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为从文化符号学视角审视城市体育元素设计的 “蓝图”,运用文献资料法研究城市体育元素的样态与结构。依据文化符号圈理论,城市体育元素就是城市体育的符号系统、文化文本与文化空间,它由设计载体、产生功用、存在形态这3个层面的元素予以呈现。从符号的角度,城市体育元素给予了人们对城市体育发展之文化魅力、功能价值、整体形象的感知;从文本的角度,它呈现了城市体育发展的历史演变与人文精神、空间布局及系统功能、现状特征与文明程度;从文化空间的角度, 它形成了城市体育文化表达、记忆与传承的场域,建构城市体育发展与服务价值取向的场域,建构城市体育生活方式和行为理念的场域。  相似文献   

2.
体育教学评价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环节,其决策性、客观性、有序性与多维性的特点决定了其对揭示高校体育教学的价值,提升高校体育教学的效果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从价值角度分析,高校体育教学评价存在理念、内容、主体、功能四个层面的价值冲突,规避这些价值性冲突,必须基于以上四个层面进行改革,促进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价值回归.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新的体育教学与学习方式,拓展训练的引入对拓展大学生的体育运动范围,提高体育教学实效,丰富校园体育文化,落实核心素质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高校体育教学实践中引入拓展训练具有可行性,推动高校体育课程调整与优化,探究符合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拓展训练项目,制定系统完整的拓展训练实施方案,提高教师团队的专业素质,科学进行拓展训练评价。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文献综述法对合力效应在高校体育教学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促进作用进行阐述与分析,目的在于整合高校体育教学各构成要素的功能与作用,形成具有同质性的合力,进而推动高校体育教学实现健康的发展。这对于规范高校体育教学发展取向,使之适应素质教育理念的需求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从布迪厄社会学理论中的“场域、资本、惯习”概念出发,对场域、资本、惯习与体育休闲生活方式的联系进行探讨.体育休闲生活方式的形成,受场域、资本和惯习的深刻影响,是行动者实践的产物,是历史与现实的统一.要促进体育休闲生活方式的形成,需要统筹协调场域、资本和惯习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场域的引导作用、资本的外部推动作用和惯习的内驱推动作用.通过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的通力配合,培养人们的体育惯习,最终促成体育运动参与的常态化和生活化.  相似文献   

6.
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直接关系到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高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求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体制、管理方法、管理内容进行改革,研究和建立一套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体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构建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中运用ISO9000族标准评价体系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对促进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呈现全新的教学理念和科学的改革发展理念,为我国高校体育整体改革提供可借鉴的经验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前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存在的课程理念陈旧、课程内容单调、评价手段单一等问题,成为限制其改革与发展的瓶颈。作为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休闲课,是以体育活动为载体、以满足学生休闲需求达到个体身心全面发展的实践课程,是高校公共体育课改革发展的重要途径。运动休闲课实施育人为本的课程目标,设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休闲教育内容,引进体验式教学、俱乐部型教学等模式,实行多元化的课程评价方式,以促进高校公共体育课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摘要:过去,我国学校体育教育评价方式是“重结果,轻过程”,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也不利于学校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以高校体育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为出发点,力图从我国传统文化和现代体育思想“过程哲学”中寻找理论依据。运用文献资料法,从过程哲学的视角,对我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体育教育理念的契合进行研究。经过查阅文献发现: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的先哲们就完整地提出了“过程哲学”,并运用到了体育领域,现代体育教育的理念也特别强调体育教育是一个“过程历练”。传统与现代契合的“过程哲学”,为我们转变学校体育的教育理念、评价方式和追求目标,提供了哲学依据。本研究得出结论:体育是运动不息的过程哲学,是完善身心的过程历练,是追求更高智慧的过程文化。为此,现代学校体育应确立过程性评价理念,注重学生身心文化的培育,重视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视野下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创新与重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高校公共体育在教学理念的确定以及教学体系的构建上,要实现全面的改革与创新。教学评价作为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监督教学过程、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因此,对以人为本视野下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创新与重组进行探讨,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民族体育文化作为我国文化的瑰宝,在高校场域内传播具有应然性,主要表现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驱动、民族体育文化发展需要、民族体育文化特征导向、全球化发展使然等动机。基于政府扶持力度不够等外部因素与自身文化特质不利等内部因素的双重冲击,我国民族体育文化在高校场域的传播陷入瓶颈期,利用内外因的辩证分析法,从民族体育文化自身、政府与高校等不同维度寻求突破乃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摘要:为探索体育人类学理论与方法,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跨学科比较等研究方法,采猎人类学理论——“植他如我”,探寻民族传统体育基本理论的时代诉求。通过分析认为:体育人类学在欧美和日本有相当长的学科积淀,从人类学学科属性考量,其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有着亲缘关系,也是其重要的应用领域。