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了在我国普通高等院校更好地开展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弘扬民族体育精神,根据区域分布,以全国教育部直属高校及部分省市直属高校为范围,选取38所高校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对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并针对调研结果提出相应发展对策,以便更好的把握未来,有针对性的进行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2.
发展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之管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有50多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灿烂的文化,而民族传统体育则是我们中华民族丰富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绚丽璀灿的明珠。是我国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体育文化,继承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是实现本世纪末把我国建成世界体育强国的一项重要途径,因此,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必须高度重视,并认真地加以研究,为未来民族传统体育走上世界体坛,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精神财富作一定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乡土社会变迁中的民族传统体育进行分析.认为:民族传统体育诞生并发展于中国传统乡土社会中.随着中国乡土社会变迁,民族传统体育由“群体”走向“个体”、由“封闭”走向“开放”、由“礼俗”走向“世俗”.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继承民族传统体育中传统礼俗文化精神,遴选出既有显著“个性化”又具有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予以推广,并借鉴其它民族或西方国家传统体育发展的成功经验,以促进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元素"已成为一种社会时尚,而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中蕴藏着丰富的中国元素,包含了中国思想、中国艺术、中国节日、中国服饰等。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与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应担负起传承中国元素的责任,同时传承中国元素,民族传统体育也加强了自身的发展。通过对中国元素的体育诠释,分析中国元素在民族传统体育中的体现,提出了民族传统体育对中国元素的传承策略,为民族传统体育树立新的坐标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从文化变迁语境审思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谱系、发展困境与陷落归因。运用文献资料与历史研究等研究方法,以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为研究对象,通过透视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困境和阐释陷落归因,提出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国家层面,加强制度体系完善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会层面,夯实群众基础,把握产业化、社会化与生活化发展方向;学校层面,构建以学校教育为主流的民族传统体育教育体系,加强课程、教材与学科建设;个人层面,增强个体的民族情感与本土文化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东南亚华裔青少年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认知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东南亚华裔青少年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及内容认识模糊,但认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他们对开展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浓厚兴趣,并渴望了解技术动作以外的文化内涵;他们主要通过影视作品、网络、小说了解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东南亚的华人社团是当地组织开展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重要力量.认为,应该建好用好海外华文教育优势平台,以侨校为桥梁,以侨校体育学院为依托,以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为载体,推进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工作,促进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  相似文献   

7.
舞龙舞狮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和我国“文化自信”的树立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研究利用Cite spaceⅢ,对CNKI(中国知网)中收录的近30年我国舞龙舞狮运动研究的相关文献,对研究的作者、机构、研究的方向等进行数据的可视化分析,展现文献研究的知识图谱,揭示近30年我国舞龙舞狮运动科研状况,分析该领域未来研究之趋势和要点。  相似文献   

8.
结合国家政策方针,以高等教育改革的总目标为指导,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比对研究、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通过对"教体结合"概念和内涵的理解及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现状和主要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认为高校"教体结合"培养有文化、高素质的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势在必行,结合我国国情,探索出高校"教体结合"培养民族传统体育后备人才的新思路,对新时期我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探索性见解。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民族学校体育工作没有民族特色,至今尚无培养民族体育师资的学校,这影响到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继承与发展。主要原因有:受儒道文化影响,民族传统体育未得到完善的发展,不能确立其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应有的地位;文体融于一体的特色,使民族传统体育不能担当学校体育重任;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不够,未引起有关方面足够的重视。各级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要重视民族体育工作,加强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建立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使民族学校体育工作能承担起对民族体育继承和发展的重任,为造就一代新人作贡献。  相似文献   

10.
以西方休闲观念为主导的休闲体育与本土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必然存在差异。以休闲时代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所遇到的困境为研究起点,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等方法明晰休闲时代民族传统体育在发展中所出现的瓶颈,并结合休闲时代的社会特点探询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途径。研究认为休闲时代消费的"潮流性",国人休闲意识的"炫耀性"与民族传统体育的"传统性"和"朴实性"之间的不和谐,民族传统体育承担过重的经济和政治负担以及西方体育的强势推进与"举国体制"下对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之轻等方面势必影响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并认为突破瓶颈需要诠释民族传统体育在现代社会的含义,与休闲需求接轨;树立民族传统体育的自立与自信,建立健全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的要意以及创新民族传统体育。  相似文献   

