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传统的GDP核算体系本身存在若干不足和缺陷,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由于经济总量增加的过程,必然是自然资源消耗增加的过程,也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过程,因此人们越来越重视与经济发展有关的环境和生态成本。这也就构成了所谓绿色GDP的基本内容。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人们已逐渐认识到单一地追求GDP的增长与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之间有着观念上的区别。在我国,人口和资源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已逐渐显现,并有加快的趋势。建立并实施“社会绿色GDP核算体系”是我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2.
GDP是反映经济发展的重要宏观经济指标,而“绿色”GDP就是在GDP的基础上所引申出来的一个新概念。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新世纪新阶段为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对衡量国民经济体系的经济核算指标应更加科学和规范,对宏观经济运行的状况和分析应更加具有指导性,这就要求我们既要重视GDP,更要研究和发展“绿色”GDP。  相似文献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社会发展模式,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新发展,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团结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主要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以加快发展为基础,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着力点,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为保证。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也是自然、人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和显著特征就是“和”,这种以“和”为显著特征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社会整合的精神遗产,对形成和谐社会和贯穿其中的价值观念有着极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中国目前面临的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压力日益增大,如何实现中国未来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健康全面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成为中国目前需要急需解决的战略问题,而解决该问题的一个重要思路就是实施“绿色GDP”战略。本文在介绍国内外“绿色GDP”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从能源消耗、污染状况、可持续发展三个角度分析了我国实施“绿色GDP”的客观必要性,最后本文提出了我国实施“绿色GDP”战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肯定外商直接投资对于辽宁沿海经济带经济增长的重要性的前提下,用GDP作为衡量这一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指标,将FDI和辽宁沿海经济带GDP之间的关系进行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以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实证分析,得出结论:虽然辽宁沿海经济带FDI和GDP存在正向相关关系,但是FDI却不一定能直接带来GDP的稳定增长,因此,引资...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经济发展与人民福利的提高看作是一种正相关关系,其实,物质条件的改善只是促进福利增长的一个重要条件,甚至不是必要条件,更不是充分条件.从经济增长与幸福之间的关系来看,只有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提高人民的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8.
采用河南省1993~2009年出口额、FDI与GDP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Johansen、Juselius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的计量方法,实证研究河南省出口贸易、FDI对其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出口贸易与GDP、FDI与GDP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和显著的Granger因果关系;出口贸易、FDI对河南省经济增长都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它们对经济增长的脉冲响应总体上都是正向响应,但出口比FDI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更强一些.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加快出口、FDI增长以带动GDP增长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采用国际通用的贡献率和拉动系数等指标对2010亚运会对广州经济、文化综合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实证分析表明,与亚运相关的文体广播事业费支出对生产总值(GDP)增长的贡献率呈逐年增长态势,贡献率分别达到0.2%、0.3%和0.4%。相应的拉动系数也逐年增强,2006至2008年分别为0.04%、0.05%和0.06%。与已有经验研究的结论相一致。亚运的全面社会经济效应和后亚运效应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的提出,是从制度设计与制度伦理文化的高度,在坚持以当下中国民众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为本位理念认同的前提下,对传统的组织社会公共生活的价值理念所做的深刻反思,力图使“公共性”的道德理想信念成为一种全社会的自觉。建立“和谐社会”所面临的一个最大难题是市场社会“多元化”发展道路的选择,公正、合理的多元化社会的发育,构成“和谐社会”实践的可能性基础。“和谐社会”内在精神实质,是自由的人与有秩序社会之间的协调发展。“和谐社会”的实践哲学基础是现代“合作理性”,而其人文价值目标,则是民众普遍的“公共精神”的达成,以及关于社会公共性信念的自觉确立。  相似文献   

