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全面实施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依托周边教育资源优势,形成“家、校、社”多方协同育人合力,建构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等多元劳动任务群,以劳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突显了劳动教育综合育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新时代背景下,小学阶段的劳动教育被提升到了新的战略高度,以“家校合作”为基础的小学劳动教育顺应了国家的发展战略。在“双减”背景下,加强劳动教育,应当坚持学校主导、学生主体,通过家校合作,提升劳动教育合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  相似文献   

3.
“双减”政策有助于促进学生健康且全面发展、实现体育教育公平、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融合发展。在“双减”政策推行过程中,学校体育发展面临着家庭、社区和体育教师“增负”,体育教育“减效”,体育教育应试化风险等现实挑战。为此提出,通过发挥政策联动效应,提升学校体育治理效能;“家校社”多元合作共治,全面落实以体育人功效;优化体育教学过程,推进“减负”与“增效”双向达成;统筹安排与内在提升,推动师生“减负”同向同行等策略。旨在推动学校体育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学校体育发展依托于多元主体协同参与,不同主体之间的博弈关系梳理是学校体育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审视校社合作推进学校体育发展的现实问题,立足多元主体协同视角,运用演化博弈方法, 系统性梳理不同相关利益主体间的博弈关系,探寻校社合作未来发展趋势和策略。研究发现,政府是校社合作中多主体协同治理的重要主导,社会体育组织与学校体育合作的资源质量是学校体育发展的关键,校社合作推进学校体育发展的稳定策略需要把握不同主体的策略选择。依据演化博弈分析结果,提出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体育组织协同参与校社合作推进学校体育发展的策略建议:政府设立制度保障,协调多元主体的行为策略;家庭理性参与治理,形成多方位合作治理系统;学校强化自主治理,实现长效化稳态治理格局;社会体育组织建立长远规划,实现资源要素“精准扶持”;第三方机构干预,实现管办评分离监管评估。  相似文献   

5.
家庭教育服务属于终身教育的范畴,开放大学在新时代“家校社”育人共同体建设中应有新作为。文章以加强“家校社”育人共同体各方之间的协同作为突破点,以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家庭教育课程体系及课程资源作为核心竞争力,开放大学探索出多方联动的“家校社”共同育人机制,培育以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多方育人的粘合性、质量发展的承构性为特色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新路径。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确立了家庭教育的重要地位,为我国家庭体育的开展提供了法律支撑、有利于提高全社会对家庭体育的重视、有利于激发儿童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有利于促进家庭体育的市场升级和服务转型。然而,我国家庭体育仍面临以下挑战:家庭体育环境基础薄弱,对儿童青少年体育支持不足;“家-校-社”沟通存在障碍,协同机制尚未形成;家庭体育锻炼场地、设施数量供应不足;家庭体育锻炼的指导不足,服务质量亟待提升。基于上述问题导向,从优化家庭体育环境、强化“家-校-社”协同治理、保障场地设施供应、强化家庭体育指导等方面提出以下建议:建立“以家庭为中心”的家庭体育发展新模式;加强“家-校-社”协同联动机制,促进家庭体育的协同治理;补齐家庭体育锻炼场地设施短板,拓展体育锻炼空间;创新家庭体育锻炼指导形式,提高锻炼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体卫融合视域下中小学学校体育的发展特征、挑战及应对策略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体卫融合视域下中小学学校体育发展呈现出注重学生主动健康意识提升、凸显体育与健康学科优势、聚焦家庭、学校、社区体育一体化发展的特征。体卫融合视域下中小学学校体育发展面临健康教育价值认知不足,体育健康教育的常规化普及步履艰难;学校体育课程内容设置不完善,科学提升学生体质健康困难重重;体育考试机制不健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任重道远以及学校、社区、家庭沟通不畅,家校社协同育人迫在眉睫的挑战。为应对上述挑战,提出完善政策制度的顶层设计,推动中小学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深度融合;科学设置学校体育课程内容,全面提升学生体质健康;健全体育考试机制,充分发挥体育考试的正向功能以及加快学校体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家校社协同育人效果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现代教育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应努力构建民主开放、促进教师自主发展的运行机制;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师的发展为第一要素,使学校与教职工有机结合,和谐发展。1.民主开放,激发教师主人翁意识一个教师,只有在“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崇高信念的支配下,才能自觉贯彻教育方针,教好书,育好人。只有在“我是学校主人”的意识支配下,才会处处为学校着想,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因此,始终把“我是学校主人”作为师德教育的核心,坚持“创、树、献”师德教育活动,深入开展“比工作态度、比劳动纪律、比师德作风…  相似文献   

9.
建立和谐家校合作关系,实现真正的家校沟通与合作,才能形成教育合力,取得好的教育效果,这一点越来越为学校和家长所共识。以往,家校合作存在种种障碍,但现在教育的整体发展给家校协同教育提供了更广泛的平台。探索如何才能更充分、更有效地调动家长参与到对学生的教育中来就成了教师们必须关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为推进青少年冰雪进校园,本文以“双减”政策为背景,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当前青少年冰雪进校园的机遇、困境及突破路径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双减”政策下青少年冰雪进校园的机遇主要表现为:“内卷焦虑”的遏制,凸显青少年健康地位为冰雪运动提供了契机;惯习误识”的转变,“重智轻体”走向“价值同重”全面发展;社会冰雪资源为冰雪运动进校园提供红利;双重政策为青少年冰雪进校园提供有效发展动力。“双减”政策下青少年冰雪进校园的困境主要表现为:良好教育生态回归,显现学校体育瓶颈问题导致校园冰雪开展阻滞加重;冰雪运动风险顾虑阻碍学生参与课后延时服务客观选择;教育模式传统落后,“家、校、社”间缺乏沟通联动;校园冰雪资源供给不足,难抓“双减”政策赋予的时代机遇。在此基础上,提出“双减”政策下青少年冰雪进校园的突破路径:加强学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夯实基础补齐校园冰雪运动师资短板;构建安全保障体系,为客体主观参与课后体育服务提供推动力;搭建校内外联合教育平台,强化“家、校、社”间沟通;健全冰雪教育资源配置,避免难得机遇流失。  相似文献   

