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更细致地理解运动承诺和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采用运动承诺量表对186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Scanlan的运动承诺理论模型和修订后的分层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大学生运动承诺得分较低,坚持体育锻炼的决心不强,需要加强培养;2)运动乐趣、参与选择、个人投入、社会约束和参与机会的确是影响运动承诺的因素,可以通过干预这几个方面来促进大学生坚持体育锻炼;3)在大学生锻炼情境中,运动承诺理论具有较好的效度,但它的前因变量应分为态度中介层和环境层,运动乐趣和参与选择是中介变量,分层后的结构模型在数据拟合和理论解释上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2.
摘要:运动承诺可以解释个体是否坚持某个体育行为,为探讨运动承诺与其决定因素之间的关系,同时从调节变量角度,研究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运动类型对运动承诺与其决定因素之间关系的作用,在文献收集的基础上,删选17个研究共20个独立样本,运用CMA2.0软件进行元分析。结果表明,运动乐趣、个人投入、参与机会、社会支持与运动承诺呈中等的正相关,而参与选择与运动承诺呈高度的负相关,社会约束与运动承诺呈中等的负相关。年龄作为运动乐趣、个人投入、参与机会3个因素与运动承诺之间关系的调节变量有统计学意义,运动类型对个人投入、参与机会2个因素与运动承诺的关系有调节作用,性别对运动承诺模型没有调节作用。基于元分析,研究从更宏观的角度考察了运动承诺与其6个决定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调节变量的影响作用。结果也能进一步促进运动承诺理论的本土化研究,以及在休闲体育行为领域的更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体育锻炼情景下运动承诺理论模型的检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性分析方法对Scanlan等的运动承诺理论模型进行了检验.证实运动承诺理论模型能较好地解释和预测中国大学生坚持体育锻炼的行为意向,具有较好的跨样本效度和跨文化效度.  相似文献   

4.
运动承诺和锻炼条件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186名大学四年级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要内外因进行了验证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体育课程结束后,继续坚持体育锻炼的大学生非常少,大学四年级学生勉强符合体育人口标准的仅占总人数的11.83%;运动承诺和锻炼条件能够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进行很好的预测和解释(R2=0.819);通过运动承诺预测和解释锻炼行为的路径更为可靠(r=0.908),相对要重要得多.  相似文献   

5.
我国城市居民体育倾向性模型的构建与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Scanlan等人提出的运动倾向性理论模型,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建立了城市居民体育倾向性5因素结构模型。根据确定的5个决定因素和体育倾向性的操作定义,编制了相应调查问卷,通过对4143名我国城市居民实测,建立体育倾向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结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该体育倾向性模型符合我国城市居民,其中运动乐趣、个人投入、参与机会和参与选择4因素对体育倾向性有影响,社会约束对体育倾向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社会分层和体育锻炼的关系,以部分城市的城乡居民为研究对象,先采用One-way Anova对社会分层中的单因子(职业声望、文化程度、月收入)与体育锻炼频率、时间和强度进行实证研究,然后运用Stepwise对于多因子与体育锻炼的关系进行多元回归模型验证.结果表明:不同的职业声望,不同的收入,不同学历的城乡居民其参与体育锻炼频率、时间和强度有所不同,社会地位越高者体育锻炼频率越高,社会地位处于中层和中上层的城乡居民体育锻炼时间和强度高于上层和中下层以下的居民.职业声望、文化程度、月收入三个预测变量能够很好地预测体育锻炼这个效标变量,检验结果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模型可信度较高,说明社会分层与体育锻炼存在着高度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同伴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影响青少年行为方式。探讨同伴关系对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青少年运动友谊量表》《锻炼自我效能量表》《锻炼承诺量表》《体育锻炼等级量表》等研究工具,先后对广东、湖南省内11所高校开展调查,研究发现青少年的锻炼自我效能、运动承诺对体育锻炼行为有着显著正向直接影响;在锻炼同伴运动友谊影响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过程中,锻炼自我效能与运动承诺发挥遮掩效应,同伴运动友谊在锻炼自我效能与运动承诺的激发作用下对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发挥正向作用。研究认为应注重青少年体育锻炼同伴培养,多开设集体项目,创设体育运动环境,提升青少年锻炼自我效能感,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渴望和锻炼动机,促进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兴趣。  相似文献   

