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摘要: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廓清长期以来关于武术技击的争议问题。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武术的技击神话、技击乌托邦、技击现实、技击辩护、技击伦理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从民国期间的两次“国考”到现代的央视体育频道“武林大会”的技击实践来看,人们对传统武术的技击一直存在着理想化倾向,从而无法认识和承认自身;中国武术技击并非一味取巧,也有“什么都要练”的“泛和谐主义”;从文化三层次出发的武术文化分层来看,武术文化的核心从属于中国文化的核心,技击乃是武术技术层面的核心内容,因此,以技击作为武术的本质来界定与域外武技比较中的“我优他劣”并不合适;人们对技击欲望的无限追逐以及缺乏同步的德性训练,无法成为“有节制的人”,造成了对身体的损害;生存是武术的技击伦理,比试只是手段;囿于自身的想象,人们对待中国武术的技击观念难以超越自身所知,从而无法形“真正的自由意见”;当前更为重要的应该是关注武术融合的过程和趋势,而不是一劳永逸的给出一个武术的确凿定义。  相似文献   

2.
从中西竞赛武技看中国武术技击体系缺位与失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分析中国武术技击体系与武术发展的关系,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比较研究法,从中西方竞赛武技比较入手,分析了中国武术技击体系存在的缺位与失衡问题。研究结果认为中国武术技击体系缺位是导致武术发展障碍的主要原因,两者出现失衡状态,并由此导致了对武术本质认识模糊、武术推广艰难、武术特色丧失、武术传承危机和武术的异化等问题。提出在注重基本功法的练习的同时,应强化武术的技击性、彰显武术的文化性、突出武术的娱乐性。  相似文献   

3.
武术的本质特征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近年来有些学者对"技击是武术的本质"提出的质疑,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展开研究.首先综述了近年来有关武术本质问题研究的文献,发现大多数学者坚持"技击是武术的本质"这一观点,只有少数学者提出异议.为彻底辨明是非,同时追本溯源,到<辞源>、<辞海>中寻找依据,根据对"本质"一词的原始界定可知:"本质"是"事物本来的性质",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根本属性",据此可得出结论:一些提出质疑的学者混淆了本质、文化特色、价值功能几个词语的具体含义,他们所论特征是武术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并非武术"本来的性质",也不是武术"所固有的根本属性",武术原本是一种技击术,因此,武术的本质仍然是技击.  相似文献   

4.
中小学武术教学内容的主要缺失及改进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学和逻辑学方法,阐明武术的本质是技击,技击是武术成为独特文化的内在依据.而现代中小学武术教学内容中存在的忽略技击而空谈健身和修心的现象,不仅普遍让人们对武术产生了误解,而且使武术难以承担起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针对武术教学内容改革的思路是:重拾武术的技击性,在教学中平衡武术的三个价值体系,并以回归武术的本质作为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5.
近百年来对武术的概念逐渐形成了较全面的认识,对技击是武术的本质也有了基本的认同。在现代竞技武术发展出现困境情况下,要借鉴传统武术技击内涵,吸收传统文化,推动武术的国际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华武术的技击与其背后所蕴含的人文思想一直是国内外习武之人和学者所关注的焦点。但通过文献查阅,发现众多学者所关注的焦点往往只是技击对于人文思想的体现,或者是人文思想对于技击的指导,未将二者辩证起来看待,某种意义上,形成了对武术技击和其指导思想关系认识上的片面性。基于此,从武术技击与其所蕴含的人文思想的对立统一关系对武术进行全新的阐述和认识,并希望以此推动武术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摘要:由于受到视觉文化时代感性审美的影响,当代武术出现了极端化的发展倾向。为了更好地促进当代武术的发展,主要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武术的“传统与时尚”“技击与艺术”“文化与物化”等多维二元关系进行了重新厘定。认为:只有坚持武术的传统并且使之与时代特征相融合才能体现出武术传统的与时俱进性,才能被社会大众广泛认可;只有抓住武术的技击本质并通过多种艺术化形式表达出来才能满足全球不同地域异质文化受众的审美需求;只有认同武术的文化价值并且积极的通过“物化”方式进行全球化传播才能将武术发扬光大,才能增强武术的国际影响力和文化竞争力。站在“国际化”的高度,以“大武术观”的理念视野,对武术的继承与创新或曰武术的“变”“常”问题的理性探讨,为武术更好、更快地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论技击在高校武术教学中的渗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武术是由人的技击自卫术发展而成的体育运动项目,技击性是它技术上最主要的特点,反映了武术本质属性。然而当今武术的技击价值日益减少,技击的作用也发生了改变。学校是传承人类文化知识的专门机构,是教育人、培养人的重要场所:如何使武术枝击性在高校教学中得到充分的渗透,使武术在不丢失原有的本质基础上激发学生的训练兴趣,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值得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摘要:作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大品牌,中国武术的内在价值需要被世界更多地认识。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中国武术的体育化进行了讨论,在提出中国武术回归本原倡议的基础上,探讨其与人类发展理论的关系。研究认为:透过中国武术近现代一步步被体育化的遭遇史,可以发现,武术具有体育的功能,但本质上不完全是体育;武术是中华民族在生产生活斗争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中国式的技击文化;当我们用历史的、逻辑的眼光从人类发展的高度来反观完整的中国武术的时候,它全面的健身养生、技击防身和娱乐文化等人文价值恰与人类发展理论对“健康长寿的生活”“个人自尊和人权”“知识和体面的生活”以及“选择的机会或自由”等的不懈追求紧密契合。挖掘和探究“人类发展”理论与中国武术二者的深层相通和契合之处可以帮助实现对“人类发展”理论和中华武术认识的提高和深入。  相似文献   

