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采用实地考察法、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以湘西地区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性及发展困境为切入点,以宏观视野、中观视野、微观视野的多层次视角为突破口,分析研究湘西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保护的路径,希望借此对丰富世界民族传统文化宝库,繁荣湘西地区经济,促进人民安居乐业、构建和谐湘西起到一定的现实作用。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湘西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问题进行研究。指出,湘西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湘西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记录湘西土家族历史、民俗的重要载体,肩负着湘西土家族传统文化保存与传承的使命。民族意识的表达、使用价值和史料价值的显现、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使用群体的传承和研究者的努力是湘西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积极因素,但其也面临着自身存在固有缺陷、传承主体缺位、外来文化影响、科学性和独立性缺乏等不足和困境。认为湘西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需要提升其社会功能,改革创新内容和演练形式,拓展传承途径,寻求各界支持,才能满足当前的社会需求,在新的时代获得强大的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3.
苗鼓是湘西苗族的圣物,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和鲜明的艺术特征,文化底蕴深厚,集音、体、美为一体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湘西人民喜闻热见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时代背景下,调查研究湘西苗族鼓舞的文化背景、起源、生存现状,进一步了解湘西苗族鼓舞的传承模式,提出苗族鼓舞传承与发展的对策,为苗族鼓舞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促进湘西体育事业繁荣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理论研究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4.
以前面相关论文中阐述的“文化”、“体育文化”定义为理论前提,对“传统”、“传统体育文化”进行定义和辨析;进而论证“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质态,并作界说;再进而评说“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复兴”,指出其症结及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5.
摘要:以文化空间理论为视角,以重庆酉阳土家族摆手舞为个案,厘析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空间”依存性,探索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空间”构建和保护的方法,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保护提供理论和方法参考。研究表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空间”包括理念变量、组织变量和物态变量,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事象和“文化空间”依存的根本、基础和载体,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共同决定和关联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事象及其“文化空间”的存续和存在,保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必须保护“文化空间”。建构保护中:(1)理念变量是核心,在保持传统核心理念不变的情况下进行适应性丰富和发展。(2)组织变量处于中间层面,要建构和回归族民的主流地位和主流群体;保持族内传承的民族性、传统性,保护传承人;保护传统体育活动方式和活动场所的传统性、民族性和原生性;科学保留优秀民族文化、传统文化;提高当地自然农耕经济水平,保持农耕生产方式。(3)物态变量处于外显层面,要求保护动作内容及表现形式的原始性、原生性;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以及民族性、传统性建筑风貌及物质媒介。  相似文献   

6.
基于"非遗"视角下的新农村建设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和奥林匹克运动的影响下,优秀的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正在中国兴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和新农村建设工程,为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机遇.两个工程一旦结合,并在整个工作安排中相互协调,最后的结果应该是:一方面,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找到了生存的"土壤"和"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新农村文化建设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体育文化样式,丰富了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通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对比分析等方法,以粤西民族传统体育为研究对象。研究表明:粤西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民族性、地域性、交融性、生活性的一般特征,同时具有海洋文化、农耕文化、舞蹈文化、灵巧文化的独特特征;粤西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主要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法规保护,多种形式的教育保护,赛事、旅游形式的保护;粤西民族传统体育传承方式有:家族血缘性传承、收徒拜师性传承、地域民族性传承、学校社区性传承、比赛任务性传承;粤西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理论性研究不够、保护与传承化环境恶化、当地的保护与传承意识谈化、传承人濒危后继乏人;粤西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建议:加大多种形式的教育投入,重视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环境保护与建设,发挥现代媒体的重要作用,做好民族传统体育的档案征集工作。  相似文献   

