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基于泛长三角分工合作的安徽产业定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安徽与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及资源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基于泛长三角区域分工合作的角度,对安徽三次产业内部结构及其调整进行系统研究,运用偏离一份额分析法(SSM)对安徽制造业进行实证分析.探讨了安徽主导产业选择、结构定位及产业整合问题.并提-出安徽产业定位的整体思路:以现代农业为特色产业,以资源性产业为基础产业,以装备制造业为主导产业,突出第三产业为第二产业服务,全面推动安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发展,泛长三角内部制造业的空间转移逐渐兴起并快速发展,制造业空间格局不断演变.基于"核心-边缘"理论,将泛长三角4省1市分成"核心-边缘-外围"3个圈层,选取2000—2004、2004—2008和2008—2012年3个时间阶段,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方法,将各研究单元的制造业增长量分解为份额分量、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绘制出产业部门偏离分量图,对不同圈层之间的产业转移过程进行研究.最后基于"推-拉"模型,对泛长三角产业转移的动力机制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和聚类分析法,首先测算了泛长三角城市群的全要素生产率(TFP)、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且进一步对Malmquist指数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2年泛长三角城市群的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下降趋势;技术效率是有效率的,而技术进步指数拉低了TFP指数;"泛长三角"城市群内部服务业增长呈现两种类型特征,分别为效率型和规模型。  相似文献   

4.
自2003年长三角发起新一轮区域旅游合作以来,全国区域旅游合作发展迅速,旅游业竞争步入区域竞争时代。如何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区域旅游资源的整合是关键。文章在分析长三角区域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提出了长三角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的主要目标、基本内容和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泛长三角旅游区正在建设世界一流水平的旅游目的地,安徽旅游应该趁势而上,借助建设国际旅游区之势、区域旅游经济一体化之势、旅游业发展空间的扩展之势、开发资金集聚与溢出之势、旅游产业集聚的扩散效应之势、旅游产品升级换代之势、海内外市场名声之势,实施以下腾飞策略:政府推动建立合作和联动发展机制,制定和实施安徽旅游业促进政策,强化与苏浙沪的联合营销,提高旅游企业的国际化管理水平,加强国际型旅游人才的培养,建立高效的旅游交通与信息服务系统。  相似文献   

6.
面对全球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的新态势,科学制定长三角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战略目标、高度明晰长三角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战略思路、合理确立长三角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战略重点、有效进行长三角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战略建构,对于促进长三角地区现代服务业结构的优化,推动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长三角地区的科学、和谐、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7.
舟山是长三角区域的重要旅游城市之一,在长三角一体化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深入研究舟山旅游市场发展,对实现舟山与长三角地区其他城市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文章在对舟山旅游市场发展现状进行剖析的基础上,分别采用时间序列预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和二次曲线模型对舟山2020-2025年旅游接待人数及旅游总收入进行预测,并依据预测市场规模,从政府、旅游经营者和旅游者等旅游市场的三个主体入手,对舟山旅游市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建设总体思路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8.
采用区位熵指标分析2000—2010年间泛长三角3大流域地区制造业优势部门的变化,依次对区域内部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优势变化进行分析.选取代表性产业进行产业转移分析,提出相关结论与讨论.  相似文献   