10.
对传统武术三个关联性问题的科学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考证法、资料法、分析法、归纳法等,探讨传统武术发展中的三个具体问题。即传统武术的变异与萎缩、继承与发展、改造与创新。研究认为:①传统武术流派的形成是武术传承过程中的变异结果,在相对封闭条件下的变异,必然产生门户之见,因而便出现了失传现象;在向竞技武术变异时,仍以“攻防技击”为标准,传统武术更注重“攻防含义”,而竞技武术则侧重“攻防意识”;传统武术群体的减少,与单一“奥运战略”、社会变革、独生子女教育有直接关系。②技击是武术的本质特征,保持传统武术的技击性和多样性是最好的继承,由此体现它的适应性。③改造就是规范传统武术,要从理论和技术两个方面入手;创新就是发展传统武术,包括三个方面,即创立以普及为主的段位制制度、创立新型的“武术运动会”竞赛体制、创立以市场调节下的多种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1.
为了丰富、深化武术本体的文化内涵,提升对武术本体认识水平,从文化的视角,武术攻防得到了多层面的阐释。研究认为,武术是对人体攻防本能的“人文化成”,武术攻防中隐含了“搏杀”与“搏弈”两种尚武理想,武术拳法的攻与防内涵了中华民族特征。  相似文献   

12.
针对武术散手运动的特性及相应的心理适应要求,运用观察法,实验法和献资料法,对武术散手运动中的情绪控制训练的方法进行探讨,总结出适合武术散手运动特性的情绪控制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中华武术历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武术史的研究对继承与发展中华武术有重要意义。笔者全面总结了自民国初年至现在中国武术史研究的发展历程及取得的学术成就,对近代唐豪等武术史家的重要贡献作了评价与肯定,指出了当代武术史研究的若干特色。最后说明了今后武术史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14.
武术国际化发展过程中若干问题的探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访问调查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武术国际化发展过程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主要结论:武术国际化的本质是中外体育文化相互融合、多元发展的一种趋势;对外武术教学是中国学校教育和武术研究机构值得认真研究的一块新领域;国际武术教材的编写除要体现出应有的国际性特点之外,还要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文化差异研究对于武术的国际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武术技击被多重沉积压附,通过剥离分析后得出技击的本质乃是一个体系完善的对人肢体以及心理上的时空性控制术。在西方强势文化的影响下技击被异化成多种模式,有影视模式、拳击模式、腿击模式、摔跤模式、推手模式、散打模式等。只有通过设计出使技击技巧、生活场景(工具)、科技(保护作用、器具制作)等诸多因素融和在一起的比赛模式,才能克服异化且达到传统技击的文化回归。  相似文献   

16.
当将语言的运用视为社会实践的一种形式,而不是一个纯粹的个体行为和情景变量的折射的时候,就可称之为“话语”。话语的指向是一种事件,一种实践行为,武术传播问题可从话语理论出发进行研究。对此,本文采用文本语境分析法,从话语实践的角度出发,对武术传播的目标、话语、方式三个维度进行探讨。认为:1)武术传播话语实践目标为:掌握和增强中国武术话语权和实现传统文化精神的受众认同;2)武术传播话语空间内,武术传播话语内容呈现出:“事实失真”、“未表达武术文化精髓”、“众说纷纭、认同焦虑”的特征;3)武术传播应以文化自觉为前提,坚持武术文化主体性,并积极引导公众表达,提高受众信息识别力,逐步形成武术认同,明确武术传播话语立场;同时,在新媒体语境下,武术传播应借助网络媒体之力,构建独特话语方式,并以继承和借鉴为基础,转换和创新原有话语方式。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下武术的发展应该有武术本身发展的观点,文章总结了大武术观的形成及内涵。同时从福建丰富的传统拳种、福建移民对台传统文化的传播分析福建与台湾的历史渊源。以海峡论坛.海峡两岸武林大会为例探讨闽台武术交流发展的方向,认为闽台武术的发展应该重视武术本身的传承,丰富形式,坚持比赛交流的发展模式,进一步加深扩大其影响力的辐射度。  相似文献   

18.
攻防法讲示对武术普修课动作技能保持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武术普修课注重攻防法讲示教学进行了实验探索,实践表明,运用攻防法教学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学习动机,使动作记忆牢固,技能保持长久。并从生理和心理的角度探讨了其在教学实践中的画龙点晴之功效,得出讲示攻防法在套路教学中具有较强的优越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和专家访谈法,论证了武术的文化内涵与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的宗旨具有高度一致性。相信随着东西方人们审美观念的逐步融合,武术会逐渐被世人所接纳。认为武术步入奥运殿堂乃双赢之举:一方面有利于武术的发展和对外传播;另一方面能使奥林匹克更加绚丽多彩,更能体现出东西方文化的和谐共荣。  相似文献   

20.
纵观中小学武术教材建设的40余年曲折发展过程,从知识课程观的教材选编法到打破运动技术为中心的教材编排体系,再到竞技运动教材化,最后到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其中武术教材的每一次变迁不仅对中小学武术教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今后武术教材的研制提供了良好的借鉴。通过对中小学武术教材和研制方法变迁过程的研究,提出面向未来的研制武术教材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