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发挥民族传统体育作用促进小城镇社区体育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传统体育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在小城镇社区文化建设中将会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分析农村体育现状与小城镇社区体育文化建设的意义以及民族传统体育进入社区的优势,探讨了民族传统体育在小城镇社区文化建设中的参与价值和实践.  相似文献   

2.
在充分了解黑龙江垦区小城镇社区体育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适合黑龙江垦区小城镇社区体育的发展模式——垦区学区体育模式,并对这种模式的指导思想、目标体系、组织机构、管理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和阐述。  相似文献   

3.
小城镇体育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保证,同时它对促使城乡体育在不断融合中走向一体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以珠江三角洲八个小城镇为对象,运用实证的方法,研究了珠江三角洲小城镇社区体育在管理、经费、场地、组织和指导,以及居民体育消费水平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和改进的对策。旨在为探索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城市群规模发展这一新形势下小城镇社区体育发展模式提供参考依据,并对我国其它地区小城镇社区体育的研究和建设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社会责任国家标准视角,采用文献分析、逻辑演绎等方法,探讨社区体育组织监管体系的建构与实践。研究表明,在直接登记改革背景下,城乡社区体育组织监管正处于一个矛盾交织期。而社会责任国家标准为破解这一矛盾提供了系统的理论指导、方法借鉴。应引入社会责任国家标准,通过制定可行的社区体育组织社会责任标准体系、创建社区体育组织社会责任信息化监管平台、完善社区体育组织社会责任监管机制,强化社区体育组织监管,为其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与保障。  相似文献   

5.
论学校、家庭、社区体育互动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大教育观念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终身教育理念为指导,从实际出发,使体育顺应教育改革的大潮,坚持教育的基本规律,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体育三结合的有效教育机制。在分析学校、家庭、社区体育互动机制特征表现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学校体育、家庭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机制的构想。  相似文献   

6.
我国小城镇体育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我国小城镇体育目前具有的特色 ,分析我国小城镇体育的发展趋势 ,进一步推动国民体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摘要:运用模式构建法、文献资料法就苏南小城镇社区体育发展过程中的指导思想、发展模式的原则、发展模式的目标体系、发展模式的内容体系等几方面进行研究,对于加快苏南小城镇社区体育发展步伐,缩小苏南农村和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差距,提高苏南地区城乡居民的身体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能为我国其它地区的小城镇社区体育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使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西安市青少年学校、家庭和社区“三位一体”体育健康教育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学校、家庭和社区“三位一体”体育健康教育理论假设结构模型与现实调查数据的拟合度较好.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联度最高为0.75,家庭教育与社区教育的关联度为0.69,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的关联度为0.61.三类教育中,学校教育开展最好,社区教育最差.四个年级中,小学三年级学生对体育与健康教育的评价最高,年级越高评价越低.此研究为评价西安市乃至全国青少年体育健康教育水平提供了新的认识途径,也为我国青少年“三位一体”体育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与优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方法诠释了社区体育发展和体育强国构建的关系。体育强国代表的是一个整体,它不仅包含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还应包含一个国家的体育人口、体育法制、体育场馆设施、体育人才素质、体育科研水平、体育经费、国民体质和体育媒体的技术含量与素质等,这些因素是紧密相连和无法分割的。社区体育是我国群众体育和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载体,是有效地促进社区每一公民健康的主要组织形式。社区体育的开展状况及其持续发展将直接影响国民的身心健康以及国民对体育活动的参与度和对体育的认知度,同时也必然影响到我国体育强国这个整体中各组成要素的发展程度,最终势必会影响到体育强国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山东省小城镇社区体育的发展现状及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以加快新农村体育的健康发展为目标,构建了适合农村体育发展的运作模式——学区体育模式,从理论上对我国农村体育的发展之路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1.
主要以四川省10所高校新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分析法、对比研究法和逻辑分析法,结合2014年国家颁布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四川高校2015级新生体质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当前四川高校大学新生男、女生的总体体质情况不容乐观,学生体质情况呈现不均衡性和个体差异性的特点.建议坚决贯彻落实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制度,提升政策有效执行力;提高大学体育教学质量,完善学生体育核心素养评价体系;因地制宜,夯实学校体育社团基础,丰富校园体育竞赛活动;强化社会联动机制,构建"家庭+学校+社区"的体质健康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学生体质健康第三方监测制度,落实学校体育工作绩效评估等.  相似文献   

