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调查、层次分析等研究方法,以竞技体育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为研究对象,对竞技体育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构建;初步筛选7个一级指标、35个二级指标、113个三级指标的评价体系;通过两轮专家调查,借鉴Satty等人建立的层次分析法,系统构建出涵盖6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和57个三级指标及其权重的竞技体育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体系;建议我国在体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政策、全方位发展布局、优化巩固传统优势项目群、挖掘新的优势项目群、促进训练创新、重视科技服务、全面解决运动员培养中面临的关键难题、转换运动人才培养方式、发挥竞技体育的引领作用、推进市场化办体育模式、调动社会参与体育发展的积极性等方面出台应对举措。  相似文献   

2.
在教育公平理论指导下以教育评价指标系统模式为框架,构建以教育公平为理论核心的学校体育均衡发展评价模型,运用特尔菲法经过3轮专家问卷调查,建立由学校体育资源、学校体育过程、学校体育结果与学校体育环境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和28个三级指标所组成的学校体育均衡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专家调查结果进行数理统计分析,最终确定学校体育均衡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的权重。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影响体育产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基于专家访谈和文献分析等方法构建了体育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体育产业竞争力评价进行了理论探索,并说明了该方法的具体步骤,最后,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体育产业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4.
针对私人健身教练职业素质难以客观评估的问题,提出了利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其进行评价。通过整合专家意见及问卷调查结果,得出的一级指标按照重要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专业素质、身体素质、道德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由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11个)及三级指标(35个)构成。在此基础上构建私人健身教练信源模型(包括指标模型、权重模型和评价反馈机制),采用模糊数学法对私人健身教练职业素质进行综合评价。模糊数学法与私人健身教练信源模型评价的结合使得评价方法由定性向定量转变,以期实现对私人健身教练职业素质评价方式更客观、科学;评价反馈机制的建立旨在激励私人健身教练,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相似文献   

5.
京津冀都市圈各城市休闲体育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构建休闲体育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指标权重系数,并证明休闲体育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运用统计学相关方法,对京津冀都市圈10个城市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都市圈休闲体育产业竞争力评价的每个指标和要素在10个城市之间的发展程度是不均衡的。京津冀都市圈休闲体育产业竞争力可划分四个等级,即竞争力高等级、竞争力中高等级、竞争力中低等级和竞争力低等级。最后,提出了提升京津冀都市圈休闲体育产业竞争力的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6.
基于结构范式的区域体育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比较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区域体育产业竞争力模型构建的重要性、内涵及评价的观察指标和潜在指标进行分析和探讨,指出区域体育产业的竞争力是一个国家评价体育产业竞争力的基础,并形成了区域体育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和模型构建.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专家调研法,构建了由4项一级指标和16项二级指标组成的国家男篮运动员体能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指标权重的计算方法,并制定了国家男篮体能单项评分标准和体能综合等级评价标准.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的制定,既是教练员科学规划运动员体能训练的重要参考,又为选拔优秀男篮球运动员提供了定量的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体育产业安全评价模型构建意义及国内外文献综述,运用综合合项思维理论,创新性地构建出包括体育产业自生能力、体育产业控制能力、体育产业发展环境、体育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四因素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熵值法对层次分析方法的指标权重进行修正,用功效系数法计算出我国体育产业处在"不安全状态"的结论。为解决我国体育产业安全的系统风险,提出需要基于国家战略上进行顶层设计,通过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品牌建设,提升体育产业竞争力,以提高防范应对能力,确保国家体育产业安全。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以麦肯锡7S模型理论为指导,结合我国大学生篮球联赛的实际情况,构建了我国大学生篮球联赛核心竞争力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含7个一级指标,按重要性排序依次为组织管理、经费投入、人力资源、篮球理念、科学训练、参赛环境和市场营销,每个一级指标又包含4个二级指标。分别对一、二级指标进行分析,为提升我国大学生篮球联赛的竞争力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特尔菲法、主成分和因子分析、R型聚类分析及专业逻辑分析法对所设计的大学男子篮球运动员的篮球意识评价指标进行定性和定量筛选,表明:专家定性筛选后的大超、CUBA运动员篮球意识评价8项一级指标和30项二级指标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最终通过主成分和因子分析法定量筛选出的5项一级指标和22项二级指标能较全面评价现阶段大超、CUBA男子篮球运动员的篮球意识,可作为评价该群体的篮球意识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1.
研究构建服务产业要素评价的指标和数学模型及其在实践中的运用性问题.运用Fuzzy和AHP方法,从服务产业的要素角度.设计了服务产业要素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评价体系,构建数学模型.以福建省泉州市旅游服务产业为例进行调查研究和模型实证分析,得到泉州市旅游服务产业中各次行业的综合评价值.结果表明:福建省泉州市旅游服务产业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各行业水平差异明显和水平特征不同.  相似文献   

