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先秦的婚姻习俗是汉民族发展的一条脉络,而汉字作为记录历史的符号,为我们展现了在距今两千多年前的先秦所拥有的丰富多彩的婚姻习俗。远在先秦时代勤劳聪明的圣贤们就已经创造出了一大批古老的汉字,如“姓、婚、妾、家、宾”等。这些古老的汉字都能够如实地反映出生活在先秦时代的人民所经历的婚姻习俗。  相似文献   

2.
文章勾勒出杨坚夺取北周统治大权的过程,认为关陇勋贵之所以由支持宇文氏转而支持杨坚,主 要是由于宇文赟的残暴统治极大地伤害了关陇勋贵感情;杨坚既是关陇勋贵集团的成员之一,又是北周王朝 的外戚,关陇勋贵集团集体倒向杨坚,积极支持杨坚,是杨坚得以轻易代周建隋的根本。  相似文献   

3.
臣是一个象形文字。"臣"的字源与"目"的字源无涉,只是它们非常相似,以致"臣"和"目"的字源被长期混淆。"拱手称臣"的人形之说,不仅是对臣的身份和地位的解说,同时也是对臣的字形和字源的解说。  相似文献   

4.
北魏平城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继汉代之后又一个吉语瓦当高峰期。皇家建筑遗址出土的大量瓦文,原汁原味地展示了当时人们的文化水准、书写能力和书体运用情况。近年在大同地区出土的并不算多的北魏砖铭充分证明,在拓跋氏建都平城时期,所有墓中瘗文字砖者,无一不是来自于南朝的贵族以及西来东至的秦凉和两燕的"投化客"。拓跋氏帝室和近族胡(纥骨)、周(普)、长孙、奚(达奚)、伊(伊娄)、丘(丘敦)、亥(侯)、叔孙、车(车焜)等九姓以及"太祖已降,勋著当世,位尽王公"的陆(步六孤)、贺(贺赖)、刘(独孤)、楼(贺楼)、于(勿忸于)、嵇(纥奚)、尉(尉迟)八姓连如此简单的砖铭都没有。但是,公元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不仅在洛阳大量出现元姓宗亲和其他代姓贵族的大量墓志,而且在平城也出现了"尉娘"、"苟黑"等代人墓砖。  相似文献   

5.
1.《记考》卷11大历十年进士著录“卢士阅”,按《千唐志》咸通二年《砀山令郑纪故卢氏夫人墓志》云:“夫人皇考讳士阅。建中之际,以秀才升第,位至使府监察。”《墓志》记士阅登第在“建中之际”,非是大历十年,当依《墓志》为准。2.《记考》卷21开成二年进士著录“沈黄中”,编者徐松于此年下又引《云溪友议》云:“高锴司贡籍,……商锴先进五人诗,奏曰:‘臣锴昨日奉宣进止,令将进士所试诗赋进来者。……其次沈黄中《琴瑟合奏赋》,又似《文选》中《雪》、《月》赋体格,臣与第三人’。”按《千唐志》大中十二年《承奉郎守大理司直沈中黄墓志》云:“讳中黄,字中美,本吴兴人。……乡荐神州,名在殊等,贡于有司,第登甲科。宗伯高公锴疏青蒲曰:‘沈某所试《琴瑟合奏赋》,有似《文选》雪赋、月赋,臣与第三人’。”又《千唐志》大中八年《登封县令吴兴沈师黄墓志》亦题“仲兄中黄撰,仲弟佐黄书”。《元和姓纂》卷七吴兴沈氏亦云:“中黄,大理司直。”由此可证《记考》之“沈黄中”  相似文献   

6.
采用MSSMHS对扬州市一所民工子弟学校214名中学生进行施测。结果发现:男女生在所有因子项及总体平均分无显著性差异;各年级在偏执、敌对、心理平衡性三个因子项平均分存在显著性或极显著性差异。男女生心理健康水平没有差异,七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不如八、九年级学生。  相似文献   

7.
李治幼年在元氏县学读书,经历了金末元初改朝换代的社会动荡,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晚年隐居元氏封龙山,聚徒讲学,重建了封龙山书院,继承和保护了中原文化.  相似文献   

8.
徽谚云:"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二三岁,往外一丢。"徽州人把孩子"往外一丢",是与明清徽州服贾经商的现实状况分不开的。徽州的男孩子长到十二、三岁,出于生存需要,父母就要安排或托人将他们带到江浙苏杭去学生意。徽商子弟"学生意"的过程,也就是徽商子弟职业化的过程,也是徽商子弟社会化的过程。对明清徽商子弟"学生意"状况的考察,可以为现代职业教育从一个侧面带来许多可供借鉴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姓”从女从生,与古老、原始的群始习俗有关,反映了原始女权的印迹和先民生育崇拜的文化观念。姓的渊源与古代图腾关系密切。姓是氏族的称号,氏是姓的分支。  相似文献   

