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武术散打"名人效应"在武术散打运动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武术散打运动自身的运动特点及结合其它一些运动项目的发展,来剖析“名人效应”在推动武术散打运动中的重要作用,旨在为进一步探索武术散打运动更为健康、持续的发展道路提供现实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武术散打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散打是以击中摔倒对方为目的,对抗性极强的运动项目。运动损伤的发生率很高。旨为探索散打运动常见损伤的发病规律及其防预措施,通过对广州市警校散打队进行了调查,调查分析表明;武术散打运动创伤符合一般运动创伤的特点、常见损伤与专项技术特点密切相关,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是预防运动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对当代散打运动可持续性发展的问题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广泛阅读文献资料以及结合多年的散打教学训练实践,分析了散打运动现存的问题,并对影响散打运动发展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就散打运动可持续性发展提出建议:完善比赛规则和改进比赛装备,促进散打技术的发展;走"体教结合"之路,在青少年中大力普及散打运动;实行职业和业余两种运行机制,规范段位考核制度;加强对散打运动的宣传,彻底改变理念.  相似文献   

4.
武术散打的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散打是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武术散打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散打的发展。散打应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包括充分体现中国武术的传统技击特点、搞好国内的各级比赛、在青少年中大力普及散打运动、并对散打比赛装备进行必要的改革。  相似文献   

5.
运用比较分析法和文献资料法,从不同角度论述跆拳道和散打运动发展的异同,说明了跆拳道国际化推广模式的成功因素和现代散打运动发展现状及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武术散打走向世界的基本对策,为现代散打运动的国际化发展提供理论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对现代散打运动国际化发展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分析了我国武术散打运动的现状及制约其发展的因素,指出现阶段散打运动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保留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征,突出散打运动的民族特点,并不断完善自身在规则以及宣传力度上的不足,使散打运动尽快步入国际轨道。  相似文献   

7.
散打作为一项强身健体的体育运动,在高职院校逐渐得到推广与应用,越来越受到学生们的喜爱。散打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和耐力水平,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不怕吃苦、顽强奋斗的拼搏精神,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自信心、树立社会正义感和责任意识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受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高职院校的散打课程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教师往往忽视了对散打教学方法的研究,这些直接影响到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也不利于高职院校散打运动的开展。本文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散打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散打运动本身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身心特征出发,就散打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法提出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散打运动中的耐力和有氧训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7场市级以上比赛和近500人次运动成绩的询问、调查、观察基础上,分析了耐力及有氧训练在散打运动中的作用和对运动成绩的影响,指出尽管散打运动以无氧供能为主,但有氧耐力和有氧训练的加强,不仅能提高散打运动水平,在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而且还能有效防止运动伤害。因此应重视散打运动中的有氧耐力和有氧训练,并对此提出了具体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9.
试析散打心理活动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普通心理学和运动心理学一般知识的了解, 主要讨论散打练习心理活动特点, 散打对抗中怎样判断自己和对手的心理情况, 怎样认识自己的心理特征及如何提高自身心理素质等。  相似文献   

10.
中国散打与跆拳道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散打与跆拳道的技术内容、运动宗旨、推广模式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发现二者追求的价值取向、技击理念、推广途径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一方面体现了中国散打运动的独特性,但从另一侧面也显现出了散打运动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弊端.建议散打运动在完善技术体系的同时应注重传统文化的继承,加强散打礼仪和武德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梳理和分析了民国时期中学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开展的状况,认为制定制度强制参加、因人而异设置项目、自发成立体育社团、开展和参与丰富多彩的运动会等是民国时期中学体育活动开展的主要形式和特点.指出,中学体育活动应作为中学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坚持育人目标导向,凸显学生自治精神,让体育活动成为校园文化的徽记.旨在为当今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和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对德国中小学体育教育制度进行调查,指出,德国学校教育以整体与开放的大体育观为指引,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政府、学校、俱乐部密切协作、相互配合,共同为青少年的体育事业服务.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中小学体育发展现状指出,应更新观念,以"人本"理念作指导,着重培养中小学生的健康价值观和终身体育习惯;进一步完善场馆建设与运行机制;适当引入社会优质资源共同促进我国中小学体育健康发展.旨在为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石家庄市区部分中学进行调查,对中学生节假日开展体育活动的意义与作用、当前节假日开展体育活动的现状、影响因素以及节假日体育场馆的开放等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与研究,同时对现存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旨在提高中学生节假日体育活动的质量,进一步配合好学校体育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中小学体育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通过北京市中小学学校体育的现状分析,对北京市中小学体育课正常开课率、执行体育教学大纲的情况、校本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外活动的开展、落实每天1 h体育活动的情况、推行新课程标准中出现的问题等进行了深度分析;提出了北京市中小学体育师资建设、场地设施、发展模式、应对课程改革的观念、课程改革重点、体育教学评价机制、课余体育活动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发展等八个方面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将教育学和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在学生体质和健康状况研究中,开辟了体质调研工作的新思路。研究认为: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但教育经费投入的增长速度落后于财政增长的速度,中小学办学经费仍然困难,中小学教育发展缓慢。2)公用体育设施和场地器材的严重匮乏以及广大人民群众体育观念淡漠,是影响陕西省社会体育发展和学生体质健康的又一重要因素。3)学校体育工作没有明确指导思想;领导不重视;体育经费和场地器材缺乏;体育教师队伍培养不能满足新时期学校体育卫生工作要求;体育教师工作满意感较低等是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16.
体育信息的传播对北京市城区中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大众传媒中体育信息传播对北京市城区中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影响情况展开了深入调查与分析论证.结果表明:体育信息传播可以作为体育教学的有效辅助手段,对中学生认知体育、激发体育兴趣、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以及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中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小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中小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生对于阳光体育运动的认知情况较为浅显,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总体情况较为乐观,但其个人自觉、主动性还有待提高。升学压力大、体育活动时间缺乏、体育场地、器材设备不足等是影响中小学生主动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主要因素。建议在中小学生中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以积极推动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加大体育场地设施的资金投入;重视学校一家庭一社会体育相结合,促进学生主动、自觉参与阳光体育运动。  相似文献   

18.
论社会体育与学校体育的互补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我国的社会体育存在着体育场馆设施紧缺,体育人口分布态势不均,社会体育指导人员存在学历、指导经历和技术等级结构偏低的问题.学校体育则主要存在着场馆设施使用效率低,学生的体育兴趣及终身体育观念的培养不够理想.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学校体育系统开放化,社会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条件下,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将在组织体系、活动主体、场馆设施及体育指导四个方面具有广阔的合作和可持续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19.
中产阶层——我国大众体育研究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产阶层是未来中国社会的主要力量,中产阶层应该成为我国大众体育研究的新视角.基于这一认识,分析了中产阶层在大众体育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并提出了从中产阶层的视角研究大众体育的几点思考:在社会转型背景下研究我国中产阶层参加体育活动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和体育价值观、研究国外中产阶层对大众体育发展的影响、从中产阶层的视角研究如何促进我国大众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采用问卷法,就中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喜爱程度进行调查,以更好的实施新课程标准,并将调查结果作强中差趋势分析。结果显示:女生喜爱的项目为:体育游戏、观看比赛、羽毛球;男生喜爱的项目为:观看比赛、体育游戏、足球、体育赛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