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文化(文化模式)为标准对社会成员进行宏观分层,旨在说明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几种文化模式同时"在场",造成社会成员在思想意识、行为方式等方面以不同的文化模式为内在根据和指导原则,进而以对不同文化模式的认同形成不同的阶层。而以文化为标准而形成的阶层结构对于分析和理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具有根本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观念游戏“,“现代性文化“观念内蕴着”理性“向“合理性“转化的症候。作为一种“大众文化“,”现代性文化“开启了大众或公众基于“合理性问难“的文化批判向度。立足于”现代性文化“批判的视阈,“于丹现象“毋宁说是对”现代性文化“批判的别样呈现。它的“粉墨登场“是中国社会现代化发展到这个特殊阶段的必然要求,是文化中国站在在民族文化更新的角度对现代中国民众特别是80后90后一代的“普遍理性启蒙”。中国“现代性文化”的当代呈现,一方面需要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学派或现代群体的置换;另一方面,现代传媒与高科技是当代文化再创造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应用开发资源。加速人自身的现代化成为中国现代化的关键,而加快中国现代性文化的自觉呈现却是关键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现代性是在现代化促动下,在社会各个领域(物质、制度、精神文化)发生全面变革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应和现代化的属性。在大学教育研究领域引入现代性的概念框架是一种造血行动,特别是研究现代性与大学精神的内在联系和外部环境的制约因素等。本文拟就现代性对大学精神内涵的合理定位、现代性与大学教育和现代性视域下的大学精神三个方面来探讨现代性与大学精神的整合和重构。  相似文献   

4.
曾丽雅在《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7期撰文指出,现代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在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是在建立政治独立的新中国,走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之后才开始的。现代化又是一个多层次、多元素的发展过程,它没有固定的模式,由于历史传统和现实基础不同,各国的现代化道路也不同。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具有中国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科学是影响20世纪中国社会文化现代化转型的关键词。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视角探讨"科学"的认知发展历程,结果表明:中国古代亦有科学一词,然而这个词与现代汉语的科学一词并无关联,今天我们所说的科学一词,是假道日本进口而来的新词。尽管如此,现代汉语"科学"的义项与西方"science"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科学"所涵盖的范围比"science"要宽泛的多。这些义项的产生源自于国人对西方近代科学的先在预设和美好期待,也是国人借助西方自然科学实现中国社会、思想、文化现代化的必然采取的语言策略。"科学"的认知发展折射出20世纪中国人对现代性认识曲折而深入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现代性、后现代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正处在前现代与后现代的夹缝之中,与此同时,现代化也是当代中国最为迫切的要求和问题.如何看待和借鉴西方现代化过程中的问题,实际上是如何认识现代性和后现代主义二者关系的问题.探讨现代性和后现代主义的关系,并对现代性做出反思,从中得出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画的现代性是一个突出的和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现代性作为一个世界性的概念,对于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文化而言,有着不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对于中国画来说,其现代性是建立在与西方绘画相互碰撞的基础上的。随着时代和观念的变化,传统的中国画,尤其是中国文人画的审美取向、价值追求和表现方法等,都与现代性要求不相符,并与现代人的审美心理产生了较大差距。从根本上讲,中国画的现代性是其与西方绘画碰撞和交融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具有现代意义的客观现象。  相似文献   

8.
理性选择与中国社会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现代化进程的一般经验表明,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也就是理性化的过程,理性化构成了社会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历史经验表明,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社会现代化就是一个理性选择的过程,理性选择的得失决定了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成败。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攻坚、社会加速转型的关键时期,理性地选择一种适合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模式,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日益与全球化的趋势交织在一起。面对西方发达国家占主导的全球化潮流,我们对中国现代化的理解,应引入价值观和理性原则,使现代化的内涵不囿于经济增长、技术进步,而把它理解为文化模式、价值系统的建构,既要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中国传统因素的影响,又要注重实现将具有普遍主义特征的全球秩序与中国的特异性相结合,探讨如何从社会内在生产力培育的意义上推进中国现代化,在自己传统与现实中寻找发展中国的根据与模式。  相似文献   

