献   

16.
摩擦损耗最小化和能量输出最大化的原理与方法,对于提高速滑成绩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影像测量方法,探讨了低姿势与高能量输出之间的关系,结果认为:功率与步频和滑行姿势密切相关;在滑跑同一距离项目中,输出功率总量参数决定水平相近的运动员之间成绩上的微小差异;绝对意义的低姿势只能是躯干保持水平位置,而相对意义的低姿势以发挥下肢蹬伸力量为前提;高的能量输出主要是通过大量的蹬伸做功而产生.  相似文献   

17.
论文对20年来男子短跑成绩演变和1997年田径世锦赛男子400 m成绩数据(400 m各个阶段的跑速、步长、步频、步数)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认为:世界男子400 m短跑成绩近20年稳步提高,且围绕奥运会周期呈现波动规律;世界男子400 m短跑运动员平均最高速度的产生段落在50~150 m之间,速度明显下降发生在300 m处;在300~350 m所有选手步长降至最低,冲刺阶段略有回升,大部分运动员步频在50~100 m段落增大至最高水平,然后逐渐下降;步频和步长高度的负相关,年龄与步长高度正相关,最高速度和速度耐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400 m成绩.  相似文献   

18.
采用实验法先后将12名国内一线速度滑冰运动员分为对照组、匀速跑组,变速跑、递减跑组,在全国2010年速滑联赛哈尔滨站赛后测试恢复过程不同时间点血乳酸变化、即刻与次日主观体力感觉两方面对三个有氧跑恢复手段进行了对比测试,以期找到有效的促进速滑运动员体能恢复的陆地恢复性训练手段。结果显示,速滑运动血乳酸峰值出现在5-10min,且与运动距离密切相关;匀速跑组血乳酸值下降最快,主观体力感觉最好。结论:匀速跑恢复训练是三种陆地恢复手段中效果最佳的方式,能有效促进速滑运动员疲劳的清除,可促进运动性疲劳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世界优秀运动员100米速度特征研究综述及其相关报道的结论与分析得出结论:1)加速跑距离长 是高水平运动员最大速度大的外在表现特征;2)运动员加速能力强的特征是加速度大而不是加速距离长;3)步态 特征之步长步频的变化是运动员高速跑中的自然协调,步长和步频应该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才有意义;4)建议100 米训练重点放在技术与最大速度训练上,尽可能的发展动作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