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为探讨我国高等体育院校师资管理模式,采用问卷调查了12所高等体育院校,并对专家进行访谈。结果表明,高等体育院校体育教师的职称结构职称比例比较合理,师生比在都低于教育部规定的标准;教师岗位聘任的形式主要有评聘合一、评聘分开、直接聘任制;大部分高等体育院校教师考核方式采用定性和定量结合;对教师考核的内容主要集中于教师的教学、科研、师德和学生对教师评价等四个方面;大部分高校体育高等院校设有师资队伍建设专项经费用于教师培训,只有少数体育院校开设开展教师职业规划。  相似文献   

2.
高等体育院校要在更广视域、更高平台和更深层次思考自身的发展,真正形成一流办学水平,"大学文化建设"势在必行.从具体内容来看,当前高等体育院校大学文化建设的内容包含:学科文化建设、院校文化提炼、专业文化养成及促成国家高等教育系统文化优化等4个方面;从建设主体的视角来看,高等体育院校大学文化建设需要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行政管理人员共同努力,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3.
摘要:为了提高我国高等体育院校信息化基础建设及信息化应用水平,以我国14所高等体育院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应用及信息化队伍的建设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14所高等体育院校的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应用的现状进行研究及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我国高等体育院校信息化基础建设已经形成规模,基础设施相对完善;2)各校在信息化基础建设的网络出口带宽、信息化网络安全及数据安全建设方面都低于普通高校的平均水平;3)随着信息化应用的不断增加,扩大网络出口带宽成为多所院校的当务之急;4)各院校对校内的资源整合力度不够,校际间也没有做到优质资源共享;信息化应用水平大多处于初级阶段;网络与信息安全建设还有待提高;5)各院校信息化队伍建设相对薄弱,信息化从业人员在职称评定及课题申请等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自身提升及发展难度较大。同时结合高等体育院校的教学及科研特点,对我国高等体育院校今后信息化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我国高等体育院校术科教师激励机制的现状及局限性进入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我国高等体育院校术科教师三元激励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术科教师三元激励机制,它以教学行为、科研行为、集体工作行为三个维度对高等体育院校术科教师进行激励,并对三元激励机制的运行从条件、实施的方法和运作的过程等三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影响和制约体育院校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教育部《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本科,2008)的各项要求,对比部分体育院校实际情况后发现,影响和制约体育院校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的主要因素有:教师团队建设;国家、省、校三级精品课程体系建设;已完成的教学科研论文、省部级教学成果和教改项目;精品课程网络数字化平台建设等。针对绝大部分体育院校还没有国家级精品课程的现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体院学院是高等体育院校最新体育科技传播的主要媒体,反映着一个学校教学、训练的整体水平。世纪之交,学报如何更好地服务教学,服务教师,经过分析,文章提出要办出特色,推出精品学报。  相似文献   

7.
主要运用数理统计法、层次分析法,针对现行高等体育院校术科教师绩效考核过程存在的系统性缺陷现象,构建了高等体育院校术科教师多维绩效考核体系,以期能较科学合理地对高等体育院校术科教师进行考核.  相似文献   

8.
以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方案>中的主干课程--体操类课程为例,从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标准剖析我国高等体育院校体操教材建设的现状及其对策.在收集和整理1961-2000年以来我国高等体育院校编著的各类体操教材,以及教材建设的有关文件、体操教材建设的相关会议等资料的基础上,界定了高等体育院校体操教材建设的4个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打造高等体育院校精品体操教材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关于高等体育院校学科专业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学科建设,优化专业设置是高等体育院校进行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基础性工作,是高等体育院校谋求发展、形成自身特色和强化办学优势的一项战略性任务,也是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增强竞争力的前提和保障。对学科、专业建设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并探讨了学科专业建设的原则及意义,以及加强学科专业建设的基本策略,希望为高等体育院校的学科专业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0.
运用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河北省部分体育院校学生教育信息素养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提出高等体育院校必须结合专业教育的特点,培养学生运用现代设备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自行探究、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有针对性地在信息意识培养及软硬件建设等方面加大力度,加快体育院校教育信息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对吉林省高职高专与普通本科院校的体育师资、体育设施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各级院校师生比例与国家要求有较大差距;学校领导重视体育师资队伍建设,重视在岗教师的培养,高学历、高职称人员逐年增加,但多数教师集中在三大球类上,不利于新项目的开展;体育场地不足、配置失衡,制约了学校体育发展。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部分体育院校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以及素质构成要素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提出完善体育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方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山西省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结构现状调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献资料研究法,走访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山西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等进行了调查与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办学,衍生了体育行业特色高校.体育行业特色高校的办学,一方面必须面对教育事业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在高等学校的分类发展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和目标;另一方面必须面对体育事业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在坚持服务行业的前提下办出自己的特色和水平.为此,体育行业特色高校,应处理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办出"行业特色";处理好传统学科与新兴学科的关系,强化本体学科;处理好基础与应用的关系,重视技术科目.  相似文献   

15.
提高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是 2 1世纪高等体育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在党和国家如此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 ,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应改变旧有观念 ,重塑职业形象 ,不断开拓、进取、创新 ,提高自身的素质。本文从专业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思想品德素质四个方面论述了高校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品质。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等,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对当前体育院系青年教师从事科研论文撰写、科研素养与能力提升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问题进行系统分析与阐述,结果表明制约我国高等体育院系青年教师参与科研活动的瓶颈主因子有四个,分别是生活工作压力因子、自身科研素养因子、管理制度因子和外部坏境因子.研究结合专家意见提出了四个解除制约瓶颈的路径,分别是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与完善制度建设,合理满足青年教师的生理与安全需要;加大力度对青年体育教师进行学术规范教育的培训,让青年教师获得情感需要;让青年教师学会查找文献,从教学活动中挖掘研究的问题意识,体现尊重需求;让学术化生存成为青年体育教师必然的生活方式,为其自我实现需要搭建平台.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南京体育学院大学英语教学现状的分析,指出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并提出只有教师建立新的教学理念,采用综合教学法,才能真正推进体育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吉林省高校教职人员体质现状,为全民健身提供科学依据与指导,抽取吉林省高校在职人员409人,进行体质测定。结果显示:吉林省高校男性教职人员各年龄段的BMI平均值均处于轻度肥胖范围,女性50-54岁年龄段在超重范围,应加强锻炼及体质监测;吉林省高校教职人员各年龄段心血管机能总体良好;25-29岁年龄段女性肺活量平均值较低;女性握力普遍偏低;25-29岁和30-34岁年龄段男性俯卧撑较差,应加强上肢肌肉耐力练习;男性教职人员柔韧性普遍较好,女性在40-44岁年龄段柔韧性相对较弱,灵敏性都较好,平衡能力偏低;体质综合评价男性总计合格率为88.5%,女性总计合格率为87.8%。  相似文献   

19.
高等学校独立学院教师激励机制的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独立学院的教师主要由来自母校的兼职教师、在社会上公开招聘的公共课教师和试验教师构成.青年教师是独立学校的生力军,但其职业生涯不被重视,教师岗位激励机制不健全。因此,设计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师激励机制模型是独立学院实现目标的关键。在对独立学院教师激励机制模型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了修正性的激励机制模型和政策性建议:激励观念和创新模式,营造激励环境,构建教师自我展示平台.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师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20.
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培养方向与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已呈年轻化,青年教师将成为新世纪高校体育的重要力量。但是,目前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在职称、学历结构方面还有较大差距,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总体水平还比较低。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对青年体育教师培养方向与措施进行探讨,试图为建设一支高质量的跨世纪青年体育教师队伍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