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洛霍夫是苏联著名作家,他创作的《静静的顿河》获得了196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陈忠实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他的小说《白鹿原》获得了第四届茅盾文学奖。通过对《静静的顿河》和《白鹿原》的比较分析,我们可看到陈忠实在小说的创作思想、人物形象塑造和审美价值追求等方面都受到了肖洛霍夫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王安忆创作中的不同阶段,都倾注着她对个体生命生存状态的关怀,对生命孤独话题的书写则是这种关怀在文本中的呈现。本文通过对生存孤独和情感孤独的分析进入王安忆的小说世界,试图解读王安忆小说创作中对孤独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小说语言的调子逐渐被小说创作者与语言学家所提及,但未被语文教师所认识,本文在对小说语言的调子进行全面考察的基础上,从语言调子的节奏角度切入,阐述了小说节奏在小说中的存在及其他与小说叙述者之间的情感链接,以《受戒》为例,通过对小说叙述者的语言调子的解读,感悟出作者的情感基调,为小说寻找更深层次解读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无名的裘德》是哈代小说创作的终结,也是哈代小说创作艺术的成熟代表作。小说主题是对当时维多利亚社会秩序的挑战和反抗,表现了在维多利亚社会末期新旧价值观和社会文化之间的冲突和斗争。在小说中两位颇具争议的女主人公则代表了当时社会中新出现的女性价值观,以及婚姻伦理观,而哈代并没有塑造完美的女性,也没有提倡某种价值观和伦理观,他只是真实再现了当时社会中存在的观念,展现了社会转型期女性独立意识的萌芽和波折,以及传统的价值观伦理观对女性的限制和约束,质疑当时社会结构基础的婚姻关系。  相似文献   

5.
藏族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奇特内容带给广大读者全新的文化感受。汉族作家写的藏地小说是藏族文学的重要分支,也是小说创作的重要题材之一,文章以杨志军的新小说《西藏的战争》为探讨模本,从藏地小说的人物形象、虚实、时空观念、叙述角度以及精神文化层面,分析藏地小说的独特美学价值,揭示汉族作家对藏地文化的向往和推崇,为我们展现了藏族文学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6.
尝试通过对庐隐小说中的女性自我意识和个性主义的挖掘和探索,阐释她小说创作的动机、成功的缘由及其与“五四”之间存在的联系,同时也试图寻觅早期女性创作的一些规律与特点。  相似文献   

7.
“新体验小说”在中国文坛一经问世就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预约死亡》是新体验小说中的一部具有重大影响的作品,作者毕淑敏因独特的生活和从医经验,在其小说创作过程中,大多围绕着死亡这个主题。本文针对“新体验小说”《预约死亡》中的人道主义以及与其相关内容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8.
本论文在细读张洁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的基础上,分析了小说创作的文化语境,显现文革之后关于爱情的文学想象及理想建构;探寻这种痛苦的理想主义爱情追求产生的时代原因。最后考察了小说所建立的爱情理想在变革的社会中的嬗变。  相似文献   

9.
茅盾在描写重大题材、塑造鲜明时代人物形象的同时,以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下一代,最能体现其儿童文学观的是他的三篇儿童小说。这些小说,在选材原则、主题确定、艺术表现、创作目的等方面,与作者已经形成的创作风格,特别是相应时期的作品一脉相承,但也注意到儿童小说与成人小说的区别。  相似文献   

