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实践、生命走向生态——新时期中国美学的理论进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世纪90年代,中国当代美学在实践本体论之后提出了生命本体论的构想。至此,对于美学的人学研究,分别以对主体性和个体性的强调形成了一个相互补充的框架。但是,在当代生态问题越来越严峻的背景下,这两种“人学化的美学”明显因其强烈的人类自我中心主义色彩而显得狭隘——它们更多地关注人的主体地位和人的当下生存,而对人与自然之间怎样和谐共存的问题、以及自然本身审美价值独立性的问题,却没能作出令人信服的理论阐释。据此,确立万物皆有生命的观念,承认万物各有其主体性,是形成新型人、物关系的前提,也是生态美学对实践美学和生命美学进行新一轮超越的理论基点。  相似文献   

2.
由于思想渊源与文化传统、社会历史与背景、语言文字与文艺实践等不同生成原因的影响.中国美学主要是生命体验与超越美学、生态与意境论美学以及抒情美学,具有智慧美学、宇宙生命美学和和谐美学精神;西方美学则主要是审美知识与经验美学、艺术与典型论美学以及叙事美学,具有知识美学、人的生命美学和对立美学精神.  相似文献   

3.
"亲和"的美学--关于审美生态观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美学维度上,审美生态观通过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整体把握而建立起来.它把生态存在当作"非技术性"对象,在人与世界关系的内在平衡性方面,致力于从"非私利"立场思考复杂的生态现象及其问题,以便有效地确立生命存在与发展的整体意识,包括对生命的虔敬与信仰、对自然存在的感受而非占有、强调生命的内在充盈而非以"创造"名义实行对外改造.在生态领域,美学的基本目标是构建以"亲和"为核心的审美生态观,这既是对于生态存在的新的美学认识,又是一种人对自身与世界关系的价值体验方式,一种新的美学价值论.  相似文献   

4.
生态美学将重建人类的存在、发展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生、平衡互动的审美关系作为美学思考的核心,它的兴起是一场深刻的"美学革命"。走向生态美育由此成为生态美学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美育以生态审美观建构为核心,它可以实现生态美学多重话语资源的平等对话、沟通互补,最终达到融通化合。生态审美观建构应基于现代生态整体观和生态中心论价值理念,体现多元互补原则,融通化合多重生态智慧,并要注意纠正生态主义的极端化倾向。  相似文献   

5.
杜维明通过对孟子修身观念的诠释,意欲接着徐复观的<中国艺术精神>往下讲,发现其中所蕴涵的生态美学精神,进而提出了一种新的美学研究的方向和方法,即生态美学.杜维明的新见解应该引起如今生态美学研究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6.
袁鼎生的审美生态观是当代中国生态美学中比较成熟、比较有影响力的体系之一。他的生态美学之路可以分为自然之路、历史之路和现实之路。他以生态审美场为元范畴,提出"美在整生"的崭新命题,将系统生成、系统生存、系统生长的"整生"作为审美的本质和本原,建立了立体旋升和动态平衡的生态网络辩证法,指出美的理想在于绿色艺术人生的、实现审美的生态自由的美生王国。  相似文献   

7.
晋代道教学者葛洪将"仙"作为可学致的人生美学理想,并极力论证神仙的实有性和神仙可期的修道理想旨趣.在其神仙道教美学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道教生态伦理思想,其中展现的和谐共融的伦理思想既体现了当代构建和谐生态环境的内在要求,又是对当今生态美学、环境美学研究成果的中国式回应.  相似文献   

8.
生态美学,从广义方面说,即是生态文明时代的美学,应从大历史观着眼,从经济与社会、哲学与美学转型的视角认识这种转型的必然性;从狭义方面说,生态美学是当代的自然生态美学,不同于人化自然的实践美学,关注的是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共生之美。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表现为“生生美学”。  相似文献   

9.
对中国现代叙事诗艺术发展以至叙事文学的学术研究,是建立在对于中国古典叙事诗艺术传统及理论遗产的考察发现及价值重估之上的。中国古典叙事诗作品有三种基本叙事结构模式。中国古典叙事诗艺术所体现出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与纪事或感事型的叙事模式,质实的叙事诗论及美学原则,是中国古典叙事诗艺术及叙事美学与西方叙事诗学及创作的最根本差异。作为中国古代叙事文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典叙事诗对20世纪中国叙事诗由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创造性转移,提供了必需的内在发展动因和基本的嬗变途径。  相似文献   