10.
韩婴论忠     
西汉初年的儒家学者韩婴积极拓展原始儒家的为统治者服务的思想,他极为重视和强调并且片面地发展了原始儒家的忠君思想。他提倡臣对国君无比忠诚的精神,将臣之忠分出等级,对忠君之臣大加赞扬,而对“国贼”们则痛加斥责和鞭挞。他同时特别地强调了臣对国君应无条件地忠诚和服从,甚至达到了非常残忍的地步,抹煞了作为臣下的应有权利,中国历史上的“愚忠”思想在此已见端倪。  相似文献   

11.
唐代“和亲”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唐代289年间,周边民族曾多次向唐朝皇室求婚。据不完全统计,正式请求和亲的活动达40余次之多。对于这些请求,唐王朝采取了不同的态度,有些答应了,有些则予以拒绝。有唐一代,共确定用20位公主与10个不同的民族和亲。这些和亲大部分都实现了,但有几次出现了变故。最终有16位公主分别嫁给了7个少数民族。虽然实现和亲的情况比预期和亲的要少,但这在中国古代史上依然是空前绝后的盛事,其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相似文献   

12.
署名“西周生”的小说《醒世姻缘传》 ,向来被视作格调不高的作品。笔者以为 :首先 ,《醒世姻缘传》的主旨是宣传理想姻缘 ;其次 ,《醒世姻缘传》“恶姻缘”的前因后果种种皆为人所为 ,所以警世的用意显而易见 ;其三 ,《醒世姻缘传》语言优美 ,描写细腻 ,人物刻画生动 ,堪称佳作。同时 ,它描绘了 17世纪山东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画面 ,颇有深度。因此 ,该书不应进入“格调低俗”作品之列。  相似文献   

13.
商周时期,社会基层组织由众多的族氏构成,族氏的联合与联盟是当时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有相互联姻、军事联盟、政治联合三种形式。其中政治联合是构成族氏外部关系的主要方面,表现为商、周王族与各同姓及异姓族氏之间不同类型的联合。重视和研究这些形式和类型不同的族氏联合与联盟,对于深入认识商周时代的社会关系及社会结构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唐代佛教的世俗化是唐代佛教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一种必然趋势。佛教世俗化对唐代女性婚姻家庭观的形成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一是择偶打破世俗门第观念,相信婚姻缔结乃系缘分;二是违背封建家庭伦理,死后不与丈夫合葬;三是出家为尼,不忘家庭责任,且与本家保持密切联系;四是居家事父母,以持戒祈福为行孝方式等。这些影响既含有增强唐代女性自主独立意识的积极方面;同时也存在着以宿命论制约女性正确认识外部世界能力的消极方面。  相似文献   

15.
关于离婚法定条件的探讨贯穿于我国婚姻法发展的整个过程。从1950年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到1980年婚姻法的重新制定,乃至2001年婚姻法的修订,都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但探索的结论并没有很大的突破,仍是将离婚法定条件定为感情或婚姻破裂的单一标准。出于完善我国婚姻立法中的法理基础的需要,笔者以为应在我国婚姻立法中确立混合标准的离婚法定条件。  相似文献   

16.
王辉斌教授《唐代诗人婚姻研究》系统地研究了唐代几十位代表诗人的婚姻状况,以个案为依据,立足宏观角度,分别对唐代婚姻诗的发展概况、题材类别、艺术特色等内容进行了鸟瞰式透视。王教授的研究,立足史实,勇立新论,材料翔实,结论简明,思维敏锐。  相似文献   

17.
九隆神话是叙述哀牢民族由来的传说故事,相对于理性的思维来说,其所讲显得荒诞陆离,让人"迷思"。但从历史研究来看,九隆神话产生于现实的社会生活基础,它不仅反映了哀牢夷初期的精神活动和思维特征,更传达了哀牢夷远古的历史文化演变信息,如氏族制度、经济生产方式、婚姻制度、社会风俗的发展变化,为我们了解哀牢文化的进程及其规律提供了一个最方便的透视角度。  相似文献   

18.
李小辉  罗春梅 《职大学报》2012,(3):96-99,61
云南省临沧市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与缅甸山水相连,边民涉外婚姻逐年增多。通过临沧中缅边境地区边民涉外婚姻现状的研究,旨在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进一步加强临沧边民涉外婚姻管理,维护边疆民族地区的安定团结,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是国民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民族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为防止探望权的滥用,婚姻法规定了探望权的中止与恢复。人民法院应正确判断探望权人的探望行为是否影响子女的身心健康,严格按照法定程序作出裁定。中止探望的情形消失后,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恢复其行使探望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