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1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调查法和实地考察法,对青海省已开展的三大品牌赛事、体育竞赛表演市场以及相关体育市场进行深入分析。认为:经济欠发达的青海省应依据省情和区域体育产业市场发展的实际水平,有选择地确立以体育竞赛表演市场为核心的青海省体育产业结构,理性认识三大品牌赛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借鉴"环法赛"的成功经验,引入国外先进的产业市场集群发展模式理论,打造以三大品牌赛事为主体的体育竞赛表演市场集群,以带动和促进区域体育产业市场整体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2.
根据湖北体育产业战略布局和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利用改进的体育产业集群核心能力评价体系对湖北部分地区体育产业集群的建设水平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以武汉为中心的体育产业集聚明显,产生一定的集群效应,优势竞争力开始形成;以鄂州、咸宁、宜昌为核心的鄂东南、鄂西地区的体育产业集群中心初步建成,而黄石、天潜仙、襄阳、恩施、黄冈等区域的体育产业还未形成联合体育经济体.为此提出,应统筹规划,发挥湖北区域产业集聚的资源优势;鼓励创新,实施体育产业集聚创新战略.旨在为湖北省体育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地方政府在体育产业集群发展初期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逻辑分析、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地方政府在体育产业集群发展初期的作用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得出中介组织培育、集群公共服务提供等方面,是构成政府在体育产业集群形成初期优先发展的内隐变量,同时良好的社会风尚、公共信息平台的搭建、政府职能的准确定位等方面观察变量与内隐变量之间存在着较强的关联;提出了政府在构建体育产业集群时,可以通过体育产业政策引导,明晰集群构成要素,培育和引进专业化的体育产业机构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阐述我国体育产业划分和产业集群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体育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影响因素,认为我国体育产业集群的形成具备了必要的客观因素,但政府的过度干预、相关法律政策的缺位及人力资源的缺乏影响和制约着我国体育产业集群的形成。我国应当完善有关法律政策,推进由政府主导体育产业资源开发的模式向社会主导体育产业资源开发的模式转变,以从根本上推进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产业集群的成因对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比较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产业集群的成因及产业集群对于体育产业发展的影响等进行了分析,得出体育产业的发展存在着产业分工不清、跨越其他产业的思考不够以及政府在构建体育产业集群方面的作用缺乏等结论,提出了体育产业的分工应进一步细化以及体育产业集群模式形成的增长极选择等方面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建设体育产业基地是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体育产业进行自我升级的重要举措。从产业集群的角度分析在我国建设体育产业基地的必然性和可行性,介绍了国家体育产业基地认定条件及发展概况,并以深圳、成都、晋江为代表,对我国典型体育产业基地建设路径加以考察,最后提出推进我国体育产业基地发展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7.
从国家和地方政策可以发现,体育产业集聚已成为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趋势。 然而体育产业集群作为一个复杂的网络主体,其发展与政府固然分不开,其内部组织结构、关系网络的优化才是集群优化的重点。研究创新构建了“网络特征—主体能力—企业绩效”理论模型,客观地揭示了变量之间的关系,并定量地证明了各变量间的相互作用。统计结果显示:体育产业集群的网络结构和网络关系对企业主体有直接的积极影响。体育企业的主体在网络规模与企业绩效、关系实力和企业绩效、关系质量和企业绩效之间具有明显的中介效应,在网络密度与企业绩效、网络开放性和企业绩效之间不具有中介效应。体育企业的主体获取和利用其他实体的资源并将其应用于生产过程将有助于提高企业绩效,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最大。研究对政府和体育企业层面分别提出了规范市场秩序、促进网络建设以及增进知识共享、提高网络质量等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8.
摘 要:基于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理论视角,结合演化经济学理论思路,从体育用品业和体育服务业的分类出发,分析中国体育产业集聚与集群演化的实际状况与典型案例,对体育产业集聚与集群演化提供实证支撑。以文献研究、比较分析和案例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开展综合研究。结果表明:体育用品业和体育服务业的集聚进展与集群演化存在差异性;体育产业集群演化存在区域差异和城乡差别;以体育产业基地、体育圈等为外在形式的体育产业集群演化取得了很大进展,但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根据上述情况和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的同时,世界经济发展也呈现出很强的区域化特征,区域正逐渐成为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这种经济区域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而产业集群正是区域产业组织的一种形式。大量同行或相关企业基于共同的价值目标或者利益联系堆扎在特定的区域形成针对某种产业的空间集聚并获得外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而隶属于服务业中的体育产业作为新兴产业,无论是形成规模,还是价值创造上都能为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推动力。通过对体育产业空间集聚的路径探索,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软件AMOS7.0建立因子结构模型求出回归系数、观测体育产业集群隐形因子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推导出体育产业集群形成的合理建构,为今后体育产业发展路径提出创新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章立足产业集群视角,运用逻辑分析、文献资料、田野考察等方法分析了珠三角地区民族传统体育产业集群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在探讨其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其集群发展作了创新性思考。  相似文献   

