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运动性疲劳是指在运动训练中身体的机能水平不能满足运动需求,即不能达到预定的运动强度的现象。在运动训练中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现象,只有正确对待运动性疲劳的产生,并配合积极有效的恢复措施,才能提高运动成绩,达到运动训练的效果。目前关于运动性疲劳的研究已成为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中重要的研究课题。通过查阅大量资料以及运用逻辑分析法对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制进行阐述,分析归纳了几种运动性疲劳的恢复措施,以期在运动训练中对运动成绩的提高、运动损伤的避免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大鼠的游泳训练研究不同中药补剂对大鼠力竭运动疲劳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运动性疲劳不仅与脾肾有关,而且肝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3.
运动性疲劳是运动过程中常见的生理现象,是限制继续训练的因素之一,因此尽快消除疲劳成为运动训练中的重要问题。研究表明,针灸在消除运动性疲劳中具有很大的潜力和优势。在分析运动性疲劳中医学病因病机的基础上,总结了针灸在消除疲劳中的多方面作用,探讨了其中的医学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
根据手球运动的项目特点,对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理及判断方法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合理有效恢复疲劳的措施,为教练员指导运动训练,加速运动员疲劳后的恢复,提高运动成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运动性疲劳是运动训练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机体亚健康状态,中药利用自身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资源优势成为消除运动性疲劳的主要手段,结合相关实验研究结果,探讨中药消除运动性疲劳、促进机体最佳机能状态恢复的理论依据和治疗机理.以期为抗运动性疲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消除运动性疲劳方法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们对运动性疲劳的研究已有百余年的历史 ,但运动性疲劳的生化机制至今还没有被完全阐明。运动医学会提出了多种假设对其进行解释 ,这些假说指出 :在运动疲劳发生时 ,机体内离子代谢发生紊乱 ,自由基增多 ,氨大量生成 ,高能磷酸盐和脂肪酸的浓度改变 ,内分泌、神经、免疫系统的协调平衡被打破 ,从而导致疲劳的产生。在运动的实践中则表现为全身无力、反应迟钝、运动能力下降等身体反应 ,这便是由于长时间从事剧烈的大运动量训练和体育运动所产生的运动性疲劳。所谓运动性疲劳是指由于运动过程中机体生理化的改变 ,从而导致人体运动能力暂时…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大鼠跑台运动和负重游泳致力竭性疲劳时血乳酸的测定及对心肌、骨骼肌组织学损伤程度的观察,研究糖酵解供能条件下不同运动致力竭性疲劳时,心肌、骨骼肌组织学变化特征及致疲劳原因。结果表明,力竭性疲劳时,与游泳组相比,跑台组大鼠心肌和骨骼肌的组织学损伤相对较少,且血乳酸浓度也低于游泳组(P<0.01)。这提示,不同的运动方式对疲劳进程有不同的影响,并且在此运动模型中,血乳酸可能是引起疲劳性损伤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运动性疲劳作为运动生理和运动医学的核心问题之一,至今已有100多年的研究历史,学者们对运动疲劳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目前有关运动性疲劳学说主要包括乳酸堆积说,能源物质耗竭说,物质代谢紊乱说,保护性抑制说,内环境稳定失调说等,疲劳发生的地点可能是神经中枢或外周,在疲劳发生过程中各种因素都可能起作用.就Ca2 、ADP、Pi与运动疲劳的关系做一相关综述,并把它应用到肌肉收缩与疲劳模式中去,为教学和科研,运动训练等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支链氨基酸与运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广泛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就支链氨基酸与能量代谢、蛋白质代谢,支链氨基酸与运动性中枢疲劳、外周疲劳以及支链氨基酸的毒性等方面加以综述并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结果表明:支链氨基酸与人体运动能力关系密切,能够为长时间的耐力运动提供能量储备,促进肌肉蛋白质的合成,而且可以调节引发运动性疲劳的外周机制,推迟运动性疲劳的出现,运动后补充支链氨基酸还可以促进运动性疲劳的恢复。但至于支链氨基酸对蛋白质分解代谢的影响及其抗中枢疲劳效应,在长期训练中补充BCAA是否有减少和修复肌肉损伤的能力,是否存在性别差异以及服用大量BCAA是否对大脑和肌肉产生消极作用,导致肠胃功能的紊乱则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10.