11.
论体育精神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育精神指内化于体育参与人内心深处的思维习惯、观念和心态,承载着价值判断、意识追求等终极关注.以追求"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为宗旨的奥林匹克精神是体育精神的典型代表.体育精神与人类和谐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蕴含着探求人类和平的美好愿望,表达了人类追求和谐美好的不懈努力.由于体育运动参与者的群体性和广泛性,体育运动的影响范围较其他社会活动更为深远,体育精神所倡导的团结友谊、互助关爱的和谐人际关系、"公开、公平、公正"的体育伦理观念、广泛参与的合作精神、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信念,对人类和谐有独到的贡献.中华体育精神所具有的国家集体荣誉感与建设和谐社会所需要建立的社会共同理想相契合;负重自强、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也正是我们在相对落后的物质条件下构建和谐社会所不可多得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2.
体育和谐发展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具有天然的一致性,是和谐社会建设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之一.体育的运动、经济、传播等功能的充分发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健康、健美、长寿的人口身体素质,增强了劳动者素质;为和谐社会提供了社会发展的市场需求、精神动力、及和谐的社会环境.本文通过对和谐体育多学科、多视角的探寻,阐述了和谐体育包含的丰富的文化理念、经济价值、精神价值,不仅有助于弘扬体育的人文精神,促进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人的现代化转型,促进中西文明的交融与互动, 也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积极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建设下的全运会发展面临着问题及其不足:理念的回归、经济效益的实现及赛后场馆的利用等。以十一届全运会的办会理念为例来探讨“和谐社会”建设下全运会发展有待完善的几个方面:全运会办会理念理应回归人民;承办者应注重发挥全运会的社会效益,防止全运会经济效益的过度开发;全运会场馆性质理应定位于公益性,赛后利用更应体现它的公益性。  相似文献   

14.
珠三角是华南地区经济文化的中心,又与港、澳相邻,是我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这也为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深厚的市场基础。休闲体育产业是与人们的休闲体育生活、休闲体育行为、休闲体育需求等密切相关的,以旅游业、健身娱乐业、服务业为龙头的经济形态和产业系统。它不仅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而且能够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精神的需求,为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5.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儒家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意识,而尚"中道",贵"和谐"则是这一文化的精髓。从历史一路走来的中华传统武术,也无时无刻不渗透着这一精神实质。从传统武术的动作境界、审美境界、道德境界、价值追求等几个方面阐述了传统武术文化所蕴藏的中和理念,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和推进和谐世界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析北京奥运会大学生志愿者的社会榜样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志愿服务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基础.大学生志愿者以其独特优势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志愿者的主力军.大学生志愿者通过担任北京奥运会志愿者所收获的志愿精神,对其本人的后续影响,以及返校后对身边同学、朋友、祖辈、父辈产生的辐射作用,将成为源源不绝地滋养和谐社会的精神财富.每一个传播志愿精神的点点星火,将在整个社会中逐渐形成燎原之势.  相似文献   

17.
现阶段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就必须深入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与文化体制改革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 ,从制度上切实保证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物质文明空前发达的社会里,人们的内心世界却未得到相应的自由发展。有两个弊病在消费社会里尤为突出:合理化趋势和消费领域异化现象。这导致了社会人文环境的迅速恶化,使人们丧失个性、丧失自我。只有融入彰显自我个性的精神,生产和消费才会得到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最终促使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轨并行。  相似文献   

19.
论休闲体育的和谐价值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通过文献资料和网络查阅的方法,从哲学视野对休闲体育的和谐价值之含义、内容和实现方式进行探索,旨在深化休闲体育的价值观。主要观点:休闲体育是社会主体能动地摆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一种休闲方式。休闲的本质是和谐,休闲体育凸显的和谐价值包括:具有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价值、具有实现社会政治和谐发展的价值和具有构建和谐精神家园的价值。这与十六大提出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以及精神文明和谐发展的方向相一致。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实现休闲体育的和谐价值。  相似文献   

20.
篮球思想文化建设是对篮球运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立、增加和充实的过程。通过对篮球思想文化建设与教育的研究,提出了夺标、育人、娱乐、增效的篮球思想和体力、心力、外力三力合一的人本位教育原理,从而实现篮球运动员的全面和谐发展,促进和谐社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