12.
体育服务质量是指体育经营企业满足消费者享受体育服务的水平,将传统的服务质量评价指标拓展到体育服务行业,并且对其指标内容进行重新定义.同时由于体育服务质量的指标具有主观性和模糊性,采用了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分析了体育服务质量的指标体系,并提出了模糊综合评价的模型.  相似文献   

13.
以我国55名男子铁饼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体育测量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2轮特尔菲法征询专家的初选指标为基础,并结合统计学的定量筛选方法,最后确定12项身体素质指标为测试指标。通过测试、调查问卷及文献资料和网络的途径获得原始数据后,运用聚类分析及各指标与专项成绩的相关程度,确定了典型指标,并最终建立了评价体系,可为教练员制定训练计划、控制训练过程和预测成绩及选拔队员提供量化参数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运用计算机技术,根据模糊数学的原理及人工智能思想,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推理机制的评价模型,开发了大学体育评价计算机辅助系统,为大学体育评价工作提供了方便、灵活而统一的软件平台。系统采用了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推理机制的评价模型,从而克服了以往评价时用最大、最小合成法的模糊综合评判所造成的缺陷。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普通高校体育科研综合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调查法、数理统计、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北京普通高校体育科研评价的现状和不足进行分析,通过查阅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初步确立评价指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初步确定的指标进行重要性排序,对指标进行筛选,通过AHP层次分析法对确定指标的权重系数,建立起完整北京市体育科研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6.
体育强国的指标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实现体育强国战略为目标,为进一步明确体育强国的评价标准和具体指标评价体系,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德尔菲法以及层次分析和目的树分析等方法,对体育强国的指标评价体系进行研究。认为:体育强国的评价框架应包含目标层、准则层、要素层和指标层四个结构体系,实现体育强国战略是我国体育发展的目标层,体育软实力和体育硬实力是我国体育发展的准则层,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体育科技、体育教育与体育文化是我国体育发展的要素层;基于上述分析构建了涵盖2个以及指标、6个二级指标和51个三级指标的体育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并进行了权重赋值和部分指标内涵释义。  相似文献   

17.
体育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产业内部各复合系统的组成和谐发展是其核心和重点。社会经济具有的复杂性特征,决定了体育产业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功能,通过对体育产业和其他产业之间内在要素之间的客观分析和有机整合以及作用机理的研究,才能够为国民经济调整和体育产业的转型提供支持。因此对体育产业发展评价指标在不同历史背景下的动态分析对推动我国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理程碑意义。从评价指标相关概念为切入点,对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环境下体育产业发展评价指标的构成、原则以及权重指标确定进行了整理和归纳,以体育产业结构指标为着手点,通过对模型的分析,构建一套体育产业时间动态分析模型,完成对体育产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动态分析。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竞技健美操青少年测试赛作为联赛的资格赛已经历2008和2009两个赛事周期,两届测试赛的测试指标体系中专项体能测试指标的总体得分偏高,且设置的难易程度存在争议。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对青少年测试赛专项体能指标的实施效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科学地论证了专项体能测试指标的内容与评定标准,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