11.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进一步凸显了家庭在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中的基石作用。家庭、家教、家风三者之间共生互补、相互作用,其中家庭教育作为重要抓手,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社会支持作为影响家庭教育发展、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当前家庭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国妇联主席沈跃跃在北京调研时曾强调“统筹协调社会资源支持服务家庭教育,合力推动家庭教育工作取得新进展”。朝阳区职工大学通过探索区域支持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发挥高校服务社会职能,推动全社会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建设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2.
儒道释生命哲学是中国传统生命哲学的精要所在,本文在论述生命教育内涵的基础上,深入把握儒道释三家生命哲学文化的脉搏.在其视域下,后疫情时代可从构建生命教育多元课程,培养学生珍爱生命意识;革新传统教学方式,探索主体间性生命教育教学模式;家校社携手共建育人体系,形成生命教育共同体等路径促进生命教育的回归.  相似文献   

13.
家校冲突在学校时有发生,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较大影响。随机选取了六盘水市四个区县的11所学校92名教师进行调查,分析家校冲突的特点,探寻家校冲突这一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寻求解决的办法,最后提出了三点思考:家校关系背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轨过程中的观念、行为冲突;"普九"工作中《义务教育法》"执法",混乱了教师角色,消解了学校权威和教师权威,混淆了家长认识,放大了学校责任,弱化了家长的责任意识;如果家校关系演化为类"医患关系",对教育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14.
家校合作的协同育人模式旨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与发展,有助于丰富青少年情感和社会性发展。长期以来,由于片面强调单一的学校教育影响,忽视了家庭教育的应有价值,导致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难以形成教育合力,进而在一定层面上影响了青少年身心和谐健康发展。基于青少年情感发展的家校协同教育,离不开家长会的准备和开展、家访艺术的操作、家庭档案的建立及家校双方心理隔阂的消除等。此举增进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融合,有助于形成青少年成长的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15.
“撤点并校”使乡村学校布局发生质的改变。以后“撤点并校”时代为背景,从生源、基础设施建设、师资队伍与教学质量四个方面探究S省4所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的现状及困境,发现城镇化进程加快、重视度不足、财政经费不足与资源配置不均等问题掣肘其发展。对此,应顺势而为,给予足够的重视,理顺管理体制;加大经费支持力度;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多措并举提升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质量,以促进其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大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多中心治理理论与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模式构建在治理基础、治理主体和治理效果三个方面存在内在契合性,可将其应用于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体系构建。融合多中心治理理论可指导用于构建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五位一体”协同模式,实现政府、高校、班级、家庭以及社会在构建培养体系,建立并创新评价与监督体系,营造和谐氛围三个层面的协同育人。  相似文献   

17.
教育家精神是打造“大国良师”和推动落实新时代国家“强师计划”工作实施战略的重要精神动力和引领力量。新时代教育家精神蕴含着服务家国、慎独律己、铸魂育人、躬耕实践、仁爱高尚、弘文传道的科学内涵。以新时代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强化教师教育立德树人能力,培养教育家型教师,建构中国式教师教育现代化新图景等多重价值。立足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科学引领与价值驱动的逻辑维度,教师教育建设需要从加强顶层设计、多元主体协同、完善师资力量、实施综合评价中探寻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8.
《家庭教育促进法》作为“双减”的配套措施,为驱动“双减”落地提供了法律保障。《家庭教育促进法》驱动“双减”落地的逻辑框架:从家庭教育功能的角度出发,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指向改变畸形的家庭教育功能观念,以本体功能的回归呼唤家庭教育理性,以拓展功能的实现助力协同育人。在法律执行过程中,《家庭教育促进法》驱动“双减”落地应把握三个方向:以家风建设为突破口,加强家庭教育观念引领;以亲职教育和咨询指导为着力点,提升家长基本教育能力;以强化家校社互动为新指引,打造协同育人功能体系。  相似文献   

19.
以“全国大学生性文明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大学生性教育现状:性生理成熟与性教育缺失,性心理现状不容乐观、性观念开放和性行为较自由,获取科学性知识的途径有限,学生对性教育者的需求不一.并探讨了以下途径:加强性道德教育,重视性教育内容的全面性,精心设计性教育形式,组建素质优良的性教育者团队,构建“家校社”的立体式性教育体系,充分利用同伴教育这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教育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与发展模式,为学习型乡村建设指明发展方向。家校社协同创新在赋能学习型乡村建设上具有培养公民意识、促进乡村和谐发展,培养人力资源、推动乡村创新发展,培养生态意识、支持乡村可持续发展,培养乡土情怀、传承乡村文化等方面的价值。然而,家校社协同在赋能学习型乡村建设上仍面临着职责割裂、理念欠缺、资源不平衡、支撑不足等问题和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需要明确职责联动,增强合作内驱力;促进理念提升,培养共同体意识;打破资源壁垒,建立协作新模式;加强内涵建设,提供技术与专业支持等,以寻求新的路径推进学习型乡村建设,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