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前我国体育中考制度与学校体育目标存在明显的脱序性。研究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体育中考制度进行梳理,分析其对学校体育产生的影响与作用,旨在探讨体育中考的“应试”目标导向作用与实现学校体育“体育素质教育”“健康第一”“体育核心素养”等目标的合目的性。主要观点有:体育中考制度在现阶段,乃至今后的一段历史时期,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保障作用;体育中考应作为一种能够全面、客观、合理地反映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和健康水平的评价工具,实现“应试”与“体育素质”的统一等,并基于目标激励机制,探讨体育中考制度与学校体育合目的性的突围之路。  相似文献   

2.
青岛市是我国第一批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试点城市之一,近8年来对体育中考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并逐渐形成了较为稳定的"青岛模式".研究认为:青岛体育中考制度改革主要围绕着考试分值、考试项目、考试方式和"特殊考生"制度4个方面,但是对学校领导的体育观念、体育教师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都产生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建议在未来的考试制度改革中,应当纠正应试体育之风、实行多元评价机制、倡导体育走出升学考试,才是体育中考制度深化改革的应然取向.  相似文献   

3.
各省市中考体育分值、项目均有一定的差异,但差异不大.现阶段,中考体育得到政府各部门重视,但出现"应试之举".中考体育政策使学生加强锻炼,青少年肥胖等得到有效遏制.为使中考体育进行得更好,应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加大投入,加强体育教学管理和研究,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1990年颁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把体育作为中考考试科目规定了下来,至今中考体育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此次调查研究将山西省各地区中考体育测试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山西省中考体育测试制度实施现状调查研究,并提出可行性建议,从而促进现行中考体育测试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运用辩证观点分析体育中考制度对学校体育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针对消极影响提出了完善中考制度,抓好体育工作,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等对策。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体育中考实施情况的审视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文献资料研究的方法重新审视我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简称体育中考)的实施情况。研究发现:我国体育中考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教学观念改变、体育教师和学科的地位提高方面有积极促进作用;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体育中考逐渐呈现种种弊端,最终阻碍了素质教育的进程和学校体育的发展。建议我国体育中考的实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为指导,以阳光体育运动开展为契机,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和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与此同时,还应不断完善体育中考制度,使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自1992年国家教委确定9省市为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体育试点地区算起,体育中考已进入第31个年头,回顾中考体育的缘起、历程、争论、推进策略及成功经验,对今后中考体育的改革与发展,对思考展望体育高考都具有重要意义。体育中考的发展历程可划分为肇始试行、全面平稳发展、成熟常态发展及二次快速发展4个阶段。时至今日,关于体育中考的争论仍时有发生,他们是“体育进入升学考试”的根本性问题,也是展望体育高考时无法回避的问题,是体育考试的必要性、科学性、公平性、负担性、教育性和发展性等方面的问题。体育中考获得了成功,其成功经验主要有:依托法规并理论先行、稳妥试行并循序渐进、低区分度并高得分率、素质为主并重视技能、公平公开并严格考务等。但体育中考也有许多待改进之处,如运动技能考试与掌握技能实际情况脱节、平时成绩缺乏考试功能导致无意义送分、成绩区分度过小导致考试逐渐失去力度、考务工作量巨大需深度利用AI技术解决等。关于未来体育进高考的可能性,文章认为由于体育中考的成功升高了高中体育学业考试和体育高考的呼声,但在近期实施类似体育中考的体育高考难度很大,而“高中学业水平体育考试”改革则可能是体育高考的最佳路径。  相似文献   

