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1 毫秒
1.
“中国梦”的提出是这个时代的伟大事件,它不仅是对一直以来中国全体国民梦想的一个总结,而且高屋建瓴地为当代青年对于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便是全体中国人最大的“中国梦”,它包括了政治方面、经济方面、科学文化方面、军事方面等诸多的内容,是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思想体系。社会要想取得良好的发展,统一思想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前提。“中国梦”的概念一经提出,便迅速成为当代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正是这些年轻人担负着建设伟大祖国的历史使命,他们便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本文对“中国梦”的概念、含义以及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所起的作用进行了阐述,并且对大学生提出了自己的希望。  相似文献   

2.
本期导读     
《职大学报》2011,(5):3-I0001
本期“墨学研究”专栏内的5篇文章主要论证墨学的当代价值。台湾学者刘焕云的文章根据墨子和谐、非战、非攻、反对“相恶”“攻伐”的思想,谈到当前两岸人民最关心的“统一”问题,他说:“今日中国仍未统一,并不符合两岸中国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3.
多民族是中国最基本的民族国情,故中国有着丰富的民族思想,核心概念是“华夷”,以此为基础在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实践中,有了“华夷共祖”“华夷一家”“华夷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此同时也还有“华夷之辨”的民族思想;虽然“华夷”具有二元含义,但仅仅是在文化意义上的分类,“华夷”仍然具有民族共同体的含义。正是因为如此,到了近代,中国古代的民族思想才有可能从“华夷”二元民族思想向中华民族一元民族思想转变。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研究中国古代的民族思想,贡献历史学的智慧和力量,推动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便具有了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关于中华民族作为整体性存在的社会意识,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基石。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对共同体意识培育、共同体理念树立和共同体发展建设具有深刻的价值意蕴;树立关于国家、历史、民族、文化、宗教的正确观念,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大团结,以“认知—认同—自觉”的结构性内涵,指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价值目标;在现实中,应着眼于主体、客体、环体、介体全链条,从机制构建、环境营造、文化浸润、网络引导、实践强化等方面,深入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5.
圆,意寓“圆满”“饱满”,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以和为贵的象征。心有圆满,便安宁不争,便以和为贵,是中国人最朴素的哲学。足球是圆的,田径的场地也是椭圆的,对于武汉市汉口辅仁小学这所百年老校而言,心之所向便也是圆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背景,点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质上是以中华民族文化为根基的社会主义,它具有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色。在此环境中的公民意识具有独特的核心要素,文章从权利意识、责任意识、自由意识、自治意识、民主意识、平等意识、批判意识和宽容意识等几个方面,勾勒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环境下公民意识的核心要素和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7.
《周易》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集中体现,其价值是多方面的。单从文化价值而言,其所蕴含的思维方式如整体意识、变化发展思想、相反相成意识、和谐意识,以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等,都是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和发扬运用的。  相似文献   

8.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海内外炎黄子孙都引以自豪的母亲河。这条蜿蜒曲折数千公里,昼夜奔腾川流不息的大河,自远古蛮荒之时就哺育着两岸的华夏民族,孕育了最初的中华文明,黄河文化也由此产生并继而发展、光大。黄河文化源远流长、博大辉煌,一部黄河史,实际就是一部中华民族数千年来治乱兴衰的缩影;一部黄河文化史,实际也就是中华民族创造文明、传承文明的真实历程的记录。正因为如此,由黄河流域八省区联合发起和精心策划的卷本“黄河文化丛书”便应运而生10了。这套丛书包括黄河史、黄河人、服饰、民食、住行、民俗、文苑、艺术…  相似文献   

9.
施琅与两岸妈祖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妈祖信仰对施琅的影响与帮助主要体现在其征台之役。康熙二十二年,他巧妙运用妈祖信仰在水师官兵及民众心中的影响力,鼓舞士气,最终取得征台之大捷。收复台湾后,两岸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两岸妈祖信仰之发展。施琅是两岸妈祖信仰发展史上之突出人物之一.其妈祖信仰同时也带动了施氏族人对妈祖文化之贡献。  相似文献   