研究认为体育人类学可以为研究民族传统体育提供认识与方法论,认识民族传统体育的出发点包括主客位的研究视角、文化相对论与整体观、普同论、适应等;作为原生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传统体育研究方法首推田野工作,并可在此基础上撰写民族志;体质、考古和语言人类学也可为辅助和拓展民族传统体育研究提供有效的理论与方法,因此,人类学在民族传统体育理论研究中有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京杭运河体育旅游产业进行研究,京杭运河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成功,为相关地区体育旅游带来机遇,同时对运河生态资源保护,以及生态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出新的挑战,生态体育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一条新途径。在探讨运河生态体育旅游概念、内涵、和谐文化价值的基础上,分析运河生态体育旅游资源的类型,进而提出建立京杭运河生态体育旅游目的地促销策略,生态体育旅游运动休闲城市创意双轮驱动保障机制,生态体育旅游评估体系、生态体育旅游资源补偿机制,生态体育旅游资源遗产开发保护体系及生态体育旅游景区竞争力指标体系,为相关政府部门对京杭运河地区生态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规划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以保证京杭运河生态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结晶,而传统体育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文本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演进历程、时代特征和发展趋势等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归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历了文化普查、抢救濒危、重点保护、机制建设4个阶段。民族传统体育研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文化政策和实施方案推动之下,研究成果体现出研究定位从研究边缘向研究中心,研究技术从单一学科向交叉学科,研究方法从文献整理向田野实证,研究思维从国家逻辑向历史逻辑,研究视角从项目中心向生态中心,研究内容从外造秩序向内生秩序等转变。未来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将更加注重人的主体性、文化生态建构和发展理念重塑。促进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提升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体育赛事品牌传播价值评估系统原理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体育大学钟秉枢教授、蒋家珍博士等开发<体育赛事品牌传播价值与商业开发价值评估系统>,本评估系统合理地构建了体育赛事的品牌传播价值体系,并全面地应用相关的媒体数据与价值评估方法,对不同级别、不同性质的体育赛事的品牌传播价值与招商价值进行量化评估.经过评议,专家组一致通过了本科研成果的鉴定.本文对本系统的应用范围、原理、评价角度、内容以及操作方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5.
摘要:文化是维系社会和民族生生不息的巨大力量,体育物质文化是体育文化发挥熏陶、教化和激励作用的重要平台。针对我国体育物质文化的现实缺失和研究不足,运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和实践等研究方法,对体育物化文化的内涵、理论基础及研究价值等基本理论进行探究。研究认为:体育物化文化是指将体育精神层面的非实物或稀有物,转化为能够广泛传播的有形物,而形成的体育文化物品;隐性知识显性化理论和辩证唯物主义理论有力地印证了物化的理论基础;体育物化文化有利于体育精神文化载体的建设、体育健身文化氛围的营造和体育历史研究作用的发挥,从而促进体育文化的传承、体育产业的发展和科研成果的转化。最后概述了研究的实践取向,并就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为我国体育文化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促进我国体育文化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化趋势中,我国已成为推动体育全球化潮流的重要力量。所谓的“体育全球化”,基本上是西方体育的全球化。一体化与多元化、同质化与异质化、资本化与非资本化之间的对立和冲突,使体育世界五彩缤纷,并构成当今世界体育文化的运行机制。从辩证的观点看,对于文化普遍价值的认同与强调民族文化价值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离开任何一方,都不能真实地反映全球化的本质要求,都不能保持体育文化的生态平衡。“和而不同”是一项重要原则,是对体育文化生态平衡观和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概括,对于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现代体育文化体系,实现中国体育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进而实现中华民族根本性的抱负和自我期待,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徽商与皖南民俗体育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归纳等方法,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对皖南民俗体育历史演变及与徽商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徽商的崛起有力推动了皖南民俗体育的繁荣与发展。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的变迁是皖南民俗体育繁荣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8.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体育学、民族学、文化学等学科的理论,剖析当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中的一些问题,重点阐述了体育本质、少数民族文化、田野调查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中的重要性。认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变迁是现阶段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在上海为建设成与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国际体育知名城市而努力的大背景下,在深入细致的分析上海城市体育现状以及与国际体育知名城市存在的差距的前提下,在分析了"文化自觉"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文化自觉是上海建设国际体育知名城市的着力点这一观点。并围绕"文化自觉应成为上海建设国际体育知名城市的执政理念,文化自觉要成为继承传统体育文化和吸收世界先进文化的桥梁,文化自觉要成为上海建设国际体育知名城市市民的一种境界"三个层面展开论述,以期为上海体育知名城市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体育系统的良性循环是至关重要的,它对于保持体育系统的稳定,维持生态平衡,起着关键性作用。从区域间的平衡发展、体育人才与体育人口、体育体制、体育市场开发、体育科技进步和创新等方面探讨与体育系统良性循环的关系,结论认为,体育人才、体育人口是促进体育系统不断进化和跃升的基础;体育体制是系统良性循环的保证;体育科技进步和创新是系统良性循环的关键;体育市场开发是系统良性循环的动力;区域间平衡发展是系统良性循环的前提。因此,只有使体育系统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才能够使我国的体育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和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