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苏州市6所高职院校的1800名在校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状况的调查和研究,了解高职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为促进高职院校体育工作更有效开展,提高高职学生体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职院校显性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成为社会关注焦点,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从学生的体育行为倾向、体育锻炼习惯养成、参加体育活动形式、体育知识传播方法等方面分析辽宁省高职院校显性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情况,提出拓展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渠道,激发师生参加体育活动的行为和加大显性校园体育文化知识宣传的力度,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与行为等方面的引导策略,为高职院校显性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育英中学初中三年级258名学生与高中一年级288名学生进行课外参加体育锻炼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初三年级分别有27.84%和12.27%的学生认为课外体育活动会增强体质、调节生活,远高于一年级的15.75%和6.23%。初三年级分别有15.93%和19.05%的学生会坚持每天锻炼或基本每天锻炼,远高于高一年级的2.20%和4.58%。初三年级有27.66%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体育锻炼知识来源于体育课堂教学,高一年级仅为18.68%。这些结果说明太原市育英中学大部分学生已养成课外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  相似文献   

4.
以北京市12所小学一、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制订该学段学生的体育锻炼标准,以及在该学段开展体育锻炼达标的效果进行了探讨。科学地选择了一套有利于促进小学低准,并通过调查与实年级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全面发展的测验项目,制定了适合于该学段学生身心特点的体育锻炼标验,证明了在小学一、二年级开展体育锻炼达标,不仅对学校体育工作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还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  相似文献   

5.
体育节活动以全校师生作为活动参与的主体,积极构建出校园和谐的体育文化氛围,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高职院校要充分依据校园的具体情况,积极开展高职院校的体育节活动,构建出和谐的高校体育文化氛围,提高高校的体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运用大学生社会适应量表,大学生认知需求量表,对西安市3所高职院校一年级、二年级的755名高职学生施测,考察高职学生社会适应的特点及其与认知需求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高职学生的社会适应有显著的性别、年级差异,男生在学习适应性、人际关系适应性、角色适应性、生活自理适应性等方面低于女生,而在环境的总体认同和身心症状方面高于女生;在学习适应性、人际适应性、角色适应性、职业选择适应性上一年级均显著高于二年级,在生活自理适应性上一年级显著低于二年级;(2)高职院校学生的认知需求与适应性相关显著;(3)认知需求能够显著预测高职院校学生的适应性。最终得出结论:认知需求能够显著影响高职学生的社会适应。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的不断创新与改革,厦门很多高职院校都在体育课中采用了选项教学模式,即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时间来自主选择要学习的体育项目。体育选项课能够充分发挥学生自主选课的权利,激发学生对所选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达到体育锻炼的效果。本文对厦门5所高职院校的体育选项课进行了调查,针对高职院校体育选项课展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总结了一些对策建议,以便体育选项课的顺利展开。  相似文献   

8.
根据李鹏同志、何东昌同志的两个“讲话”精神,新时期学校体育总任务概括、归纳起来应该包括如下六个方面: (一) 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二) 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9.
对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的体育锻炼标准进行了艰苦细致的实验研究, 根据研究结果制订了体育锻炼标准评分表, 并在基层的体育教学实践中对该体育锻炼标准的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价,表明其对小学一、二年级的体质发展起到了良好作用。作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对我国一、二年级体育锻炼标准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比较分析法等方法,对烟台市四所高职院校的600名学生的余暇体育现状进行调查研究高职学生的余暇体育开展情况不乐观,此本科院校有一定的差距,应加强对高职学生作暇体育的指导投入,引导学生加入学校体育社团或体育俱乐部,创造更好的体育锻炼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