8.
高校体育教师的完美主义与专业承诺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来探讨浙江高校体育教师的完美主义的各层面因素对专业承诺各层面的影响和预测情况.结果发现:个人标准愈高,则专业认同与专业投入就会愈高;父母的批评愈高,则专业投入与留业意愿就愈低;个人标准与对行动的怀疑愈高,则留业的意愿就愈低;关心犯错的程度愈高,则专业认同与专业投入就愈低.  相似文献   

9.
以社会病理学、教育病理学、健康教育学和锻炼心理学等相关理论为指导,采用问卷调查等方法,以300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探讨了校外体育锻炼行为变化阶段与变化程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校外体育锻炼行为的不同变化阶段的预测中,变化程序的不同下位要素做出了不同的贡献。据此提出了修正校外体育锻炼的主要举措:(1)拓宽激发青少年学生参与校外体育锻炼主观意愿的途径;(2)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校外体育锻炼支持政策的感知度;(3)构建友善的重要他人关系,提供催生体育锻炼行为的社会支持基础;(4)丰富奖赏手段,提升参与体育锻炼的持续性;(5)加强锻炼缺乏危害性教育,营造重视身体规训的氛围;(6)开发体育锻炼替代行为,留出选择空间;(7)丰富体育锻炼经历,培养体育锻炼“不满足”的青少年学生。  相似文献   

10.
倡导青少年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青少年健康水平。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结论:青少年体育生活化情况有喜有忧,每周进行体育锻炼频率较高,每次进行体育锻炼时间处于中等水平,但参与体育活动强度较小,进行体育活动的时间分布比较均匀;体育锻炼项目选择多样,体育锻炼场所选择倾向于免费的场地;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有个人生活习惯、强身健体、预防疾病和减肥塑形等;影响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主要包括个人惰性、对体育锻炼不感兴趣、课余时间少、设施及场地不足等。促进策略:强化青少年主导因素的作用,转变自身的健康价值观念;拓宽体育知识,增强体育意识,充分发挥青少年的主观能动作用;营造积极健康的家庭体育环境;营造以生活化为目标的学校体育环境;优化体育社会环境,促进青少年体育生活化。  相似文献   

11.
摘要:分析休闲教育视域下基于我国老年休闲体育参加者在社会人口统计特征下的流畅感、休闲满意度和幸福感之间的差异及因果关系,为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幸福指数上升和促进老年人的休闲体育参与提供理论参考依据。运用因子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结构方程等分析法对我国60周岁以上的530名老年休闲体育参与者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流畅感在年龄、参与频度、参与项目、月收入方面均存在差异;2)休闲满意度在性别、年龄、参与频度、参与项目、月收入方面均存在差异;3)幸福感在年龄、参与频度、参与时间、参与项目、月收入方面均存在差异;4)流畅感对休闲满意度有着显著性影响,流畅感对幸福感无显著性影响,休闲满意度对幸福感有着显著性影响。针对性地对实施休闲教育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成功老龄化及最大限度地提升晚年生活幸福指数,最终为国家减少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2.
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与社会体育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高校学生在毕业后将直接参与到社会体育活动当中。因此,提升大学生有关社会体育的了解与认知水平,对于高校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意义重大。因此,研究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实地调研、数理统计以及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以辽东学院体育社团的成员为研究对象,对其参与社会体育实践的必要性进行调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校学生参与社会体育实践活动能够充分适应社会体育发展的发展形势、满足学生个体的发展需求、推动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选取《国际体力问卷》和《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作为测量工具,以2015级清华大学学生为调查对象,对青少年体育参与和社会适应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及分析。结果显示:1)就整体而言,青少年体育参与和社会适应的关系模型有效,不同强度体育参与和社会适应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关联性,高强度、中强度身体活动对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非常显著的正向影响;2)从不同性别来看,男、女大学生体育参与和社会适应的关系模型均有效,高强度、中强度身体活动对男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非常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女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仅受中强度身体活动的影响比较显著;3)就不同生源地而言,省会城市、区(县)城市、乡镇(农村)大学生体育参与和社会适应的3个关系模型均有效,高强度身体活动对来自3个地域的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中强度身体活动对来自区(县)城市和乡镇(农村)的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4)从父母受教育程度来看,大学及以上、初高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父母的大学生体育参与和社会适应的3个关系模型均有效,高强度、中强度身体活动对大学及以上、初高中文化程度父母的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中强度、低强度身体活动对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父母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4.
通过比较第十、十一届全运会吉林省代表团比赛的成绩和奖牌格局和项目分布,总结得出了吉林省竞技体育的传统优势项目。提出必须适度加大政府资金投入,积极吸收社会资金,充分利用体育彩票市场收入;大力发展和利用社会力量办学形式,特别是单项体育俱乐部形式;强化管理体制,保障体育后备人才输送渠道通畅;集中力量将有限的财力集中在重点项目和基础好的优势项目上。  相似文献   