10.
回顾中国体育文化现代化的历程,认为中国的体育文化现代化一直没有走出西方体育的文化挟持之中,在体育运动文化层面与制度层面上缺乏影响力与话语权,体育精神文化面临着过度物质化、功利化和外向化的问题。中国体育文化建设面临着如何建立一种新的现代性来代替传统现代性的新探索,中国体育文化自觉之路就是中国新的体育文化现代性的生成过程。中国体育文化自觉的重点在于正确传承传统体育精神文化、体育价值观和建构中国体育精神文化现代性的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1.
张巧 《美育学刊》2021,(2):78-83
在中西方绘画史上,肖像画发展的程度截然不同,作为西方绘画主要类型的肖像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却没有独立的位置。可以说,“肖像画的诞生”是一个现代性事件,只有足够成熟的现代化社会才能为其提供存在的普遍性条件——自主性精神。通过比较中西肖像画所植根的文化系统,可以展现肖像画作为现代性的文化表征所包含的双重性,它既显示了其所植根的那种普遍性的条件——文化现代性,同时也展示了现代性的自主化精神在艺术中的内在化——审美现代性。可以说,肖像画作为一个特殊的艺术门类,表征了普遍的现代性精神在文化和艺术中的同源共生。  相似文献   

12.
张爱玲的《传奇》世界以半殖民地和半传统的中国社会为历史背景,主要由遗老遗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构成,其中的相当多数人物已经受到新思想的熏染,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具有了一定的现代性。但传统世界及其伦理观在走向崩溃的同时仍然保有强大的影响,从而阻碍了新的价值观的建构,这一点投射到《传奇》世界中,使得其中各色人物对现代性的追求不得不停留在表层。虽或有大胆者试图冲破藩篱者,但在社会的重压下仍以失败告终。《传奇》中的故事显示,旧的观念和习俗仍然是支配社会的真正精神内核,近代中国的“理性化”和“现代化”之路道阻且跻。  相似文献   

13.
伤痕小说内含现代性与矛盾性双重特征,在文本表述上主要体现为:隐匿现代性,凸显矛盾性。这与始自"五四"新文学阐扬现代性的写作风格有所不同,作家这种反其意而行之的叙述策略重在更好地表现文学反作用于社会和文化的功能,并强化它们。遗憾的是,伤痕小说纠结于思想话语与历史—政治话语之间产生的冲突与矛盾,并未从根本上完成新时期文学的现代性转换。  相似文献   

14.
回瞥中的怨恨:论沈从文文化反思的现代性体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乡文化的比较尤其是对乡村文化的回瞥中,沈从文产生了极大的现代性矛盾体验:一方面是中国社会与中国文化不可避免地由传统走向现代,由乡村走向城市,摆脱了落后愚昧与陈腐封闭;另一方面是随着这一过程同时进行的传统社会与乡村文化中美好淳朴的丧失。  相似文献   

15.
在今天,全球化为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化提供了现实语境。在全球化语境中,马克思主义当代化的动力在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沿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路径,分析全球化下的资本主义现代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为我们如何参与全球化提供思想指导。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化需要吸收西方的现代性理论,构建社会主义现代性理论话语,指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长久以来,晚清翻新小说遭到文学史的忽略与埋没。作为晚清"新小说"运动影响下的一股创作思潮,翻新小说在题材主旨与语言叙述层面,都对古典传统进行了颠覆性的改写,这种改写所表达的乃是一种打破传承、求新求变的现代性追求。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这种现代性追求又总是呈现出一种矛盾暧昧的色彩。  相似文献   

17.
现代性作为一种理性的文化精神和时代意识,在职业教育领域也扎了根。本文从主体性与自我意识、中介性与功利性、人本精神与科技理性、意识形态等精神维度来透视职业教育现代性。现代性是职业教育无法随意回避的命运,然而现代性是把双刃剑,它对职业教育既有积极价值,也有负面影响,我们必须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