10.
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政治环境和“天下一家”语境下,四裔归属意识的不断增强,是秦汉时期的“中国”认同获得空前发展的根本机制。郡县制管理体制机制下东西南北各地、各族居民先后被“编户化”而统称为“秦人”和“汉人”,意味着在秦汉王朝疆域版图之内各族居民在共同的政治、经济、文化政策下,相互认同而实现的空前民族统一,体现出当时东西南北各族对以秦汉王朝为代表的“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维度下的全方位认同。这是中国古代国家形态、民族内涵及其关系格局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转机,这种直接以统一帝国疆域划定的规模空前的统一民族共同体的出现,对于后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凝聚,具有重要的奠基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和平发展战略思想是墨家及中国传统思想家朴素的和平思想的现代转型与重构,是马克思主义和平发展思想在当代的继承与发展.探究梳理墨家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平思想精髓,对于继承和弘扬马克思主义和平发展思想精华,把握中国和平发展战略思想的意蕴要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节用是墨学的基本主张.墨家认为,人们的衣食住行都应该提倡节俭,能够满足人的基本需求即可,反对过度消费和浪费.墨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优秀的组成部分,对于我们今天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树立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启发和警示作用,值得加以充分注意.  相似文献   

13.
陈克守 《职大学报》2012,(6):11-14,46
儒学和墨学,都具有丰富的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学说,但是墨家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含义更为丰富,更具有现实意义,更值得我们深入地进行研究。首先,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其次,和谐的国际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第三,人与自然的和谐,也是墨家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应该借鉴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和谐社会的思想,特别是墨家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精华。  相似文献   

14.
中国武术胎生于中华传统文化母体,中国武术文化的现代诠释,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武术在其历史演进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墨家思想的影响,其中,墨家军事思想对中国武术技击影响主要表现为,全胜思想催生强技待敌的慎战理念,尚守理念造就守弱处雌的防御特色,战斗精神涵育以胆为先的武勇精神,制敌策略形成扬长避短的技术风格,谋略意识构建用奇重谋的尚变传统;墨家道德思想对中国武术道德精神的塑造表现为,非攻止战理念迁移为止杀劝和的武术手德,兼爱平等意识形成了和睦友爱的传统,尚义重利取向引领了武术技击实践,墨家任侠精神丰富了武侠精神内涵。以墨家思想透视中国武术,有益于加速中国武术与中华传统文化的融通,激发中国武术创新的生命力,提升中国武术的文化境界。  相似文献   

15.
梁启超是我国学术近代化的开拓者和实践者,他在清末国学复兴,尤其是墨学复兴的时代背景和学术传承下,为了图存自强、挽救时弊,运用西方近代社会科学方法对墨学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对墨子的学术思想进行了全面阐发,从而第一次把墨学纳入了近代社会科学体系.成为了我国将墨学研究推向近代化的第一个重镇.  相似文献   

16.
对西部地区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深生态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受此种文化的自然环境的影响,体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也与自然环境密切关系。在西部开发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应该把文化生态放在一个战略位置,这是具有战略性和可持续性。但是文化也是把双刃剑,先进的文化可以促进西部跳跃式发展,落后的文化则会阻碍西部向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战国时期墨学盛行,为了维护儒学的地位,苟子对墨学发动了猛烈攻击。但是,在对墨学进行批判的同时,荀子受到墨学深刻的影响。对比《荀子》和《墨子》,我们看到,《荀子》中一些重要的思想和价值观念与《墨子》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8.
墨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促进了现代墨学研究的兴起,海内外墨学研究者正是通过墨学国际研讨会相互认识、相互了解,进而不断开展墨学的合作研究的,墨学研究的国际化同时也是墨学研究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而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墨学的国际化和现代化研究是历史发展到今日的必然表现。  相似文献   

19.
中国武术发展的当代抉择:“求同”乎?“求异”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全球化的文化交流促进着世界文化的大发展的同时,各民族对本民族文化的重新审视和思考也得以加强。本研究以中国武术发展作为研究对象,在对近代以来中国武术的发展进行了深入分析后发现:中国武术的近代发展实质上是“在西方体育‘立场’主宰下的中国武术革新”,是对西方体育模式的“嫁接”。西方体育的范式、西方体育新思想、新方法成为了中国武术“革新”的正当性的依据,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武术本身的文化主体性渐趋淡化,这对于中国武术持久发展并无益处。笔者从中西体育文化“同”与“异”的视角,提出了是选择“求同”,还是选择“求异”的学术思考。最后指出:中国武术的当代发展,还是应该更多地关注中国武术自身的价值,更多关注中国武术发展的主体性,在肯定中西体育文化“异中之异”的基础上,寻求一条“异中求异”的发展新路径,以此实现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任何一种文化要在历史长河中得到传承和发展,就要不断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在相互交流中才能适时得到更新。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面对西方的强势文化,我们更应有鉴别地吸收和融合外来文化。坚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不断增强全民族的精神力量,不断丰富全民族的精神世界,使之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