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史学要论》是李大钊从事唯物史观教学和研究的最终成果,亦是其作为一代学术大师的经典传世之作。《史学要论》内容丰富,结构严谨,体系完备,博大精深,旨在建立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思想的历史科学的学科体系。在中国史学史上,《史学要论》堪称近代中国第一部比较系统全面的史学理论著作,开创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派,建立了崭新的研究范式,有力地促进了中国传统史学的近代化和史学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因而在近百年来中国知识与制度体系的革命性变革中占有独特地位,贡献卓越。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中国史学思潮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从1990年到辛亥革命是第一个时期,以染启超为代表的早期“新史学”思潮在这一时期影响很大,它为中国史学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变奠定了基础;从辛亥革命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是第二个时期,史学思潮呈现多样化景象,史学近代化基本完成;从1937年到1949年是第三个时期,各种史学思潮都经受了战争的洗礼和考验。1949年后是第四个时期,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3.
在20世纪的百年中国,史学传统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命运转捩.20世纪初年,史学传统遭受激烈批判并趋于边缘化;30年代前后到60年代,史学传统得到相对中肯的评价并趋于理性回归;20世纪60年代后,史学传统的现代价值建构工作陆续展开并趋于自觉.史学传统的断裂只是表象,深层次的应该是史学传统的延续和重建.现今,我们要以唯物史观为原则,加强中外史学交流,推动中国史学传统民族性与世界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新文化运动时期,体育史学获得了新的地位和价值。十年动乱,体育史研究搁浅。改革开放的15年,中国体育史学获得了大的发展:建立了文史工作委员会,召开了体育文史工作会议,成立了《体育文史》杂志社,收集了古今中外大量体育史料,出版了许多有价值的体育史书,目前正着手建立信息网络系统,体育史研究已形成规模。体育史学首先应为现实服务,提出与体育发展战略有关联的见解和建议;体育史学研究应注意发掘与开发,编写各种体育史读物,并对东方传统体育加以研究。可以说,世界体育的发展状况决定了当代体育史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中国实证主义史学发展历程是中国史学近代化的一个缩影。实证主义史学一方面继承了乾嘉史学“无征不信”、实事求是的考证原则,另一方面也吸收了西方实证主义史学提倡的进化史观。尤其是它提倡把自然科学引入史学的观点促进了史学科学化的进程。实证主义史学在史学发展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为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出发,论述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的主要史学理论及成就,他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科学技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作用。如何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的论述无疑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大发展和突破。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古代体育史研究成果倍出,有不少新的突破。中国体育史研究经历了从学科复兴到向参与史学发展三个阶段。中国体育史研究的当代特征主要表现为:合作性大部头古代体育史、民俗体育史、体育文化史成果突出,其理论研究也不断深化;区域体育史、断代体育史研究方兴未艾,趋于深入;新视野下的当代体育史、新中国体育史也引人注目。相对传统的体育史学科而言,当代体育史研究的学术成就主要体现为三个方向:打破传统史学的教条、建构新体系、更新理论方法。尤其是跨学科多元、交织的理论渗透,为体育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理论空间。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对唯物史观的社会结构理论和社会形态理论都作了新的发展 ,大大丰富了他的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在现时代 ,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探讨有着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
一部反映科学技术与唯物史观交互作用及其历史发展的哲学专著孟宪俊正当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推动着经济迅猛发展之际,我读到了娄向新同志撰著的《科学技术与唯物史观》(酉北大学出版社1995年4月出版)一书。记得在80年代初,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年会...  相似文献   

10.
全球史观是当今史学发展的新趋势之一,这种新的史学编纂理论与方法是对传统世界史中"欧洲中心论"的颠覆.全球史观不仅给史学研究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也为学生的历史学习提供了新的视角.高中历史新课程在借鉴和吸收全球史理论的同时,还应当做好历史的分期、课程内容的选取标准以及课程的编排方式等问题,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初期的中国史学处于新的历史转型时期,为了适应新环境必须改变传统的史学模式。此时的史学不仅注重理论创新,更加注重理论实践即史学研究方法的与时俱进,由此产生了一些符合时代要求的史学方法。其中,以梁启超"跨学科"治史方法和胡适"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科学实验方法影响最为深远。  相似文献   

