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基于活动-平衡模型,探讨儿童少年24 h活动行为与体质状况及超重肥胖风险的关联。方法:采用Actigraph GT3X+加速度计结合问卷形式测得518名中小学生24 h各种强度身体活动、久坐行为与睡眠时间。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相关细则与仪器要求,分别测得中小学生相应的体质单项指标并进行体质综合评分评级,根据BMI进行超重肥胖的划分。运用成分数据分析方法进行描述性分析,并通过稳健多元线性回归与稳健logistic回归分别探讨24 h活动行为符合指南推荐量情况与体质综合评分、超重肥胖及体质分级的关联。结果:按照儿童少年身体活动指南及睡眠时间推荐,样本人群中高强度身体活动(moderate-to-vigorous physical activity,MVPA)时间的达标率为11.6%,MVPA与睡眠时间同时达标的比例为8.9%。与MVPA和睡眠均不达标组相比,两者均达标与体质综合评分的提高相关(β=4.141,P=0.014);而MVPA、睡眠的独立或联合达标均与体质优良率无统计学关联;两者均达标(OR=2.451,95%CI=[1.249,4.81])以及睡...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体重指数与体质健康指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吴新宇  付晓春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8):1087-1088,1093
分析研究河北理工大学2003级大学生体重指数(BMI)与大学生体质健康各项指标的关系,结果发现:1)大多数学生的BMI分布于正常范围,但仍存在一定数量的超重或肥胖的学生,以及低体重学生.男生BMI较女生高;同时男生超重组及肥胖组所占百分数明显高于女生;2)女生肺活量体重指数低体重组高于正常组;超重组低于正常组;3)男生肺活量体重指数、握力指数低体重组高于正常组,而超重组和肥胖组低于正常组;台阶试验指数超重组和肥胖组低于正常组;立定跳远超重组也显著低于正常组.表明:1)男生超重及肥胖明显高于女生,需加强锻炼;2)BMI偏低组呼吸机能及握力较好;3)BMI升高至超重甚至肥胖时可影响生理功能及呼吸机能,肌肉爆发力及身体协调能力减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决策树模型探讨引起幼儿超重的关键因素。方法:招募南昌市23所幼儿园5870名3~6岁幼儿,测量身高、体重;问卷调查幼儿身体活动、静坐行为、出生信息,父母的育儿方式、身体形态、锻炼行为和家庭情况,并将其划分为36个变量;采用IBM SPSS modeler软件创建CHAID决策树模型,筛选幼儿超重的关键性因素。结果:CHAID模型准确率达85.23%。CHAID模型结果显示,8个变量与幼儿超重有较强关联性,各变量按重要性排序依次为室外身体活动时间、父亲BMI、母亲BMI、父亲收入、室内身体活动时间、父亲受教育程度、喂养方式、看电视时间。结论:身体活动尤其是室外身体活动与幼儿超重的关系最为密切,父母肥胖程度、父亲收入与受教育情况、喂养方式、静坐行为也是导致幼儿超重的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4.
通过测试、问卷调查等方法了解沈阳市青春期各阶段中小学生的日常活动、生活习惯和体质健康状况,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结果显示,沈阳市处于青春期前后的学生每天喝饮料的达到28%,身体处于久坐的平均时间是6.35±0.78h/d,而学生进行户外游戏活动的平均时间不足1.5h。中学生在过去一周上3节以上体育课占73%;去课间操次数2次以下(包括2次)占7%。在自由活动时,学生选择的运动项目主要集中在篮球、足球等项目上,但运动强度不高。初中生平均每天用于做作业的时间超出了教育部的规定,仅27%的中学生睡眠时间达到9h。沈阳市处于青春期前后的学生学习生活习惯、运动习惯并不乐观,这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学生体重、血压整体水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学生身体素质与起其他省市相比相对较差,肥胖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5.
采用体质监测、文献资料调研和数理统计、对比分析等方法,以身体质量指数BMI为判断标准,对北京市视力残疾青少年的超重、肥胖状况进行调研分析,掌握视力残疾青少年身体机能与身体素质特征,并探讨BMI与其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以BMI值作为筛查指标,视力残疾青少年肥胖检出率显著高于视力正常青少年,且主要集中在青春发育前期及青春发育期,男生的肥胖检出率高于女生。体重超重的视力残疾学生的身体机能与身体素质最高,肥胖学生身体机能与身体素质最差。BMI与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指标的相关关系存在显著年龄特点。  相似文献   

6.