8.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数据收集法、数理统计法 、对比分析法对2017年全国70座不同层次城市中考体育测试项目、评分标准、分值构成、政策依据等方面做对比分析,以期全面解读全国中考体育测试概貌,探寻科学、合理中考体测构架。研究结果表明:1).每一座城市中考体测政策的发布机构均为教育行政部门——体卫艺处(科);2).全国所有城市均把体育测试成绩纳入中考总成绩中,纳入分值最低20分,最高80分,占中考总分比例在5%-10%之间;3).中考体测涉及到的测试项目男生有51项,常用10项,女生有51项目,常用10项;4).各地基本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选项目、定分值;5).横向比较各城市间满分、及格标准差异非常大;6).一般选用的测试方法是必测+选测;7).有约58.57%的城市通过一次性中考体育测试给出中考体育分数,有32.85%的城市按照平时+统考相结合的方式给出学生最终中考体育成绩,8.57%的城市给出等级评价。  相似文献   

9.
关于相关人群对“中考体育”的认识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体育”制度试点以来,有力地推动了初中学生的体育锻炼,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为把这项制度科学地、持久地发展下去,了解社会各界对这项制度的看法和认识是非常必要的。本研究出于上述认识,对初中毕业的三个相关人群,即毕业生、与毕业生有关的教师、毕业生家长进行了调查。其调查结果表明,相关的各群体对“中考体育”的意义、作用、分数、项目、考试的公正性都进行了比较肯定和积极的评价,可以认为基本上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支持;“中考体育”起到了“地位考试”的作用,对学生锻炼、家长参与体育指导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也促进了各相关群体对体育的进一步认识,“中考体育”也存在一些亟待改进之处,如宣传的力度和广度均不够,考分的公正性还有待加强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1996的东台市中考的50M跑、推铅球、立定跳远3个项目的情况分析,提出对今后加强初中体育教学.提高体育中考成绩的3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阐述快乐体育的概念及其发生、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分析了快乐体育的实质与特点,由此引出快乐体育和体育与健康教育间的关系:体育教学中缺乏“快乐”,体育教育需要充实“快乐”。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大学生体育能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认为,大学生的体育能力主要包括体育锻炼能力、运动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保健能力、运用体育环境和条件能力等。这些体育能力主要受到学校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教育和家庭体育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江苏省连云港财经高职校体育教学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观察法和实验法对课题组成员自身上课的教学感受及体育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调查,总结现阶段学校体育教学现状,并结合现有的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兄弟院校的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分析,探讨其存在问题以及原因,进而提出符合本校体育教学现状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现代化的建设,需要大批各行各业的合格人才,学校体育在培养、保护合格人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体育产业发展需要创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分析了中国体育产业在转型期面临的诸多问题,同时也指出中国体育产业有望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体育产业的发展需要创新规划、建立创新的资本支持体系,才能保证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建构新时期传统体育学校的路径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阐述传统体育学校与学校传统体育项目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建构新时期传统体育学校体育的路径,即:1).从小开始,打好基础;2).多种途径,形成常规;3).注重实践,反复训练;4).坚持经常、持之以恒;5).评价考核,树立榜样。同时,就构建传统体育学校所需面对的5方面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17.
论课外体育与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技能的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河南大学9499级入校新生体能测试状况进行了分析。大学生身体素质呈逐年下降的情况警示我们:对于一、二年级的大学生,仅靠每周90分钟的体育课,难以承担起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学到若干项体育技能的艰巨任务;对于大三、大四的学生,课外体育则成为培养其终身体育意识和技能的唯一途径。课内体育是课外体育的基础;课体育是课内体育的延续与补充。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传统体育大纲和新的体育健康大纲的对比研究 ,了解掌握体育健康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的实际意义 ,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果 ,充分发挥学校体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构建我国社区体育服务体系探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城市化建设的进程中,社区体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而目前我国的社区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相对薄弱,为此,本文阐述了构建社区体育服务体系的基本思路,并提出了服务体系的基本框架,以及当前社会经济转型时期体育建设的重要问题,对促进社会生活质量提高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对中国体育电影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可知,我国的体育电影经历了建国前期、新中国初期、改革开放初期和深化改革时期四个历史阶段,通过对不同阶段中具有代表性的体育电影作品进行分析,并结合当时各阶段的历史背景,探究其中所蕴藏的中国体育文化,试图从体育电影中寻找中国体育文化的演进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