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5 毫秒
1.
对近两届奥运会中国男篮与竞赛对手攻防能力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统计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国男篮在第28、第29两届奥运会上与其竞赛对手比赛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男篮近年来取得了明显的进步,许多统计指标与竞赛对手的差距逐步缩小。但是从近两届奥运会整体看,中国男篮还存在攻守转换节奏慢,快攻得分能力差,助攻次数少,失误多,整体攻击效能表现不高;防守缺乏协同性,轮转换位不及时,内线失分较多,抢断等指标落后于对手,不适应高强度的身体对抗。  相似文献   

2.
第29届奥运会中国男篮进攻技战术指标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录像观察、技术统计、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比北京奥运会中国男篮6场比赛与对手进攻技战术的数据统计分析得出:中国男篮除了在罚球、盖帽上略占优势外,在二次进攻、前场篮板差距显著,在抢断、助攻、失误、快攻得分方面和对手也有明显差距.通过分析认为,中国男篮对抗能力,特别是对抗条件下完成进攻的能力、基本技术运用速率过慢、进攻方式单一、攻守转换能力不足是造成这些差距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运用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等方法对中国男篮与世界强队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男篮总投篮次数和2分球投篮总次数与对手差距较大,在“总投篮命中率”和“2分球命中率”上与对手具有显著差异;中国男篮个人进攻比率太高,而通过全队配合进攻比率太少,在进攻战术方面选择单一,进攻效率低;比赛中不适应世界强队超强的防守强度,体能较差,抢断次数低,失误次数高,助攻次数低;中国男篮防守的压迫性和侵略性不够,自身的脚步动作慢,内线和外线在防守的攻击性、伸缩性、有效性、及时性等方面依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中国男篮攻守转换速度慢,尤其是在内线防守时的轮转换位速度慢,不能及时和有效地防守世界强队的进攻。  相似文献   

4.
对中国男篮目前存在问题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文献资料、录像观察与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中国男篮2006-2007年度参加的所有国际比赛,进行了常规技术指标的比较与分析,结合世界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指出了中国男篮存在着阵容不够合理,技术战术风格传统继承不够,攻守技术较世界强队具有明显的差距。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结合现代篮球理论知识,对雅典奥运会中国男篮各技战术指标影响比赛得失分率的关联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影响中国男篮比赛胜负的主要因素依次为2分中、3分命中率、2分命中率、抢断、失误、罚球数。建议中国男篮应以内线为主,同时提高外线队员的得分能力,达到内外平衡;加强防守技战术环节的训练,有效地限制对手的得分,达到攻守平衡,是中国男篮制胜的要诀。  相似文献   

6.
篮球运动是非常重要的球类比赛项目,随着比赛的日益激烈,攻防转换成为非常重要的内容。攻防间的转换也成为比赛胜负的主要环节。近些年来,篮球运动已经有了飞速的发展,篮球技战术越来越精确,攻守转换也由过去的攻守交替自然过渡升级为一种特殊的攻守组织形式加以重视,个人认识攻守转换应该更加适应比赛,做到攻与守的和谐转换,使比赛更加流畅。  相似文献   

7.
第27~28届奥运会中国男篮若干技术指标的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第27、28届奥运会上中国男篮所参加比赛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两届奥运会男篮比赛中的技术指标与比赛胜负都呈显著相关,分别是助攻、2分命中率、篮板和抢断;两届奥运会相比虽在进攻效率和进攻质量上有所提高,但总体指标上只有前场篮板和助攻方面有显著变化而助攻变得更差。应加强中国球员身体和技术的高强度攻守对抗训练;提高个人防守的攻击性、整体的协同性;注重外线球员的培养;提高攻守转换速度;加强与欧美强队的比赛交流,借鉴欧美先进经验办好国内联赛,提高CBA联赛的对抗程度和比赛质量。  相似文献   