采用测试法和数理分析法对大学生的BMI与其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等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以期为大学生保持适宜体重,提高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大学生的BMI指数相对集中,总体上处于正常范围。但也存在着一定数量体重偏低和超重或肥胖的学生。男、女生的BMI在均值和分布上也存在差异。大学生的BMI与身体机能和身体机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不同BMI的大学生的肺活量、肺活量体重指数、立定跳远、男生握力和握力体重指数、女生仰卧起坐以及男1000米/女800米跑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总体来说,超重或肥胖者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最差。体重正常与体重偏低者的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在不同性别、不同项目上各有优劣。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客观测量的体力活动,探讨体力活动与老年人认知能力之间的剂量效应关系。方法:采用 ActiGraphGT3X+测量老年人的体力活动,通过 《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中国版评定老年人的认知能力,利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体力活动与老年人认知能力之间的剂量效应关系。结果:在 600名受试者中,体力活动和认知能力测试数据均完整有效的共512名 (男245名,女267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了年龄、BMI、最高学历、月平均收入因素后,MVPA 对老年人认知能力产生显著影响 (P<0.01),且对女性的改善效果好于男性 (标准化系数0.693>0.548);LPA 仅对女性老年人认知能力影响显著 (P<0.01)。将 MVPA 按照四分位数间距分成4组时发现,MVPA 与老年人认知能力之间存在倒 “U”型剂量效应关系,在 4 个模型中,Q2 组 (21.13 min/day≤ MVPA<34.49min/day)MVPA 对认知能力影响的β系数大于其他三组,并未发现 LPA 与女性老年人之间呈现规律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体力活动能显著改善老年人的认知能力,MVPA 的改善效果好于 LPA;体力活动对老年人认知能力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MVPA 每提高10min/day,男、 女认知能力得分分别提高约0.48分、0.71分,LPA 每提高10min/day,女性认知能力得分提高约 0.07分;MVPA 与老年人认知能力之间存在倒" U" 型剂量效应关系,21.13-34.49 min/day 的 MVPA 对老年人认知能力的改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运动健康教育干预对广州市小学生肥胖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广州市晓港湾小学学生进行为期1年的运动健康教育干预,同时以万松园小学作为对照,测定干预前后学生身高、体重,并计算身体质量指数(BMI),同时根据年龄别BMI分类筛选超重肥胖合率。结果:1)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后身体形态生长水平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10岁男生9,1、0岁女生的身高的增长干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8岁男、女生体重的增长干预组较对照组有明显增长(p<.0.05)。2)91、0岁男生及9岁女生的BMI有显著的下降(p<0.05);男女生的超重肥胖合率的增长速度,干预组较对照组有下降趋势。结论:运动健康教育干预通过对学生自我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和将营养知识宣教与科学的运动健身方式相结合的学校健康教育,增强了学生体育锻炼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从而对学生身体形态生长水平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并对学生BMI、超重和肥胖的增长速度起到较有效的控制和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评价城乡居民体重超重及肥胖现状,探讨超重肥胖流行在性别、年龄、城乡分类上的特征。方法:取2014年国家国民体质监测22个省(区、市)国家监测点20-69岁城乡居民共计107330人的年龄、性别、城乡种类、身高、体重、BMI、腰围、臀围、腰臀比、腰围身高比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1)样本总体 BMI为23.83±3.33kg/ m2,男性为24.40±3.26kg/ m2,女性为23.24±3.30kg/ m2;超重率为34.26%,男性和女性分别为39.91%、28.42%,城镇和乡村分别为34.03%、34.70%;肥胖率为10.98%,男性和女性分别为13.29%、8.59%,城镇和乡村分别为10.19%、12.47%。(2)腰围、腰臀比、腰围身高比的均值,男性为85.88cm、0.904、0.507,女性为78.81cm、0.845、0.498;腰围、腰臀比、腰围身高比超标总率为49.67%、50.21%、50.34%,其中男性超标率为55.31%、54.19%和54.70%,女性为43.86%、46.11%和45.84%。(3)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全部 P <0.01),并且男性比女性高(全部 P <0.01)。(4)城镇男性体重、BMI、腰围均值高于乡村男性(P <0.01),乡村男性腰臀比、腰围身高比均值高于城镇男性(P <0.01),乡村女性体重、BMI、腰围、腰臀比、腰围身高比均值高于城镇女性(P<0.01)。结论:(1)20-69岁样本人群超重和肥胖合计达到45.24%,中心性肥胖人数过半,揭示城乡居民身体形态处于超重、肥胖和中心型肥胖的高发期。(2)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男性高于女性。其中,城镇男性高于乡村男性,乡村女性高于城镇女性。  相似文献   

10.