12.
社区体育在新的体育体制下采用了民办官助,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体育自治的新思路,把社区内企事业单位或体育团体作为承担社区体育的主流,是以后改革的方向;充分沟通社会渠道,发挥专项体育俱乐部和社区体育协调中心作用,进一步完善有关体育法令和法规,在体育实体运作过程中,既要考虑经济效益又要考虑社会效益,只有两者兼顾社区体育运行机制才能适应体育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13.
实现体育强国梦,学校体育教育必须和身心健康教育、与个人和社会发展联系起来,必须和社会体 育接轨融合。需要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着眼于人的全面和谐、终生发展;增强学生对延伸和拓展科学 锻炼的实际功能的再认识,把科学体育锻炼作为相互融合的载体;建立一种以高校为中心辐射到家庭、社 区的综合立体保障机制即学区体育模式,有效促进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相互融合,共同发展,达到资源 共享、职责明确,形成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合力。  相似文献   

14.
当前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和突破口是实践教学.基于我国社区体育工作的发展和需要,高校积极开展大学生社区体育服务将会是德育实践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学院党委应高度重视大学生社区体育服务的新思路,密切联系,精心落实,制定科学的实施方案,建立健全社区体育服务的考评机制和配套机制,真正把高校德育教育与大学生社区体育服务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5.
健康中国行动作为一项国家战略首次被提出,在顶层设计先行的国家治理理念引导下,未来一系列健康促进政策将要出台,在全社会为提升健康而行动起来的同时,国家的健康促进政策体系也在同步构建当中。相比之下,体育院校健康相关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显得薄弱了许多。健康促进政策体系构建不仅是高等体育教育改革契机,同时也为高等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从文化变迁语境审思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谱系、发展困境与陷落归因。运用文献资料与历史研究等研究方法,以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为研究对象,通过透视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困境和阐释陷落归因,提出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国家层面,加强制度体系完善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会层面,夯实群众基础,把握产业化、社会化与生活化发展方向;学校层面,构建以学校教育为主流的民族传统体育教育体系,加强课程、教材与学科建设;个人层面,增强个体的民族情感与本土文化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策略进行了探索。结果发现,当前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职能部门在城市社区体育组织协调中权责不清;城市社区体育场地运营重利益轻服务;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模式不完善;不同区域社区体育发展不均衡;人口结构变迁对城市社区体育的管理提出了新要求。提出了完善社区体育组织体系、协调相互间的关系;将社区体育发展与城市规划建设相结合;构建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多主体的供给机制;合理配置体育公共资源,促进社区体育发展均衡化等策略。  相似文献   

18.
针对我国社区体育资源严重匮乏的现实问题,在全民健身运动深入普及的社会背景下,运用文献综述法阐述了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内在关系,分析了社区体育资源匮乏现状的成因,论述了学校体育对社区体育提供资源服务的必要性,并对相关的保障途径进行探讨,这对于改善社区体育因资源匮乏而呈现出的发展无序与滞后的现状,提高学校体育资 源的利用效率,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普及,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关于普通高校体育康复课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体育康复课程的结构、作用的分析研究,提出实施体育康复课的措施,改善残疾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更新高校体育健康教育的观念,为解决高校中特殊群体的健康教育创立新体系。  相似文献   

20.
从分析体育权利的内涵和特征入手,对《全民健身条例》有碍于体育权利实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认为当前《全民健身条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法律责任主体的缺损、保障机关的缺位、全民健身保险制度不完善、农民全民健身的体育权利缺失等问题,进一步提出通过细化《全民健身条例》,增强可操作性;政企联动,建立相关的财政保障机制;完善体育保险制度;切实落实农民健身权利等几个方面的措施,确保体育权利在《全民健身条例》中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