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以体育赛事文化促进城市文化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提升,既是发展现代化城市的需要,也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内涵.采用文献研究、例证分析等方法,探讨了体育赛事文化对城市文化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体育赛事文化通过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3种文化形态作用于城市文化核心竞争力.建议:举办城市在体育赛事运作中,把体育赛事文化与城市文化发展结合起来;发挥自身文化优势,打造具有特色的体育赛事;在体育赛事举办前后,精心策划各种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2.
大型体育赛事为城市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城市生态环境带来了风险。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调查法、层次分析等方法对城市承办大型体育赛事带来的生态风险类型、风险源、风险受体进行了分析,构建出一个由4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40个三级指标组成的生态风险评估体系。结果表明:城市承办大型体育赛事的生态风险类型主要分为生态失衡风险、生态空间占用风险、环境污染累积集中爆发风险、资源能源无序利用过度消耗风险;生态环境指标是诱发城市生态风险的首要因素,生态空间指标是诱发城市生态风险的次要因素,生物种群和能源资源指标是诱发城市生态风险的第三和第四个因素。结果显示在大型体育赛事承办过程中首先要加强对城市生态环境污染的防治;其次要做好城市建设规划,防止造成对城市生态空间和生态环境的剥夺与胁迫;再次,做好城市人口规划,合理控制外来人口规模;最后要提高城市居民环保意识,构建全民参与的生态环保社会行动体系。  相似文献   

3.
大型体育赛事对提升城市综合实力的作用及举办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促进了北京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如何更有针对性地举办大型赛事并促进举办地城市的发展逐渐被大家所关注.从国外及国内城市成功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经验入手,分析大型体育赛事对提升赛事举办地城市综合实力的作用,并提出城市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基本策略,以期能够为决策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全媒体时代是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传播渠道、在传播理念、营销观念等方面的融合.全媒体时代体育赛事节目营销呈现传统媒体市场依旧稳定,新兴媒体市场潜力巨大,融合发展是其生态传承的时代需求.打造多元整合、融合发展、兼容开放的全媒体平台,形成多渠道、多形态的媒介营销模式,是体育赛事节目营销拓宽营销渠道,开发潜在受众群体,实现优势互补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以民族民间体育赛事为切入点,对举办民族民间体育赛事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较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旨在弘扬民族民间体育赛事,促进民族体育文化建设,激发民族民间体育赛事的研究热情,探索民族体育赛事文化传承与发展,为举办民族民间体育赛事省市和相关部门提供有用的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从大型体育赛事概念入手,总结大型体育赛事影响城市发展的范围、特征,并从作用过程和作用方式两方面对其机制进行探析。结果表明,经济是大型体育赛事影响城市发展的动力源泉;社会是大型体育赛事影响城市发展的核心内容;生态环境是大型体育赛事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大型体育赛事是以触媒的方式作用于城市发展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家对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政策支持和倾斜,特别是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稳步推进,中西部城市也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从承办大型体育赛事的角度出发,进一步深入论证大型体育赛事对于城市发展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对于中西部地区城市的建设发展的积极意义,科学论证中西部地区城市承办大型体育赛事的时机、承办赛事的规模,为中西部地区城市科学合理地承办大型体育赛事、促进城市更快更好地进行规划、建设、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体育赛事对于城市文化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要化挑战为机遇、化负面影响为正面效应,就必须促进体育赛事与城市文化融合发展、共生共荣.基于共生理论以及共生系统的理论架构,辩证分析了体育赛事与城市文化的共生关系.提出了促进体育赛事与城市文化融合发展的对策:在共生单元方面,促进体育赛事与城市文化融合发展的能量生成与供给;在共生界面方面,建立完善体育赛事与城市文化融合发展的共生机制;在共生模式方面,建构体育赛事与城市文化连续共生、互惠共生的最佳共生模式;在共生环境方面,培育体育赛事与城市文化融合发展的正向性环境.  相似文献   