内地藏族大学生不同BMI指数大小,将其分为五个类别,并对不同类别学生的体质特征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内地藏族大学生体质指数总体处于良好状态;营养不良组女生多为瘦高型,而男生为瘦矮型,超重的男女学生体型都较高大;体重偏轻学生的身体机能要优于超重和肥胖学生;学生身体素质发展不平衡,男女生下肢爆发力普遍较差,耐力水平普遍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四川省20-69岁人群BMI特点,探索用百分位数法评价BMI.方法:取2005年四川省国民体质监测中成年、老年31 477人的BMI指数进行统计和曲线拟合.结果:四川省20-69岁人群总体、男子、女子BMI为22.80±3.06、23.05±2.99、22.55±3.11kg/m2.BMI分层统计体重偏轻、正常、超重、肥胖的百分比,男子为5.1、58.8、30.6、5.5,女子为7.1、63.3、24.1、5.5;不同性别在体重偏轻、正常、超重的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曲线拟合显示男子BMI从20岁到30岁快速增长,30岁以后保持稳定,女子BMI从20岁缓慢增长,直到54岁趋于稳定.超重和肥胖的触发年龄男子为21岁、28岁,女子为31岁、41岁;BMI峰值年龄为男子45岁、女子58岁.结论:BMI分层、触发年龄、BMI峰值年龄有性别差异.用百分位数进行BMI评价可反映群体资料中BMI动态变化,亦可准确反映个体在群体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委机关工作人员身体成分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以北京市委机关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体重、身体脂肪量、体重指数等身体质量指标,对该群体人员的体质与健康状况进行研究评价。结果显示,该群体中男子各年龄段BMI均值高于全国同年龄段的均值;女子在31~45岁之间的BMI均值高于全国同年龄段的均值;男性体重超重和肥胖的比例高于同年龄段的女性,特别是出现在低年龄段(30岁以下),肥胖人数占整个群体人数的49.6%。  相似文献   

13.
在健康中国建设战略下,探讨青少年身体活动、久坐不动行为与体质健康指标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时间与体质健康评分成绩有正相关,而柔韧素质、耐力素质与久坐时间呈负相关;在将身体活动与静止活动联合分析中,随着身体活动水平的上升和久坐时间减少,达到合格区中的耐力和柔韧性的可能就越高,而与力量素质和身体形态没有相关性。研究结果提示我们,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尽可能的增加青少年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同时有效减少不必要的久坐行为是让青少年获得健康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基于录像观察分析的视角,以儿童体力活动强度等级评价量表为工具校准并验证基于加速度计测量的活动计数在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强度诊断中的最佳临界值(简称切点),然后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频数分析等研究8种切点和6种采样间隔时间组合情况下不同强度体力活动的差异及相关推荐量的满足程度。结果:1)SB的切点为0~116次/15 s,LPA的切点为117~551次/15 s、MPA的切点为552~997次/15 s,VPA的切点为≥998次/15 s;2)SB、MVPA随着体力活动采样间隔时间的增加而减少,相反,LPA和TPA则随着采样间隔时间的增加而增加;3)6种采样间隔时间情况下,本研究切点和李堃切点在SB和TPA上的差异均不显著,其余切点在SB和TPA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4)6种采样间隔时间情况下,8个切点在LPA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5)采用1 s采样间隔时间时,Cauwenberghe切点和Evenson切点的MVPA未见显著性差异,采用60 s采样间隔时间时,ButtleVM切点和Buttle切点的MVPA未见显著性差异,其他采样间隔时间情况下不同切点之间的MVPA均存在显著性差异;6)MVPA推荐量满足情况随着采样间隔时间变长而下降,TPA推荐量满足情况随着采样间隔时间变长而上升。为此,当使用Actigraph加速度计测量中国学龄前儿童的不同强度体力活动时,建议国内学者选择本研究切点和15 s的采样间隔时间。  相似文献   

15.
