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全面分析目前江苏省高校体育课程评估现状的前提下,提出重新建立2l世纪江苏省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以体育学科本身的地位为重点;正确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广大师生健康实际需要为中心;以社会发展为前提;正确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广大师生健康实际需要为中心;以体育学科本身的地位为重点。并对新评估体系的特点作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2.
摘要:近年来,国内相继有10所体育院校开设了英语专业,旨在培养“复合型体育英语人才”,然而发展中呈现出体育与英语融合不足、教材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等问题。以《体育英语阅读》课程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师生访谈,对北京体育大学英语专业ESP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及其效果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体育英语阅读》教材通过学习体育学科知识提高语言知识水平的编写理念适用于ESP课程教学,较好地满足了学生和教师的需求,使用效果良好;课程所采用的多种教学方法适用于本课程教学,学生对课程整体教学效果评价较高;通过课程学习,学生的体育知识、语言水平和思辨能力均得到提高,但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推力能力提高幅度不大,今后教学中应在各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跨文化交际意识,加大思维能力训练的强度。本研究将为优化体育英语专业ESP课程建设、改善ESP教学方法,完善ESP教材以及初步建立ESP课程评估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对《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程考核标准与办法(试行)(本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认为:“先网上评估”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有待商榷、“课程”与“教学”有关的相关概念混淆、有从属关系“指标”的外延不匹配。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4.
对体育专业写作课程的评估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分析。行为表现评估重视学习过程,更真实、公正、科学,能调动学习主体的主动性,创设了一个使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5.
:根据教育评估的原则和方法 ,通过对有关资料、文献查阅整理、分析获取评价信息 ,制定专家问卷 ,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建立了《高等学校体育课程评估体系及标准》,为今后高等院校体育课程体系建设提供了标准 ;根据此标准能及时发现高等学校体育课程建设的差距 ,便于主管部门进行宏观管理和科学决策 ,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与体育课程建设 ;为高等学校对体育部一类课程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高等院校体育课程评估体系和评估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学评估标准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具有导向和规范的重要功能。高等院校体育课程评估体系主要应包括:师资队伍、教学条件、教学管理、教学考核、教研成果、课程特色等6个一级指标,二级评估指标涵盖师资配置、队伍建设、经费投入、场馆器材、教学文件、教材建设、书刊资料、教学科研管理、规章制度建设、专家同行评课、学生评教、公开课评优、教研获奖情况、课程设置特色、教学科研特色、体育工作特色等方面。对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高等院校体育课程进行评估,政府职能部门和教育评估机构应建立多层次的评估标准,给评估机构以自主运行的空间,以求达到评价的实效,激励高等院校体育课程形成各自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更新高校体育教育观念,深化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加强高校体育教育对策研究是一条完善高等体育教育,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和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科学途径。高等体育教育应在更新体育教育观念、深化体育课程改革和加强对策性研究的基础上,稳步推进“素质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8.
21世纪"高师"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评估标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 2 1世纪我国“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发展趋势 ,从体育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入手 ,确立新的人才培养目标 ,体育课程实施评估体系和评估标准进行研究探讨。旨在为促进“高师”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评估向科学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学校体育课程已经不能满足当今学校体育发展的要求,学校体育课程在强调发展“体适能”的基础上,同时应重视体育课程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文章对“心适能”的概念、范畴进行了阐释,阐明了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方向是在通过体育课程内容的变革,培养符合新健康概念标准的学生。  相似文献   