11.
在学科交叉融合视角下,使用文献资料法、帕累托分析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以 2010—2021年民族传统体育学与其他学科的交织及主题知识的汲取为研究对象,对学科结构特征、亲缘学科的状况进行分析,以此为基础对民族传统体育学的知识结构与主题输入特征进行探索,为民族传统体育学的交融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①民族传统体育学知识融合的学科结构较为稳定,传承与创新发展并存;②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研发展的自主性较强,较为成熟、稳定,知识结构来源较为集中, 表现出与外源学科知识交叉不足,科研发展综合性有待提高的特征;③民族传统体育学知识来源分散在 156个二级学科,显现出对15个亲缘学科知识输入的依赖性较强、29个近缘学科融合逐步深入、112个远缘学科融合空间宽泛但深度不足的特征。研究建议:民族传统体育学应在保持稳定传承的基础上,扩大与外源学科的知识交织,加强与亲缘学科及近缘学科的融合与深入,开拓并寻找与远缘学科的交融点创造新的发展方向,增加学科知识来源的维度,拓展其丰富性、综合性,构建更为开放、多元的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12.
体育强国就是能够提供另一体育文化选择,并且拥有国际话语权的国家。体育文化崛起是体育强国的必然要求,体育强国需要并且能够创造出一个不同于西方的体育文化。但是,中国没有自己的体育文化,中国的体育文化依然是一种依附性文化。体育强国的国际话语权实际上就是一国的体育文化被"他者"自愿接受而产生影响的权力,但是,中国尚不具有国际体育话语权。要强调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普世性和互补性,文化创新,加强中国体育发展模式的理论研究以提升国际体育话语权。举国体制是中国体育的发展模式,是最具中国元素的体育文化。举国体制的创新最根本的是价值创新。通过意识形态价值创新、公共体育服务价值创新以及民间性价值创新等实现举国体制的价值创新。  相似文献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与发展问题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保护与发展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族传统体育,对于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等都有积极意义;同时提出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与发展离不开国民教育、传媒宣传和政府引导,需要营造适宜的生存环境,从而使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走上健康持续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整体完善与优势凸显:中国的体育强国之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根据中国体育发展的时代趋势,在认识体育强国的判断标准基础上,探讨体育强国的建设道路。研究认为:1.体育强国符合中国社会和中国体育的发展;2.体育强国是有着多元判断标准的不断发展的概念;3.中国建设体育强国要把握"质"的整体性和完善性,应该建设整体意义上的体育强国,科学客观把握中国体育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优化结构,相互促进,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4.中国建设体育强国要体现"质"的独特性和优越性,应该顺应中国国情,走体现中国特色的体育强国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年来,解决了“体育事业为谁服务”的理论问题,并在体育实践中融入了爱国主义精神,进而结合中国国情逐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体育发展之路,使中国发展成为令世界瞩目的体育大国。从中国共产党的体育思想区别于“他者”的独特标志出发,通过历史文献梳理和史实回顾,找寻中国共产党的体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文化根源。经过分析发现,中国共产党的代表性人物的体育思想主要有3个来源:一是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汲取了“尚武”思想、“爱国主义精神”等思想精髓;二是借鉴了中国近代建构起来的现代体育理论和体育实践体系;三是接受马克思主义作为创新体育理论与实践的思想基础。在这一思想演化进程中包括了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历史逻辑,也在总体逻辑上体现了中国近现代体育发展的3次阶段性转折:从中国古代体育向中国近代传入的现代体育的转换,再从中国近代初步形成的“国民体育”体系之中“脱胎”转向“群众体育”,以及由此发展至今的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6.
论国家文化软实力视野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结晶。在国家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的今天,需要以传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文化软实力提升的一种手段。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经过各个时期的曲折发展后,又重新找回了自己本位,在当今国家积极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形式下,教育、旅游、民俗节日、竞技比赛等是传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我国体育强国战略顺利实施的重要推动力,并在全民健身、乡村振兴等经济社会发展中产生重要作用。但当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面临生态环境变迁、文化认同淡化等困境。新时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繁荣发展为了助推体育强国战略的实施,需要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乡村振兴规划、强化学校传承、塑造国际品牌和多业态融合等方面予以重视和创新。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文化"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体育”这个原点分析入手,逐层透析,提出中国传统运动养生文化的新概念,认为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文化就是中华民族在历史中形成的、具有民族特色并世代相传的、以生命存在和延续为目的身体运动样态。  相似文献   

19.
从中国传统儒、道两家和西方哲学的身体观入手,分析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精神、西方体育文化精神产生与发展的哲学思想背景,阐明了二者在价值追求、情感方式、气质类型、生命理念、方法体系上的不同与对立。指出传承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精神在匡正西方体育文化的功利性倾向,实现现代体育文化价值整合,强化民族文化主体意识,促进世界体育文化发展进步方面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呼唤文化自赏,并提出了在体育实践中推广与践行中国优秀传统体育精神文化的路径:加强文化自觉,实现优秀传统体育精神文化的现代化。加强国家制度安排,突出中国体育文化形象。依托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传播中国体育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20.
民族传统体育承载了中华民族重要而宝贵的文化内容。民族传统体育要想从传统走向现代化、从民族走向世界化就得借助于高等教育这一平台以国家和民族发展视角加以审视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创新中所具有的独特价值。通过回顾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育的发展历程,梳理了专业教育中的得与失,并在此基本上提出与之相适应的科学发展思路。其目的在于克服当前专业教育中存在的各种矛盾,使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育发展变成一个从粗放到集约、从低级到高级的螺旋式上升的动态性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