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为推进青少年冰雪进校园,本文以“双减”政策为背景,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当前青少年冰雪进校园的机遇、困境及突破路径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双减”政策下青少年冰雪进校园的机遇主要表现为:“内卷焦虑”的遏制,凸显青少年健康地位为冰雪运动提供了契机;惯习误识”的转变,“重智轻体”走向“价值同重”全面发展;社会冰雪资源为冰雪运动进校园提供红利;双重政策为青少年冰雪进校园提供有效发展动力。“双减”政策下青少年冰雪进校园的困境主要表现为:良好教育生态回归,显现学校体育瓶颈问题导致校园冰雪开展阻滞加重;冰雪运动风险顾虑阻碍学生参与课后延时服务客观选择;教育模式传统落后,“家、校、社”间缺乏沟通联动;校园冰雪资源供给不足,难抓“双减”政策赋予的时代机遇。在此基础上,提出“双减”政策下青少年冰雪进校园的突破路径:加强学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夯实基础补齐校园冰雪运动师资短板;构建安全保障体系,为客体主观参与课后体育服务提供推动力;搭建校内外联合教育平台,强化“家、校、社”间沟通;健全冰雪教育资源配置,避免难得机遇流失。  相似文献   

2.
“双减”政策的实施将新时代学校教育改革推向时代的前沿,学校体育不仅备受社会关注,也承载着为国育才的重大历史使命。在“双减”背景下,结合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实际,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学校体育全面发展的现实挑战和实现路径,并对实践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学校体育的现实挑战包括:学生体质持续下降、课后体育服务质量有待提升、课外体育家庭作业有待加强、“家校社”共育机制不畅等。实践路径为:“一体两翼三互动”,从学校、家庭、社区三个维度入手,发挥学校体育(主导地位)、家庭体育(基础地位)、社区体育(辅助地位)的作用,通过三重作用的共同助力,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并以清华附小为例进行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体卫融合视域下中小学学校体育的发展特征、挑战及应对策略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体卫融合视域下中小学学校体育发展呈现出注重学生主动健康意识提升、凸显体育与健康学科优势、聚焦家庭、学校、社区体育一体化发展的特征。体卫融合视域下中小学学校体育发展面临健康教育价值认知不足,体育健康教育的常规化普及步履艰难;学校体育课程内容设置不完善,科学提升学生体质健康困难重重;体育考试机制不健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任重道远以及学校、社区、家庭沟通不畅,家校社协同育人迫在眉睫的挑战。为应对上述挑战,提出完善政策制度的顶层设计,推动中小学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深度融合;科学设置学校体育课程内容,全面提升学生体质健康;健全体育考试机制,充分发挥体育考试的正向功能以及加快学校体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家校社协同育人效果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在“双减”政策出台后,“家校社”三方共育成为当前教育的新局面,而具体应该如何执行,更好打造三方共育的局面成为各个老师,尤其是兼具管理职能的班主任面临的问题。本文在“双减”背景下,通过探究当前初中教学管理转型的现状,并分析了“双减”政策下初中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课程设计主题性、鲜活度有待增强,年轻班主任占比大,家校沟通不深入,以及社会资源未整合等,并针对这些问题从学校、家庭及社会三个层面提出了初中班主任的管理策略,以期为中学教育及班主任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新时代背景下,小学阶段的劳动教育被提升到了新的战略高度,以“家校合作”为基础的小学劳动教育顺应了国家的发展战略。在“双减”背景下,加强劳动教育,应当坚持学校主导、学生主体,通过家校合作,提升劳动教育合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  相似文献   

6.
劳动教育是一种融合心智的综合性教育活动。“家校社协同”视域下,学校劳动教育提质增效的关键离不开学校的主体自觉、教师的关键作用和“家校社”的同频共振。基于此,探寻中职学校劳动教育的提升路径,应有针对性地构建完善的劳动教育课程实施体系,以激扬学校主体自觉;构建完善且稳定的专兼职教师队伍,以激发教师关键作用;健全“家校社”劳动教育协同机制,以激昂协同育人合力。  相似文献   