针灸三阴交穴对小白鼠运动能力与某些免疫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许多研究已经证实:中医药对提高运动能力,消除疲劳有一定效果。然而,有关针灸抗运动性疲劳的实验研究报道尚少。为此,我们通过采用小白鼠游泳训练模型,观察针灸三阴交穴在提高小白鼠运动能力,减少或延缓运动性疲劳的发生,纠正运动小白鼠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紊乱等方面作用,以期为针灸在体育训练和运动保健中的实际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采用实验法、文献综述、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探讨常氧及模拟低氧环境(海拔高度为2000m,氧浓度为16%)递增负荷力竭运动对运动员身体疲劳指标、血氧饱和度、运动持续时间以及平均心率变化的影响,目的是分析低氧环境对运动员机体产生特殊生理生化效应,从而提高机体的抗缺氧能力及适应能力,调动运动员体内的机能潜力,进而达到提高运动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下丘脑室旁核(PVN)和视上核(SON)中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与运动性疲劳的关系.方法:雄性成年大鼠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运动后即刻组、运动后0.5h组和运动后4h组.实验组强迫游泳致力竭制成运动性疲劳模型,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测室旁核和视上核nNOS表达状况,并进行半定量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运动后即刻,室旁核和视上核nNOS的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P<0.05);运动后0.5h,nNOS的表达均比对照组低(P<0.001);运动后4h,室旁核nNOS的表达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而视上核nNOS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仍明显降低(P<0.05).结论:运动性疲劳使大鼠下丘脑室旁核和视上核nNOS的表达降低,提示室旁核和视上核nNOS与中枢运动性疲劳的形成密切相关,它们可能在机体对运动性疲劳的反应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扬州市高中生体育锻炼情绪效应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体育锻炼对高中学生情绪效应的影响,本研究采用Gauvin和Rejeski编制的锻炼诱导情绪问卷作为测量工具对2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结果显示:体育锻炼后男女学生在情绪效应上存在显著差异(P〈0.01),且男生优于女生;情绪效应四维度在不同年级的比较中无差异(P〉0.05);情绪效应的活力激发、身心平静和生理疲劳三个维度在持续时间的比较中无差异(P〉0.05),积极投入有显著性差异(P〈0.05);积极投入在持续时间的比较中发现,高一和高三年级有差异(均差值为-2.586,P〈0.05),且高三年级优于高一年级。因此结论是:体育锻炼对情绪效应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我国参加2008年北京残奥会的8名盲人柔道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监测运动员在整个训练期间的生化指标变化,这些指标包括血常规、血尿素、肌酸激酶、睾酮和皮质醇等,并做出动态监测图,结合训练负荷评定在不同训练期间运动员的机能状态、训练效果和疲劳恢复等,指导运动员在超量恢复的训练理论框架下进行训练,保证了运动员在备战残奥会期间训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运用观察、数理统计、对比分析等方法,对中外优秀羽毛球运动员的比赛得分方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男单杀球得分和失误送分中外运动员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推扑挡球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男双中外运动员在杀球﹑吊球﹑网前﹑推扑挡球得分和失误送分五项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女单杀球得分中外运动员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女双中外运动员杀球得分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推扑球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失误类型上,男女单打击后场球、杀球、放网失误所占比例较大,接发球失误最少,中国运动员各项失误次数普遍低于外国运动员;男双中放网、挑球、平抽挡失误所占比例较大,女双则是击后场球、杀球、放网失误最多,发球失误普遍较少,且中外运动员之间差距不大。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最简方案框架下对比分析了英汉"V1+N1(+to)+V2(+N2)"结构,并探讨了英语该结构主动词V1后名词短语N1的句法生成位置及其特征,通过比较分析得出结论:汉语兼语句可分析为宾语控制结构和ECM结构。  相似文献   

17.
大量氯氟烃和一氧化氮的使用引起了臭氧层的衰减,从而使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B(UV-B,280-320nm)辐射增强.增强的UV-B辐射所产生的生物学和生态学效应受到广泛的重视和深入的研究.人们对植物抗UV-B机制的研究取得了不少可喜的成果.但对于植物UV-B信号的传导过程还不甚明了.在UV-B信号传导过程中JA、SA、乙烯和ROS都是很重要的信号分子,这些信号分子在植物对逆境胁迫反应中的信号传导机制研究成为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伊利、蒙牛、光明这三家国内乳制品龙头企业向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递交的专利申请为分析样本,通过研究专利申请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不同类型专利申请数量分布、各技术领域发明专利申请量,找出不同企业的共性及各自的特点,探讨企业在专利战略上的改进空间;并对未来乳品行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我国优秀大学生女子篮球运动员身体成分以及最大摄氧量的状况,运用测试法、实验法、对比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对我国优秀女子篮球队30名队员身体不同部位的体成分指标和最大摄氧量进行了测试,并和国内外不同相关群体的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主要结论:体成分方面,我国大学高水平女篮运动员的大部分指标都明显优于普通大学生,且平均数要优于日本2005年的全国高中女篮冠军球队。最大摄氧量的绝对值为:4.51±0.46(ml/kg/min);相对值为:54.4±6.07(ml/kg/min);绝对值低于前法国国家队、2005年日本全国高中冠军女篮运动员和2006年日本全国女篮联赛的优秀运动员。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吉林省射箭运动员(包括部分国家队运动员)的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检测与研究,对射箭运动员的大脑机能进行讨论,测试说明:波幅降低、潜伏期延长说明大脑皮质功能弱化,可为诊断运动员疲劳提供较为客观的参考依据。不同的应激水平会导致P300潜伏期和波幅的不同变化,也可作为判断运动员应激程度的参考指标,可作为运动员训练过程中的监督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