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台山作为我国著名的“排球之乡”和“华侨之乡”,在我国排球运动发展历程中曾经占据了重要的历史地位。9人制排球运动曾经作为排球运动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阶段,对台山排球运动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迄今依然在台山地区积极开展,形成了当地传统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2.
岭南地区作为我国排球运动的发源地,具有悠久的排球文化历史.九人制排球运动作为排球运动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阶段,迄今依然在岭南地区积极开展,并逐步发展成为岭南地区特色体育项目之一,形成了当地特色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3.
采用献综述、社会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广东台山大众休闲排球活动发展的现状进行研究。台山大众休闲排球活动蓬勃发展,无论是在内容、形式和空间选择上均具有年龄、性别和职业特征;台山居民的排球价值观呈现出内容的多样性和层次性;在大众休闲排球活动的基础上,台山的排球竞技水平也有很大提高。台山排球运动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经济、化、价值观、教育、管理、社会环境和运动训练等。  相似文献   

4.
广东台山排球运动发展现状与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台山是我国著名的“排球之乡”,解放前后曾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排球运动员,全国各省,市的排球队均有台山藉运动员。因而,当时有“无台不成排”和“全国排球半台山”的美称。进入八十年代后,台山排球严重滑波,前后出现的反差,引起了国内排球界和台山各界人士及侨胞的极大关注。本文就台山排球运动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原因,对振兴台山排球提出管窥之见,为台山排球运动的今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对比分析等方法,以粤西民族传统体育为研究对象。研究表明:粤西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民族性、地域性、交融性、生活性的一般特征,同时具有海洋文化、农耕文化、舞蹈文化、灵巧文化的独特特征;粤西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主要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法规保护,多种形式的教育保护,赛事、旅游形式的保护;粤西民族传统体育传承方式有:家族血缘性传承、收徒拜师性传承、地域民族性传承、学校社区性传承、比赛任务性传承;粤西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理论性研究不够、保护与传承化环境恶化、当地的保护与传承意识谈化、传承人濒危后继乏人;粤西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建议:加大多种形式的教育投入,重视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环境保护与建设,发挥现代媒体的重要作用,做好民族传统体育的档案征集工作。  相似文献   

6.
关于校园排球文化内涵及其结构的文化学审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文化学的角度诠释了校园文化、体育文化和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进而分析了校园排球文化的内涵、结构和外延。校园排球文化即为教师和学生在排球教学、排球活动和排球学习中,所形成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结构包括排球制度文化、排球物质文化和排球精神文化。校园排球文化作为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一部分,不但对校园体育文化起到促进作用,同时对校园文化和体育文化也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这构成校园排球文化广泛的外延。  相似文献   

7.
在高校学生中采用组间对照实验法进行研究,探索软式排球与六人制排球在高校体育教学及比赛中的差异性,揭示软式排球在普通高等学校中开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为推动此项运动在高校中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从文化视角对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行研究,认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项目地域性与地域文化统一性、文化的原生态性与自然性以及文化的现代与传统兼备等特征.它的文化价值在于其自身的民族文化传承功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树立文化自觉与保护意识,不断改革、创新和发展是推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等方法对康巴藏区节庆体育文化的形成、主要特点、传承与发展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康巴藏区节庆体育文化的形成主要是康巴藏区群众对大自然的敬仰、宗教的信仰、美好生活的向往、故人的追思、外来文化的整合等因素形成;具有时代性、多样性、迁移性、整合性等主要特点;在剖析康巴藏区节庆体育文化形成与主要特点的基础上,建议从成立体育文化研究中心,探索节庆体育文化的本源与创新;依靠群众对节庆体育的认同,让节庆体育活动成为文化自觉行为;厘清体育文化工作思路,建立活态传承机制;利用现代传媒手段等方面来传承与发展康巴藏区节庆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排球俱乐部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排球俱乐部的建立和发展是我国市场经济和体育体制改革的产物,它代表着未来我国排球运动发展的必然取向.但是,作为社会子系统体育的一个分支,其在发展过程中也受到我国经济、文化、体制、项目普及程度及自身特点等因素的制约.通过对这些的因素分析,结合我国排球俱乐部发展的现实背景,提出了俱乐部今后发展的对策.旨在为我国排球俱乐部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统计法对康乐排球运动设计进行可行性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康乐排球运动在技术掌握、运动量、趣味性、健身性等方面优于现行的健身、娱乐性排球运动,是一种适合于大众体育活动开展的、新兴的排球运动方式。  相似文献   

