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主要从文化学的视角,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法、演绎法等方法对武术教育中的一些凸显文化的因素进行分类剖析,一是武术语言教育中的文化因素,如武术专业术语、语言风格等;二是武术教育中的非语言因素,如眼神、肢体动作等。以期人们更好的认识武术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研究峨眉武术文化的前提是要对峨眉武术有一个明确的分类,作为具有鲜明的巴蜀文化特点的峨眉武术,因为其产生、发展和流传的成因、地域、特点的复杂性,造成峨眉武术文化研究中分类问题的多样化。概述了峨眉武术文化中分类研究的现状,并提出以峨眉武术发展的三个历史时代来分类将峨眉武术分为古代峨眉武术、近代峨眉武术和现代峨眉武术的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3.
探析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武术教育改革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体育专业院校实施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武术作为一门直接反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体育课程,其教育改革思想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从中国古代哲学中太极原理的视角分析“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武术教育改革思想基础,可进一步提高人们对这一武术教育改革思想的认识,为武术教育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武术概念新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概念是人们有关客观对象本质的认知,是理论思维的最基本单元和形式。武术的概念同样是人们认识、研究武术一个最基本的逻辑起点。文中首先对近五十年来所作出的几个武术定义进行了评述,然后依据逻辑学的要求对该概念进行释义,提出具有自身文化特征的技击之道是维系中华传统武术形成与发展的内在规定性,并延伸出了以技、身、性三者有机结合的基本价值体系,由此铸造了传统武术在历史上博大、深邃的文化景象。  相似文献   

5.
中小学武术教学内容的主要缺失及改进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学和逻辑学方法,阐明武术的本质是技击,技击是武术成为独特文化的内在依据.而现代中小学武术教学内容中存在的忽略技击而空谈健身和修心的现象,不仅普遍让人们对武术产生了误解,而且使武术难以承担起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针对武术教学内容改革的思路是:重拾武术的技击性,在教学中平衡武术的三个价值体系,并以回归武术的本质作为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6.
武术文化与会党文化语境中的福建南少林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福建少林寺”长期来在海内外(尤其是习武群落中)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已成为一种具有强烈文化认同的集体记忆,它是史学界讨论天地套起源时一个无法绕开的话题,也是研究有关中国武术史和少林武术的重要内容,尤其对于我们认识多样式的少林武术文化构成,提供了一个详实的样本。作为一个由武术文化与会党文化长期共同氤氲催生的文化概念,其中既烙有明季的历史文化印痕,也有清代天地会出于纠众结盟的需要,更反映了人们在当时少林武术文化辐射下的多元价值诉求。由于这一语境中的福建南少林不是一个具有确切地址的实指寺院,故而囿于了实证主义方法中的“南少林诸说”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往往难以自圆其说,其根本原因也在于此。  相似文献   

7.
摘要: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廓清长期以来关于武术技击的争议问题。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武术的技击神话、技击乌托邦、技击现实、技击辩护、技击伦理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从民国期间的两次“国考”到现代的央视体育频道“武林大会”的技击实践来看,人们对传统武术的技击一直存在着理想化倾向,从而无法认识和承认自身;中国武术技击并非一味取巧,也有“什么都要练”的“泛和谐主义”;从文化三层次出发的武术文化分层来看,武术文化的核心从属于中国文化的核心,技击乃是武术技术层面的核心内容,因此,以技击作为武术的本质来界定与域外武技比较中的“我优他劣”并不合适;人们对技击欲望的无限追逐以及缺乏同步的德性训练,无法成为“有节制的人”,造成了对身体的损害;生存是武术的技击伦理,比试只是手段;囿于自身的想象,人们对待中国武术的技击观念难以超越自身所知,从而无法形“真正的自由意见”;当前更为重要的应该是关注武术融合的过程和趋势,而不是一劳永逸的给出一个武术的确凿定义。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从社会转型的价值观念、经济利益结构和社会心理结构三个核心层面,系统分析了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我们必须以批判的眼光来继承和发展武术文化,培植武术的多元化发展;用商业体育的思维观念来推动武术文化更大范围传播;重视民间武术的普及与推广。  相似文献   

9.
以人类学为视角,对不同时期武术概念进行资料梳理与学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人类学意蕴中武术概念的解释性理解.研究认为:对于武术概念的解读需跨越体育技术以及文化的特定领域范畴,应视其作为一种人类身体的活动现象进行更加普遍意义的人类行为审视;武术不仅仅只是一项"体育"运动,或者说是一项身体"唯美技术",更应理解为不同地域人们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从人类学身体文化领域所关注的"身体结构"、"身体意象"和"身体符号"三个维度对武术特有的"身体技术""身体艺术""身体文化"属性进行分析与论述,以期探讨和诠释武术概念的涵义.  相似文献   