10.
借用泛神论一词,在理解泛神论概念的基础之上,通过对日本宗教观中自然万物皆可为神的特点和日常审美观的描述,了解泛神性观点与欧洲泛神论的异同,以及泛神性对日本古典美学所产生的影响。并且以具体作品为例,分析作品中所含有的泛神性特征,从而辩证地看待日本古典美学的"物哀"和;"幽玄"的特性。使我们能够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理解日本古典美学。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个专有名词,英语词组"ecological aesthetics"在国内被翻译为"生态美学"。但是在汉语中,"生态"是一个名词,而在英语中,ecological则是一个形容词。基于此,在《生态美学引论》一书中,程相占明确指出:"生态美学"就是"生态的美学"。这样一来,"生态"就不是作为一个研究对象存在于生态美学的知识框架中,而是作为一种"生态的"哲学思维方式与美学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12.
庄子美学是生命美学,它以生命为逻辑起点构建起"道"的美学体系.它追求生命的自由,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以天合天",通过"心斋"、"坐忘"与物同化;追求"大美",追求绝对自由的美,达到一种至高的审美人生境界.庄子美学对后世影响深远,现当代的生命美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庄子美学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浙东唐诗是中华文化血脉之躯体的动脉,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亲密互动的结晶。浙东唐诗研究有力推进着浙江精神的发扬、年青一代的思想传承与中国文化自信的深化。该文聚焦唐代诗人创作的与浙东有关的诗歌与散文,从"凝视"理论的视角对唐代浙东文学名篇展开话语分析、美学评价与意境建构,探讨唐人的自然观、人生观与文化气质。在人与自然的对话中,唐人传达着物我交融、相互生发的"和合"自然观与生态美学思想。在与自我及社会的对话中,唐人追求不一般的人生境界与灵魂表达,在对生命本真的探寻中,书写着自由又多样的人文气质,安放着不安而向上的灵魂。  相似文献   

14.
生态美学是近年国内美学研究领域出现的新热点。它所取得的成绩是值得肯定的,但热潮背后也存在着问题,主要表现在:基本概念、范畴被混淆、滥用;对古典的阐释停留于浅层化的解读,甚至还有曲解;缺乏扎实的个案研究;缺少对哲学品位的追求。这些问题彼此交错,互相强化,造成生态美学研究的潜在危机。要保证生态美学的健康发展,须从基本理论、批判理论和应用问题三个方面展开科学而严谨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庄子的"天人合一"生态美学思想兼具荒野美学和环境美学的审美目标,以情感和感知为审美途径,以实现精神和现实上的人与自然主客统一的完善审美境界。这种东方式生态美学思想对中越文学的影响深远,如在《金云翘传》中,青心才人与阮攸巧妙地将人物形象的塑造与自然书写结合起来,通过以自然之美比貌、以自然之造化示命、以自然之景寄情、以自然之灵性喻神魂、以自然之理明志,创造了一个骨肉丰满的传奇女子王翠翘,还营造出一个个人与自然相合的美学意象。  相似文献   

16.
解释诗歌象征与小说言外之意、古典审美规范与怪诞审美规范这两对对应范畴 ,可以说明巴赫金的怪诞美学思想与小说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怪诞不是对古典规范的偏离 ,而是与古典规范并存的地位相当又彼此补充的一种规范 ,巴赫金的这一思想为我们探讨历史诗学研究中怪诞小说审美因素的特征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在19世纪与 2 0世纪的非诗歌艺术作品中 ,各种“纯粹的”怪诞形式表现出以下突出特点 :(1)文学的主体形象是以不同意识之间边界的转换为基础建立起来的 ;(2 )统一的和直接的描绘法让位于逆向的描绘法或者被它所取代 ;(3)就小说修辞而言 ,在各种双声性话语的变体中 ,具有“内在对话性”(与“双体性身体”完全类似 )的话语形式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7.
从工具到艺术作品最终到凝聚天地神人四方为一体的“物”,在这样一个思想历程之中,海德格尔的思想走入了四方游戏的大道之境,是艺术指引着海德格尔,也是艺术使他摆脱了本质主义的思想方法。如果说是海德格尔为生态美学奠定了存在论根基的话,那么艺术就是这一根基的基石。在此我们把艺术作品的存在论性质上升为一种对待世界的方法,这就使得艺术作品与生态存在论之间具有天然的联系。艺术作品的存在论性质是通向生态存在论的现实道路,以对待艺术作品的方式对待自然与一切存在者,是建构理想生态关系的起点,艺术是生态论美学观的基石。  相似文献   

18.
运用接受美学基本原理,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模糊性进行审美分析,提出了英译中国古典诗歌的模糊美应遵循审美对等的原则,并通过运用词汇转义、语域对等、最佳协调的策略,对汉诗英译过程中更为理想地再现原文的美学要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工业文明所造成的生态危机日益严重使得人们重新思考由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过渡。生态美学观就是在此背景下产生的,包含生态维度的新的美学观,是美学学科的当代发展。它以唯物、实践、存在论为其哲学基础,是对实践美学的继承和超越。本文结合对温州生态文化的建设与发展现状的阐述,通过温州政府对生态文化建设的作为,具体分析生态美学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任继泽 《美育学刊》2022,13(1):43-51
在德国古典哲学与美学中,美和艺术始终与自由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审美的自由如何走向现实、影响现实,如何疗愈近代以来不自由的社会状况,这些问题在德国古典美学本身及后世对其的研究中,或不受重视,或解决得过于随意。黑格尔的哲学理论和美学体系,通过对社会弊病与艺术作品、艺术类型的分析来对现实给予关注,从中可以看出在面对"散文气"的社会时,美和艺术在"英雄时代""幽默艺术"与"反讽精神"这三个层面所能产生的教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