依据某复合型IRST系统的要求,设计了适合该系统的支架结构.以该结构质量最优和转动惯量最小为目标,对支架进行了以平面轴向厚度为变量,以模态频率和自重变形为约束的优化与分析.结果表明,在结构模态低阶频率和最大变形量变化极小的前提下,支架质量由原来的0.62kg减小到0.38kg,转动惯量由原来的0.0098kg ·m2减小到0.0056kg ·m2.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东北师范大学4000名学生(男生2000人、女生2000人)的体质指数与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进行相关性检验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师范大学学生体质指数(BMI指数)相对集中,总体分布正常,且男生的肥胖率高于女生肥胖率。通过对4000名大学生的体质测试得出,大学生BMI指数对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都有影响,尤其对肥胖和超重的学生影响较大。分析结果表明,在肥胖和超重的学生中,耐力、爆发力、速度和移动都随着BMI值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对学生身心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2016—2020年我国中小学生和大学生超重、肥胖及营养不良状况的流行趋势与现状,并探索不同年龄段、性别、地区、民族、城乡等群体间的差异,为精准制定并改善我国学生超重、肥胖及营养不良状况的防控策略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基于2016、2018和2020年教育部组织开展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测试抽查复核工作获得的675 748名大中小学生身高、体重等测试结果,计算BMI并统计超重率、肥胖率,以及小学生的营养不良率和大学生低体重率,分析不同年龄段、性别、地区、民族、城乡学生的流行趋势,并采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各省(区、市)的地理空间分布特征。结果:2016—2020年我国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率分别为22.3%和9.1%(2016),24.4%和10.2%(2018),26.7%和11.6%(2020);大学生超重、肥胖率分别为15.8%和3.4%(2016)、18.6%和4.7%(2018),20.1%和5.3%(2020),均呈现持续上升趋势(P<0.001)。不同性别、年龄段、民族以及城乡学生的超重、肥胖率同样呈上升趋势(P<0.001)。中小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真实的动作能力(MC)与自我知觉的动作能力(PMC)匹配情况对不同体重儿童身体活动(PA)的影响。方法:使用加拿大灵敏与动作技能评价、Harter修订的儿童自我知觉量表中的运动分量表、Yamax EX510型计步器对济南市9~12岁342名(M年龄=10.73,SD=0.86)儿童的MC、PMC和PA进行测量,并运用多项式回归和响应面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在匹配情况下,相较于低MC-低PMC被试,具有高MC-高PMC特征的儿童的PA水平更高(正常体重,a1=0.50,p<0.05且a2=0.09,p>0.05;超重肥胖,a1=0.59,p<0.05且a2=0.01,p>0.05);2)在不匹配情况下:相较于低估MC的被试,高估MC的正常体重组儿童表现出更高的PA水平(a4=0.07,p>0.05;a3=-0.19,p<0.05),但这一差异在超重肥胖组儿童中并不显著(Z-Hat=0.19,p<0....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Meta分析定量评价高强度间歇训练(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对超重和肥胖青少年的减脂效应,为促进HIIT在超重和肥胖青少年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国内外大型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由两名研究人员独立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文献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采用Revman 5.3软件和Stata 12.0软件对结局指标进行定量合成。结果:最终纳入11篇文献,包括488名研究对象。HIIT能够有效降低超重和肥胖青少年体重(MD=-1.73 kg,95%CI:-3.25^-0.21,p=0.02),BMI(MD=-1.42 kg/m^2,95%CI:-1.97^-0.87,p<0.0001),体脂率(MD=-1.70%,95%CI:-2.94^-0.45,p=0.0002)和腰围(MD=-1.80 cm,95%CI:-3.5^-0.10,p=0.04)。"高强度短间歇"HIIT方案能够显著降低腰围(MD=-2.31cm,95%CI:-4.20^-0.42,p=0.02);"高强度长间歇"HIIT方案对降低BMI(MD=-1.44 kg/m^2,95%CI:-2.03^-0.84,p=0.0001)和体脂率(SMD=-0.56,95%CI:-1.08^-0.05,p=0.007)作用显著。结论:HIIT能够有效改善超重和肥胖青少年身体成分,产生有效的减脂效应;"高强度短间歇"(运动时间10~30s,间歇时间10~30s,运动强度为100%~120%MAS)能够显著改善内脏脂肪量;"高强度长间歇"(运动时间2~4min,间歇时间1~3min,运动强度为85%~95%HRmax)HI-IT方案能够明显改善身体成分,降低体脂含量。  相似文献   

20.
以城市流动儿童为研究对象,分析流动儿童超重及肥胖的影响因素.运用文献资料法、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四川省8所公立学校7~ 12岁共2431名学生从身高、体重、BMI,并调查相应的社会经济因素等指标进行动态观察、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父母不同的职业对儿童的超重及肥胖情况有影响,父母职业为公务员、商业服务业人员的儿童超重及肥胖情况更严重,父母职业为农民的儿童超重及肥胖的情况较轻;父母不同的教育程度对儿童的超重及肥胖情况有影响,母亲教育程度较低的儿童超重及肥胖情况更严重;不同的家庭收入对儿童的超重及肥胖情况有影响,家庭收入较低的儿童超重及肥胖情况更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