12.
营造排球比赛看台文化的现实意义和对策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章从看台文化的概念谈起,重点论述了在排球比赛中营造看台文化的现实意义以及有关对策。文章认 为,营造良好的排球比赛看台文化可以提高排球比赛水平、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到现场观看比赛、有效遏制球场暴力 的发生、推动群众排球运动的开展等。最后,文章提出要想营造良好的排球比赛看台文化,比赛组织者应该在物质 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入手,建立组织者和观众的沟通平台,培养现场观众的文化素养等。  相似文献   

13.
1996~2003年我国部分体育期刊排球论文的科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文献、逻辑法,对1996-2003年,我国11种体育期刊的41s篇排球论文,从论文总量和各年变化趋势、 研究类型、研究对象几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各年度论文发表数量波动起伏较大,研究呈自发性和无序 性;所涉及的研究领域不平衡,主要体现在:运动训练竞赛类研究较多,运动人体科学类基础应用学科研究偏少,有 关排球体制改革和市场化等管理人文学科研究不足;对国外和青少年排球的研究重视不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运动、心理压力和健康信念三者关系进行实证研究,以期为预防和缓冲大学生心理压力提供实证及理论上的依据。方法:以180名大学生为实验对象,以不同运动项目为干预手段,采用实验组-对照组的组内、组间(前-后)测试对比设计自然实验法。结果:不同运动项目能有效的降低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水平,改善效应强度为:足球和篮球锻炼效果好于排球,排球好于羽毛球和乒乓球,羽毛球和乒乓球好于武术和轮滑;不同运动项目能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的健康信念水平,但不存在明显的项目效应差异;运动不仅可以直接缓冲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而且还可通过健康信念的合理性和控制性取向间接的缓冲心理压力。结论:健康信念在运动干预改善大学生心理压力过程中起着部分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研究法、逻辑分析法,对张謇的社会体育思想和实践进行了溯源性挖掘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张謇积极倡导平民体育事业,在南通修建了中国近代第一个公共体育场,在其修建的南通东、西、南、北、中五公园中,兴建了大量体育休闲设施;鼓励竞技体育活动,积极支持组队参加远东运动会等国内外体育比赛;积极倡导女子体育;张謇先生早年对南通文化、教育、体育等全方位的重视和支持,逐步使南通社会大众形成了良好的体育意识和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淳朴健康民风,并在潜移默化中传承至今,奠定了南通"体育之乡"的人文发展基础,是南通走出15位世界冠军及竞技体育腾飞的历史原动力。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传统项目地区高校体育优势项目的教学效果,并结合海南师范学院的具体情况,在我院两个年级排球专项班的教学中引进了子群体教学模式,并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子群体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明显,适用高校体育项目的教学。  相似文献   

17.
体育游戏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体育游戏具有游戏和体育的基本属性;它起源于人类生产生活,经历了本能性体育游戏、文化性体育游戏、专门化体育游戏三个阶段;人类文化的交流和积累,人类教育和宗教活动,体育运动的发展,人们余暇时间的增加促进了体育游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根据现代排球运动技战术特点不断变化发展的规律,对儿童少年排球教学训练指导思想的认识,应紧紧围绕未来高水平竞技排球对儿童少年排球基本技术之需,主要掌握好后排扣球基本功,利用多制式、多形式排球竞赛活动的导向作用,促进儿童少年对基本技战术的掌握和基层排球运动的广泛开展,为造就出一批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优秀人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优秀沙滩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参加第十届全运会沙滩排球决赛阶段的全部男女运动员进行运动损伤的流行病学调查,旨在探讨我国优秀沙滩排球运动员的运动损伤发生规律,为预防和减少沙滩排球运动损伤提供有效依据.结果显示,我国优秀沙滩排球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总体发生率为47.7%;急性运动损伤发生率的解剖学分布由肢体近端向远端逐渐增高,慢性损伤则呈相反趋势;我国优秀沙滩排球运动员的足踝部急、慢性损伤以及拦网时的运动损伤发生率显著高于国外.及时根据运动员的身体状态调整运动负荷、积极创新多样有效的训练方法、进一步提高准备活动质量、完善技术动作等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运动员的运动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