10.
从老舍的《月牙儿》的主题指向和文本中明显流露出的作者有意而为之的情节安排来看,《月牙儿》既体现了作家初恋情结对文本创作的影响,也体现了作家一贯坚持的关注底层市民生活的创作原则,而这两者即作家的情感体验和生活经历恰恰是构成这篇小说的创作内因.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总体上论述了莫言小说的思想及其相应的叙事特征,指出作者偏离主流意识形态和知识分子书写,运用寓言化的叙事文体对民间历史进行欲望化的书写,揭开了遮盖于生存景观之上的诗性面纱,探寻民间与人性的真实面貌。同时,也指出了莫言在创作中表现出的对永恒性关怀的缺失及对人物内心深度透视等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唐代任侠风气构成了一种重要的文学——文化现象,作为一种社会文化背景,对中晚唐传奇小说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主要表现一是从中晚唐传奇小说创作的题材看,现实社会任侠风气中的豪侠故事往往成为传奇小说创作的主要题材之一,而表现突出的便是藩镇与剑侠、侠盗、刺客之间的关系。二是从传奇小说表现的主人公形象看,中晚唐传奇小说中的主人公中增添了许多本领特异的侠客,尤以女侠居多,也是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侠风使然。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症候式分析"的方式,通过对张洁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表现出来的理想与社会道德的冲突的分析,重新阐释作品的意义,并着力指出这种冲突不仅来自社会时代背景,更是作者本身对于理想的痛苦追寻过程的一种再现。张洁始终在创作中流露出的既痛苦迷惘又坚定不移的理想主义精神,才是本文的真正灵魂。  相似文献   

14.
美国作家J.D.塞林格的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学的经典作品之一,小说视角新颖、创意独特。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理论可以用来分析这部小说的语言、人物和叙事模式,以此来探索塞林格的创作动机和美学思想在小说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路翎20世纪40年代小说呈现出"悲""狂"审美风格,既源于路翎青年个性的影响,也带有"五四"鲁迅传统的印痕;既有时代风云浓墨重彩的,染,也有流派风格潜移默化的推动;既有西欧自由主义思潮的催生,也是俄苏爱国主义思潮的促成。多重文学语境的共同作用使小说呈现出既听命于时代又执着于个人,既带有浓厚的政治意识形态色彩又坚守艺术阵地,既狂躁突兀又悲壮苍凉的特征。复杂特征的呈现使得路翎这一时期的小说创作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成为一种醒目的存在,留下了富有启示性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6.
《无名的裘德》是英国著名作家哈代创作的最后一部小说,也是最有争议的一部小说。它揭示了19世纪维多利亚时期的种种社会问题,对那个时代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念造成了巨大冲击。主人公裘德的情欲婚姻和精神婚姻都以失败而告终,归因于其夫妻关系处理的不当。其子时光被生母当做包袱丢给裘德后又与继母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饱受社会的不公,裘德身上承载了太多的伦理重荷而无法释放。本文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角度来分析《无名的裘德》中所呈现出的各式各样的女权伦理关系,揭示小说中的感情体验。  相似文献   

17.
卡罗尔·希尔兹是活跃于北美文坛,并享有世界声誉的加拿大女作家,她的小说《拉里的家宴》荣获奥林治文学奖。本文通过分析《拉里的家宴》中迷宫意象及其表现手法,旨在揭示小说中的迷宫主题,从而使读者了解希尔兹独特的叙事手法、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美国作家凯瑟琳.安.波特之作《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为例,从主题人物刻画、环境烘托、写作手法以及创作视角等方面分析了欧美成长小说之不同。主题上,欧洲经典成长小说以乐观的态度和完美结局来表达成长主题,美国成长小说充满悲剧色彩;人物刻画上,欧洲经典成长小说主人公都是在向社会"妥协"中达到同化的,美国成长小说非常注重"自我"的表现和人生目标的实现;写作手法上,美国成长小说更加多样化;创作视角上,由经典成长小说的全知视角向多视角的转换也是其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9.
奥斯卡·王尔德是英国十九世纪末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其作品涵盖戏剧、小说、诗歌和童话。《道林·格雷的画像》是王尔德唯一一部长篇小说,这部作品辞藻华丽,意象新颖。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理论可以用来分析这部小说的语言、人物和叙事结构,以此来探索王尔德的创作动机以及其美学思想在小说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20.
周瘦鹃在翻译生涯的早期,把看过的外国电影用影戏小说的形式介绍给了读者,从这些影戏小说可以看到在创作影戏小说时,周瘦鹃将电影的拍摄手法运用到了文学作品中,实现了早期文学作品的现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