7.
体育教师是推动体育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双减”政策的颁布与实施给体育教育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同时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基于教育生态学视角,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分析“双减”政策实施对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环境的影响。研究发现:“双减”改善了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环境、社会环境以及经济环境,并对教师个体内在环境产生影响,与此同时要求体育教师提升自身的育人能力、育体能力、创造能力以及作业指导能力。为有效回应“双减”对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时代诉求,研究基于整体、联系的视角分析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系统理论模型,并基于此,从教师生命存在的内、外环境入手,以“教师生命的可持续发展”为根本价值取向,构建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化路径;在优化内部环境方面提出,营造教师生命发展的文化生态,唤醒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生命自觉、聚焦生态个体的能动作用,提升体育教师的综合能力、减轻不合理的工作负担,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源动力;强化外部保障方面主要从保障休息权、加强课后服务补贴、完善硬件设施以及改革教师评价制度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确立了家庭教育的重要地位,为我国家庭体育的开展提供了法律支撑、有利于提高全社会对家庭体育的重视、有利于激发儿童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有利于促进家庭体育的市场升级和服务转型。然而,我国家庭体育仍面临以下挑战:家庭体育环境基础薄弱,对儿童青少年体育支持不足;“家-校-社”沟通存在障碍,协同机制尚未形成;家庭体育锻炼场地、设施数量供应不足;家庭体育锻炼的指导不足,服务质量亟待提升。基于上述问题导向,从优化家庭体育环境、强化“家-校-社”协同治理、保障场地设施供应、强化家庭体育指导等方面提出以下建议:建立“以家庭为中心”的家庭体育发展新模式;加强“家-校-社”协同联动机制,促进家庭体育的协同治理;补齐家庭体育锻炼场地设施短板,拓展体育锻炼空间;创新家庭体育锻炼指导形式,提高锻炼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9.
《家庭教育促进法》作为“双减”的配套措施,为驱动“双减”落地提供了法律保障。《家庭教育促进法》驱动“双减”落地的逻辑框架:从家庭教育功能的角度出发,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指向改变畸形的家庭教育功能观念,以本体功能的回归呼唤家庭教育理性,以拓展功能的实现助力协同育人。在法律执行过程中,《家庭教育促进法》驱动“双减”落地应把握三个方向:以家风建设为突破口,加强家庭教育观念引领;以亲职教育和咨询指导为着力点,提升家长基本教育能力;以强化家校社互动为新指引,打造协同育人功能体系。  相似文献   

10.
学校体育发展依托于多元主体协同参与,不同主体之间的博弈关系梳理是学校体育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审视校社合作推进学校体育发展的现实问题,立足多元主体协同视角,运用演化博弈方法, 系统性梳理不同相关利益主体间的博弈关系,探寻校社合作未来发展趋势和策略。研究发现,政府是校社合作中多主体协同治理的重要主导,社会体育组织与学校体育合作的资源质量是学校体育发展的关键,校社合作推进学校体育发展的稳定策略需要把握不同主体的策略选择。依据演化博弈分析结果,提出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体育组织协同参与校社合作推进学校体育发展的策略建议:政府设立制度保障,协调多元主体的行为策略;家庭理性参与治理,形成多方位合作治理系统;学校强化自主治理,实现长效化稳态治理格局;社会体育组织建立长远规划,实现资源要素“精准扶持”;第三方机构干预,实现管办评分离监管评估。  相似文献   

11.
朱月娥 《阅读》2023,(95):16-17
作业改革是学校教学改革中不可忽视的关键点之一。“双减”政策出台后,作业改革更是要做到“减量不减质”。作业改革可以从立足单元整体、融入课堂教学、转变评价主体这三个方面入手,实现在减负中提质,在减负中育人。  相似文献   

12.
教育优先发展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重大方针,高质量发展是教育优先发展在新阶段的重要表征。学校体育高质量育人作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构成,体现出育人目标的素养导向、育人过程的生本导向和要素导向以及育人功效的多元导向等特征。新时期推进学校体育高质量育人需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青少年的核心素养;提升学生体育学习的实际获得感,提高体育师资培养质量,推进体育家校合作;科学认识学校体育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育人价值,充分发挥学校体育的育体功能和育心功能。  相似文献   