10.
论武术本质的层次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提出“技击不是武术惟一的本质,武术的本质具有层次性”两个研究假设的基础上,首先将技击的内涵界定为:“表现或使用攻防格斗方法”,在确定武术概念外沿的前提下,论证了假设。研究认为:武术的本质具有一般本质和特殊本质两个层次,健身本质和民族文化本质是其一般本质,而技击本质是武术区别于其他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特殊本质;在不同条件下,武术不同层面上的本质体现程度不同,对武术本质的认识,应从整体上进行分析。进而还分析了半个世纪以来,人们对武术本质认识上的误区。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以中国武术的文化软实力为研究对象,对武术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路径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研究认为:武术作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软实力应当表现为:武术具有促使人们自觉从事武术思维与实践活动的凝聚力;武术具有促使人们敏锐捕捉自身价值优势的广泛认同力;武术具有在多元文化交流中坚守自我、兼收并蓄的整合力;武术应当具备宣传推广自身核心价值的先进传播力;武术具备满足社会精神文化需求的产品创造力。我们可以通过发展武术技击硬实力、深化武术教育改革、打造品牌武术赛事、借助民族传统文化的整体性特征、以武术的休闲养生价值为突破口促进武术文化的软实力壮大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法,一种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必定受到该民族哲学思想的影响,作为中国灿烂文化一部分的武术同样如此。本文将从宏观上、总体上去把握中国古代哲学的根本思想,把武术最根本的问题用哲学的本体论、辩证法、认识论去探索说明问题,从而明了、认识中华武术的哲学渊源,以便从根本上去把握武术的文化特征、揭示武术的奥妙。  相似文献   

13.
武术是民族体育项目中较优秀的一项运动.武术区别于其它体育项目的显著特点是它的民族形式、民族其它传统文化的强力渗透,动作带有明显的攻防技击含意,并有广泛的群众性.进行任何一项体育锻炼,对人体生理都会产生不同程度影响,武术运动更不例外.本文从武术运动对人体生理的影响分四个部分来谈一些个人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形意拳作为中华武术的一个优秀拳种,其价值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形意拳与其所蕴含的传统文化进行分析研究,以利于人们在以后的认识过程中有所取舍,更好地发挥形意拳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摘要:区域武术文化研究对理解整体中国武术文化有着现实的学术积累意义,丰富的区域研究成果对近距离地认识武术文化有着重要的贡献。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以“地方武术文化研究”和“区域武术文化研究”两种范式的辨析以及“区域武术文化研究”的超越进路为研究对象展开分析。研究发现,当下的区域武术文化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根源在于对地方武术文化和区域武术文化两种不同研究范式的混淆。前者只是研究某一固定边界的区域内部的武术文化事项,而后者则是藉由某一区域透视整体性武术文化内在运行机制的一种研究范式。遗憾的是,当前很大一部分以“区域武术文化研究”为名的成果,实质却是“地方武术文化研究”。区域武术文化研究应秉承藉由地方性知识达至整体认识的研究理念,在研究实践中,以文化场域为研究对象,从大问题出发,秉持整体观念,以客观中正的态度开展调查,努力探寻区域武术文化形成、发展的内在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6.
浅析当代武术文化的传播特征及传播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术作为反映人类智慧的一种实践过程明晰地反映了它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武术文化如同其他文化现象一样,一出现便努力向外传播,将对其传播特征及传播方式进行分析与研究来解决武术文化在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冲突问题.  相似文献   

17.
论武术教育思想及其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回顾武术思想的历史嬗变,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对武术进行新的认识,对武术教育进行定义,认为高校的武术教育要树立"人本位"的教育思想,培养"身、心、群"协调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德技兼备"的武术人才,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试论武术套路动作节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古老化遗产,它的运动美及观赏性已为人们所共识,而武术动作节奏是武术美得以展现的因素之一。章通过对武术套路节奏的论述诣在加深人们对武术套路运动中节奏的认识,提高武术套路的观赏性,促进武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引起共鸣,与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从历史学、社会学的角度,采用文献研究、逻辑分析、历史学等方法对义和团武术活动的史学价值进行研究,旨在对义和团武术活动的价值进行客观、科学的审视和评判。研究结果如下:① 义和团武术活动的三重文化向度表现为:“动以卫国,甘愿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刚健有为、自强不息” 的民族精神和“降神附体、喝符念咒”封建迷信思想。②义和团武术活动的史学价值在于: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武术拳术、器械在民间的广泛传播,也促使人们对“武术”认识发生了改变。③义和团武术活动的当代启示在于:汲取经验,破除武术“神秘主义”面纱,促进武术科学化发展;牢铸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民族铸魂,涵养中华民族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等方法,从文化学、社会学的视角分析了武术成为时尚文化所具备的条件并阐述了其对青少年认同的影响。通过研究表明,武术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体现出鲜明的特征。武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文化形态有其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其产生和发展与社会的需要息息相关,遵循人们崇尚个性与从众心理机制,再加上大众传媒的渲染,使得武术成为一种流行时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