12.
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对史学领域发生了很大影响,促使新经济史学的兴起,而新制度经济学与新经济史学的结合演进又推动了新制度经济史学的出现。以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为切入点,回顾其对经济史学研究演进的影响,试图对新制度经济学、新经济史学与新制度经济史学之间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13.
唯物史观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党内廉政建设始终坚持唯物史观,把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党情、国情相结合,逐渐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廉政建设道路。新时期我国廉政建设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应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从战略高度探求新时期我国廉政建设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李达的《现代社会学》因其系统的理论体系和鲜明的中国特色,成为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唯物史观所作的最系统、最全面的阐释。书中,李达首先综合介绍了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唯物史观的不同见解,指出了唯物史观与历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人类学等学科都存在密切联系且相互影响,为后人提供了研究和解释唯物史观的方法和方向,进而严格的依据唯物辩证法的原理既坚持唯物论,反对唯意志论,又坚持辩证法反对机械论。再次,对社会的起源、发展、变革进行分析,最后结合当时国际环境和革命实践的思考,把帝国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关系置于唯物史观视角中进行阐释,深刻地体现了历史的唯物论和历史的辩证法的有机统一,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范式的创造性运用。  相似文献   

15.
刘知几对《史记》的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知几的《史通》第一次全面而系统地考察了中国史学产生和发展的历程,总结了我国封建社会前期1000多年的史学实践,对后来的史学批评有非常巨大的影响。刘知几对《史记》的批评也是最为全面的,从其所表现的精神、到体例、史料的运用,甚而到遣辞造句。对于这一批评需要认真予以分析,找出正确与错误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体育在改革开放大背景下已经走过了30年的发展历程。期间,我国体育一方面取得了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但另一方面,我国体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大量新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有待解决。时代发展要求体育史学能站在历史的高度对其进行总结与反思,为我国体育改革提供决策论据与必要的借鉴,这也要求体育史学科本身要有新的发展与新的高度,回顾30年来我国体育史研究的历程,总结其成绩,分析存在的问题,对蓄势待发的体育史学科的发展,无疑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刊组织了部分从事体育史研究及教学工作的学者对体育史学科发展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机遇及未来发展走向等进行了讨论,现刊发如下。欢迎对此课题感兴趣的研究者发表个人看法,进而使体育史学在充分认识“现有问题”的基础上走向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到21世纪之交,中国的体育史学正在发生一场革命。其实质是,中国的体育史学开始由传统的“寻根史字”转向“参与史学”。具体而言,21世纪的中国体育史学将在以下方面同传统中国体育史学划清界线:其一,它意味着中国体育史学界将更多地将自己的视线从遥远的时空转向身边的体育改革发展的现实,对当代体育实践中所发生的各类问题予以更多更强烈的关注。其二,它意味着一种开放性的外向性的史学观.对其它国家和地区的体育发展经验予以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其三.它同时又是本民族传统体育的有力传播者和开发者。其四,在研究方法上.21世纪的体育史学将打破学科的壁垒和篱笆.更多地借鉴和采用社会学、人类学、哲学以及其它人文社会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马恩运用所创立的唯物史观,在人类认识史上实现了一次伟大的变革,它是指导科学的历史研究的一般理论。然而自从它诞生以来,便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责难和批判,很突出的便是很多学者都把唯物史观误解成经济决定论,同时另一些学者便对这种经济决定论的误解进行了理论上的还击,以期还唯物史观的真实面貌,然而综观这些研究成果,却缺乏从知识论的视角去考察唯物史观被误解成经济决定论的根源。在坚持唯物史观的正确理论立场,立足于以往学者对此问题研究成果,从一条新的致思路径——知识论维度对唯物史观进行一次再解读,把以往的研究成果统一到知识论的大旗下,以期能以这条致思理路对唯物史观进行新的解读,还其本真面貌,发掘唯物史观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9.
受到中国文学发展历史的影响,使得中国文学存在着复杂性,主要体现为文学与历史、文学与道学、史学与经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自明朝以来,文学受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复古之风,以文学历史研究而展开,并将史学作为文学复古的理论支撑点,逐渐诉诸于实践。在史学研究的作用下,文学所涉及的范围不断扩充,使得文学突破了传统的理学局限,不但被道统所制衡,而是走向文学独立性,并超越了史学思想而带动史学文学化方向发展,由此而突出了文学独立性。本论文针对明代文学复古和史学复兴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危机骤然加剧。随着西学的大量引入,中国学术界开启了一场文化启蒙运动。在这股洪流中,梁启超也毅然树起了"新史学"革命的大旗,对中国传统的史学进行了批判,揭露了传统史学的"四弊二端",重新界定并诠释了中国史学,对我国"新史学"的发展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