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体育教学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将新时期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体育教学模式融合,提出了“支架式”和“抛锚式”体育教学模式。通过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学习平台”,使学生“学会学习”,做体育教学实践中真正意义上的“生产者”。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回顾了中国课程改革的思路与进程,研究和分析了美德两国体育课程模式与教学模式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发展情况,继而分析和总结了以美国和德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体育课程与教学模式对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启示,为中国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与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3.
结合体育专业实践教学形式与特点,指出实践教学应以促进知识技能转化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渗透创新创业活动元素。并研究设计了"递进式"实验教学、"对接式"实习教学和"自主式"毕业成果教学模式与操作模型,并从教学管理、师资配备、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等方面提出具体的保障措施建议,旨在为有效开展实践教学工作提供思路与帮助。  相似文献   

4.
“传统式”与“快乐式”体育教学刍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全国教育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学校是培育人才的摇篮,素质教育是科教兴国的重要战略,是时代赋于我们培养新世纪高素质人才的历史重任和光荣使命,要搞好素质教育,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和人才质量观,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学校体育必须努力创建适应素质教育之需,更为科学,更具实效,新颖的体育教学模式已成为体育工作十分企盼,努力探索,积极实践的热点命题。当今学校体育教学领域内的改革创新集中反映在“传统式”教学模式与80年代从发达国家兴起的“快乐式”体育教学的对峙与碰撞或互补与渗透。  相似文献   

5.
为了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进一步深化体育课程改革,在对专家、教师、学生的调查以及一年的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探索和研究了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新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并提出未来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6.
无论设计何种体育教学模式,都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并要通过实验对比,对它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评价.兴趣项目优先教学体育教学模式,是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一种新型的教学设想.  相似文献   

7.
高校体育课程创意教学模式理论建构与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高校学生在体育艺术类课程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为切入点,以实践——理论——实践为主线,采用文献资料、个案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与高校体育艺术类课程特色相适应的创意教学模式进行了较为深层的理论思考。此教学模式是以音乐为突破口,运用音乐创设的意境,启发学生的创意,并把创意通过肢体动作表现出来,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目标。与此同时,还提出了实施创意教学模式的指导策略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体育教学模式是体育教育中的分科教学模式之一,是以学校体育教学这一特定的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在一定体育教学思想指导下,探讨体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组织形式、教学手段等。文章根据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需要,为解决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主要矛盾,充分反映体育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提出了21世纪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发展走向,并对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条件、程序、评价进行了探索,为21世纪高校现代化体育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总结分析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教学模式现状的基础上,就构建当前高校体育课新教学模式提出高校体育课应建立多种新型的体育课程体系,建立“培育式”体育教学新模式,树立课内外有机结合的一体化体育课程教育观,建立体育课程综合、理性评价与激励奖惩机制等,旨在为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普通高校三种体育教学模式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教学模式是一定教学指导思想的产物。以现存于我国高校的三个体育过程为实践依据,选择了近年我胃部分高校正在探索的多课型分段教学模式、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俱乐部协会制教学模式,采用献法和比较法,运用构建的包括12指标的教学模式分析评价模型,对三种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多课型分段教学模式由于过分注重教学地组织形式,导致教学过程的封闭,在实现高校体育的目的任务上有很大的局限性。而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和俱乐部协会制教学模式由于体现了素质教育,终身体育和健康体育的思想。基本符合我国未来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和实现普通高校体育目的任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为贯彻本科教育必须实施人才全面发展教育方针,深化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围绕培养一流教师,建设一流课程,实现一流教学的新思路,运用文献资料、调查访谈、比较分析,逻辑归纳等研究方法对本科教育视域下大学体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影响因子进行探讨。认为我国对高校和高校教师的评价体系重科研、重学术、重获奖、重发明等,对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重视理论大于实践。研究认为本科教育第一要务为人才培养,大学体育的深化改革必须为培养人才服务,以学校办学目标为依据,办学条件为依托,办学环境为依靠,推进体育课程改革和教学变革,全面提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的培养质量,实现新时代大学体育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基于连构主义的情境认知学习理论,是高职教育创设职业情境的基础,文章研究认知学习理论与职业情境的关系,提出创设职业情境的基本原则,创设模拟、仿真、全真的职业情境,探索“企业仿真”、“双师导学,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3.
高师素质教育与师范生体育素质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界一个热点问题。采用文献法,研究高等师范院校公共体育教学如何顺应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指出,应该抛弃原有狭小“身体素质”观,树立大的“体育素质”观,重构师范生的体育素质结构。在重构师范生的体育素质时,必须改革原有教学形式、方法、内容以及体育课评价体系,使之与新的目标体系相一致。  相似文献   

14.
转变观念,改进体育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前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学教育所提出的更高要求.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束缚了体育教师本身陷入规定的、条框式的教学模式之中,严重影响着学校体育的发展,造成学生目前出现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局面.现代体育教学是多元化的趋势方向发展,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把教学的主体转向学生,是一种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锻炼能力的体育教学方法,而运用现代体育教学模式--快乐体育,是从本质上为学生体育课"减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调查 ,对普通高校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为改进高校体育教学模式 ,贯彻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方针 ,培养大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 ,养成终生体育锻炼的习惯 ,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教学实验法等研究方法,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依据"多元智能"理论和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以提高学生多项智能为目标,构建具有多元化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等特点的"多元智能"教学模式,并在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普修课教学中进行实证研究,实践证明教学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现代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赋予了中国高校体育教育更新的任务,作为实现学校体育目标基本途径之一的课余体育活动,其教育模式应从观念、结构、内容、体制等方面取“西欧模式”之所长,走向多维、多元、多层次、多功能的有中国当代特色的“素质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8.
构建学习型公共体育教学模式的实验与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学习型组织(Learning Organization)理论,将班级、代表队、体协等作为学习型组织进行整体设计;学习型公共体育教学模式由体育必修课、体育选修课、课外体育锻炼、竞技体育训练课组成"学习平台";以体育课堂教学为中心,建立学习型体育教学的导向机制;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为突破口,建立学生主动学习的运行机制;构建课内外一体化的学习大环境,建立实践与应用机制.  相似文献   

19.
在调查国内在线课程代表网站的高校体育课程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体育在线课程的数量与比例、专业设置、师资队伍、更新时间、课程页面响应时间、课程访问量与学习人数、在线助教配备、课程视频资源以及平台功能设计等问题,提出了统筹规划,资源共享,促进课程均衡有序发展,引导社会力量兴办体育慕课,支持线上与线下的混合学习模式,完善平台功能设计,提高服务品质的国内高校体育在线课程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20.
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4  
作为高校主要课程之一的体育课 ,同其它学科一样面临着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的更新与改革。通过对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调查分析 ,采用实验课程、数理分析、文献资料相结合的方法 ,论证高校教学改革要顺应素质教育思想的必要性 ,提出建立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的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结果表明 ,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应遵循“健康第一”的原则 ,采用自由选项的方法让学生参加体育课学习 ,结合课内外一体化教学 ,提高学校体育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