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分析学生体质下降、群众体育发展落后、竞技体育异化等社会问题入手,对体育文化自觉问题进行研究。认为中国体育需要文化自觉,要将国家体育思想和行为置于世界范畴,进行自我扬弃。通过对体育人文精神与体育思想等"软实力"的挖掘,提出了构建中国体育发展"软实力"的建议:重拾文化自信,树立体育"文化自觉"意识、追求健康的权利与理念,提升公共体育服务质量,进行体育人文精神建设等。  相似文献   

2.
文化公民身份认同释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公民的身份认同是文化公民形成的首要前提,也是文化公民自觉承担文化义务、自觉维护文化权利的动力机制和"执行"因子,只有经由自我认同,文化公民的身份意识才能从抽象的讨论落实到具体的生活实践中。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对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背景下,高校体育文化的对学生个体自我觉醒与完善的作用进行研究,提出校园体育文化是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大学生自我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校园体育文化深层的体育观念有助于"和德";校园体育运动在智力发展中注入了"自省"思维;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在人格发展中注入了"塑美"色彩。校园体育文化最终将体育与"德智美"融合,促进大学生自我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教育现代化的根本目标是促进人的现代化,提升人的主体性。而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的主体性的关键是将学生的隐性问题变为显性问题,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形成学生管理自我的文化自觉。在此基础上,还要注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推动学习从传统的单一的"灌输"方式向"自主发现""合作探究""实践创造"等多种学习方式转变,促进学生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并使之通过多方对话建设自己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时代中国体育文化自觉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全球化时代,中国体育文化必须将国家体育思想和行为置于世界范畴,实现自知之明的自我扬弃。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在深刻把握中国体育文化自觉内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中国体育文化自觉的时代语境,并针对当前中国体育文化自觉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三个模式选择,即一维模式,二维模式与多维模式;所提出的四条基本发展途径为1.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中国体育文化自觉的先导;2.弘扬优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国体育文化自觉的核心;3.营造文化创新的社会语境是中国体育文化自觉的关键;4.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创造精神是中国体育文化自觉的动力。  相似文献   

6.
"档案袋评价"弥补了传统考试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的不足,能对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行为、情感、策略及文化意识进行全面评价,促进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合作学习和自我发展.本文结合中学生英语写作教学实践,对档案袋评价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重要性、可行性及其应用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用文化视角看待中国体育更具系统性和深度,尤其是三大球发展的问题。研究认为,从文化视野而言,丧失文化自觉的意识、缺乏文化创新的能力和忽视历史文化的积淀等问题是影响中国三大球发展的关键所在。基于此,培养政府和民众的文化自觉意识,通过制度创新激活自我创新能力,通过三大球文化产业化凝聚复兴力量,精心培育三大球的文化榜样等措施可以是中国三大球的复苏与振兴的出路。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以武术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作为研究对象,当前武术文化发展面临文化流失,技术传授与文化学习脱节等问题.针对武术发展面临的困境,提出武术文化由"认同"向武术文化"自觉"转变的发展思路和策略.研究结果发现武术文化核心价值认同主要有:1."礼"的教化立场是武术文化的本体价值;2."身韵"-形神兼备人文情怀塑造;3."德艺双馨"-弘扬民族精神.技能教学和文化传授相结合是武术文化认同向自觉转变的起点,重点是增强武术文化凝聚力.在文化视域下,探讨武术文化认同和自觉的意义在于有利于梳理出武术文化的内核,为武术文化更好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合理化的建议与方案指导.  相似文献   

9.
传统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在当下的生存与发展倍受关注。走秉承优良传统、主动融入现化社会文化建设之路,形成文化自觉、制度保障、市场带动、融合共生的发展模式,成为弘扬传统武术的必然选择,也是传统武术实现自我维系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健美专项课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研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评价是个体对自己生理、心理特征的判断 ,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健美专项课教学中 ,通过对学生自我评价的内容与方法进行指导 ,有益于学生的自我教育 ,唤醒自我意识 ,学会自我分析 ,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加强自我监督和自我控制 ,养成主动学习 ,自觉锻炼的习惯 ,提高自学、自练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科技、经济、文化等极速发展的前提下,尤其是计算机网络的蓬勃发展,导致了当代大学生,尤其是"90后"的大学生像生活在"信息堆"里"拣信息"一样的发展自我,从而可能导致对信息的提炼产生了盲区,本文通过对"90后"大学生的心理、行为语言等特征的研究,针对当前高校辅导员和学生沟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站在对当前学生管理和指导的角度上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针对卫校学生的普遍特点,尤其是自我纪律约束的不足,从教育心理学和学生管理两方面对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进行了分析思考,提出了相应的方式方法建议:通过实行先进的教学手段、管理手段,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其学习热情。使得学生自觉学习、理性学习、愉快学习。从而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其自觉地遵守课堂教育,达到良好的自我纪律约束。  相似文献   

