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录像观察法、逻辑分析法和心理学分析法,以足球比赛进攻态势下,运动员的传球为研究对象,以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和运动心理学为研究的理论基础,通过对足球比赛进攻态势下运动员传球这一战术行为进行研究,指出了足球运动单纯以动作方法描述传球的局限性,认为对传球战术行为的描述应当注重其内涵的研究,进而为足球科学化的选材、训练、教学提供理论支持与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借助中医理论、循环理论和运动生理学理论,探讨了足部按摩的特殊功效,结合运动训练和体育竞赛过程中运动员产生疲劳的机理,阐明了利用足部按摩手段促进运动员疲劳恢复的方法,进而为丰富运动员疲劳恢复方法,提高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适应能力,创造更有益的成绩做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我国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观察法,结合八一散打队备战十一届全运会训练实践,对部分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进行探讨和研究。运用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运动解剖学等相关知识分析竞技散打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为教练员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4.
运用Data volley排球技战术信息侦测法和高速摄像视频解析等研究方法,以世界女排强队及世界顶尖女排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进攻特点与技战术发展趋势。认为:欧美国家女排强队进攻实力占优,球队内各位置上均有进攻表现突出的顶尖球员担纲重任,不同位置进攻端协同作用明显,呈现出欧美国家女排强队的进攻表现总体强于亚洲国家女排强队的态势;世界顶尖女排运动员在进攻核心指标上具有优势,进攻区域选择具有一致性,接应二传参与进攻任务;中国女排球队的进攻依赖4号位强攻,接应队员在击球高度、球体过网高度、击球速度等核心指标方面与欧美国家女排部分顶尖球员存在差距;欧美国家女排强队在进攻区域分配相对平衡且进攻迅速,后排进攻位置多变,与前排队员的协同性强,具有较高的纵深组合度。  相似文献   

5.
运动直觉思维是复杂运动情境中的主要运动思维形式,是运动思维能力的核心.但它的产生与所面临的问题情境和运动知识经验有关,与长期专业训练的逻辑思维指导有关.研究从跆拳道运动实践出发,以条件化的先验概率为逻辑思维背景材料,以决策为平台,探讨了不同逻辑背景对跆拳道运动员直觉思维准确性及决策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逻辑背景显著影响跆拳道运动员直觉思维决策效果.逻辑背景复杂性和运动直觉思维决策效果密切关联,简单的逻辑背景条件较复杂的逻辑背景条件下运动直觉思维准确性高,决策速度快.在不同逻辑背景下顶尖组具有直觉思维准确性的专家优势.  相似文献   

6.
在激烈的足球比赛中,运动员感官对球场上数不胜数的信息刺激不能同时做出反映,在瞬间,运动员的注意往往是有选择的集中在某一个或者某几个对象上,对他们进行清晰的反应。进攻态势下运动员在不同场区其注意的选择具有一定规律性。  相似文献   

7.
散打力量、速度、耐力的生理学分析与训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生理学的角度,对散打运动素质进行分析与研究。使散打运动员明确各种运动素质的生理学原理与技巧,从而在实战中更有效地提高运动素质以达到取胜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运用运动生理学与运动生物化学等关于运动性疲劳的理论,通过研究足球运动员在比赛中不同时段产生疲劳的机理,并从实战的角度针对不同时段疲劳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为减少足球运动员在比赛中因为出现疲劳而影响其运动表现的情况.通过研究发现,比赛中疲劳出现在3个时相:短时间高强度运动的即刻、在下半场比赛的开始阶段及比赛的结束阶段.在比赛中不同时刻的疲劳,生理学机制也不相同.暂时性疲劳可能与肌肉离子动态平衡的紊乱有关,这主要符合"突变学说".下半场开始的几分钟运动能力的降低可以理解为肌肉温度明显下降所造成,而与疲劳产生机制无关.比赛结束阶段的疲劳可能是由肌纤维内糖元损耗过多引起,同时热环境下的脱水与体温过高也是重要原因,这符合"衰竭学说"与"内环境失调"理论的主要观点.因此,优秀球员在比赛中高强度运动能力的下降,是由不同的疲劳机制造成的.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网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研究文献的阅读与分析,发现了一些网球体能训练中的热点、难点以及有较大分歧的问题。结合运动生理学和运动生物力学的原理对体能的概念、网球比赛中运动员的耐力、运动员击球过程中身体稳定性、比赛中的营养补充、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等问题进行整理与辩析,以期与相关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推进网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研究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0.
依据国家体委颁布的《田径教学训练大纲》所规定的有关内容,根据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训练学等理论,采用有利于少年运动员提高短跑成绩的“全面训练法”并进行了训练实验,从中探索其内在规律,为少年短跑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