10.
为了较客观、全面地评价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教学质量,以调查咨询、层次分析和系统分析为主要方法,对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教学质量评估有关问题进行系统研究。从而确定了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质量评估的指标体系、评估内容,并对其实行量化和检验,提出了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质量评估的实验方法。所得结论为:研究设计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具有较高的效度,评估方法简便易行,对客观地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和加强教学工作的科学管理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摘要:面对大学生体质持续下降问题,大学体育课程改革迫在眉睫。为总结目前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探寻科学合理的发展路径,运用文献调研法、专家调查法和实地考察法,以“2016全国大学体育课程建设经验交流研讨会”上20余名专家和来自全国42所高校130多位大学体育工作者研讨的主要问题为线索进行追踪调查及学理分析。研究认为新形势下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应明确“大课程观”的指导思想,以“整体”的视角整合学生、社会和体育三者之间相互制衡的关系,既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丰富体育课程内容,改善体育运动环境,开展多样化的体育组织形式,又要从体育学科的性质与特征出发,结合大学性质、学科优势、地域特色、体育传统、办学条件,探索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终身发展需要的实用性体育课程、特色体育活动及品牌体育赛事。并结合实践中大量卓有成效的案例,在大学体育课程个性化内容设置、组织形式、管理制度、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提出改革发展的见解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由财务管理角度出发 ,改变以往从体育课程角度对体育工作评估的思路 ,从学校整体工作去全面评估学校体育工作 ,进而建立高校体育经费财务管理评估体系 ,确定权重系数 ,并制定科学的评估标准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结合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要求和高校体育休闲化的发展趋势,从高校体育“田径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评价等三个方面对高校体育“田径课程“教学休闲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原有的体育课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发展,不利于学生“体育意识”、“终生体育”等观念的形成。作者通过对“体育活动课程”进行理论探讨,以便为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和体育活动课程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从哲学的角度探讨高校的体育课程改革。主要内容是:“同而不和”的弊端及历史经验;“和而不同”的学术理念。通过研究,以期对高校的体育课程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论大学体育的课程文化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的危机包括文化的疲惫、文化的岐出与文化的变质三个方面。大学体育的改革,其课程本身的文化特征——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三个层面上的内涵及特点,由于现代教育理念的全方面渗透,体育课程非理智地追求完美,体育课程本身的文化特征、体育的经典文化越来越走向消退,导致了课程文化的“疲惫”与“异化”问题,体育课程文化面临危机。  相似文献   

17.
大学体育"主、副项制"课程模式的发展与创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新课程改革形势与师范大学办学方向的转轨,对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改革提出新的课题。课程的结构与设置是教育领域的一个基本问题,通过对我国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情况的调查,提出“主、副项制”模式在课程设置上的定位和改革思路,以期推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改革。  相似文献   

18.
推进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全面落实“三全育人”,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其关键在于明确根本任务,确定改革方向,选择科学方法。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总结出当前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弱化思政”“盲目思政”和“主观思政”等现实问题,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增强学生体育认同感、加强体育教师团队建设、“五位一体”完善各类保障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高校体育课改革应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指导思想应该是: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增强学生体质,发展学生个性,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培养学生锻炼兴趣、习惯和能力为课程建设目标。体育课程是实施“健康第一”,推行全面素质教育,确立终身体育目标的现代教学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具体逢轻。体育课程改革应在“健康第一”的理念基础上,开展多种教学模式的实践,优化课的结构,形成整体性体育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20.
摘要:为深化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借鉴各国新的理念促进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修订与完善,通过文献资料法、文本分析法、逻辑推理法对加拿大安大略省2015年《健康与体育课程标准(1-8年级)》的文本进行解读与分析。结果显示,该课程标准具有以下7个特点:凸显“健康”的核心地位,并将“健康”的理念渗透在课程的各个环节;重视生活技能的培养,并贯穿于健康与体育课程的始末;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核心素养,使其具备活跃、健康生活的能力;注重多学科的融合,提升健康与体育课程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贡献率;注重学校-家庭-社区联动作用的发挥,为建设健康校园奠定坚实的基础;构建学业评估新模式,倡导促进学生学习的形成性评价;注重在课标文本中渗透相关政策文件,加深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这些特点对我们具有以下启示:加强“生活技能”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渗透与融合,注重学生综合“核心素养”的培养;加强体育与健康课程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提升体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贡献率;加强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与其他相关资源的整合,增强各方面的联动效能;重视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健康”成分,明确“健康中国”的建设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