9.
"长三角"概念之蠡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论述了“长三角”内涵相异的地理学概念和地域概念.指出古代“江东”、“江左”、“江南”等概念与今“长三角”的概念重叠或部分重叠.近代以来,经济研究语境下研究表明,“长三角”是在明清时期的江南诸府(“五府”、“七府”或“八府”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长三角的区域整体优势和区域内部存在的差异,以及长三角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限制区域整体优势发挥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地调查法,对长三角体育产业区域发展的优势、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与研究。认为,长三角区域发展体育产业有人才、经济环境及合作基础等优势条件,但在发展中也存在着区域大环境差异大、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及软环境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思路与对策,为长三角体育产业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长三角体育产业的优势环境、区域合作中存在的阻力进行调查分析。认为:长三角区域内自贸区建设、雄厚的经济基础及国内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为长三角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经济保障。长三角城市群合作协调机制缺乏必要的权威性和行政手段、长三角各地经济发展模式差异大、体育产业发展结构失衡、专业人才缺乏以及政府体育产业开发意识不强等是长三角体育产业区域合作与发展的主要阻力。指出:弱化行政区界壁垒,强化区域产业整合,以机制创新共建体育产业发展平台,遵循市场规律,凭借长三角厚基础优势,形成优势互补,建立齐全的体育产业专业市场体系和统一的体育产业基地,以促进长三角体育产业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基于五大发展理念构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在获取长三角26个城市2014-2018年的数据后,运用熵值法得到了长三角2014-2018年的高质量增长指数,并通过固定效应回归探讨了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因素.结果发现,近几年长三角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相对较低,26个城市中上海、杭州、苏州排名前三,且高质量发展实现...  相似文献   

14.
以积极话语研究为基础,从China Daily中提取官方媒体对长三角一体化的英文报道,自建语料库,通过高频词、词语搭配、语义韵等语料库技术,分析了中国官方媒体关于长三角一体化的新闻话语,及其对区域形象构建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官方媒体的报道紧紧围绕“发展与创新”这一主题,积极肯定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创新、环保、开放、协调和可持续”这一特征,构建了一个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区域融合的积极的区域形象。  相似文献   

15.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长三角地区功能多中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功能多中心是21世纪以来出现的一种崭新的区域空间结构,在经济全球化与新劳动分工的影响下正显示出巨大的经济力量。本文借助社会网络分析工具与全新的功能多中心指数综合分析判断本区域功能多中心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极化-扩散效应的演算进一步验证前述结果的科学性.研究认为:长三角地区以核心城市为动力源,联合其他中小城市协同发展的态势逐步显现;长三角地区的空间结构呈现出很强的等级规模分布,区域城镇体系十分完整,具备向功能多中心发展的基本条件;长三角地区功能多中心是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前者多来自区域高端产业的大规模集聚,后者则来自区域中低端制造业的大规模转移.  相似文献   

16.
通过确定联动战略的定义及相关主体,分析长三角区域物流发展的政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确定长三角区域物流政策基础平台构建的目标、原则以及联动战略,提出长三角物流产业联动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政策方向,搭建基于联动战略的长三角区域物流政策基础平台,为长三角物流产业联动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指导.  相似文献   

17.
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的皖江处于长江流域经济的低谷带,被周边核心城市边缘化,同时内部也存在边缘化,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没有充分利用等问题.本区要发挥长三角的正面影响、培育亚增长极、加强区域内部合作,最终走自主发展道路,以抑制本区的边缘化.  相似文献   

18.
综合考虑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运营效率两个方面,立足于交通地理学视角使用层次分析法对长三角核心区十六个城市的公共交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对长三角核心区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空间格局和各城市的公共交通发展水平演化规律进行总结分析。结论表明:①公共交通的运营水平比建设水平对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水平影响更大,公共汽车运营效率是制约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②长三角核心区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水平在逐步提升,六年间除少数城市的发展水平出现下滑外,其他城市发展水平均呈现上升趋势。从空间上看,其空间格局未发生较大改变,公共交通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具有较好的耦合性。③十六个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各城市间差距以2009年为界由扩大转变为缩小,城市间差距逐步缓和。  相似文献   

19.
长三角金融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是长三角区域新旧动能转变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包含金融创新质量、金融协调质量、绿色金融质量等5个维度的长三角金融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评估当前长三角金融一体化发展质量.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金融发展已形成较明显的空间集聚效应,协同发展水平较高.但是,长三角地区也存...  相似文献   

20.
长三角物流产业联动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长三角物流产业联动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针对长三角物流产业联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长三角物流产业发展的实际,提出一系列促进长三角物流产业联动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能为长三角物流产业的联动发展提供帮助和指导,同时也为上海市“十一五”物流专项规划提供一定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