13.
含先进思想在内的异文化、他文明非"洪水猛兽",促改革、利发展、民幸福,让我国走向世界,拉提我国在世界政治经济版图中的地位与作用,我们当继续学习异文化,以助解放、发展社会生产力与解放、增强社会创造力,进而实现转型发展。文化建设、科学发展,学习异文化应是我们的思想自觉、文化自觉,行动自觉。开放、自信的中国,吸用异文化要克服心理障碍、转变观念,应打破旧的思维定式和框框,瞻前顾后、畏葸不前将滞发展、误民生。  相似文献   

14.
班级是学校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学生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重要载体。班级文化是随着班级的产生而孕育出的一种特有的隐形的教育力量,对学生的个体发展、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对班级文化的内涵及必要性进行了一定的探讨,旨在对班级文化建设提出几点建议,从而促进班级文化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以"自我超越"为取向的学习是指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超越意识和动力,通过突破常规学习,主动承担学习发展的主要责任,激励自我更新和自我反思,利用自我调节的手段,实现自我超越的目的。本文在参考国内外以"自我超越"为取向的学习过程模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以"自我超越"为取向的学习过程模式,并从其动力来源、调节手段和循环发展方式来论述了这个问题。以"自我超越"为取向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持续性的、甚至是无限循环向上的动态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6.
德昂族传统龙阳文化源远流长,而从其形成和演变的角度出发,研究其面临流变和消失的严峻现状,探讨传承、保护德昂族传统龙阳文化的思路,其意义重大。德昂族只有在保持、传承和发掘自己独特的优良传统文化的同时,加强自身的文化自觉、自信意识,并主动向其他民族学习,摈弃、改变与现代文明不吻合、不合时宜的传统保守观念,这样才能发展自我,改变经济贫困的状况,提高生活质量,进而推动本民族的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太极文化作为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复兴的典范,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广泛的传播。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和理论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文化自觉"的概念为研究的起点,以国民的文化不自觉行为在历史上对太极文化传播行为的影响为研究脉络,探讨文化中心主义和文化自卑主义对于太极文化顺利传播产生阻碍的时代背景和思想根源,提出太极文化的健康发展必须要遵循紧密依托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积极主动地走向世界,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并要紧密结合时代的发展,对自身的文化进行必要的修正与完善等观点。认为在文化体系多元化的今天,妥善处理好本土文化与异域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等文化冲突与文化整合之间的关系,合理解决好太极文化自身的继承和创新问题,是太极文化当前所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自我主导理论是在美国较有影响力的学生发展理论,由玛歌达在基根所提出的自我主导性概念基础上创立.该理论认为,自我主导性是一种内在建构自我信念、自我身份和社会关系的能力,横跨认知、内在自我和人际关系三个维度;自我主导性的发展要经历"遵循外部权威""十字路口""自我主导性形成"三个阶段,且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认知反思模型"和"学习伙伴模型"是自我主导性培养的基础和工具.自我主导理论的价值在于其在大学生事务领域、教师教学及发展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未来研究将聚焦于评价工具的本土化及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对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背景下,高校体育文化的对学生个体自我觉醒与完善的作用进行研究,提出校园体育文化是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大学生自我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校园体育文化深层的体育观念有助于“和德”;校园体育运动在智力发展中注入了“自省”思维;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在人格发展中注入了“塑美”色彩.校园体育文化最终将体育与“德智美”融合,促进大学生自我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基础性是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所受教育的本质属性.多元的文化生态环境要求基础教育为个体生命的和谐发展构建一种有差异的基础.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应致力于构建学校教育与民族社区生活、个体生命发展与民族文化传承、文化自觉与教育自觉的有效链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