13.
“双减”政策是对宏观社会经济进行的调控,课后服务作为重要的社会工程,对促进社会进步、教育公平、青少年健康成长、核心素养的形成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研究法、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双减”政策下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演进历程、机遇挑战及实现路径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机遇为:国家政策支持体育类培训开展,为课后延时体育服务提供保障;重塑健康成长教育生态,为课后延时体育服务创造机遇;严禁学科类补课行为,为课后延时体育服务提供支持;学生体质发展切实需求,为课后延时体育服务创造条件。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挑战为:校内资源不足制约了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普及性;绩效保障不足影响了学校落实课后服务的积极性;管理体系不健全阻碍了社会力量的参与性;校外培训资本化混淆了教育结果的公平性。课后延时体育服务实现路径为:提升课后延时体育服务质量,丰富课后体育服务育人新理念;构建课后延时体育服务体系,明确各级管理职能新举措;引进社会力量参与,促进多元主体协同共育新格局;明确学校育人主体地位,践行五育并举的新航向。  相似文献   

14.
人权和健康问题在全球愈演愈烈,优质体育教育(quality physical education, QPE)政策肩负着推动包容性高质量体育教育发展的使命。自1978年起,QPE政策发展历经“起步萌芽期(1978—2000年)”“内容探索期(2000—2015年)”和“蓬勃发展期(2015—至今)”,凸显出政策制定的科学性、落地的精准性、发展的渐进性和政策之间的耦合性等周期特征,体现出“主线”“双轮”“三维”和“四体”等内容特征。QPE政策的启示:从政策层面上,要坚持政策科学制定与精准落实、推进政策渐进发展与耦合互联;在内容层面上,实现优质体育教育从“全球共识”到“全面落地”;推动体育教育目的从“基本健康”到“终身发展”;激发体育教育参与从“单一主体”到“多方协作”。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我国体育产业从高速发展态势逐步进入高质量转型发展阶段。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转型的现实阻滞与发展路径进行探究。研究认为,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转型的内在逻辑在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内在驱动、产业融合下的创新发展、“双减”政策下体培市场的发展探索、信息科技下数字体育的创新发展。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转型呈现:体育产业政策密集出台、体育产业规模快速增长、体育市场体系基本形成、体育消费活力日益凸显。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转型过程中存在体育产业结构不合理、体育产业政策落实不到位、体育复合型人才匮乏、体育产业管理不规范等现实阻滞。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体育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全面发展;落实相关政策,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大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形成科学合理的人才结构;创新治理手段与方式,提升体育产业治理水平等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6.
“双减”政策为教师指明教育教学方向,而教师的语言组织能力直接影响了课堂氛围以及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本文就“双减”背景下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语言组织能力的提升策略进行了探讨,以推动高品质语文教学的实施。  相似文献   

17.
要实现2035年全国体育锻炼人数达到45%,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5m2的体育强国建设目标,发展我国社区体育是行之有效的重要工作之一。文章以社会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对美国联邦政府在本土体育和休闲文化的引领下,在社区体育分层分类政策设计、高投入与多元路径促使下的设施无忧供给、社区与学校之间场地资源与人力资源的深度融合、专业体育人才供给和社区居民自身服务意识的养成方式等方面分析美国社区推行体育锻炼的成功经验,提出改善我国社区体育锻炼需要注重个体差异:为社区体育锻炼提供均等的参与机会;营造社区关系:培养和健全社区非营利体育组织;保障社区环境:建立、改造社区体育锻炼场所和公园;家校社一体:促进社区居民体育锻炼文化建设。旨在推动我国社会公众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促使我国居民体质健康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作业改革是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作业改革正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本文基于核心素养的视角,依据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基本特征,对“双减”背景下学科作业创新设计进行探索,旨在通过作业助力,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达到全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教育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与发展模式,为学习型乡村建设指明发展方向。家校社协同创新在赋能学习型乡村建设上具有培养公民意识、促进乡村和谐发展,培养人力资源、推动乡村创新发展,培养生态意识、支持乡村可持续发展,培养乡土情怀、传承乡村文化等方面的价值。然而,家校社协同在赋能学习型乡村建设上仍面临着职责割裂、理念欠缺、资源不平衡、支撑不足等问题和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需要明确职责联动,增强合作内驱力;促进理念提升,培养共同体意识;打破资源壁垒,建立协作新模式;加强内涵建设,提供技术与专业支持等,以寻求新的路径推进学习型乡村建设,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0.
吴海勤 《阅读》2023,(7):11-13
“双减”政策背景下,基于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以及教师和学生的实际需求,以作业的功能、内容、形式、容量和评价为抓手,设计与教学目标匹配的,走向多学科、跨领域的作业,促进学生多元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切实做到减负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