11.
体育比赛对城市竞争力的提升主要是刺激经济增长,改善产业结构,提升城市品牌形象。应用统计资料分别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和城市形象三个方面反窥了2008奥运会对提升北京城市竞争力的影响,从深层次分析了奥运会提升北京城市竞争力的原因,最后进一步探索了北京发展体育竞赛产业以提高城市竞争力在后奥运时代对其他城市所给予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基于“三次售卖”理论,探讨我国冰雪旅游产业品牌塑造的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通过售卖内容、售卖受众以及售卖品牌3个层层递进的环节,依次形成注意力经济、影响力经济和回头经济,从而使冰雪旅游产业品牌实现从价值塑造到价值整合与放大再到价值延伸的深度推进。指出,我国冰雪旅游产业品牌塑造的三次售卖环节分别存在产品同质性突出,吸引力不足;目标受众不明确,潜在广告投放市场欠挖掘;品牌带动效应滞后,产业链延伸开发不足等问题。据此相应提出,内容生产上要形成品牌意识,打造差异化冰雪旅游产品;媒介策略上要细分市场产品类型,精准对接传媒产业;产业同盟上要依托品牌资源,构建完备的产业价值链。  相似文献   

13.
目前浙江民营中小型体育用品制造业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成本比较优势逐渐弱化;区域品牌有待加强;同行业无序竞争严重,易形成柠檬市场;集群创新不足对外贸易比较优势衰退;外资引入少有碍集群升级和发展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民引外,民外合璧;促使集群从资源消耗型的生产制造基地向资源节约型的创新基地转变;优化服务环境,促进集群发展;积极创新,构建集群核心竞争力;集合集群力量,加强区域品牌建设等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和专家访谈研究方法,以品牌理论和营销理论的视角来研究奥林匹克运动成功运作的经验,以期为中国的体育组织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鉴。研究表明,国际奥委会是具备全球化视野和品牌化思维的组织,对于管理方法的变革能够做出迅速地反应,所以它能抓住机会,造就了以奥林匹克品牌为核心的,更加开放和更加现代化的国际化体育组织。  相似文献   

15.
品牌是一种产品,体育赛事品牌的推广是把体育赛事作为综合产品推向市场并为利益个人或群体赢得收益的社会过程。本文从体育赛事品牌的产品属性出发,以消费者购买动机和对体育市场细分必要性的探讨为立论起点,提出我国体育赛事品牌推广的九大优化策略,以期为我国体育赛事的市场化运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调查了解了河北省高等体育院系体育健身娱乐服务经营现状,分析了河北省高等体育院系对外体育健身娱乐服务品牌经营状况和特点,认为河北高等体育院系对外体育健身娱乐服务存在品牌延伸不够、产业链条短等问题,认为河北高等体育院系在对外提供体育健身娱乐服务过程中,应当积极开展体育场馆设施经营,建立体育健身俱乐部,逐步扩大其影响力,广泛开展体育技术培训,深入开发竞技表演市场,为驻地各单位提供体育服务。  相似文献   

17.
为厘清当前体育强国战略中我国体育产业的地位问题,运用文献资料、比较研究和逻辑分析等方法调查分析了体育强国战略中体育产业地位与提升路径问题。从作用和价值、产业规模、产业关联度、产业发展潜力、与相似产业的产业间比较和体育产业的国际间比较六个角度探讨了当前中国体育产业地位问题,从依法治理体育产业、完善体育产业政策、转变政府职能、扩大融资渠道和强化品牌战略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当前体育产业地位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专家访谈法和实地调查法,对河南省体育文化旅游的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前河南省体育文化旅游主要集中于武术文化项目、民间民俗体育文化项目和古代体育文化项目的挖掘开发,在旅游开发中存在着产品文化内涵挖掘不足、品牌产权保护不力、产业开发思路不清和产业联动性不强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体育产业提升至国家发展战略的当下,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演绎的研究方法,从符号学的视角,对太极拳品牌蕴含的产业价值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当前太极拳品牌消费仍然停留在低端层面,太极拳品牌文化含金量不高,文化产品缺乏附加利益,健身培训产业结构层次较低等问题. 太极拳品牌消费必须重视符号意义的建构,突出示差符号消费,使太极拳品牌消费具有身份、地位的象征意义,并重视太极拳品牌消费空间的拓展. 惟其如此,太极拳品牌才能彰显出巨大的产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