8.
采用田野调查法,以黔东南苗族传统节庆体育为个案,对民族传统节庆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进行研究.发现文化创意是黔东南民族传统节庆体育与旅游产业结合的主要方式;文化创意开发中面临文化适应与草根尴尬问题和同质化的民族体育旅游文化趋势.认为节庆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能推进民族传统节庆体育现代化转型;实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和社会综合效益最大化;信仰、认同与话语是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文化创意在实践领域的根本价值指向.提出维护和强化民族传统节庆体育的内在生命;培养文化自觉,落实民族传统节庆体育的保护和投入机制;推动文化、旅游、生态"三位一体"整合发展.  相似文献   

9.
摘要:主要采用田野调查法对重庆酉阳河湾村摆手舞保护的持续跟踪研究发现,民族传统体育与区域文化的通融性发展,这既是民族传统体育生发之本质规律,更是保护之根本方法,主要表现在:1)民族传统体育与区域文化之间存在着从冲突走向融合,相互嵌合无限渐进循环式发展的通融逻辑与表象;2)民族传统体育与区域文化的通融发展,正好回应了民族传统体育事象生存发展的本源性载体和内涵性、原真性、生态性和本土性等诉求。因此,在民族传统体育保护中:1)应与民俗文化变量通融发展,通过对民族传统体育及民俗文化的活动开展、挖掘与整理,促进民族传统体育与民俗文化之间的相互丰富与发展;2)应与人口变量通融发展,保证必要和足够数量的传承人和族群,并始终把民族传统体育融汇贯通于“人”即民族居民的发展中;3)应与自然变量通融发展,保持和维护好自然地理生态概貌,构建、保护民族传统体育事象空间地标,并在民族传统体育中融入、彰显其“人”与自然的情怀;4)应与物态变量通融发展,保持和保护好村寨风貌、器物图文等,将民族传统体育符号植入物态变量中。  相似文献   

10.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崇拜是文化传承基础,体现为传承的精神动力,这种精神动力体现在物化精神崇拜和民族精神崇拜;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来自崇拜原动力;现代社会要处理好文化崇拜与文化传承关系体现在崇拜与迷信、崇拜与传承之间的关系.通过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崇拜传承研究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与发展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对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国际传播体系进行了探讨."一带一路"的国家发展倡议,为民族传统体育的跨文化传播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认为在民族传统体育"一带一路"国际传播的过程中应该树立服务于"一带一路"的国家发展战略思路、服务于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基本国策,致力于提升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国际影响力和国际传播力的战略定位.民族传统体育的国际传播要紧抓"一带一路"国家资源做到"传播主体"多元化,"传播内容"丰富化,"传播渠道"现代化,"传播对象"广泛化.并提出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国家传播的基本路径:首先,要尊重丝路国家文化"实然"存在,这是国际传播的逻辑起点;第二,要确立文化自觉,进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整合;第三,要构建多元传统体育文化交流平台,消减文化误读;第四,要融合体育旅游发展,促进协同传播.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党和政府正在"文化强国"的战略下吹响文化复兴的号角。在此视角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既应该是我国政府体育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也应该作为政府体育公共职能的重要手段得到强化。具体内容包括推进制度创新,完善与丰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基于民族传统体育的多元文化特征,建立体育与文化、教育等部门的协作与共享机制;突出抓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项目的纵向史学考究与横向整理推广;民族传统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强化社会力量的引导与支持,提高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坚持"民族特色、因地制宜"原则,多渠道多元化满足民族大众体育公共文化需求;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化培育与政策支持等。  相似文献   

13.
对民族传统体育面临的发展困境进行分析,并在全球化背景下探讨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途径。认为:民族传统体育的传统性、朴素性和注重伦理的特征与当今社会的功利性和宣泄性的需求不一致,民族传统体育实践主体逐渐流失以及西方体育的强势推进等制约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重新认识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性价值,不断提高民族传统文化自觉,增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自信,建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互哺"机制才能使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4.
"原生态"价值取向与高校体育的"善本再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是最高教育机构,也是文化发展的中心,引领文化是高校的重要功能.以"原生态"价值取向"再造"民族传统体育,是高校体育的责任,也是高校体育的优势,体现着高校引领文化的应有之义.由于民族"原生态"体育具有自然性、内生性、地方性、民间性、永恒性等基本特性,是我国高校体育"再造"的"善本"资源,当代高校体育的再造不宜模式化,迅速模式化之后带来的后果必然是文化多元的泯灭,文化生命力的消失."原生态"民族传统体育再造应重在文化精神的传承与创新,而创新至少应当循着两种发展思路与方向:一个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融入更多的现代科技与人文理念,反映体育运动和体育科学的复杂性;另一个则是以原生态的赤子之心,还原生态的赤子之体.如果将这两种思路与方向融为一体, "原生态"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的"善本再造",将促使我国高校体育呈现中西体育文化珠联璧合局面的出现.  相似文献   