15.
体育贫困是指由于社会体育资源或个人体育资源、体育能力、体育意识的缺乏而导致的体育参与受限或低于社会体育水准的状态。根据对体育贫困的界定,指出体育贫困人口是由于体育贫困而导致体育参与未达到社会体育水准的一类人,中国体育贫困人口主要由被奥运会"遗忘"的广大农村农民、部分中小学学生、体育弱势群体(老年人、残疾人、农民工、下岗职工等)、迫于生活工作压力的一些中青年知识分子、工人等组成。通过对体育贫困人口的判定及产生原因的论述,探讨了我国体育贫困人口反贫困的措施,提出我国体育贫困人口的反贫困应与体育资源开发与丰富为基础,以提高人们的体育意识及体育能力为关键,以国家政策法律为保障。  相似文献   

16.
摘要:为了解现阶段我国家庭教育模式的转换,以及参与家庭体育教育群体的社会阶层结构,采用问卷调查和数理分析的研究方法,通过选取上海城市居民家庭体育教育投入和家庭体育教育理念这两个独特的研究视角来观察我国正处于成型过程中的社会阶层结构,为我国家庭体育教育的发展提供思路。研究发现我国的体育教育分层在城市家庭中正在悄悄发生。中国传统社会形成的惯例是通过文化教育的投入来实现其低阶层向高阶层的跃进,而我国当前社会所发生的城市家庭教育事实却在此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家庭体育教育的投入逐渐为越来越多的城市家庭所重视,并且在家庭教育投入上,中上阶层比社会底层的家庭更愿意选择高级别的体育活动和体育培训;在家庭体育教育理念上,中上阶层的家庭更愿意选择体育的协作手段来促进子女的社会化和引导子女高尚的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推进青少年休闲体育的发展,研究采用系统分析方法,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视角,从主体与环境的互动作用、个体演变过程、个体演化到系统演化的回声过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从系统结构、环境、内部行为探讨青少年休闲体育发展的动力问题,构建形成提高青少年休闲体育组织能力进化的回声模型。研究发现,在CAS理论视角下,青少年休闲体育符合适应性、网络性、多样性特征,在此基础上研究认为政府应该加大公共服务投入力度,集全社会之力承办青少年休闲体育;学校应该改变传统体育课授课方式,与社会体育组织合作,共同开展青少年体育;家长应该积极配合休闲体育教育,与孩子一起参与体育活动,共同为青少年体育事业发展助力。  相似文献   

18.
研究采用整体自尊、主观锻炼体验以及身体自尊等问卷对124名长期进行太极拳锻炼的老年人(太极拳组)以及98人从未进行太极拳锻炼的老年人(普通组)进行测试对比.研究认为:(1)老年人长期有规律地参与太极拳运动能够对其产生长、短期效益,但更应该重视长期参与太极拳锻炼逐步带来的身心健康价值;(2)针对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一周保持3次锻炼是一个较为理想的阔值、每次负荷时间安排在30min~60min之间是一种更为有效的安排;(3)尽管群体性体育锻炼有助于个体参与运动的动机、认同感的提升,但是,本研究认为,与朋友一起进行太极拳锻炼是一种更优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9.
探讨广州市不同社会分层下社区居民的体育参与情况,为居民进行合理的体育参与提供理论支撑。研究方法包括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结果显示,(1)不同社会阶层人员参与体育的目的不同,以健身为目的最多;(2)体育参与项目上,小球类项目、跑步、散步和广场舞最受欢迎;(3)健身房和小区广场是最受欢迎的体育参与场所;(4)体育消费水平与收入存在相关,收入高的阶层人员其体育消费高;(5)对体育重要性的认知上各阶层存在显著差异。提示社区体育需根据不同的社会阶层的居民开展项目、组建场所,不断提高不同社会阶层人员的体育参与,达到提高居民体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试论社会体育经营管理中的若干支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社会体育经营规模、权责利、经济杠杆为支点,阐述并力图优化社会体育经营管理活动的状况.结果表明社会体育经营管理的策略,其基点应放在分散人群,形成多个"内聚化"活力较强的小群体;各级体育局在经营管理职能转变中,指导社会体育组织在办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得到有效的、与时俱进的经济收入与投资,则是要作的一项关键工作,否则,任何表面意义上的经济活动都是不能真正造福于社会体育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