9.
新疆那达慕草原节体育赛事文化生态经历了起源、形成、发展和日趋多元化的变迁过程,面临竞技性日趋淡化、多民族文化冲击、文化适应性相对滞后等困境.因此,应深刻挖掘那达慕体育赛事的文化内涵,加强体育赛事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实现体育赛事文化的适应与转型,建立和谐的体育赛事文化生态环境,政府与民间共谋体育赛事的发展,以促进新疆那达慕草原节体育赛事文化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已成为提升城市建设水平的重要推动力,同时体育专业志愿者及其服务水平是衡量赛事影响力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此,作为培养体育专门人才的高等体育院校,首都体育学院在培养高水平体育赛事专业志愿者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形成了独具的特点。运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在总结首都体育学院近年来培养大型体育赛事志愿者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探讨高等体育院校以体育赛事为平台,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和实现社会服务职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针对我国高等体育专业乒乓球教学"重物轻人"问题,提出变乒乓球"项目教学"为"项目教育",变"技能传习"为"文化传承",构建"人文与科学融合""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乒乓球教育课程新体系,即将乒乓球运动项目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统一起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2.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结晶,而传统体育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文本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演进历程、时代特征和发展趋势等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归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历了文化普查、抢救濒危、重点保护、机制建设4个阶段。民族传统体育研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文化政策和实施方案推动之下,研究成果体现出研究定位从研究边缘向研究中心,研究技术从单一学科向交叉学科,研究方法从文献整理向田野实证,研究思维从国家逻辑向历史逻辑,研究视角从项目中心向生态中心,研究内容从外造秩序向内生秩序等转变。未来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将更加注重人的主体性、文化生态建构和发展理念重塑。促进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提升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原生态"价值取向与高校体育的"善本再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是最高教育机构,也是文化发展的中心,引领文化是高校的重要功能.以"原生态"价值取向"再造"民族传统体育,是高校体育的责任,也是高校体育的优势,体现着高校引领文化的应有之义.由于民族"原生态"体育具有自然性、内生性、地方性、民间性、永恒性等基本特性,是我国高校体育"再造"的"善本"资源,当代高校体育的再造不宜模式化,迅速模式化之后带来的后果必然是文化多元的泯灭,文化生命力的消失."原生态"民族传统体育再造应重在文化精神的传承与创新,而创新至少应当循着两种发展思路与方向:一个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融入更多的现代科技与人文理念,反映体育运动和体育科学的复杂性;另一个则是以原生态的赤子之心,还原生态的赤子之体.如果将这两种思路与方向融为一体, "原生态"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的"善本再造",将促使我国高校体育呈现中西体育文化珠联璧合局面的出现.  相似文献   

14.
以社会学为研究视角,对"城市体育符号"的内涵和维度等基本内容进行探索和分析,指出,城市体育符号可以分为人、事、物三个维度,并以北京和上海为例进行具体阐释.进而对城市体育符号的打造进行研究,认为城市体育符号打造应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为理念,与城市发展同向同步;应坚持与城市文化气质相吻合、与城市居民主体感受相适应、与城市文化生态发展相协调的原则;在具体操作上,要纳入城市整体规划,植根于城市本土文化,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旨在通过城市体育符号的打造勾勒城市性格、展现城市魅力,为创造独特的城市品牌和美好的城市生活服务.  相似文献   

15.
广州亚运会以"激情盛会,和谐亚洲"的理念成功的闭幕,促进广州城市文化的全面发展。广州城市文化具有务实、开放、兼容、创新、进取、协作、敢为人先的国际大都市文化内涵。发挥体育赛事独特的文化功能,能更好地与举办城市本地文化的相结合,促进城市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梅花拳是先人在漫长的历史创造过程中积淀下来的传统拳种,充分体现了我国传统武术的文化蕴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对传统武术保护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初见端倪,采用文献资料法,试从文化空间视角入手对梅花拳的保护与传承提出路径选择:梅花拳的原真性保护,本土文化生态完整性保护,传承主体的保护与开发,"传统"与"现代"传承方式并存。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对新疆世居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概况、内涵与特征、保护与传承的困境、发展路径进行了研究.根据对新疆自治区被列为国家级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分析,新疆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特征是原生活态性、民族地域性、民俗依附性、群体认同性.新疆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面临的困境是:社会变迁过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有限性;缺少长远的定位与规划;传承主体的缺位;缺少评估与反馈机制.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路径:加强对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及传承环境的保护;加强对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长远规划与管理;对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形成法律化和制度化;加强对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主体人的保护与关注;加强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普及,将其纳入教育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18.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每个民族历代先辈奋斗和创造的历史实录,是一个民族深入脊髓的文化积淀,它所承载的是整个民族的文化记忆与文化精神。在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冲击下,我国原有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条件,面临灭绝或处于濒危状态。采用文献资料、访谈等方法,从不同角度对“挠羊赛”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与现状以及社会、文化价值进行了理论研究,为“挠羊赛”的抢救与保护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舞狮是中国民俗传统体育技艺活动,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舞狮的起源是众说纷纭,为了更好地认识舞狮文化,有必要对舞狮的起源、文化内涵进行梳理;对南狮与北狮进行文化比较研究,以利于更多人了解南狮与北狮文化特点,推进舞狮运动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从文化融合视角看北京奥运会中中西文化之融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0多年以来,作为古希腊人献给人类的一种宝贵精神文化财富,奥林匹克的内涵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体育竞技的范畴,她已经成为全人类的文化盛会和文化遗产。但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的经济文化的一体化,奥林匹克运动遇到了众多困惑和忧虑的问题,危及了奥林匹克的理想甚至玷污了奥林匹克的精神。2008北京奥运提出了"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科技奥运",给予我们启示:中国的传统文化将推动现代奥林匹克的发展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升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