15.
关注民族传统体育:现状、问题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民族传统体育为研究对象,在查阅文献基础上,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现状、问题进行了研究。指出:(1)"喜忧参半"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现状。(2)西方体育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挤压"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中的最大问题。在"现状"和"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对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中的一些关键性问题进行了文化学意义上的思考。(1)大量的民族传统体育的存在正表现出一种"有其外壳,却少血脉"的文化贫瘠状况。(2)"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已经给我们指出了明确的发展方向。(3)我们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应该建立一种有别于西方体育、奥林匹克运动超市的新的体育超市——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超市。(4)关注他人的体育行为,已经不再是公民的喜好,"崇拜自己的身体是我们时代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结合历史与现实,以西部为重点考察目标,以地域文化为切人点,从历史地理学和地域学两个角度去探讨和研究西部民族传统体育.同时结合当前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发展背景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国内特点,以西部不同地域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技术的结合特征为主要研究对象,具体分析西部民族传统体育的地域文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地域体育文化概念,并对西部民族传统体育地域体育文化模式进行理论构建与设想,以期为西部民族传统体育的继承与发展提供理论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从中国传统儒、道两家和西方哲学的身体观入手,分析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精神、西方体育文化精神产生与发展的哲学思想背景,阐明了二者在价值追求、情感方式、气质类型、生命理念、方法体系上的不同与对立。指出传承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精神在匡正西方体育文化的功利性倾向,实现现代体育文化价值整合,强化民族文化主体意识,促进世界体育文化发展进步方面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呼唤文化自赏,并提出了在体育实践中推广与践行中国优秀传统体育精神文化的路径:加强文化自觉,实现优秀传统体育精神文化的现代化。加强国家制度安排,突出中国体育文化形象。依托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传播中国体育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8.
湘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湘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湘西旅游业发展中的开发利用价值和必要性。认为合理开发利用湘西少数民族丰富多样的传统体育资源对湘西旅游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并提出了开发利用必须坚持的原则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西部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多维视角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西部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与描述,认为西部民族传统体育研究难以深入的症结在于人们试图用现代体育的构建框架去审视民族传统体育,忽略其自身和民族文化不可剥离的粘附特征.提出西部民族传统体育研究应依托民族文化背景,立足于以往对西部民族传统体育的认识和探讨,这样才能抓住机遇,促进西部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一个具有特殊人文地域空间特征的文化符号和文化标识。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进行文化符号学分层透析,研究认为:在器物层面上,地域人文特质浓郁的977项民族传统体育彰显具有"文化定义"的中华民族文化外延,凸显"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物质文化生产之总和,是整个"民族体育文化"大厦的物质基石;在制度层面上,国家民族体育政策的制定、颁布及施行,从政治管理的艺术性和学科发展的学理性折射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脉络;在行为层面上,定期举办的各类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和各民族民间竞技游艺活动表达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竞技规范性"和"原生态常态"多元一体发展格局;在观念层面上,"民族传统体育"所扮演的群体生产、工具需要到处理和谐民族关系和处理人身心平衡的休闲方式姻蕴化育出来的价值取向、审美情趣、思维方式,凝聚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精神内核。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进行文化符号学分层透析,对于"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从"自然发展"到"科学发展",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的明了和外延的拓展,对世界体育一元化发展和世界体育文化多元化发展具有重要理论及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