8.
第15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中国队攻防能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第15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中国男篮与对手之间的技术统计和临场表现进行对比,分析了中国男篮在进攻能力与防守能力方面与对手的差距,以期为中国男篮今后的训练、比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观察统计、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中国男篮组织后卫在第30届奥运会比赛的技术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男篮组织后卫在得分能力、助攻、抢断、篮板球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这也直接影响到中国男篮的整体实力,若要改变中国男篮的现状,缩小与欧美强队之间的差距,组织后卫的技术能力培养和提高是中国男篮所必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现代足球身体对抗强、接触多(犯规)这一特点和快速的攻守转换发展趋势,论述足球裁判员身体条件、心理状态、基本技能和执法技艺应该具备的临场能力,并探讨培养临场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对第28届奥运会中国男篮攻防能力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28届奥运会中国男子篮球队与其他各参赛队的攻守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研究中国男子篮球队在进攻与防守方面的优势与差距,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中国男子篮球队今后他ai man训练、比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中国男篮在第28届奥运会男篮比赛上中锋、前锋、后卫和与赛队中锋、前锋、后卫在平均每场投篮次数、得分、篮板球和投篮命中率等临场技术统计的比较研究,发现中国队中锋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前锋在篮板球和失误上与对手有显著性差异,在后卫位置上差距尤为明显。通过分析研究说明,中国男篮与对手在进攻能力上存在差距。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方法、逻辑分析法和专家调查法,对第14、15届世界男篮锦标赛和28届奥运会中中国男篮运动员与前8名世界强队的身高、年龄、技战术特征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是:中国男篮具有身高优势、年龄偏小、位置年龄结构不合理、比赛经验不足、防守能力差.应发挥快、灵传统优势,加强防守能力和整体战术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第29届奥运会中国男篮进攻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中国男篮第29届与第28届奥运会的进攻能力进行比较分析,以及与第29奥运会对手的进攻能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后卫的得分能力得到了一定提高,但组织能力还较差,失误比较多;前锋得分方式单一,得分能力最低;中锋依旧强大,得分能力最强;整体传球不流畅,缺乏攻击性传接球;快攻得分较少;集体进攻能力较低。  相似文献   

15.
2002年世界男篮锦标赛中国队与对手进攻技术指标对比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对参加第14届世界篮球锦标赛的中国队与对手8场比赛的进攻技术指标,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数理统计、比较分析等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队已具备世界优秀中锋球员;但中国队外围队员进攻能力与对手相比处于明显劣势,缺少场上组织核心;中国队战术缺乏理念,整体性差,打法单一,缺乏鲜明的特点;比赛中队员对抗能力差,破紧逼防守乏术,比赛作风不顽强等是中国队本届世锦赛失利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6.
对中外男篮后卫队员阵地攻防技术现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中国男篮后卫队员在26 届奥运会比赛中阵地攻防的技术表现作研究的主要对象, 与美国、立陶宛、克罗地亚等世界优秀男篮后卫队员的技术指标进行比较作研究的基本依据;以专家调查、临场观察、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手段作为研究的主要方法;比较分析中国男篮与世界优秀男篮后卫队员之间的阵地攻防技术,为正确认识与客观评价中国男篮后卫队员的技术现状和今后对我国男篮后卫队员的选拔、培养、训练及评价等实践活动和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对中国男子篮球队攻守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文献资料、数据统计法等方法,对中国男子篮球队在14届世界男子锦标赛中进攻和防守技术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球队5个位置的队员实力不均,进攻和防守等技术环节暴露的问题较多,进攻失误多,防守犯规多,后卫的能力不足,个人技术的粗糙是导致整体攻守不均衡和制约中国男子篮球水平上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第28届奥运会中国男篮与对手进攻技术指标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第28届奥运会参赛各队的得失分情况和中国队参加的7场比赛的得分、失分、总投篮数、总投中数、总命中率、二分投篮、二分命中、三分投篮、三分命中、三分命中率、罚球次数、罚中次数、罚球命中率、进攻篮板、防守篮板、总篮板数、助攻、抢断、失误20项指标与对手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中国队在防守能力上与世界强队差距不明显,但是在进攻方面与对手存在很大差距,尤其2分球命中率、抢断和失误与对手存在显著性差异,进攻方式与能力与世界强队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19.
第21届女篮亚锦赛中韩两队攻防能力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录像分析、数理统计、文献资料、以及对比分析等方法,对代表着亚洲女篮最高水平的中国和韩国女篮在亚锦赛中的攻防能力进行对比分析,探求中国女篮所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不足,扬长避短,为中国女篮在今后的训练、比赛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